在19世纪的法国,共和思想与封建资本主义顽固派的思想激烈碰撞着,迸发出大革命时期的火花,《悲惨世界》浴火而生。作者雨果在书中充分地表现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和人道主义精神。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冉·阿让是雨果的化身,同样刚正不阿,却不被赏识,四处漂泊。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被生活所迫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在监狱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途中越狱而被多判了14年。直到十九年后释放,却终身都要背着苦役犯的罪名。冉·阿让出狱后,好心的迪涅主教收留了他。可冉·阿让却把主教的所有银器都偷走了,很快他在警察准备要带走他时,迪涅用仁爱感化了他,告诉警察说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冉·阿让被感动了,发誓以后要重新做人,化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但后来他在商马第案件的庭审上自首后又被捕了。在成功逃脱了沙威的追捕后,他将女工芳汀的女儿柯赛特领回并抚养成人。柯赛特长大后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逐渐熟悉。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他们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再受到误解,最终抑郁成疾,在柯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永久睡下。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却在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中使他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悲惨世界》被称为“大革命背景下的血泪史”。主人公历经三次“悲惨”经历,都是在扭曲的所谓正义下受苦,讽刺了教条、刻板、无情、虚伪的社会风气。在作者眼中,没有感化不了的坏人,没有完全变质的人心,传达了人性本善唯仁慈和宽容可以化解一切的真理。雨果在作品中也揭露了当时残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猛烈抨击了那种人们饿死可以而偷面包却要坐牢的社会制度,谴责了那些安于现状和铁石心肠的市民在面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时,那种袖手旁观的冷漠态度。
浩瀚的宇宙纵使再大,也需要每一颗微小的星辰去组成。我们就好像这一颗颗星辰,虽渺小,但却会用热情去拥抱这个社会,不畏嘲笑,不言失败。这个社会纵使如匕首般冷漠锋利,但是总有一些人,在无限膨胀的冷漠中小小地努力着,在麻木的人流中默默坚持着。道德,让我们不再卑微,不再渺小。道德像那熊熊的烈火,燃烧我们的斗志,点燃我们的激情。让我们以一个星辰的微光,去照亮整片天空!
翻过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内心逐渐平静。人的天性是纯真善良的,要迈向幸福快乐,需历经苦难。而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可是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注定是悲惨和凄苦的命运。所以在逆境中,我们要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