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的文章(精选24篇)
莲花
夏日,莲就摇曳于清水、绿叶之间,似九天仙姝,或玉洁冰清,或高贵艳丽。美、妙,清香,使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从心而发,自然而成。叶绿花红,亭亭玉立,清爽宜人。“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在人欲横流的社会,莲给了人们多少信心、勇气,使人们勇于坚守真、善、美,抗击假丑恶。有多少人象莲一样在污浊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丽,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缕,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凉。
当你能够成为花并散发出花香时,你才可以为你身边的人和事带来幸福宁静和安详,让大家享受你的你的花香。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象莲花一样给世界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分美丽。
纸上清香
文/张洪玉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前夕,家里都去商店里买些报纸糊墙,每当那时我都如获至宝。先自己一张张的筛选,觉得有趣的,爱看的内容单放起来,其余的留做糊墙,尽管这样,我刷浆糊时也尽可能把爱看的内容露在外边,往往这样干活的进度慢,更多的是图文丰富的颜色都比较暗,免不了被爸妈一顿数落!
闲下来时,翻开那些留下的报纸,隐隐的一股香气,展读之际,内心无比宁静和欣喜。在那个年代,这些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经常站在墙边,浏览报纸抑或被棚顶的报纸吸引,仰望良久,待到脖筋酸软方可作罢。
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流行“贺年卡”,各种精美图案,各种颜色,有的还带着悦耳的音乐。品读之时,淡香盈然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情无比快乐。现在看来,那是最真挚纯朴的味道,目前虽说先进的通讯设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再很难有那种等待的心情,那种捧读远方来信的优美意境。
学生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记本,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里面有自己喜欢的插图、生活点滴、诗词、歌词,还会粘上好多电影明星,把这日记本打扮的花枝招展,有的还带上一个“小锁头”。偶尔翻开它,沉醉其中,着实感动了自己,一留好多年,尽管上面有的字迹模糊,依旧觉得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
后来迷恋上书法,这也缘于父亲经常过年写对联,每逢这时,总会在旁边待上许久,痴迷地在书法中寻找和体味那种深隧和酣畅的美感。一张宣纸,铺开洁白的遐想,闻着那沁人心脾的纸墨芬芳,旋转笔管,享受盈盈而握的柔美。平时总爱读贴,喜欢书纸纤直细腻,透着树脂叶脉香味和质感,古意和底蕴盎然,捻在指间,温柔敦厚,闲时翻看,爱不释手。
尽管现在电脑打字方便,也习惯了触摸键盘,可仍对纸笔有着深深的眷恋。喜欢笔墨间开出的花朵,喜欢它们散发的芬芳。
艾草青
文/徐学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艾草青。
艾草不似其他草种的嫩绿和葱绿,是一种青绿色,叶片呈椭圆形羽状,叶子的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叶片下还有灰白色绒毛。艾草,摸上去犹如一缕金丝绒布料,闻起来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香气。寻常艾草,无论小路边、田埂上,江河堤岸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我常用目光搜索于脚下的路边草丛,寻找自己最钟情的艾草。我常常也被那独特的、成堆成片的艾草所吸引,它和周边姹紫嫣红的植物交织在一起演绎着夏日的诗情画意。
艾草,是自然界绿色生命的代表,它不因人们不去赞美就不给大地添绿,也不因人们不去养护而失去蓬勃生长的信心,它充满生命力,不需施肥,不苛求土壤,给它一寸土地,还你一片绿意。或跻身于杂草丛中不显山露水,或盖过那棕褐色堤岸、顽强挣扎在流水的拍打中,一丛丛昂头挺立。摘下一段嫩尖,飘进鼻际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那高高的芦苇和荻草间隙中硬挤出来伸向四周的青青艾草,为我们的家园奉献着最低微最平凡的一生。
或许,人们不会忘记青团的美味可口,那怡人的清香就源自艾叶,吃过青团会满口余香,回味无穷。而我真正认识艾草,并不是来自儿时的美食,而是在我成家以后。
婚后有段时间,妻子腿上患上了一种皮肤病,奇痒难耐,试过多种药物都不能完全治愈。后来,听说用艾草煮水熏蒸和泡澡可以治疗。到了春天,母亲便专门到河边挖来艾草根,栽种在自家菜园里,精心地呵护,寄予深深的厚望。小小的艾草还真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妻子的病很快就痊愈了,但母亲种艾草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此后,每到端午时分,母亲总会赶在日出之前将带着露水的艾草全部割掉,再从中挑出一些长势较好的,用红线绳将底部捆好,二、三株扎成一束。趁着天蒙蒙亮,母亲便骑上三轮车,带上小板凳,逐一送到子女家门口。母亲是从来不敲门的,也不吱声儿,生怕惊扰了子女们的美梦。她踩着自带的板凳,把那束艾草高高举过头顶,结实地插到各家大门上,然后才安心地离开……
每年的端午,我早晨出门,一抬头总能看到门楣上插着一束新鲜的艾草。艾草青青,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知道,那束艾草是母亲满满的情意,是母亲深深的祝福,是母亲对全家人平安健康的精神寄托。
秋瓜
文/包光潜
秋瓜泛指秋天的瓜,其品种似乎越来越齐全了。这与人工反季节种植有关。小时候,我吃的秋瓜就那么几种,比如香瓜、黄瓜、菜瓜等,连西瓜都没有。后来进城了,到了夏天,满大街都是西瓜,吃起来方便了,偶尔回老家也捎几个给母亲品尝。母亲有心,将吃剩下的西瓜籽晒干,第二年种植,但效果特别差,很少成功。或许是老家的土质不适合西瓜的生长,或许是母亲种植西瓜的技术不行,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老家人吃秋瓜很节制的,并非为了品尝美味,而是舍不得丢弃而为之。比如即将下市的黄瓜,在其他蔬菜还来不及接替,它们不得不养在地里,自然生出秋瓜来。这种秋瓜采摘后,与当地的泥鳅一起混煮,真的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再比如秋天的香瓜,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清香缭绕,淡淡的,连绵不绝,回味无穷。但是,大人们总是劝小孩子不要多吃,说秋瓜吃多了伤肠胃,甚至得“坏肚子”病。一般来讲,在我们老家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中秋食瓜后,秋瓜一律抛弃。因此,这中秋的告别瓜宴就是有讲究了。至少在我看来,只有最大、最圆、最香的瓜,才能有资格放到桌子上,让大家品尝,留下美好的记忆。事实也确实如此。
老家的中秋瓜,基本上都是香瓜;后来西瓜成为城乡的常食瓜种,不少人家便开始选择西瓜了。这种习俗或叫习惯,我进城后一直延续着。每年中秋,总要上街选择最好的秋瓜,算作告别。
近日,因重温元代画家钱选的《秋瓜图》,才生出如此一番美好的旧时光。图中有一首题诗,再次引起我的注意:“金流石烁汗如雨,削入冰盘气似秋。写向小窗醒醉目,东陵闲说故秦侯。”如此情绪,表明画家是个追求隐逸生活的人;他的渊博学识和遣词造句,都洋溢出那么一股子盎然的古意。
钱选的《秋瓜图》承袭了自宋以来的小品精髓,自然而然地透露出文人的书卷气。删繁就简,图简意丰,士气油然。整个小品精致有加而非艳丽,笔触细腻却不纤巧,处处洋溢着画家的主观色彩和对构图的理解。墨绿的瓜,翠绿的叶,白色的花,自左下角渐渐地向右上角伸延,呈斜倚之势,配以乡间常见的丫丫草,左右伸展,寥寥数笔,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既平衡了画面,又没有冲淡主题;既是陪衬,又增添了秋色之韵。
作为一个心存浪漫、带有小资情怀的画家,他又如何面对秋熟的芬芳呢?抑或他们一边品尝,一边谈古道今;有人载歌载舞,有人吟诗绘画。可是,钱选所处的年代正好是宋末元初,江山易主,山河黯淡,说心情好到哪里去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它的画中往往不自不觉地渗透了自己的心思,灵魂的深处时时渴望得到一种安逸与快乐。可睁眼望处,城春草木深,全是旧朝人。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过去那些朋友中,已有人做了二臣,譬如赵子昂。面对如此窘境,钱选“励志耻作黄金奴,老作画师头雪白”,不肯出仕元朝,保持了文人的清高与气节。
秋瓜如文人,文人如秋瓜。秋瓜典雅别致,有如碧玉簪花;温润淡雅,时有清香弥漫。这是瓜果的清香,这是季节的清香,更是发自肺腑的心香。看一看钱选的《秋瓜图》,你还惆怅吗?
繁华一世 只因有你
文/紫檀情缘
不记得有多久,只知道已经有好久、好久,没有好好地说说心里话了。也许是渐渐地习惯了缄默,也许是生活所迫……
美好的日子,总是在指尖悄然易逝。不知不觉,九月,就悄悄的离我们远去,剩下的,唯有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
多情的十月,捎来一丝桂花的清香。这个月,小区里面到处都是桂花,当我带着一身的疲惫,走入小区的大门,一阵阵清香便鼻而来。轻轻地吮吸着她的清香,有种难以言尽的惬意。
窗外的桂花,伸手就可以取得,那一簇簇米黄色的小花,嫩嫩的、鲜鲜的。打开窗门,与它们迎面相遇,微风中包裹着淡淡的香气。喜欢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来,似有若无,一股股地撩绕着,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孩子,轻轻拨弄你的鼻翼。忍不住伸手拮一捧,泡上一杯清茶,满屋都是浓浓的桂花香,香到心海……
国庆长假,晃眼即逝。不惊不喜,不悲不悯。这个国庆,心静得就像波澜不起的湖面,偶尔的涟漪也激不起惊涛骇浪。有句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知我是否已经历练到这种境地?
一个人的世界,静得几乎可以听到心跳的声音。喜欢这种安静的感觉,生活需要安静,死,也需要安静。就这样,坐在房间的一隅,安静地触及那些回忆里的东西。回忆,永远都是那么的美好。包括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温暖与感动。一件件,一章章,都是那么的诚挚与真实。
收到你的信息,虽然只有三言两语,虽然是那么的平淡,却让我这段时间的委屈烟消云散。或许,有些事情,有些东西,它们就是这么简单,只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收起一切的伤痛,继续前行。我不能委屈了自己的灵魂,虽然她只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至少她是纯净的。虽不为人知,但却拥有自己的世界,任何人不可以入侵。
那一季的茉莉清香
文/蝶舞月影
夜深人静时,总是不经意地去触动记忆的闸门,那些曾经如水与般清澈的往事,便轻轻巧巧的浮现于眼前,犹如茉莉般怡人的馨香。
想一个人的时候有些幸福,也有些难过。经不住流水似年,逃不过此间的年少,原来地久天长,只是一场美丽的相遇。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在这时间的长河里,不断有人走近,也不断有人走远。我心里也曾不断有人驻进,有人远离。但有一间屋子,始终住着一个人,我为他固定的预留这房间,固定的预留着这里面的陈设,无论如何谁也代替不了的,那是我经年故事最为心念的一个人。我们曾经约定一起牵手未来,却又在相遇的路上轻易的放手而去,成为日后最遗憾的一件事。
那年的花开时节,我意外的在一次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锋就来信祝贺我,我们也就此相识。起初,我也只是把锋当做众多的来信祝贺的朋友之一,并未引起我太多的关注,但当随着交往的继续,我发现锋是一个天份极高的男孩,他的文采极好,还写有一手漂亮的好字。这让我对这个未曾谋面的男孩多了一份钦慕。就这样,我们从高一到大学毕业,我一直称他为锋弟,他管我叫姐,我们一起相约做一生的姐弟,如萧乾和冰心那样的姐弟情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放弃这段美丽的姐弟情谊。
在整个高中的三年时间里,我与锋一直保持着这种往来。因为锋,我与其他男生始终保持远远的距离,那些想试着接近我的男生始终不明白我为何拒他们以千里之外。在最紧张的高考阶段,我和风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最终我们都如愿的走进了自己想要的学校。也许是顺利进了自己如愿的学校。后来,我发现锋开始悄悄喜欢上我了,打电话时由最初的一个姐字变成了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这么亲密的称谓让我有些慌乱。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把锋当做我最亲密的弟弟,我们无话不说,也无话不谈。但对于爱情之类的话题我是从不提,而锋则不同,他时不时的提起关于我们两人之间的话题,他长提,我则装作浑然不知,只字不回应他的话题。我不回应锋的话题,但心里面却时时念着他,依赖着他,每天都盼望着他的信件,他的电话。也许是我的沉默伤害了锋的热情,锋也对我沉默了起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断了所有的联系,我以为这样我会好过起来,但没曾想,我发现没有锋的片言只字的信息时,我慌乱不已,我在内心深处拒绝着他,但也深深喜欢着他,这是我自己都没曾想过的。
日子过得慢而延长,我季节的在生活中走来走去,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我和锋的一段姐弟之恋。我有些好笑自己的幼稚之举:怎么会这样呢?我们两在不同的两个城市,彼此不曾见面,却会这样的恋上彼此,有点像童话里的故事。这段未曾开始的故事,就这样被我一路沉默下去。我以为我和分就这样结束了一段未曾开始的姐弟情谊,但不曾想,在我生日时,封的信件和电话一同而至。锋给我来了一封长达十八页之多的信,说:生日快乐!我懂你曾对我沉默的缘由,我也理解你一直不肯提及你我之间的事。其实,相知相通想融的连个人不一定长相聚长依。曾经一直醉心与你的芬芳,我这一生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了。
我的泪如雨般滴落,这花季里的爱,犹如那芬芳的茉莉花,淡淡的馨香芬芳青春美丽的生命,一季错过,便是一生纠结的情缘。我知道我是深深喜欢锋的,为锋驻守着自己的美丽的诺言,也为锋拒绝者所有而来的一颗颗赤诚的心。亦如锋一样,我们都在为一个美丽的约定而驻守彼此。但这样美丽的约定,却在我的不慎的决定里,一路沉默了。
时至今日想起,内心总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不知我断了所有音讯的时节,锋是一个人怎样走过来的。也许我有些太多虑了,锋会很坚强地在转角找到另一个他至爱的人,那么,就让我在心里一直默默地祝愿锋,他的幸福是我一生的牵念,他幸福我才会快乐。
我其实说不清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想一想,我都一直没弄明白当初为何轻易的放手与锋的一段情谊。那时花开,那时花落,却原是一场交错的美丽的相遇,虽忧伤,淡淡的,亦如茉莉散发的清香,袅袅娜娜的散入生命的最细微处,无人察觉,唯有自己淡淡细细的咀嚼其中之味。
不落的清香
文/小诺
不落的清香
乡是在素有“水果之乡”的地方,加上家里的庭院很大,父母就在庭院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家里的院子俨然成了我们的“百果园”。
家里的水果种类多了,在各个时令都有成熟的,但我却是不长在家的。每有果子熟了,母亲都会在电话中说,“家里什么熟了,最近可有假期回家来吃,今年结的果比去年又多了好些。”或是“什么时候回来,我给你先留着些。”父亲则不像母亲那样,“放假时间短的话,就别回来了,路上来回坐车那么麻烦,自己在家外面买着吃也一样的。”每次父亲这么说的时候,我都很贪心说:“现在我会吃的,回家我还要吃,所以,还得给我留着点噢,嘿嘿!”
很早之前就告诉家里,说七月中旬会有几天假期可以回家。可每次电话里,母亲都会再问我,“你上次说什么时候回来的,我老是记不住。”现在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突然感觉上次过年时回家的记忆如昨日的事情历历在目,然而又感觉这半年想过了很久很久仿佛恍如世纪。
还清楚的记得过年时,母亲特意为我留的石榴。当时,看到从母亲手中递来时,外层表皮都有些干瘪了,不过还是散发着石榴的清香。母亲说,“外面有些干了,里面绝对好好的。”剥开一看,果然如母亲说的般新鲜,颗颗水润鲜红。母亲说,“这是放在水封坛里的,要不然早就干的不成样子了,是你大娘教我的。”母亲看到我吃进嘴里了,很着急的的问,“不错吧?”“嗯,比我在那边买的好吃多了,买的吃起来就是没这种家里的甜,嘿嘿!”母亲一本正经的说道,“那肯定的,外面运去的水果,不能等到它完全熟的时候就被摘了,咱们自己家的肯定要让它长熟了。”我笑着说,“就是的,还是自家的好。”
这次还有几天就回去了,前几天,母亲还说,我把杏、李子还有油桃,都做成了罐头,你来回来时,就可以吃了。院子里西南角那棵苹果熟了,正好你回来可以从树上摘着吃鲜的。
不论有没有错过这个水果的时令,我总会吃到满口的清香,因为母亲总会想尽办法把那缕的清香停留在最初的成熟时节。也许水果本身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因为是母亲特意精心留的。就像,有人问:“天下那么多美食,哪里的最好吃?”“是妈妈做的菜!”
回家,品尝那份不落的清香,不论是来自那颗母亲留下的果子或是那盘精心准备的菜。你笑了,你会看到母亲也笑了------
苦中的清香
文/许春芳
朋友托人给我捎来一盒精致的茶叶,打开之后捏了一小撮放在茶杯中,再注入刚刚烧开的沸水,心里就开始默想那茶叶的香味。
片刻之后,打开茶杯盖喝了一小口,不但没有感受到茶香,口中反而留下了一丝淡淡的苦味。倒是前来访问我的朋友说:“我闻到了你的屋子里有一股清香的味道。”由此看来,我喝到嘴里的虽是苦味,但是那一缕清香确实是从苦茶中散发出来的。
由喝茶联想到人生,我感到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世俗中的人无法超越生老病死,也无法逃避人生中的苦难。尽管世人大都不愿意吃苦,然而细思与“苦”字有关的成语却都没有负面的意义。“良药苦口”“苦口婆心”“苦心孤诣”“苦尽甘来”“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成语都有赞美之意,清朝的着名文人蒲松龄还写出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样令人荡气回肠的名句。
在众多包含“苦”字的成语中,我最欣赏的成语则是“以苦为乐”和“苦中作乐”。因为“以苦为乐”是每一个成功者必经的历程,宝剑如果没有历经磨砺的痛苦,就不可能看到那闪耀的寒光;梅花若不是捱过那彻骨寒夜,又怎能释放出那扑鼻的纯香?由此可见,以苦为乐是一种乐观而又积极的心态。苦中作乐则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孔子周游列国讲经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夫子乐此不疲,在困苦中仍能逍遥自在。传道之苦,成就了一代圣人。因此,“以苦为乐”和“苦中作乐”确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努力实践的一种心境,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丛春艾散清香
文/黄淑芬
下过几场绵绵春雨之后,山野开始披上绿衣。艾草按捺不住心底的冲动,在暖暖的春风里,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嫩嫩的绿芽。山间地头,河沟田坎,到处都会找到艾草的踪迹。它们你挤着我,我挨着你,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身边的一切。
河沟田坎的两旁,是艾草最喜欢提神静坐的场所。在那里,春艾除了得到水的滋养之外,厚肥的泥土、充足的阳光,还有河沟边护堤的树木,都为它营造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河沟边,一丛丛艾草面阳而坐,自然大胆地伸展肢体,肥嫩茂盛的艾草比别处清纯翠绿,艾枝更是“梨花带雨”婀娜多姿。手指触及,冰凉润滑,若是把手指置于鼻尖嗅一嗅,艾草苦而香的味道带着丝丝清凉直往鼻子里钻,沁入肺腑,头脑顿时清醒。
艾草,又叫艾蒿、香艾。它既可入药用于艾灸,又可作为野菜食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家乡人也爱在清明节用它来做艾粑,是清明祭祖拜山的供品之一。
每年清明节前,母亲都会吩咐我和小妹上山打艾草。我和小妹挎个竹篮,拿把镰刀,呼吸新鲜的空气,一路春风,一路采艾,泥土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往田坎深处走去,那里的艾草发得又多又壮。丛丛艾草让人眼花缭乱,这丛还没采收完,前面又发现更大的一丛,就这样我们踏过田坎,绕过河沟,不知不觉走了几里地,篮子里也已是满满的青翠。
把摘回来的艾草用水冲洗干净,放进大锅里烧大火把艾草煮烂。待艾草冷却后,捞出来放在砧板上,用刀跺成泥状。再把泥状的艾草放进糯米粉里一起揉搓,一定要搓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才算合适。接下来,抓一鸡蛋大小的面团搓圆,包上芝麻馅垫上柚子叶,放进蒸笼里,用大火蒸熟。
刚出笼的艾粑,腾腾热气中飘着艾草和柚叶的清香,墨绿色的艾粑上还有些许剁不烂的艾草。远远的地看,艾粑像长了经络般。咬一口艾粑,艾草的清香和着馅的甜慢慢在嘴里散开,这就是春的味道吧。
等到清明之后,受了阳光雨水滋养的艾草,逐渐丰满成熟,这个时候的艾草已经没有什么吃头了。艾草在风中寂寞的等待,等待它的又一次华丽登场。
也许,当江河的大水暴涨,当风吹来麦子成熟的气味,艾草会悬挂在古老的木门上,散发着阵阵迷人的清香。
淡淡的清香
文/爱的足迹
香水味很淡,但真的很清香,很清香呀!捧在手里闻了好久,好久!此刻的欣喜,冲淡了我一天的烦恼和疲劳,快乐更是感动!
这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声音很小,但很清晰;话语很简单,很普通,但很真诚。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像翻书一样,打开记忆的闸门,想起了许久以前的那瓶香水,似乎这瓶更浓更清香了。或喜或忧,或爱或怨,此刻,极其容易满足的我,在眼眶里打转的热泪是激动的,流淌在心里的唯独是瞬间的幸福!
失意的时候就是怨,伤心的时候就是恨,似乎永远也不成熟,总也提不起来,这不免令人愧且怒!女人太强,就容易受伤;追求完美,就是疲惫,太在乎,太在意伤害的只是自己,这些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总是重演着。其实我很知足,很脆弱,只是不认输的心态让人感觉错位。什么是好是坏,是真爱与非爱,是幸与不幸,我还不至于那么糊涂,比谁都清醒。无论怎样,只要有人在乎就好,应该感到幸福!
今生有你,我真的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而且在所有人的目光里我都是幸福的,是阳光灿烂的,或哭或笑,都在心里!
看着那精致的香水瓶,闻着散发出来的淡淡香水味,宽慰自己幸福过,就好!
艾草青,艾草情
文/徐学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艾草青。
艾草不似其他草种的嫩绿和葱绿,而是一种青绿色,叶片呈椭圆形羽状,叶子的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叶片下还有灰白色绒毛。摸上去犹如一缕金丝绒布料,闻起来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香气。寻常艾草,无论小路边、田埂上、江河堤岸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我常用目光搜索于脚下的路边草丛,寻找自己最钟情的艾草,时常被那独特的、成堆成片的艾草所吸引,它和周边姹紫嫣红的植物交织在一起演绎着夏日的诗情画意。
艾草,是自然界绿色生命的代表,它不因人们不去赞美就不给大地添绿,也不因人们不去养护而失去蓬勃生机,它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不需施肥,不苛求土壤,给它一寸土地,它会还你一片绿意。它或跻身于杂草丛中不显山露水,或盖过那棕褐色堤岸、顽强挣扎在流水的拍打中,一丛丛昂首挺立。摘下一段嫩尖,飘进鼻际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那高高的芦苇和荻草间隙中硬挤出来伸向四周的青青艾草,为我们的家园奉献着最卑微、最平凡的一生。
或许,人们不会忘记青团的美味可口,那怡人的清香就源自艾叶,吃过青团会满口余香,回味无穷。而我真正认识艾草,并不是来自儿时的美食,而是在我成家以后。婚后有段时间,妻子患上了一种皮肤病,奇痒难忍,试过多种药物都无法完全治愈。后来,听说用艾草煮水熏蒸和泡澡治疗效果比较好。到了春天,母亲便专门到河边挖来艾草根,栽种在自家菜园里,精心呵护,寄予深深的厚望。小小的艾草还真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妻子的病很快就痊愈了,从那以后,母亲一直保留着种艾草的习惯。
此后,每到端午时节,母亲总会赶在日出之前将带着露水的艾草全部割下,再从中挑出一些长势较好的,用红线绳由底部捆好,二、三株扎成一束。趁着天蒙蒙亮,她便骑上三轮车,带上小板凳,逐一送到子女家门口。母亲是从来不敲门的,也不吱声儿,生怕把我们吵醒。她踩着自带的板凳,把那束艾草高高举过头顶,结实地插到各家大门上,然后才安心地离开……
每年的端午,我早晨出门,一抬头总能看到门楣上插着一束新鲜的艾草。艾草青青,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知道,那束艾草是母亲满满的情意,是母亲深深的祝福,是母亲对全家人平安健康的精神寄托!
油盐枸杞芽
文/昌婵
《红楼梦》里,一道“油盐炒枸杞芽儿”读来让人口舌生津,想象无穷。幸好,枸杞芽在我的家乡是很平常的野菜,春天一到,炒个油盐枸杞芽也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枸杞生命力顽强,“神草如蓬世不知,壁间墙角自离离”,不用专门栽种,总能在田边、地边、溪渠边找到它们的身影,待它们春天萌芽,到往年掐枸杞菜的地方走一走,便能满载而归,除非运气特别不好,前一两天刚刚被人掐过,那就要再等两三天了。春风起,野菜鲜,枸杞菜也不例外,三两天工夫,嫩嫩的芽头又高高兴兴地冒出来,水分或肥料充足的水渠边、菜地旁,枸杞芽粗壮肥美,直刷刷地向上生长,让人喜不自胜,飞快地掐起来。一双眼两只手哪里够用,指尖停留在这一棵,眼睛已瞄向了那一棵,没掐到手的总是肥些嫩些。
枸杞芽系枸杞的嫩梢、嫩叶,又名枸杞头、枸芽子、甜菜头。枸杞是个好东西,全身都是宝。“枸杞头,生高丘,实为药饵出甘州,二载淮南实不收,采春采夏还采秋,饥人饱食为珍齑。救饥,村人呼为甜菜头。”仔细观察,才发现枸杞芽的茎呈四方形,茎皮隐隐透着紫褐,紫褐也不准确,那是一种难以描述的特殊的色彩。想起汪曾祺老先生,在描述植物色彩方面,他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准确,生动,简洁。枸杞就不用说了,几乎没人不知其养生功效。枸杞多漂亮啊,红宝石一般点缀在绿叶间。我只见过野生枸杞,果子少,加了鸟雀贪嘴,成熟的果子就更少了。直接摘下来洗净了吃,甜,微酸,微涩。
春天吃枸杞芽。油盐炒枸杞芽,枸杞芽炒蛋,枸杞芽蛋花汤,简单,快捷,味美,能品尝到春天的气息。油盐枸杞芽,我们只说是清炒枸杞芽。只用油和盐,其他的调料一概不用,吃的是枸杞芽本身的清香、甘甜和新鲜,还有一点点清苦。野菜与猪油最相宜,枸杞芽亦如此。热锅,放猪油,待微微冒出白烟,下枸杞芽,迅速翻炒,汁水溢出时,加盐入菜汁,不停地翻炒到断生既可。猪油的浓香和枸杞芽的清香混合,大火和盐激发出枸杞芽的甘甜和清香,余味无穷。清炒枸杞芽有一点点涩味,但瑕不掩瑜,几可忽略不计,在意的,清炒之前焯水。《红楼梦》里那道“油盐炒枸杞芽儿”,有人曾用近3000字的文章来分析、论述这道菜,其实中心思想就一句:春季的时蔬,只用油盐炒香,吃的是时蔬的清新本味。
枸杞芽炒蛋。枸杞芽切碎调入蛋液,加盐,料酒搅拌均匀。热油锅,将蛋液缓缓倒入,翻炒至熟。另一种做法是多放一点油,摊成蛋饼,两面微焦黄,内里松软清香。外酥里嫩,好看更好吃,色香味俱佳。有人把枸杞芽换成嫩桑叶,另有清香和风味。如能摘到嫩桑叶,一定不要错过。
枸杞芽蛋花汤也是一道家常菜。热油锅爆香生姜、豆豉,加清水。水滚开后敲一两个鸡蛋,在锅里搅散成蛋花,再次滚开后下枸杞芽,只需搅拌几下,枸杞芽绵软下去没了脾气,撒盐,出锅。此汤清爽清新,枸杞芽愈发清甜。
枸杞芽摊饼,是很清新的主食。枸杞芽洗净,沥干水分后切得细细的,少加面粉,此饼以枸杞芽为主,面粉只起一个帮助成形作用。敲一个鸡蛋,撒盐调味,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热油锅,中火煎至两面微微焦黄即可。煎饼没多大技术含量,只是需要耐心,火候适中。火大易焦,且粘锅,火太小水分蒸发慢,不易成形。有了面粉的调和,枸杞芽清苦和毛刺去尽,只有清甜和清香,松软可口,香味浓郁,配牛奶、白粥或者米糊,都是上好的早餐。
江浙人会吃,常食的春鲜有菊花脑、枸杞头。枸杞头就是枸杞芽,菊花脑就是菊花苗。《山家清供》言:“菊以紫茎者为佳。”食菊花苗,历史久矣。菊花也是家乡常见的,野菊花处处可见,栽培的菊花也平常,但是没有人吃菊花苗,不知其味如何,是否苦涩。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诚然。
清香盈盈,我为你落笔成花
文/白衣清尘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题记
那一天烟雨朦胧了江南,油纸伞消失在雨巷那端。石桥下画舫里,伊人独倚。纤手光洁如白藕,眉目低垂,研磨粉底。菱花镜映出一尾清丽,素手执眉笔,勾勒眉山黛岫。
江南丁香女子。青丝绾,红袖垂。一支白玉簪别住了如瀑云鬟,轻颤。执一叶绢伞,不疾而来,不徐而去。唯留一尾清丽的背影,消失在诗画那端。雨落在女子的眉眼,失了语言。以缄默的姿势端坐如莲。只因伞骨泛苍白,结着忧愁的女子迷失在黛色的瓦檐。
辗转红尘,漂泊流年,时光二十载。银笺小字里,浮浮沉沉也只留下简短的平平仄仄,譬如师兄,譬如师姐。泛黄的梅花篆清晰诉说年代的久远,许是长久未曾见面,恍若隔世。有些人,即便隔了三生,再相见依然亲昵,没有距离。
你是一朵温暖的女子,开于热情的盛夏。初相遇,把你念成杨柳依依,再相见,知你柔情脉脉。你是一颗琉璃的玲珑心,干净剔透。若是有幸,定在长安与你邂逅,赠你一枝岭头梅,许你千年江南春,倾听光阴的故事。前世,你定是雨巷深处的一抹天青,山为伴水为邻。不然,今生何以清浅如斯,静婉如斯。他年,无论我在与不在,惟愿你安好。
韶华。这二字映入眼帘,若年少的不羁,立时疏狂恣意起来。鲜衣怒马,襟口酒痕缭乱,听得一声扬鞭,把长安踏成洛阳。记得当时风流人家,白衣风华,碧玉年华。翻开桌案上的书卷,眸子追随着晓色。看你把江南雨,江湖剑写成碧落黄泉。一如说书人手中的折扇,画满桃花。竹笔写河山。
宋时二十桥明月把相思豆燃得火红。秦淮河水把画舫摇得意乱情迷。茶坊的说书人从长生殿讲到桃花扇,惊木一拍,顿成绝响。隔着红尘烟雨转身看。江南结成了一抹丁香幽怨。清愁遗留在水色江湖。只与你有关。
铺一笺素纸,研一方淡墨,执一杆竹笔,二十年来的青葱岁月,二十年来的笔墨等待,记忆中的红袖清扬,弦音流泉。阳光似金屑,白云素棉。徜徉词海,淡墨晕染,写一番锦绣珠玑。深深浅浅,勾画出水之湄的蒹葭伊人,
铺开素笺,旧纸新墨写着花笺小字,我袖底中的余香,纸上墨香依旧缱绻,属于人若桃花的那一年清风,吹旧了心言。“落尽梨花月又西”,我只妄想挽住两袖凉风,掸落经年中所有的纤尘,从前世到今生,与你相遇江南,走过苍苍蒹葭,走到一如诗书里的地老天荒。
在写满记忆的词句里,我一遍遍读你,想像你的容颜!轻轻地走进一阙思念的心田,你是我纸上的女子,被薄薄地铺开,遍布柔软的字里行间!回首,泪眼朦胧!浅启朱唇,扬眉的瞬间,我就将词里的意境描写!隔着岁月的门,叹息的流年!斑斑印痕,凝结的一抹伤情别恨。
明月清风为伴,踩着古韵悠悠的节拍,笔歌墨舞,站在红尘之外,看千山万水等若迷尘;看五千年的时光,在发稍上轻轻掠过,琅琅心弦,凭栏的是柔肠千结;在诗书熏染间,采弦上月华,拔流水芬芳,于天涯处,入画入诗,写尽了风月无边。
江南的古巷落了雨,水墨走湿氤氲的眸子。红尘,你不知我过往,我不辨你余生。我们只是在最深处蓦然回首,然后擦肩而过。原以为最平常的惊鸿一瞥,不料衍生绕指柔。若雨落心湖,荡起一缕漪涟,唤起一丝绮念。桃红柳绿妆点了江南的如花美眷,书生千金执手共赴万丈红尘。莲开忘忧,竹生紫林。青衫红袖千古恨,素衣清颜永伴黄卷。
我一直相信宿命。我也相信缘份。无论宿命还是缘份,这样的相遇带来的是一份欣喜,这样的相知成就了一种美丽。我们是如此相像。我们却又不尽相同。有我,为你研墨掭笔,篆书冬雪春柳的呢喃细语。为你配色勾勒,素描夏荷与秋叶的水墨丹青。岁月中,我们一起细数。如沙漏指的分分秒秒。你我共同走过,似尘如烟的日日年年。咫尺。天涯不远。
眼里眉间,装着一份牵挂,也读着对眸里同样于我的等爱。季节的嬗变里,你我相遇人间最美的四月。彼此相惜相怜。经年岁月后,我们还能以耄耋之岁醉心香茗。于青山绿水间,坐看云淡风轻,笑语聚散离合。携手一起听流水潺潺,尘缘依旧。
朵朵,别介意它的华丽吧,当内心盛满牵挂,只有有韵致的辞藻,才能替代我遥遥的翘首,去爱,去感知,去尽情游弋。你来与不来,它都在那里。无关岁月流逝,无关花落花开。倾落,清尘,安然,平生。
天青色里,我将奔赴一折纸扇上的江南。黛色的瓦,水色的墙,茂盛的留白。约定的月中天,约定的杏花巷。一个约定的回眸,我便会落入有你的故事。如一计小小的阴谋,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
浮生若梦,正如红尘,深一程,浅一程。因缘三生写,碧盏盛清泉,一世长安。
菜园清香
文/陶绪锴
不知不觉离开家乡有二十余年,二十年间我用各种方式回忆着家乡的一点一滴,回忆着各种伴我成长的快乐的往事。在我童年至少年的画卷里,我至今眷恋着曾经带给我欢乐的绵绵山峦,给我不断带来清凉的汩汩山泉,当然更是少不了那片清香,那片带给我诸多快乐与美味的姥爷的菜园。
姥爷的那片菜园伴我走过了童年,也走过了少年。记忆里那片菜园并不是很大,也就三四亩的样子,但就那样也够姥爷和姥姥忙的。每当春暖花开,我都会到园子里玩耍,帮着大人们除去菜花和卷心菜叶子上的青虫,还会与表弟、表妹们到黄瓜架、豆角架里捉迷藏。没事时也总会喜欢闻一闻刚刚长出嫩芽的西红柿和黄瓜那天然的不加雕饰的清香。深深地吸一口气,把天然的气息全都吸到五脏六腑内。
夏天,当我还沉睡在菜园里面的茅屋里时。大人们早已忙碌在园子里。锄草、搭头、绑黄瓜秧子、施肥、择菜……现在想来,那段日子给我童年时光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记,也是姥爷以及父辈们给予我童年最好的馈赠。
秋天到了,当桑葚挂在嘴边的余色还未褪去,姥爷为我种的“圣女果”就又糊住了我的馋嘴。怕一次吃不够,就把小嘴塞的满满的,弄的一开始吃就喷出一大片红红的汁水。大人们笑我贪吃,我却不以为然,继续把那一堆专为己有。还有一样水果是姥爷为我们这些贪吃的孩子们准备的,那就是甘蔗。当然这种甘蔗不是我们在水果店里看到的那种样子。姥爷园子里的甘蔗是全身稚嫩的绿色,我们农村人管它们叫“甘汁汁”。别看它们一棵棵的全身并不粗壮,但是一口咬下去,甘甜的汁水顿时充盈在每一个细胞中。
每到冬季,园子里没有时令蔬果给我解馋了,只能看着每一棵长势喜人的大白菜。等着都要成熟了,我就帮着大人们用绳子把每一棵白菜帮子捆起来,让更多的水分保持在菜心里。姥爷再在上面盖上一次薄薄的塑料布,让它们尽情的生长。我记得那时收白菜的时已经挺冷了,当我们把一棵棵大白菜抱上车,我与父亲就挨家挨户给亲戚们送去,一个冬天的饭桌上白菜成了主要的菜品。
如今,姥爷,姥姥都已经年逾耄耋之年,但他们身体还算硬朗,近几年他们就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些时令蔬菜自己用。因为会管理,就那么点地方长出的蔬菜他们还吃不了,每次回老家,儿时的西红柿,黄瓜的清香又一次让我沁入心脾。
前段时间,我突发奇想,在阳台上种些黄瓜和大白菜吧。于是在自制的泡沫箱里把种撒上。经过一月有余,在我的呵护下,两条黄瓜秧直挺挺地爬到了架子上。因为架子小,他们就反复缠绕,我也不管它们了,就那样按它们的样子自然生长。偶然一天,我去给它们浇水时,呵!三个稚嫩的花骨朵下长出了细细的带着绒毛的嫩芽。我让儿子轻轻摸摸,看着儿子,还有点我小时候在姥爷菜园里的模样。我对儿子说,就让它们朝着阳光的方向长吧,我们时常来看看它们,它们定会给我们惊喜的。儿子懂事,俯下身好像在与它们耳语,又好像在闻黄瓜的清香。
又一年槐花香
文/多多格
五月江南,微醺和风中,竟夹杂着些许槐花的香味……
岁月相逐,匆匆而去,而关于那些玲珑小花的记忆却历久弥新。记忆中的槐树并不高大,却年年繁花,岁岁馨香。每至春末夏初,那些玉蝶般的花儿便簇拥着轻舞枝头,在五月的明媚时光里,翩翩若飞。这样的日子,天气晴暖,农家暂无农事,正是一年中最为悠闲惬意的时节。此时,春风拂醒槐花梦,洁白如雪却不失绚烂风情,清香淡雅而又甘甜醉人。于是,农家小院便多了一道别样的美味佳肴。
犹记得那些年少时光,最喜爱莫过于母亲亲手蒸出的槐花糕。那香喷喷的味道丝丝入脾,醇厚绵长,飘得老远老远。放一些在嘴里,清香绕齿,嚼一下,酥软温暖中又似有一丝清甜。于是,我们这群平时最为懒惰的孩子在槐花绽放的时节却勤奋了起来。三五成群,挎上小竹篮,踏着缤纷落英,听着三两蝉鸣,寻一棵槐树,便忙碌起来。花间蝶舞蜂飞,间有柔软的花瓣飘落至发间颈上,触感微凉温润,说不出的怡人。嗅着槐花的清香,心情的愉悦畅快自不必说,尤其是想到槐花糕的香酥可口,摘花的动作便越发的轻柔细致起来,一瞬间仿佛看到母亲端出了蒸好的美味,入鼻似乎还有一股饭的香醇……
一缕清香,悸动心弦。那些记忆还如此清晰灵动,而年少时光已渐行渐远。恍若一瞬,却似时空转换,相隔甚远。退出一段生命就要开始另一段旅程。早已过了撒娇地缠着母亲做槐花糕的年龄,过了嬉戏花间纯真无忧的年华,此时此刻的我正身在异乡,进行着一段新的行程。只是这一段,没有了槐花糕酥香与甘甜的陪伴。
春深夏浅,天空微蓝。回眸间,记忆流转,醉了思念。几度花开花落,那些历经岁月洗练后的烁烁光华如一汪可饮可涤的净水,在我的心里一漾一漾地荡开涟漪,波光潋滟。又是一年繁花绰约,默念着“春风一夜庭前至,槐花十里不胜香”,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些花儿宛若漠漠飞雪蹁跹曼舞的画面,在这场氤氲花雨中,我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迅速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桃李年华,意气风发,却不见,身边人,白了双鬓,老了容颜。“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带着满满的牵挂远行,她为我付出的,何止是青丝覆霜,朱颜憔悴。
有人说,槐花是一种会回望的花朵,是一种有灵性且会感恩的花朵。断章零落,意长笺短,那么就让我用尽一生的祈祷,企盼爱的轮回。若有来世,我愿化作一棵槐树,生长在她的庭院,无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始终带着满腔激情,只为年年五月,华花吹雪,为她倾尽一世馨香……
问梅梅不语
文/飘如尘烟
昨夜一场小雪静悄悄的飘落,这是江南今冬第一场雪。
久居南方,期盼梅开更甚飘雪,但见一剪寒梅在枝头悄然绽放,便知季节已到了一年中最深远的时候。百媚千红中,唯梅让我情有独钟,喜欢你高贵的品质,喜欢你与生俱来的傲骨,喜欢你陶然醉人的清香,喜欢你无以伦比的那份风雅。
你原本应是瑶池的琼枝,却从诗经里一路走来,悠悠穿越红尘阡陌,三千年的风雨历程不曾改变你最初的颜色,任它岁月如何腐蚀,任它天寒地冻如何摧残,你依然盛开在南北风月,唐诗宋词里,盛开在悬崖峭壁和那块战火烽飞的红岩上。寒风吹过,你抖落身上的白雪,将一抹最圣洁的嫣红绽放在烟雨江南,绽放在此刻,我的心间。
该怎样为着你的到来唱响一首礼赞的歌谣,该怎样为着你的到来写下一篇最美的文字,或者为你画上最优雅的一笔?只怕,只怕,我的歌声唱不出你“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深邃;只怕,只怕,我的文字无法描述你“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孤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品质;只怕,只怕我的画笔画不出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神韵?且罢,还是远看你一脸笑容的样子,又担心自己会痴迷你的万种风情,且罢,还是闻闻你的清香,又唯恐会醉了醒不过来,从此再难步入俗尘。
于是只能微闭双目,将你尽情的遐想,轻问你傲立雪中是在为谁飘香?那个梅边吹笛的少年可否唤起玉人?那个叫易安的女词人还在惋叹“今年恨探梅又晚”吗?笛声三弄将梅心惊破了多少春情意,吹笛人在飘雪中渐行渐远,那雪顿时化成居士的千行清泪,泪眼婆娑中哀问,断肠与谁倚?自此以后,天地茫茫,音讯渺无,相见只怕无期?“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
悠悠千古,词人也罢,吹笛郎也好,已然逝矣,人终究活不过你这一剪梅花儿。你的生命竟然如此多情,百花丛中,唯有你在冷风里凌寒傲雪,众香国里,唯有你的清香将岁月弥漫。人们叫你青梅,早梅,腊梅,寒梅,春梅,白梅,墨梅……就连这俗世的女子都以你来冠名,掐指一算,何其之多?都想沾染你独特的馨香,都想吸收你固有的芬芳。神州无处不梅,你以你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精神,你以你清瘦高雅不亢不卑的逸韵,你以你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个性,你以你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你更是喻示着幸福,快乐,长寿,顺利,和平的“五福之花”当之无愧的被人们奉为国花。
看着你疏枝横玉瘦,弱不经风的样子,总让人不由地心生爱怜,却怎知你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们只道你凛然正气不畏严寒,谁曾想你也是回眸一笑风情万种。你的蕊素瓣藏香,你的朵团玉娇羞,你集俏,幽,雅于一身,更是有一股令人断然不敢逼视的清韵,“冰雪林中着此生,不与桃李混芳尘。”难怪群芳要嫉妒你,是因为你让群芳黯然失色啊!就算是你的寂寞也是如此的美丽,你不哀叹流年也不伤春悲秋,只是默然的或傍石而依或临水曲斜,任凭雪覆了花容又渗入花蕊,还将最美丽的容颜绽放在人间。
我更爱冬天里的你,皑皑白雪中一枝独秀。看来你与雪前世早有盟约,注定一路相伴,宋人有诗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是了,你与雪依依偎偎缠缠绵绵走过多少岁月多少沧桑,茫茫旷野里你枕在冰雪的怀中,听着寒风吹过的梦呓,安详而温婉,不由地想再问你这梅花儿,雪,是不是你今生的宿命?
只能远看你,不敢走近你,怕这沾了俗世的身子亵渎了你高贵的圣洁。静静地观望你,此刻所有的浮躁远离意念,心如止水,嗅闻微风拂过你的清香,远了那些遗留在心底的经年情事,将某个温暖的片段凝望成永恒。回望这半生漂泊,不去奢望牡丹的富贵,只想此生如一枝清逸的梅,仆仆红尘中保留心底的宁静,固守这份寂寞,不惧风雨不惧严寒,困境中选择坚强,等待云开日出的时候到来。
天地间最适合你栖身的地方恐怕也只有这枝头上了,高高傲立,以轻逸若仙的风骨留守凡尘一角纯净,千山暮雪中,孤寂的你笑看苍穹,就算哪一日凋谢也零落成泥碾作尘,芳香依如故,你翩然而去的身后,沉寂一季的冬悄然苏醒,春天来了。
清香荷叶粥
文/王珉
火辣的夏日,好友在朋友圈晒出了晚餐:一碗墨绿色的荷叶粥,一碟内酯豆腐,看上去既简单又有食欲。她还在抖音上拍视频介绍粥的做法,粥熬好后,把一张洗净的荷叶铺在粥上,再等一小会儿,把荷叶捞出来,粥就变成晶莹的浅绿了。
隔着手机屏幕,我似乎能嗅到粥的清香,也禁不住想起了乡村的荷塘,想起了外婆熬的荷叶粥。儿时假期,我常住外婆家,外婆屋前有一片池塘,夏日,荷叶亭亭玉立。看着看着,碧绿的荷叶勾起了我心中的馋虫,想吃一碗可口的荷叶粥。外婆采荷叶有讲究,嫩叶不够味,老叶又嫌味苦,所以必须采摘老嫩适中、叶脉清晰的荷叶。外婆先把荷叶洗净,撕成碎片放到水里煮,等水开后,就把荷叶捞出,放进洗净泡好的大米、绿豆和枸杞,粥在炉火上慢慢煮着,外婆就去忙别的家务了。
熬好的荷叶粥盛到白色瓷碗里,颜色碧绿,带着浓郁的荷叶清香,既解暑又养胃。就着外婆腌的咸菜,我喝得津津有味。
外婆做荷叶粥还有一种方法,就把荷叶当成盖子盖到粥上煮,熬出来的粥更清香。我沉醉在清香四溢中,度过了一个个“凉夏”。后来,外婆溘然长逝,那记忆中的荷叶粥,每每回味起来总让我口舌生津,有家的味道。
清香满荷谷
悄悄地,我来了,为了一个曾经的承诺。
端午节,因为陪同好友游走关山,下山的途中见到了你,你硕大、碧绿圆润的叶片引得友人阵阵赞叹,他们为你议论纷纷。我说这是野荷,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农历六月初开花,花色黄,黄豆大小,清香四溢。同行的朋友有人约定,说是到时候来看野荷花。
时间已是七月下旬了,该是野荷开花的时候了,我两次启程都被暴雨所阻,莫非老天爷有意作难,不让我去赴一次心灵的约会!心里便很是纠结,莫名其妙的烦躁。
今天是个薄阴的天气,天气预报上说是有小到中雨,我是不能再等待了,带上一把伞孤身进了关山,来看我的野荷。
阴云低垂,山径无声。只有喧嚣的的溪流陪我同行,偶尔一声两声的鸟鸣衬托得群山更寂静,我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比往日清晰了许多。峰回路转之处,眼前豁然开朗,河谷里一条碧绿之上,高擎着无数黄色的花絮,蜜蜂嘤嘤嗡嗡忙着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沉醉在这清香之中。
我静静地立在河边,看着满沟的碧绿,浸润在浓郁的芳香里,双眼竟然湿润了。朦胧中出现了少年时的我,在如注的暴雨里头顶野荷叶,艰难地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奔向学校或者回家;在毒辣辣的太阳下,我们放学后躲过老师的眼睛,钻进野荷谷里捉迷藏、打水仗,那个清凉啊、那个惬意啊,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浑身湿透了浑身也浸满了野荷花的清香,不止一次的被父亲拧着耳朵拎回家;到了秋季,我们把野荷花的杆折断,把中间的隔膜捅开,在山上放牛的时候灌上水背上,口渴了就牛饮一气子,那个舒服啊,啧啧啧!谁家修房,打好的土坯子苫上野荷叶,再大的雨都不怕被淋坏……野荷,这种既好看又实用的东西,给了我们山里娃娃多少欢乐啊,给了山里人生活上多少方便啊!
邻居家的莲莲,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因为她家就她和姐姐两个娃娃,家境殷实的很,隔三间五就有白面馍馍吃。我家就可怜了,除非是大年三十过年才能吃上两三顿白面,平日里的菜糊汤都没有稠的喝。莲莲性子柔和,寡言少语,圆满的脸上一直露着甜甜的微笑。每次她家烙了白面馍馍,她都会掰开一半,用荷叶包裹好偷着塞进我的书包里。每次吃了白面馍馍,我都万分感激,只是没有啥东西可以回报与她,只能在太阳毒的时候,折一朵荷叶捂在她的头上,看着荷叶下她那粉嘟嘟的脸蛋,毛茸茸的眼睛,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了。莲莲给我偷着送白面馍馍的幸福日子持续了两年多,直到小学毕业后她大不叫她再念书了。到我高中毕业那年,莲莲已经被他大许给陕西凤翔人了,那年的深秋,一个阴沉沉的日子,一头青色的叫驴驮着她出了山,远嫁陕西了。
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珠汇聚在荷叶上,凝聚成一汪汪清亮的晶莹,宛如莲莲那明亮的眼睛。我静静地伫立在野荷边,任凭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青山依旧,人面已非,莲莲走了,我的乡亲们也走了,去了山外的新农村,只有野荷没有走,依旧春生夏长秋枯,依旧在深山老林展示着她的碧绿,飘逸着她的芳香。无论是否有人在意,她的碧绿依旧她的芳香依旧,惟其如此,每年的夏天和秋天,我都要专门来看你,赴一场老朋友间的约会,不为别的,只为曾经的欢乐和记忆!
凝望中,我恍惚不已,眼前竟有无数的莲莲在嬉戏。
年味
文/姚万辉
季节的冬眠期不再沉寂。
冲破冰层的锦鲤,倏忽于冰面之上,激荡起一阵阵欢声笑语,按捺不住惊喜声欢呼声。
刚踏进农历腊月的门槛,而春天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了,好像能够听得见它的足音。
勤劳的人们开始忙碌,不但惊扰了黎明时分的梦,还催促孩子们快点起床,只见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脚下难免些许慌忙,惊得鸡飞狗跳墙。
爆竹声偶尔炸响,此起彼落。是爆竹与一丝星火相吻的热恋,不曾想轰动一时。竞相效仿的爱在燃放,承诺与誓言升腾起,那一腔豪言壮语。
跃然于案板上的大鱼、螃蟹、鸡和鸭,个个争宠于厨师的手艺,被一一斩获,任其煎炒烹饪。正如期所愿,很好地释放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鲜美。
时浓时淡地、断断续续地,飘溢出肉类的醇香。
反季的蔬菜,既青嫩又清香,还泛起了几分张扬。
大红灯笼悬挂于屋檐下,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墨宝中抒写汉字的文雅,在一幅幅春联中对仗工整,蕴藏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与情趣。
在我们东北,乡村里家家户户都杀年猪,宴请亲朋邻里,围坐在热炕头上,品尝着老白干的浓烈,咀嚼着或咸或淡的血肠,在一起畅谈春天的希望。
爱是那杯绿茶
文/吧吧达达
我向来喜欢吃雪糕,奶油的香甜总是伴着一阵愉悦的寒气直入人的心田。从舌尖到肺腑,雪糕流过的地方总感到清爽异常。炎炎夏日,我总是叼着一根雪糕,坐在阴暗的屋子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愉。渐渐的,妈妈煮的白开水,爸爸泡的绿茶,都再难入我眼。初中的我压力渐渐变大,更多的作业常让我叫苦不迭,我已经感受不到那细品雪糕时的清凉与欢愉了。
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面对着一张张的试卷无从下手,我坐在桌前盯着试卷,手还在草稿纸上不停的挥动,真的很累,考试前的复习往往让人感到厌倦。
这时,妈妈进来了,手里捧着一杯刚沏好的绿茶,杯口不停的翻腾白气,一阵清香一下子蹿到了我的心中,让我感到非常的舒适。清香中还夹杂着一丝苦味,但却并不厌烦,反而令人清醒了许多。
我从妈妈手中接过了杯子,却发现茶是这样的烫,差点因此把水打翻了,我抬头看了一眼妈妈,她满脸微笑,眉宇间流露出的尽是深深的爱意。我的泪珠立刻滚落了下来,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尽是感动与疼惜。为了让我喝上清香甜润的一杯绿茶,她竟捧着这杯滚烫的茶从厨房走到这里啊!她又该忍受了多大的疼痛呢!我把妈妈的手展开,手上红红的,依旧带着茶水的温度。
一口绿茶入肚,我的身体就仿佛流动着湿润的气息,齿颊留香,淡淡的清苦挡不住强烈的清香。原本疲惫的身体一下子变得精神了,而对面前的难题也仿佛有了思路。不错,茶醒神,但更多的却是母爱对我的鼓励啊!
一杯满满的绿茶,上下漂旋的茶叶,沁人心脾的清香,这其中包含的都是母亲深深的爱意啊!
以至于很久的今天,我依旧能忆起那湿润的清香,还有其中夹杂的淡淡的苦味,茶香仿佛将我笼罩在一个舒适的纱网中,周围满是幸福的味道。
桂花说
文/红珊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吾独爱桂之馥郁芬芳,香气袭人。
金风过处,清香满怀,花香如美酒,醉人;花香如美人,迷人;花香如美景,勾人;那沁人心脾的味道,就像似火的热情,让人难以抗拒;那不期而至的清香,就像山重水复的惊喜,让人莫名感动。
桂树第一次为我所见,可以追溯到儿时过中秋那一轮圆月里永远也砍不倒的桂树,满是神秘。
在读小学时,教室外的小操场有几棵桂树,那阵阵花香便伴随我们长长的整个秋天。
后来在一农户家门前看到一棵高大茂盛的桂树,还没有开花,心里就想着,这棵树要开花来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会闻到它的花香吧。
我们大学校园美极了,各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花儿绽放,冬季有淡黄清秀的腊梅,没有叶子,只看见一朵一朵娇小玲珑的花儿立于枝头,走近了,会闻到淡淡的清香;春天三四月有绚烂的樱花,开得浓重热烈,有东坡大江东去的粗犷豪放,一树一树的全是密稠娇艳的花朵,美得让人心痛。那纤尘不染的白玉兰宛如高傲的公主俏立枝头,无人能够,它的花期很短,十来天左右,像一只一只小小船儿一样的花瓣会轻盈落在草地上,夏季的睡莲静卧水面,安详静谧。
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来临,最香的桂花就盛装登场,校园里的桂花很多,一到秋天,整个校园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教学楼前有一大棵桂树傲然挺立,金黄色的细细的花躲藏在叶底下,探出脑袋,挂花花形很细小几乎被叶子全挡住了,远远望去只看到点点嫩黄。
桂花的美不在形而在神,它没有美丽娇柔的花瓣没有鲜艳夺目的颜色,它的花瓣几乎没什么形状,含蓄内敛,毫不张扬,它在枝头时清香可以怡人,它离开枝头后可以入药养人,它拼尽一秋奉献自己,香留人间。
金桂飘香,意味着收获,意味着团圆,意味着犒劳。秋高气爽,似乎也只有这低调而不失奢华的桂花能给这旷远的秋天带来一片浓浓的情意,让人的回忆里都是浓浓的花香。它的香浓而不腻,雅而不俗,恰到好处,让人心旷神怡,是秋天最美不过的味道,如果没有桂花酝酿的香味,想必秋天也会寂寞很多。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桂花,花之香神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桂之爱,同予者何人?
心素如简,缘自茶香
文/唐海林
“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汪国真的《独白》,这种喝茶的感悟,曾经在我们诗一样的年华里闪耀。
品茶如诗,一直以为茶是有灵性的尤物。心灵的隐约、文人的雅儒、性情的绽放、一份挚爱的芬芳,即便遇到烦恼和挫折,也不会在心里驻留太长的时间,待到浮云散尽,相信自己总能化解。细嚼人生、品茶论道,很多时候须轻呷慢饮,方才能领略其中神韵。
人生如梦,恍若一盏茶的功夫。走过青春,经历一些人和事,不知不觉就开始慢慢地变老了。
好久好久没读过诗,因为心里还住着那个曾经的诗人。就像经典的老歌,那些追风逐月年代里自己崇敬过的偶像,伴随手抄诗歌寄给同学的留言、明信片一起成长的伙伴,这些老友、老歌,总在夜幕时分,如一盏芳香四溢的茶,温柔地打动我悸动的心,让我在工作间隙,那些看书,写作、听音乐的瞬间,皆能享受到生命中的那一份美好。
初喝茶时,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下沉,馥郁的雾汽在杯中袅袅升腾,沧海人生:抿一口,即使再苦,也有不得不咽下去的理由。继而再喝上一口,原先几份苦涩,继而满口爽甜,品一口,梦里梦外的缕缕幽香,便久久地挥之不去。
用茶香洗梦,一口茶,浮起曾经,沉下的是永恒。
茶入愁肠,那些被世俗拖累身心的疲惫,名与利的枷锁,在品茗中诞生,也在品茗中结束。沏一壶茶,与一盏茶对视,很长时间里,我才能进入那种禅的意境,融入茶我合一的境界。
我辈俗人,纷纷扰扰的尘世穿越已久,成功与失败,青春历经阳光和雨露,得与失、取与舍,百转千回后,身心经历过世态炎凉,早就知人情冷暖。吾以为,喝茶分为两种层次:一种是自然的需求,口渴人本能就要喝茶;另外一种是品茶,交朋邀友、独自品茗,这种喝茶讲究的是一种环境与心态的调整与平衡,追求的是一种闲情雅致与修身养性,用茶香洗梦,把精神的瑜伽擦亮。
茶如人生,有些虽初尝苦涩,可清香尽在其中。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看茶叶在杯中沉浮,何尝不像我们的人生?无论开始如何轰轰烈烈,最后终会陷入沉默。生命,唯有像茶叶一样在沸腾中经受历练,在平平淡淡与从从容容中淡雅,才能用茶香静心,把心真正地清明。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直喝不惯咖啡或者其它饮料,总觉得唯有喝茶,独处或者邀三两个知己,才能在润物无声的茶水中谈古论今、纵横驰骋,尊享那一份灵魂的宁静,品味出人生的精彩,与那一份酣畅淋漓的中国意境。才能够在阵阵清香的茶水中,褪去些功名势利的炎凉,多一份自悟自知的坦荡和释然,让简约含蓄的中国文化,在一杯清香中生动如初,淡然地远行。
手执一杯香茗,品着四季的韵味。在水一方,那一份淡雅的茶香,犹如一素妙龄女子隔岸浅笑低吟。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那份幽香,那份清醇,便萦绕不绝。
茶是情人、茶是挚友。聚散离合,情人给与我们的是欢愉;坦诚相待,挚友馈赠给我们的则是精神上的止痛药。这身心的愉悦,这飘忽的疗伤药,经年之后方得其味,蓦然回首中,才懂得珍惜和拥有……
以礼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