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老师,亦师亦友,不能通俗地把他比作园丁、灯塔。要形容,那就是黑夜降临前的最后一丝光亮,夕阳西下时最后一缕照在树梢上的晚霞。
暂且平趣地称他一声“果先生”。
“果先生”的确是我的老师。初次相识,是如王熙凤一般地先闻其声,慢条斯理的语气让人禁不住擦把汗。你再细听,嘿!这平静的咬文嚼字竟也让人能得一心安,像淙淙的水流在耳边淌过,是那样悦耳轻柔。渐渐地,我倒也不反感这斯文声了,反而沉醉其中,听着,听着,恍然已入古,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每次听着,似乎总能在匆匆中瞥见一眼朦胧,而对岸便是书院。
你可想问,为何我对他的描写如此从容淡雅?那就与“果先生”与身俱来的书生气脱不了干系。印象中,他素来一身正装,高挑的个子,清秀的眉眼,活脱脱是入仕的秀才,以至于每次对他的论述总夹杂些许文绉绉的味儿,脑海里也是两袖清风的模样。
起初,我对“果先生”并非如此敬仰。随着一天天过去,在他的教学中嗅到了一丝非同凡响。
当他放下教科书,撇去纸与笔,竟让学子关心起时事来——他会娓娓道来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细心找寻各种资料来完整事件。他讲得那么声情并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课上,陡然,我飘走的心一下被勾回了魂,听得那是一个身临其境。
当我们揣测他一定会有所目的时,不料,他没提及这一茬,只是三两下草草收尾,讲完了这段小插曲。行吧,真让人捉摸不定!
直到日后,他叫我们折吉尼斯纪录的纸飞机,带我们探索古城区,这才让扑朔迷离有了头绪——原来,他只是在与我们一同玩耍。
我有些许惊讶,但又不觉突兀,这一向是“果先生”的作风。
再到后来,我醍醐灌顶,原来我们都中了他的“套”——在时事中,我们感悟时光,感悟青春,让表达有了别样的深意;在折纸飞机中,我们追寻探索的乐趣,给予坚持一个动力;在老城区中,我们感叹岁月变迁,文化不变,从而受益匪浅。或许,这就是积累人生吧,妙哉!
感恩,平趣的“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