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佳节的文章

美文网
发表于 2022-12-16 15:27

佳节的文章(精选10篇)

中秋和亲情的共振

文/汪学金

街头巷尾,又见桂花开,芳香四溢,一年一度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这个花好月圆的日子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圆月、话团圆,不失为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可总有很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在传统团聚的佳节里天各一方,为了各自的生活孤身在外,奋斗打拼。

这些群体中,有列车(机)组人员,有务工者,有学生,有警察,有环卫工,有戍边卫士……他们,把这份节日的祝福默默藏在了心里,写在了脸上,耕耘在工作岗位上。正如那个略显残酷的现实: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双脚所踏,皆是生活。

工作忙、离家远、压力大、假期短,对于不能归乡团聚的遗憾,我们兴许总能找到一堆理由。可真正当节日来临时,看到别人家里有说有笑,在人流中奔波忙碌的他们又显得很是落寞。

在不少问卷调查中,有小朋友表达了对父母回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期待,也有堂堂男子汉在面对父母、妻儿期盼的眼神时泪目低垂……

幸好,除了春节的万家灯火,还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串起了国人关于故乡、关于亲人的思念。因为,中秋既是团圆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还是文化的纽带,可以让远在天涯的亲人犹如近在咫尺。

而说到中秋节,不得不提到月饼。毫无疑问,这是一年中月饼在食品界地位最高的一天。左右环绕,家人欢聚,“饼”烛夜谈,此时的心境则为:中秋的月饼比月亮圆,家人的欢笑比月饼甜。

但现实却是,当“远方成了家,家成了远方,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时,我们又如此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目光始终是向着家的方向。也只有亲人在身边的中秋,才是好时。

念中秋,过中秋,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中秋节回家应该做些什么呢?不妨从“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做几个拿手菜,一起赏圆月、品尝月饼,一家人拍一张集体照,离家前记得抱抱他们”入手,与父母共享快乐祥和的温馨亲情。

其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电话和微信都代替不了面对面的问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传统与现代交织,糟粕与精华相伴,我们既不能让中秋团圆的习俗走远,更不能让父母白头寂寞守着孤灯残影过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逢佳节,回想来路,我们不停地在分别中感念亲人、家庭,在奋斗中心系故土、家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家乡难忘怀,亲情难割舍。何不以爱的名义,在圆月的见证下,让所有的亲情和思念在这一天实现同频共振,一起携手,同心共筑一个更加和谐美满的盛世中华。

佳节又重阳

文/韩振远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如果将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做比较会发现,春节最喜庆,红红火火,张灯结彩,浑身上下都充满笑意。清明最哀伤,细雨蒙蒙,柳絮飞扬,带给人的是丝丝愁绪。端午最伤感,天渐热,树渐绿,悼先贤,带给人的是无尽的哀思。中秋最美满,天朗气清,皓月当空,团圆的日子带给人的是浅浅的笑意。重阳是最具个性的节日。紧随中秋而来,秋更深,天更凉,大地苍茫,黄花凝霜,晚烟笼细雨,新雁咽寒声,带给人的,有对秋的眷恋,对冬的畏惧,有怀乡之情,思亲之叹,更多的是随秋风飞扬的思绪。

其他节日没来之前,很早就被人惦记着,提前做出种种铺垫。重阳节总是悄悄来临,西风渐起,落叶飘零,重阳节就来了,脚步轻盈,无声无息,没人刻意准备,没人刻意装扮,大自然却将一切铺排得妥妥当当,茱萸新熟,菊花灿烂,山色翠微,四野飘香。人们只需陶醉在深秋的气氛中,头插茱萸,登高望远,赏秋菊之雅致,品美酒之醇香,抒胸中之块垒,解思乡之忧伤,这个节就过了。一切都平平常常,自自然然。

在我看来,重阳节是格调最高的一个节日。如果每个节日都有主色调,那么,春节是喜庆的大红,清明节是朦胧的新绿,端午节是浓郁的墨绿,中秋节是璀璨的金黄,重阳节呢?是淡淡的浅黄,带几分秋天况味,飘几丝薄薄云烟。菊花的高洁,落叶的沧桑,被诗人用愁绪交织,能吟成清新高雅的诗句,经画家用水墨调和,可描作浓淡相宜的画面。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用一种特定的美食铺排气氛,庆祝节日,又犒劳肠胃,节日气氛之间,就氤氲出几分烟火味。重阳节是与美食无关的节日,与中秋一样被称为素节。在秋风落叶、遍地黄花中,怀乡思亲,品味重阳之意趣,感受生命之轮回就足够了。

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每至重阳节,总会一遍遍地想,茱萸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让文人们一次次寄托思乡怀亲之情,查相关资料才弄清:这是一种带有淡淡药香味,如春节的柏枝、端午的艾叶一样,可以驱病避邪的植物。《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这么说,茱萸还是一种节日饰品。惜乎明清迄今,这种带有红色果实的植物,已从重阳节消失。

没有了茱萸,重阳节还有菊花、美酒和满眼的秋色。在诗人们看来,菊花孤标亮节、高雅傲霜,代表着名士风流。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黄花,就成为文人清高傲世的标识。酒则象征着诗人的狂放,“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重阳节赏菊而无酒,不知少了多少雅兴。

有菊花美酒,诗人抒怀,重阳节才带上几分高洁,弥漫出几分酒意,飘浮着几分仙气。

诗人陶渊明超然尘外,将重阳节过得飘逸潇洒。这天,秋菊盈园,黄花灿烂,陶渊明在茅庐旁采得菊花,端坐良久,苦无酒饮,远远望见一位白衣人飘然而至,走近了,才知道是江州刺史王弘来送酒。有了酒,临菊启坛,醉卧黄花下。这场景不知羡煞多少文人墨客。苏轼一生历经坎坷,却挡不住豪放满怀,过重阳节也不例外。“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多么洒脱的意趣。

无论怎样的心境,怎样的诗句,有这么多诗人吟菊花、品美酒、咏重阳,古代的重阳佳节就格调高雅,诗意满满。

秋意已深,遍地洒金,重阳本身就是香醇的美酒,可催诗意,可抒情怀,过完后,诗人们仍意犹未尽,第二天,还要接着过,古人把这天称作“小重阳”。虽不算节日,对于诗人们来说,一样可以赏菊饮酒,品味秋的况味。李白曾有诗曰:“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似为菊花叹息,实发胸中快意。

明清迄今,文人笔下先没了三月三,接着少了九月九。菊花依然灿烂、美酒依然飘香,诗人颂重阳的雅兴却淡了。如今国家规定九九重阳为老人节,就将重阳节过成了老人节。

我住的小城,每到重阳节,附近的村子会连唱三天大戏,搭起戏台,请来名角,为老人的节日助兴。去年,我陪北京的一位客人住在附近宾馆,听得外面乐声悠扬,不知道怎么回事,赶过去看,只见戏台下坐满了皓首老者,突然想起,这天是重阳节,我忘了,老人们忙忙碌碌的儿女们也忘了。直到老人们相伴看戏时,才想起那天是九九重阳节。然而,菊花呢、茱萸呢、登高远眺呢,还有文人的吟咏唱和呢?

“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即使只是老人节,重阳之日,与老人一起阖家出游,踏秋色,赏秋菊,品美酒,尽孝道之余,又何尝不是一种雅趣?

有一种佳节

文/咕噜噜咕泡泡

如果说中国有一个节日蕴含着团圆、爱情、美满、幸福……等等诸多美好情愫的话,那么,我相信许多人在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元宵佳节。

闹花灯、吃元宵、放烟花、拜晚年……今天,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不管是与家人一起看花灯、品尝母亲煮的美味元宵、还是与爱侣相约黄昏后、给长辈们拜个晚年、抑或趁着过年的最后一天好好地疯玩一次,我们总能让元宵节丰富起来,因为,它是属于万里归人的日子,属于团圆美满的日子,属于表述衷肠的日子,它承载的意义是爱、是亲情,是感恩。

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千年文明一样,元宵节同样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这个美好的名词,后来随着时代的沿革,它的节俗渐渐丰富,内涵也随之扩展。史书上说,元宵节起初只是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不过,就算再怎么百转千回,它的核心主题始终不变,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和与家人团聚的亲切深情,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共享天伦始终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柔软最细腻的感情,不信,您看那象征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不都是圆圆胖胖的形象吗?而且里面的馅料也都是各有千秋,甜而不腻,繁而不杂,总让人回味无穷,这可爱的小食物就如同它们的造型一样,寓意着千家万户都能幸福美满,甜甜蜜蜜,也寓意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有新的希望,新的成就。

于是乎,元宵节被赋予了很多祝愿。如今,它早已不单单是一个节日,而是代表幸福,代表安康,代表着人们久别重逢的幸福时光,就如同夜晚绽放的烟花一样,仿佛在普天同庆着人间亲人欢聚一堂,爱侣相约月上,好友共度佳节的良辰美景。故此,元宵节才能充满格外的浪漫情怀,因为团圆是它的主流,祝福是它的期许,爱情是它的滋养,美满是它的底色……人间的一切美好情怀,都在这个夜晚绽放出瑰丽的色彩。

元宵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它是古色古香华夏文明的传承者,也是联结人们挚诚情感的一座桥梁,更是所有在世上打拼之人心灵的最终归宿,就如同入口的元宵一样,软糯香甜,入口即化,乍似不起波澜,却总能在点滴中沁入我们的心脾,融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

有一种佳节,叫元宵。

每到中秋佳节

文/李惠艳

当似水流年从指尖轻轻划过时,夏日的音符渐渐远去,秋又一次不约而至。望着窗外渐黄的树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季节的脚步不会停止,始终周而复始地循环,春的油油嫩绿,夏的姹紫嫣红,秋的枫叶红红,冬的洁白无瑕,让人在四季交替中反复地体味大自然的魅力。

而岁月又沉淀多少往事,让过去一去不返。岁月不但苍老了容颜,还沧桑了心路。当我们在转身之后,生命的某些就错过了,如风中的苇花无迹可寻。一个人静静的想,聆听岁月的钟声,在静默中感受日子的流逝,接受生活给予的种种,不再抱怨,该来的该走的,一切顺应自然。面向大海,总会春暖花开。

半个月亮爬上来了,不知道嫦娥是否也在俯视人间,等待月圆之夜?夜始终沉静心灵,夜的角落,思绪可以任意蔓延,慢慢燃烧,慢慢回归最初的平静。世事多多少少改变了我们,我们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再回不到原点,虽然看淡世事,但还是会努力做好“自己”。

在蜕变的过程中,一首经典的歌,一段清丽的文字,还是会触及灵魂,瞬间的心动足矣,夫复何求!月亮走,我也走……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中秋意味着回家团聚,带回去的是迫不及待的思念,带回来的是暖暖的亲情。对于有父母在身边的我们,自然幸福得很多。每到中秋佳节,回到娘家见到许多平常很难见到的朋友、同学,联络了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于是,中秋节亦成为一条扯不断的红丝带。

不知不觉搬到小城居住已有十个年头,恍惚中,岁月让往事一贫如洗,一点点地淡远。也许到了这个年纪,心境如悠远的天空,自由、安详,漂泊已成为过去。做好今天的事,过好每一个今天,是最真实的日子,流年轮回之后终于发现,日子最寻常不过。

抬头看万家灯火,哪一盏灯下没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而我们就是续写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结局没人可以预测,人生本是一本意犹未尽而又带着神秘色彩的书。就像春夏秋冬的轮回,事物总在不停地变换,如果不留心观察,不知道仓促行走之中,错过多少美丽的瞬间呢!

走过岁月,走过中秋团团圆圆的日子,回首走过的路,不曾遗憾,也从未后悔过,用心做人做事,再回首,我心依旧。就这样静静走过岁月,感受日子的细水长流,真的挺好的!

中秋佳节看“月华”

文/陈昌玉

小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那天,除了那热烙烙而香喷喷的糍粑,及供奉月亮公公的鲜香桂花月饼,供我们尽情享受以外,外婆还兴高采烈地给我们讲述了中秋之夜的“月华”及“开南天门”的故事。

外婆说“月华”就是中秋节这天,天气特好,万里都无风无雨,而晚上的月亮就特别光亮和华丽。外婆还说,今晚的月亮特大特圆特亮,必会出现“月华”及大开南天门的。她还说当“月华”出现时,地上的人们全将月亮里看得一清二楚。原来那大月亮里有一棵很大很古老的桂花树,而那桂花树下,仙翁张果老正在编织着草鞋呢。(在我们重庆地区,当月亮很圆又很明亮时,月亮上的阴影是很形似一树一人的。但张果老是骑驴的,为什么会编草鞋呢?我不知家乡为何有此传说。)外婆还说,那大开南天门时更好看啊!从前老辈人都说,那可是几百年也难碰到的稀罕事啊!那打开了的南天门里不但能看到时隐时现的空中楼阁和亭宇等仙境,还可看到被王母娘娘惩罚而跪在那间半明半暗的织锦机房里的织女姑娘啊!外婆还说,凡能看到“月华”和“开南天门”的人都必定要长寿啊!

当时,我们一群小娃娃全听迷了,谁都不愿回家睡觉,全都一心要等到后半夜,看那难得一见而又神奇的“月华”及大开“南天门”。可后来,我们全都耐不住了,我们全倒在院坝里的草席上睡着了。所以,外婆给我们描绘的那种神奇仙境,自然全都没看到啊!不过,那晚我却在梦中看到了,那大月亮里,正在桂花树下织草鞋的仙翁,和那一直跪在南天门里织锦的织女姑娘啊!孤零零的织女姑娘好凄惨好凄凉啊!我都哭了!我哭醒了才发现我的小枕头全湿了。

中秋佳节:致我最牵挂的人

文/握书姑娘

1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味香甜。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

古人把满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可遗憾的是,如今我们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却越来越少。人在异乡,更深切地感受到,不管什么时候,父母的爱最真;无论身处何地,最牵挂我们的是父母。

时间如流水,从未有片刻停歇。不知不觉间,父母就老了。在这思念最浓的月圆时分,想对他们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么多年,你们辛苦了!

感恩你们赐予我生命,让我有机会感受这个世界的五彩;感恩你们含辛茹苦抚养我成人,免我颠沛流离、无枝可依。曾经你养我长大,护我周全;往后我陪你变老,慰你心安。这个中秋,愿家乡的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2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是从时光中走来、一路与我们携手同行的人。

朋友是能够同享乐的存在,也是患难时可以依靠的臂弯。在我顺遂时,你不一定能锦上添花;但当我面临困境的时候,你总会及时地出现,与我共渡难关。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在我沮丧的时候治愈我,让我重拾勇气;在我艰难的时候给我精神上的抚慰,让我收获温暖。

平日里,我们各自忙碌,不能经常相见,但不联系不代表不惦记,不见面不代表不想念。不管相隔多远,我的心里总会留着一个位置,安安稳稳地放着你我的情谊。这个中秋,愿远方的你,工作顺利,生活称心。

3

人世间,如果有什么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满,那一定是陪在身边的爱人。

爱人是我们生活的伴侣,也是灵魂的依靠。漫漫人生路,有爱人的陪伴,再长也不觉得难过。即使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两个人免不了拌嘴、吵闹。但吵过、闹过之后,真爱的人还是会惦念着彼此,始终不离不弃。

亲爱的爱人,在这情谊最浓的月圆之夜,我要给你一个热烈地拥抱,对你说一句:谢谢你!

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包容我的不足,理解我的不易。谢谢你驱散我一身风霜,消解我内心疲惫。未来的日子,我们也要继续好好地在一起,互相扶持着,走过更多精彩的岁月。

4

又是一年中秋。此时的你,是否还在为生活忙碌,又或许在为未来思虑?不管怎样,在这桂子飘香的月圆之夜,请一定记得抱抱自己。

人生路上,总有人走得比你快,但不必介意,也不必着急。一味羡慕别人的成绩,只会给自己平添压力、徒增烦恼。不盲从别人的脚步,坚定目标,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进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从这个中秋起,愿我们守住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地成长,坦然自若地生活。值此佳节,祝人圆,梦圆,事事圆满!

中秋佳节忆往昔

文/海清专属

已记不清好久没写过日记,渐渐因为一些事蹉跎一秋的冷意,道不明说不出,只能默默努力,当看看自己以前的记录岁月,不甚感慨,突发想写点什么致自己,也致即将到来的下一年的我,定将风起扬帆,经历过了,成了,是时候要成熟了——题记

八月的这天,沁透着一个人的心境。

不思量,忆难忘,别是话凄凉;小离别,千里外,寄托邀明月。

如约而来的秋在这清凉的季节里将经历了炎热的转变,轻轻梳理。还来不及想就已经牵手中秋,来到一半的秋季。

时间过的真快,生活的快车却慢慢前进,有些人在途中下去,也有人上去。岁月的倒影憔悴了些许,白天与黑夜不停的交替,轮回的四季斑驳了我的岁月,蹉跎了我的年华。一个人静静地感受那些带着希望的别离以及那些经受沧桑的相逢,不论时光如何飞转,那些落花一样的往事,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当岁月和美丽的回忆已成为风中的叹息,我伤感的眼里依然残存旧时的泪痕,模糊了视线,不敢轻易触碰,怕眼圈泪打血丝。

时光不可阻挡,岁月交错中总有些思量。一路走来一路挣扎,无尽的彷徨与恐惧,谁的年华没有色彩?谁的青春没有耀眼的光芒?只是在岁月的长河里我的选择不同,所得到的结局也不同,自己选择的路一直行走在路上。

人生苦短,记忆的时光中翻开时光机匆匆走过,走过喧嚣,走过孤寂,时光无情地带走了我的桀骜不驯,岁月的沧桑从我身边碾过,往事一幕幕铺陈,本不该怀旧的年纪,可是我学不会遗忘,日日夜夜的想念,带着些许的小寂寞,心有不甘常常在无人的角落,眼里流转着旋涡,有时候真的相信宿命,上天早已做了安排,谁也逃不过规划好的人生轨迹。

时光荏苒,蹉跎了年华,匆匆行走在岁月长河中,经历一步一个脚印,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此刻抬头看看天空,是否有人也和我一样望着一片天空。不管想什么,我们仍在前进,从不肯放弃。生活不易,请不要抱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什么都不去想,把烦恼放空。再等下一个开始。这条路我一定要走好,背负我的太多。在这条路上奔跑,即使含着泪也要笑靥如花。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要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想要的。哪怕想要的不多,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会会心的笑。为了责任,为了梦想,为了不再受人白眼,为了能好好生活,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什么借口要放弃。我们尚未老去,我们正至年少,在这最好的年纪里当然要做不后悔的事,所以,在青春这条路上尽情的奔跑吧,纵然泪流满面。也不忘最后那一抹如花的笑。

想想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什么资格来感恩父母,报答父母,远方的那句我们来旅游道出多少我内心的酸痛,走过这些年,一步一脚印的行走,沉寂的岁月坚守自己,独自一个人面对一切,为的也就是那一口气。

在青春里,有多少遗憾,有多少不甘,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含泪奔跑的身影;在梦想里,有多少憧憬,有多少动力,有多少眼泪,又有多少失败过后的绝望;那一路上的心酸往事,慢慢的沉淀在内心平和的深处!往事如过眼烟云,无法永驻心坎,和过去彻底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向着阳光洒满的方向前进。

重阳佳节 念父恩

文/申宗鹂

老父生于民国初年,他幼年失怙,十岁上在布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打杂干起,满师后,辗转奔波于京杭大运河,操持起布匹生意越做越红火,富甲一方后,于老城东北一隅择地起楼盖房,开枝散叶。父亲虽是位商人,但骨子里头始终流淌着读书人的血液,我家祖上世代书香,先祖申时行曾是嘉靖朝状元、万历朝首辅,他深谙“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从不让子女过问生意,却一心培养孩子们读书。我大哥在国防部下属研究所搞科研;我二哥瑞士留学归来,在复旦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连身为女儿的二姐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父亲有一间独立书房,两个书架摆满了书,有《古文观止》、《史记》、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绝版的线装古籍,珍版的世界名著,父亲习惯半躺在藤椅上翻书,颇有鲁迅先生笔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意境。

我上初中时,文革开始,母亲在批斗中受惊病故,父亲携年幼的我下放到苏北阜宁一个贫瘠的农村,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为命的日子。白天,父亲下地干农活,我负责洗衣做饭刷马桶,村民不止一次劝父亲:申大爷,找个婆娘给你焐焐脚哈。父亲婉言谢绝了,他抚摸着我的小脑袋,慈爱地说: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当时我尚年幼,还不能完全明白话中涵义,直至我做了父亲,方体悟父亲当年一片深切慈爱的护犊之心。

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我们父子住在一间冬凉夏暖、泥墙草顶的茅屋里,老鼠在被床头被脚窜上跳下。物质上的贫匮,精神上的空虚,对年少的我来说,那是一段迷惘的岁月,我看不到未来,不知自己是否会穷尽一生老死在这个穷乡僻壤。父亲深知儿子的心思,他抽出时间,硬凭记忆准确无误地默写下《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唐诗三百首》等古文名篇,夜间,父亲逐字逐句为我讲解,“肚子里多点墨水都没有坏处”,父亲这样对我说。他常以《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和《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里的诗文来鼓励安慰我,“安心读书,总会有出头之日”,温暖的话语使我在恶劣的环境中燃起了对生活和未来的憧憬。每当意识消沉、黯然伤神的时候,读一读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高远的意境,深厚的禅意,使所有烦恼都一扫而空;我最喜爱的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一段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发人警醒,令人振作,使人坚强它时刻提醒身处逆境的我仍要保持积极奋发的心态。在那个书荒的年代,父亲那一摞摞手抄本显得弥足珍贵,在昏暗的油灯下、在田间,一得空闲,我就捧着读,书籍填补了生活的空虚,也充盈着我苦闷的内心。

炙热的七月,一天正午,邻家小哥急匆匆跑到我家:快,快,你爹不行了!我丢下书本,飞奔到田头,看见父亲直挺挺躺在地上,在村民帮助下,才合力将父亲抬到阴凉的大树底下,我拼命打扇子,打得快虚脱了,父亲才缓缓睁开眼:我死不了,看见***了,***不让我去那里,她不放心你一个人留在乡下……

文革结束后,我们父子返城,原来的大宅院分住着“七十二家房客”,我们父子被分配在一小阁楼。我进了电表厂当操作工,不久,国家恢复高考,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白天上班,夜间复习,父亲给我弄好夜宵,搬一张藤椅,坐在备弄里,一边摇扇子,一边等上夜班的女儿回到家后才放心进屋睡觉。阁楼逼仄闷热,邻里间吵嚷纷扰,素喜清净的父亲不堪烦扰,兼之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将他打熬得油尽灯枯,突发脑溢血,再一次倒下了,这次,却再也没有醒转过来。

我强忍着巨大的悲恸,匆匆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又一头扎进入书堆中,以“引锥刺股”的拼劲考上一所师范院校,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脑海里顿然浮现了父亲为我讲解诗文的身影,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也为我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惜乎,父亲陪儿子走过了最为晦涩难熬的岁月,却再也无法与儿子一同分享这份喜悦,思至此,不禁热泪盈眶。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父亲在世时,常言“爹有娘有不如自有”、“家财万贯不如子女成材”,想来,父亲是颇具远见的,即便家财散尽,我们弟兄几个凭肚里的墨水,过得衣食无忧、蒸蒸日上,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下一代:我的侄儿在高考中夺得全省理科榜眼;侄女全额奖学金在美国读博;我的小女儿自少年起文字就屡屡发表于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衷心祝愿在不久的将来,她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物质上,历经抄家,父亲几乎没留给我们什么,但在精神上,他留给我们子女的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宝矿。说来也奇,每逢生日、清明等特殊日子,我都会梦见老父,他老人家依旧清癯,每次见面都一语不发地看着我,似乎有很多话要对我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元宵佳节话偷青

文/张艺

偷青,是元宵佳节难以忘记的往事,是儿时过年最为期盼的美好时光。元宵一过,意味着热热闹闹的新年戛然而止,所以每次偷青过后,总是一番意犹未尽,对年味仍旧充满着一丝丝无形的眷恋。

偷青,顾名思义,与“青”有关,而“青”则指的是青色的蔬菜。记得小时候,白菜、青菜、小葱蒜苗、豌豆尖等小菜总是栽满了每户乡亲们的菜园子,娇嫩欲滴的一片片,甚是惹人喜爱。元宵节前夕,村庄里的小伙伴们总会挨家挨户悄无声息地“搜索”起来,以选择最好的菜地作为偷青对象。

元宵之夜,舞龙舞狮的鼓点进入尾声,夜,渐渐静了下来,小伙伴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各就各位,偷青准时开始。趁着蝉翼般透明的月色,一名小伙伴隐蔽在风口处放哨,我和其他伙伴们牵着手,学着偷偷摸摸的样子,全力屏住呼吸半蹲式前进靠近那块向往中的菜地。大家快速分散后,蹲在菜丛中,快速地摘取一些上好的菜品后,又沿着老路轻手轻脚地返回,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五分钟,总是怕被主人发现。

记得有一年,我和小伙伴们看好的一片豌豆尖与众不同,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竟然长得一人多高,那是隔壁二叔家的。二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爱串门”,都想着元宵之夜他肯定又到哪里看热闹去了。

那晚,我们来到了那片菜地,刚准备下手,菜地中央突然传来几声轻轻的咳嗽声,吓得我们赶快往回跑。慌里慌张中,头上戴的帽子掉在了地里也没敢来得及回去找。凭着自己的直觉和伙伴们的判断,那是二叔在元宵节守地,肯定发现了我们。

第二天一大早,二叔竟然给我们家摘来了一小篮子新鲜的豌豆尖,声称给我吃,并将捡到的帽子悄悄放在了柜台上。听二叔讲,原来,他家那片长得高高的豌豆尖是试种的最新豌豆品种,是专门栽种来卖钱的,不能掐尖的。在隔壁门缝里听着二叔和母亲的对话,我一阵愧疚,暗自庆幸二叔的咳声制止了我一次酿成大错的偷青。

偷青的对象虽然都是田土里的农作物,然而历来却有着独有的寓意,偷到“菜”,寓意“财”;偷到葱,寓意“聪明”;偷到蒜,寓意“会算数”,如此种种,往往让偷青富有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哥哥嫂嫂你别吵,青菜白菜我来讨(摘),他一把来我一抱,稀饭吃得呵呵笑……”儿时,菜偷到手了,我们怀揣着无比的喜悦,一路唱着童谣回家。

在某个伙伴家里,我们按照事先的分工,有的洗菜,有的淘米,有的烧火……将白菜洗净,细细地切成碎片,和着大米熬起一大锅稀饭,一边搅拌一边玩耍。一直到夜半三更,稀饭煮熟了,一人吃一两碗,各自才在大人的呼喊声中回家。

其实,民间广泛流传一些关于偷青的说法,偷与被偷都会带来新年的好运。那时,我们会去偷别家的菜,也希望自家的菜被别人偷,就是图个好玩和吉利。因此,元宵偷青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偷,偷菜的数量也并不多,就算是种菜的主人碰见了,也最多就是装作咳嗽几声,不会破口大骂更不会下地逮人。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偷青也为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们打开一扇约会之窗,成为了乡下农村人的“情人节”。元宵之夜,他们通常会利用这样的大好机会,在尽情偷青之余,与心仪的对象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

就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偷青之夜,我和一位女孩也在村口的一棵枣树下情投意合地牵手,月夜下也立下了懵懂的山盟海誓。如今,下地偷菜的已不再是枣树下牵手的我们,而是我们的下一代。古老的习俗,仍旧在每年的元宵之夜上演和传承。

相隔数十载,偷青永远藏在了儿时的记忆里。

佳节有味是儿时

文/枫悦FY

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过年还倍感欢喜的话,那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

每年的这个时候,生活的这个小小的城市,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尤其是街道上的车辆,明显的增多,而且多为挂着北京牌照的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型,一看就知道,是因为逢年过节,在京发财致富的老乡们,开着他们制造了北京雾霾这一气象的座驾归来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句过年好,就要样样好,穿好衣、开好车、吃好饭,这就是大人的过年好吧!可是这终究只是肤浅的表面,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对年,终究心存恐惧。

总感觉,一年过的不如一年轻松,原因有太多。比如太缺假期。对于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只有懒惰的人才会满脑子想着放假,可是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假期真的是太宝贵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时间明明是自己的,自己却无法支配,不信,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没有时间去逛街,我没有时间好好休息,我没有时间去吃早餐……感觉,一个人没有了时间,像没有金钱一样的可怜,一样的可悲。

你的春节假期有多久?除去你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你能在家陪伴父母聊天的时间又有多久?即使是假期,我们也感到的是匆忙,尤其是在这个大团圆的春节里,长大的我们,面对老去的父母,才发现,岁月漫漫,他们太缺陪伴,可是待上班的时间一到,你还是得满怀不舍的远行,虽然父母笑着和你挥手告别,劝你不要想家,可是你心里却清楚的很,当你在外面忘了想家的时候,家在每时每刻都很想念你。

长大后的我们,拥有的新年太短,来不及品味,唯有记忆里儿时的春节,成了我们永恒的怀念。

儿时,新年,可以说是从寒假的第一天就开始的,不用上课,这对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要远比大人不用上班所感受到的快乐多的多。而且,那种对于新年的情感就像酿酒一样,酝酿的时间长了,愈加香醇,而大人们放假第二天就是春节,太过突然。所以,孩子们过年,总是开开心心的,况且,能长大一岁,能更有力量,能收到压岁钱等等,儿时的新年,是一个孩子最能直接感受到长辈关爱的节日,所以,那时的新年,有着香甜的味道。

以前,大多数的人们都平平淡淡的生活在乡下,种上几亩地,一家人就可简简单单的生活下去,可是如今却不行,难道是因为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变高了吗?

又到古老的节日,却不再是儿时的我们,不知道是过年的味道变淡了,还是年纪的增长,使我们的嗅觉不太灵敏,所以难以嗅到年的味了。虽然说是过年,可是有谁不会,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恋着旧时光,念着旧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