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的散文(精选19篇)
享受悠闲
文/雨兰
这几年,经常有熟人、朋友说起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言语中也露出不无羡慕之意。
确乎,从表面看来,我的日子过得比较悠闲自在。休息日,闲闲地泡上一壶热茶,闲闲地打开音响,闲闲地阅读、上网,闲闲地在毛边纸、宣纸上涂抹几笔,也时不常地,带孩子到小公园、郊外野地闲闲地看山看水;或者与文朋书友相聚,品茗说画,诗酒闲谈,忘情于山水美景之中……
也自问,我真的如一些朋友们所羡慕的悠闲自在吗?好像又不是。因为毕业十几年来,我几乎一直是每天早晨7时前起床,晚上11时后入睡。忙碌的工作之余,大部分的时间里是读书,写作,习帖,画画……可以说,一直没有懈怠过。
而我的悠闲,重要的还是心态,是心境吧。
说起悠闲,不由得想起捷克的谚语。他们说,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凝视上帝的窗口?多么浪漫可爱的捷克人民!多么可爱的悠闲!英国作家杰罗姆当是一个最懂得悠闲、最会享受悠闲的人,并且他还把他的“悠闲”写成一本书,让大家分享他的悠闲,就是那本着名的书——《闲人遐思录》。有多少次,我读着里面的文字,心里总是充满着轻松的喜悦。他幽默地说,悠闲好比接吻,一定要偷来的才香。自然,杰罗姆崇尚的悠闲是“忙中偷闲”,在《谈悠闲》一文里,他如此说,“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就不可能充分享受悠闲。假如无事可做,那么不干事就并无乐趣可言”。这话实在是耐品,富有思辨味,也道出了悠闲的“三昧”。
悠闲与忙碌,也是相对而言的。清人张潮《幽梦影》上言,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着书。天下之乐,孰在于是!张潮的话,颇契合我的心。张潮与杰罗姆所说的悠闲,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这是悠闲的境界。我所熟悉的江南才子王稼句,也是深得悠闲三昧的人。他编撰、着写作品几十种,可谓着作等身,为编撰而阅读的书籍更是无以计数,你能说他不忙碌?但你读他的文字,又会感觉得到他的闲,闲雅,娴静,闲适。他的文字是从闲处来。没有悠闲的心境,怎能写出如此雅净、如此可爱的文字?
佛家常讲境由心造。境由心造。我最喜欢。佛教的一些观念观点,虽然唯心了些,但于人生于世事却是大有益处。心境悠闲,才能事事从容。或者说,从容,才能悠闲。此中,关键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心态。心态从容了,便可以在工作做事中时时保持淡定从容,便可以如张潮所言“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着书……”
这几年,自己时常也颇觉得日子过得悠闲,也是应了佛家的那句话——境由心造。虽然,也曾为稻梁而辛苦奔波过;也曾为改善生活困境而加班加点地工作过、奋斗过。但工作之余,大部分的时间里是读书,写作,习帖,画画,……这样十几年的坚持和保持,我不仅一点也没有觉得苦和累,反而还觉得乐此不疲,甘之若饴。关键还是心态。我是一直以悠闲自在的心境、平和恬淡的心态来做这些的,没有人逼迫,只是喜欢,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乐之者”也。而且,读书、习字的好处是一天里零散的时间都可以收集起来,有效地利用,所谓自适其适,得悠闲之趣,得生命的大自在之境。
悠闲是一种心境。享受悠闲,就是享受一种美丽淡定的心境。芸芸众生,大都为忙所累,为忙所苦,没有了悠闲的情趣,失去了悠闲的心境,实在是可惜。不妨学学我们的古人。我们的古人最会享受悠闲,善于体会让生活、生命的节拍慢下来的境界。着名将军岳飞懂得享受悠闲之趣,戎马倥偬之际,他还能够写下壮怀激烈或忧思缠绵的长歌短调;宋代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贬谪,但他于颠沛流离之中仍不失赤子之心,常处逆若顺,于苦境中享受闲适之趣,体味悠闲之深味,他一生写下的大量的诗词文章、书法等作品,实在也是他善于享受悠闲的产物。
悠闲是一种生活态度,享受悠闲,就是细细体味、珍爱生活中的枝枝节节。虽然网上购书已经非常方便、快捷,但是我还是愿意每个月抽出半下午的时间,坐了公交车去文化市场购书,我喜欢一个人在书店里悠然闲逛的感觉,人们常讲起“人场”,“气场”,那么书店里众书云集是不是也有一种“书场”?反正我是喜欢书店里的那种“书场”,在里面看看这本,翻翻那本,摸摸那本,选中喜欢的,放在腋下;已经买回家的读过的,在书架上遇见了,那是老友相逢的亲切;没有阅读过的、陌生作家的书籍,那是新朋友,有一种期待相识的吸引;向往已久的作家的书籍,偶然在书架上撞见,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惊喜!
悠闲是一种人生境界,享受悠闲,就是享受一种从容自若、宠辱不惊的自然自在之境。启功先生曾写有一联,内容为: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能将忙事做成闲事的人,当是人生的大境界,好境界。也非一般人所能修炼得到的吧。写此联的启功先生当是一个。
惟愿我等,在平常的日子里慢慢修炼,品味悠闲,享受悠闲,享受生命的大境界,好境界。
春风词笔话人间
文/贾韶容
最初的怀念是在河洲边,白鹤鸣九皋,啸声闻于野。光阴不倦度百年,《九歌》唱出九重天。传说林中有山鬼,采三秀兮于此间。长安商女歌婉转,娉娉袅袅吟诗篇。起承转合有佳句,唇齿留香吐云烟。
如今沧海染桑田,悠悠岁月步翩翩。画卷残破诗书旧,何处再寻锦绣言……
有位学者,生在王朝末年,他姓王,名国维,字静安。他用文学、美学与哲学,遍寻长短句,写尽这人间。无意翻得书一卷,卷起之处有妙言,诗词音韵传千古,其最高者为境界。仿佛瞬间,清风过长亭,吹开思绪,如水起漪涟。懵懵懂懂,还未曾领悟,就被这风,渡到了彼岸。有“有我之境界”,有“无我之境界”。以我之眼观物,故这世间万物,皆着我之情结。以物之眼观物,故物我两难别。多情自古伤离别,真情易出口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不谈离别谈柳叶。
他说——治学共有三境界:登高望远,天涯极目,明了何处,为我踏足。衣带渐宽,此生不悔,为梦所向,不辞辛苦。最后一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当是那,曾经的学子,一生穷尽,苦苦追寻,今时梦醒,大彻大悟。阅遍上下卷,又见他在“补遗”中,把千古文人,细细评点:纳兰不染中原气,太白纯以气象绝……敛卷阖眼,似又见那白纸黑墨,字字隽隽。
词话有字一万五千,如今有幸展卷采撷,定当寻那春风词笔,
再话这,悠悠人间。
爱情的最高境界
文/兰芝
突然得知朋友深爱的女友到大洋彼岸嫁给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情敌,而自己又没有半点儿怨恨,相反,还为女友找到了幸福而欣慰。这种情景很让人难以理解。问起原委,朋友总用一句话就打发了我们:“爱一个人就是希望那个人得到实在的幸福。”
这种关于爱情概念的表述,我们在纸上和电视上看得多了,也听得多了,可是听起来总给人以纸上谈兵、虚无飘渺的感觉。我们从来都没相信过那样高深的爱情境界,偏偏这个现实版的范儿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朋友在没有女友相伴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一丝半点儿的孤独和幽怨,而且还总是乐乐呵呵地。每每和朋友们谈及他的女友,他总是说,是自己有意把她推向大洋彼岸的,那里才有她需要的一切,那里才是她真正幸福一辈子的归宿。
有时候我们也反问:金钱和富贵真的对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是划等号的吗?难道爱情不是和他所爱的那个人永远在一起吗?
可是,朋友的回答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是现实中的我已不是从前那个身体健康、生活富裕的那个人了啊!要知道那次车祸,我成了一个重度残疾,我爱着她,怎能眼看着她用一生的奉献和不幸来融化我不幸的心呢!我爱她的开始就是希望她能在我这儿得到一生的幸福,而现在我给不了她那么多了,我不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嫁接到她的痛苦和不幸之上……”
“所以你就想法把她赶走?”
“对,是这样的,就像电视上经常出现过的那些情结,我赶走了她,她走时还大哭地骂我是个无情物。”
“难道,没有她的日子,你就能够幸福?”
“是的,虽说没有她的温柔照顾,我生活得十分艰难,可是每每想到她能被学生时代都深爱她的同学爱着,我就什么痛苦都没有了,我只希望她快乐幸福。”
“你以为她在大洋彼岸会真的幸福吗?要知道她深爱的可是你啊……”
“我知道,我坚信,生活这东西会慢慢改变人的,就像学生时代我们是多么的异想天开,可是一接触真正的生活,一切好像都在慢慢改变。我们的性格在变得稳实,我们的爱情也变得稳实,那时的一切好像都变成飘渺的云彩,而现实中的我们,个个都成为油盐酱醋茶中的幸福俘虏。工作时能看到票子多多,回家能给心爱的家人买丰富的东西;坐在饭桌前,能看到心爱的家人脸上荡漾幸福的微笑,甚至,去接孩子时,能得到孩子考了高分的一个小喜悦等等,这些才是我们成年人所要的幸福。而这些,我目前已经无法再给予她了,而大洋彼岸的同学却能给她这些满满的幸福啊!爱情是什么?在我这里,就是让对方幸福,让我深爱的人一生平安幸福啊……我也知道,她现在还不一定能爱上那同学,可是我明白那个同学可是真诚地爱她的,生活会慢慢让他们磨合成为彼此相爱无间的爱人,我坚信……”
看来朋友对爱情的理解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而恰恰是这个不同,最终让我们对他产生了无比的崇敬。
我们知道,朋友对于爱情是现实的,他要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大话雷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温度,又质感的爱情。爱一个人就让那个人一生幸福,爱情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彼此相爱相敬,看着对方幸福地微笑……
这也许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般人难能达到,而我的朋友,却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人生境界
文/性淡如菊
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 鹰的境界。鹰高高翱翔云端,俯瞰大地,明察秋毫。第二种,乌龟的境界。以弱胜强,清静无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第三种,细菌的境界。若有若无,你说有,它又看不见,你说它无,又真实存在。
第一种,是孔子的境界。第二种,是老子的境界。第三种,是佛祖的境界。孔子的境界,可以成就俗世的强者,雄霸天下,一展雄风。老子的境界,可以成就弱者,以弱胜强,什么都以最终结果论胜负。佛祖的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二者都是小儿科。
如果人生就是挑一担水上路,任务是把水送到终点。我想结果是,第一种境界的人会谨慎地保护桶子和水,历经千辛万苦,不惜一切代价,把水和桶安全送到终点,在桶落地的刹那,突然发现,桶底穿了,水漏完了。第二种境界的人边走边喝,边走边把空桶的多余的边缘去掉,快快乐乐好似疯子,待到达终点时,只剩下桶底了。第三种境界的人把桶和水都潇洒的扔掉,轻松自在,无欲无求,随遇而安,到达终点时,什么都没有,却告诉大家,这就是解脱的方法。
我们都不想做乌龟,缩头缩脑,猥琐得很。做细菌?谁都没有这样想过,大家肯定会想,这样想的人肯定是疯子。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做雄鹰,拼搏吧,奋斗吧。世界的王者有几个?天上的雄鹰又能有几只?想做雄鹰,结果却做了小鸟,与雄鹰为伍,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往往做了它的可口晚餐。细想下来,还不如做只乌龟,修心养性,却能颐养天年。做细菌?呵呵,那是王者的天敌,躲在王者的体内,自由自在。我们都是有益菌啊,你身体的百分之五十都是啊,没有我们,你会立即死亡。
老鹰翱翔,小鸟雀跃,乌龟爬行,细菌无所不在。谁是强者?谁是弱者?我们甚至说不准。以气势力量论英雄,老鹰为最。以寿命长短论英雄,乌龟为最。以最终结果论英雄,细菌为最。最终谁来超度你?当然是细菌。
观天下帝王家族,国破家亡时,莫不血流成河,往往国亡时,就是灭种时。做臣子的,今天呼风唤雨,不可一世,明日诛灭九族,人去楼空,数都数不清。黎民百姓,就如那乌龟,躲不过的也许被捉去杀了,躲过去的也许又香火不绝。出家人,往往是被放过的,因为他们有益无害啊。也有死于战火的,那都是自己的劫难。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如饮茶,冷暖自知。人生如穿衣着鞋,合不合身,夹不夹脚,自己知道。适合做雄鹰的就做雄鹰,适合做小鸟的就做小鸟;适合做乌龟的就做乌龟,适合做细菌的就做细菌。
做什么都好,只有符合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了。快乐自己的快乐,幸福自己的幸福。爱自己所爱,想自己所想,生活着自己的生活,就是天道。
“玩”的境界
文/网络
最近,一位同事谈起他的一个朋友,满脸艳羡地说:“人家这几年玩摄影,真是玩出境界了!本来是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没想到作品屡屡获奖,奖金还不少,据说都能买房子了!”
在这位同事眼里,“玩”的最高境界是玩出点名堂,轻轻松松名利双收。其实,玩的最高境界是玩得开心忘我,玩得自由自在。
我们都喜欢玩,玩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快乐的解压方式。记得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总批评我们:“就知道玩!”玩,最能让一个人感到愉快放松,也最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小时候以为玩是贬义的,好像是在贪图享受,放任自己。如今我们懂了,玩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总有那么多人带着功利之心看待玩。难道玩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快乐和轻松吗?名利这个衡量标准,像一把怪异的标尺,会让人变得庸俗世故,唯利是图。被名利绑架的人,恐怕永远体会不到玩的真谛和乐趣。
玩,这样一件美好的事,让生活多了八分妙趣,九分生动,十分精彩。有的人喜欢游山玩水,徜徉在山水之间,人就像回到了心灵的港湾,所有世俗羁绊统统抛却,只给自己留下一片青山绿水。
美好的生活给了我们享受玩的权利,为什么要在玩的时候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玩的最高境界是丢掉功利枷锁,彻底放松自己,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
人淡如菊立斜阳
文/夏爱华
时光流转,转眼已是清秋。院子里的菊,金灿灿地开放。静静地观赏菊花,心是那么静。仿佛阳光下的碧波,闪着银光,缓缓地流淌。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灵犹如端庄素雅的竹木简一般,纯真美好。处世犹如菊花一样,淡泊宁静。这样的精神境界,其实是我一向狂热追求的。但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却是此时此刻。年已不惑的我,一任阳光如蝶,轻盈地栖息在我的肩头。与沉静的菊花微笑面对,我才真正体会到人淡如菊的境界。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句话,是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典雅》的文眼:“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这句话,我非常欣赏。落花无言,谦逊有加。人淡如菊,超然物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饮酒》中的两句诗。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悠闲而雅致,是人生的至美境界。清茶一盏近黄昏,风送幽香几度闻。回首往昔皆旧梦,菊绽斜阳诗兴浓。呷一口淡雅清新的菊花茶,那独特的鲜爽滋味,堪比窖藏多年的香醇美酒。秋景绚烂,我心沉醉。
流连于深秋的小院,菊香淡雅,芬芳心扉。时值傍晚,晚霞绮丽。人淡如菊立斜阳,晚风轻拂我鬓发,一颗心如此惬意地享受这一刻的安闲。原来,于繁华都市中,最美的,就是保有一颗静谧的心,能够享受到心灵的沉静,能够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过喧嚣,红尘中所有的事此时都可以想,也都可以不想。自由的心,白鸽一样飞翔于晴空之上,是何等幸福。
多年来,跋涉在人生路上,我是那么地渴望成功,希望自己事业有成,人生辉煌灿烂。历尽艰辛的我,最终梦想花开,一路绽放。我的心却在坎坷与磨难中不断升华,历尽风雨与沧桑。而今的我,终于拥有了一份美丽心情,从容而恬静。
庭院深深,金菊朵朵。静静地赏花,纤影翩跹。谢绝繁华,回归质朴,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静的欣喜。菊醉金秋映斜阳,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一径清秋,美丽而优雅,温婉而诗意。
独处是一种境界
文/樵夫
喜欢一个人独处。
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心总是静的,仿佛走进了一片安静的树林,站,坐,蹲,卧,想干吗干吗,即便是四仰八叉随意一躺,也用不着顾及周围觊觎的眼神。
那一刻,你所面对的是心中的山峦和旷野,是花鸟鱼虫,是夕阳西下的微风,是皓月当空的虫鸣……既用不着心有顾忌地佯装什么,也不必刻意地去做什么,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甚至可以撒着欢儿的疯,由着性儿的野,哈——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放松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独处真的是一种享受。
不错,久居都市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每天早晨,只要一睁开眼睛,就不得不去面对市井的喧嚣,街市的拥挤,到处弥漫的汽车尾气,还有三天两头儿就来肆孽一次的雾霾,还有职场中你躲都躲不开的尔虞我诈……
年轻的时候读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希望自己也能进入“心远地自偏”的境界。直至人到中年方才明白,能修炼成他那样儿的,在这个世界上可着劲儿地找也没有几个。即使是他自己,最后还不是照样在“归去来兮”的小曲儿中,“采菊东篱下”去了吗?
拉布叶曾经说过,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是的,当今社会,我们无法完全去独处,然而,几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的独处对于我们来讲未必就是奢侈,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我们自己已经习惯了那种热闹,那种喧嚣,那种拥挤,那种鸡吵鹅斗,一旦离开这些,仿佛一个离不开烟酒的人的突然戒断,怎么待着都不太好受。
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独处并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事实上,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人们对于独处的喜爱,并不是一个原初的欲望,它不是直接形成的,而是以间接的方式,主要是在具有高贵精神思想的人们那里逐渐加以形成。
一个人如果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他就具备了一个人独处的先决条件,能达到这种境界,那确实是一件幸事。
独处,是把自己完全置身于忘我的境界。这样,一切尘世间的烦恼、忧虑、紧张被荡涤得一干二净,同时,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油然而生。人性得到进一步升华,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因此,当你独处时,你最好多读点书或者去写作,抛开时空,与智者对话,与哲人探讨。如果是这样,你将从那充满智慧和闪烁着真理的语句中得到启示,进而去拓展你明天的人生之路,寻求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
享受独处,最好拥有一个无邪的灵魂。
山水境界
文/王瑶宇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一轮明月,几缕清风。大山默默不语,松涛和蔼地抚摸,东、西两涧的水似一张琴弹奏着一种淡泊的宁静。心,渐渐变得透明,而且平和,仿佛被融入那片乳白色的光流和直如天籁的和声里。”这段话我非常喜欢,读来令人心境开阔、精神爽朗,给人无穷的享受。
古往今来,钟情于山水的人源源不绝。一位中国修行极高的禅师曾慕名拜访一位日本修行极高的禅师。两人相见后,言谈甚欢,相约一起去日本的濑户内海。
海上,微风吹拂,水面清波荡漾,对岸的山脉,秀美无比。一派佳山胜水的景象,呈现在两位禅师的面前。
见此景象,日本禅师颇为自豪:“你看眼前,日本的海多么有禅趣,山多么有禅机。此等景象,让人想起长在水里的山葵花啊!”
中国禅师听后微微一笑,答道:“日本的海固然有神韵,山也很美。可是,水如果浑浊一点,会更好。”
日本禅师听后,甚为诧异,问:“此为何解?”
“水浑浊一些,能映衬得山更加秀美。像眼前的水,只能长出山葵花,如果水浑浊一些,说不定就能长出白莲花了。”中国禅师缓缓答道。
日本禅师听后,深被折服,向中国禅师深深鞠了一躬。
这是两个不同国度的禅师品味山水境界的故事,最终中国的禅师占了上风,而日本的禅师则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过失,并对中国禅师由衷地表达了钦佩之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山水不仅美好,还让人提升智慧,让人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
余秋雨曾在《仁者乐山》中写道:“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是啊,山水常给我们带来喜悦和安慰,且让我们体会到“青山年年依旧,绿水岁岁流淌”,使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坚定。
在“快生活”主导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容易陷入浮躁的沼泽,而观山赏水正是让我们沉淀下来的最佳办法。在阴凉的林间漫步,在哗哗流淌的小溪里嬉水,这是多么令人舒适恬淡的事啊。山水让我们的心境变得从容开阔、智慧豁达,还让我们卸下了浮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静谧和幸福。
孤独是一种境界
文/段飞鹏
飘过这斑斓的城市夜色,或许你孤独地活着、游走。在孤独的世界里,虽然寂寥、荒凉、冷漠,心却是慈悲的。有时,一个人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一个人的世界很无奈。其实,许多人活在孤独的世界里,包括雨果,包括曹雪芹,包括三岛由纪夫,包括张爱玲,包括雪小禅……
这些大家的文字“骗取”了我的心,我总是一个人静静地阅读。有时,读书只是个引子,它会让你明理、强大,也会让你释然、睿智。有些书读进去了,心底也豁然开朗了。在文字之中游弋,自己不再孤独,倏然间会变得柔软、细腻。如果文字能清凉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宁愿选择孤独,而不去企盼游离的爱情。倘若文学能填补内心的空寂,那么我宁愿选择独枯,而不去期冀谎言的救赎。
生活于世,慈悲地对待人生、名利、情感,并非孤独。路,走多了,才知道什么叫艰难险阻;人,交集了,方知人情冷暖。张爱玲孤独大半身,坐成了清渺,坐成了风景,坐成了枯松,看似寡凉,实则动人心弦。而名利,只是过眼烟云。没有什么比健康地活着更有意义。
在纷繁的世界里,如果活着是一种修行,那么,孤独则是一种常态、一种洗涤、一种沉淀;而在孤独的世界里活出慈悲来,则是一种境界。所以,请不要惧怕黑暗,不要埋怨孤独;有时,宁可在孤独中死去,我们也无需苟且!
旅行的三个境界
文/张起帆
从一则“导游辱骂游客不购买贵重商品”的新闻中,我知道了还有“1元团”这种东西。网上关于究竟是旅行社自掘坟墓还是顾客没有良心的争论尚未停息,我却在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活动是由“旅行社”所组织?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不论走了多远,也不能称作“旅行”。
旅行,是为了增长见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事情是书本中学不来的。旅行的意义正在于补充这一部分的见闻。去宁夏前,我一直以为只有50个人的小学、面积不大而且坑坑洼洼的篮球场和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只存在于公益海报和支教社的宣传单上。宁夏偏远山区中用来储存整个旱季饮用水的大水井里甘洌的井水和广西桂林遇龙河上撑篙的船夫伯伯歌唱大自然的嘹亮歌声,都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在山西浑源县城,石碑上记载着古代县令的智慧故事让我赞叹不已。而当我回家在网上搜索,想了解更多时,却连石碑上的故事也未曾找出来。从小,老师就教给我: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多学那些你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啊!怀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尽管旅行次数不多,但每每结束一段旅程时,也总是受益良多。
旅行,可以提升修养。爱尔兰童话《海洋之歌》中,小男孩经过一系列神奇的游历,终于一改对妹妹嫌弃和厌烦的态度,兄妹相互爱护,消除了坚冰。而使他产生180°大转变的原因,正是他从海边到城市、从城市到精灵洞穴、再回到海边的旅行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促使他成长,使他从一个任性的孩子蜕变成了一个坚强并且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旅行还可以提高境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角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独自辗转跋涉,从巴黎到塔希提岛,终于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生前饱受指责与诟病,但在他死后,他的画作突然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因为画中所表达的精神与境界。而让他获得这一境界的,正是他的这次旅行。
所以,下次旅行时,试试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说再见吧。旅行的目的不止是照几张照片。无论是在从未去过的地方有所思有所学,还是在自驾游的途中倾听耳畔的风声,享受旅行中更奢侈、更珍贵的东西去吧!
静
文/文章
静,平白,不张扬。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境界,是传统美学重要的概念。自由舒适的诗意,画家以澄静之心捕捉生活中的寂静之美,运用色彩多种绘画语言,朴素简练空旷的背景来营造诗意的“静”,创作最佳的境界。
有美好的生命遐想,才有灵动的诗意,画家用沉静清澈的内心,在岁月时光里沉淀着宁静,多一份优雅,多一份清韵,绘一朵演绎生命素洁的花儿,绽放简静,领悟生命的真谛。让人有一种特殊“静”的感觉。听到花儿簌簌和风儿柔柔的声音,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花香。用简单而纯粹的艺术深深地吸引观众。
静,是生命的完满。人生的丰富积淀,内心的深邃与平和,深水静流,也是一份清简完美。 时光里,有一份清新,平实熨帖的心灵。
静以修身,陶冶性情,涵养德性,缘于静美的气氛产生乐趣,把人的灵魂,带入艺术的天堂。 一帧疏朗的淡墨山水,那一份内蕴,被留白淋漓尽致地丰盈着,青山黛影,飘逸潇洒的丹青气韵,才会领悟到水墨疏朗的韵致。挥洒自如,风轻恬淡,如一幅水墨丹青,纵是凝重生涩,守一份清雅,怀一份宁静,去描摹生活淡淡的留白,是生活最美的风景。
人生难得静,生活因静而美丽,岁月因静而丰盈。人的感官,才能融入画意,“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禅境。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者心灵的静与自然的艺术美。
纳兰,一个飘落在千年遥远的梦
文/淡月汀兰
雨,淅淅沥沥的雨,飘啊飘,飘然而至,四月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这个季节充满了缠绵,充满了春天的味道,不论男女老少,贫穷还是富有,都在春天的滋润中漫步生长,生发。但天地万物之间,任是你再如何变幻莫测,也抵挡不住雨季的来临,和春天渐渐温暖,温存,温柔软语的呼唤。那是生命最初的色彩与希望。这希望寄托着我们,承载着我们前行,推动着我们努力的方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的味道是万物复苏的清醒与浪漫,哪怕是狂风骤雨,乌云满天,但风雨过后终有晴天,虽然彩虹很少出现。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渐行渐远中,今天的你,又会是明天的谁?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是一重人生境界。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既无风雨也无晴。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另,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生的大舞台上,雨里去,风里来,带着一身的尘埃,我们都活得不容易,过得很辛苦。笑看风云人生,在这个草长莺飞,春雨婀娜的日子里,你是不是也有点春心荡漾,心旌摇晃了呢?天气忽冷忽热,换着变换人间的颜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切散发出迷离而梦幻的味道。穿越千年古风,唐诗宋词,明清烟雨,满园春色宫墙柳,出门俱是看花人。千言万语,多少诗词,仍抵不上真实而真正的追寻。
此时此刻,面对文字,面对眼前的诗词,诗情画意并不是我的初衷,身处这座城市,难免会对纳兰充满了深深的敬仰之情。那是一个飘落在千年古国的梦,他身穿一袭白衣,神情忧郁地独立小桥风满袖,他的深情终是落寞而充满忧伤的。读懂了真正的他,才配得上读他的文字,他不是今人意义上的王权富贵,也不是一个随波逐流之辈,在他的《饮水词》里,只有融于真水无香无臭当中,才能体会到一个至情至真至善的谦谦如玉公子。正是这样一个悲情的痴情公子,情路坎坷,落落寡欢,终因寒疾而英年早逝。而他的诗词情话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千百年万万年永不会凋零,亦不会衰弱减退,更不会消亡。同时他也是一种精神高洁的象征,永远镌刻在了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当中,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如玉才子,谦谦公子,诗词典范。亘古地映照在光辉博大的纪念牌上,深深地烙在历史的长河中,画卷里,史册上。被眼高于顶的王国维誉为五代词后的第一人,是论绝非过誉。他出生于清朝北京,满族,是一位才华卓越而卓绝的词人,别名纳兰容若,纳兰成德。清词三大家之一,满清第一才子,第一学者。
纳兰,一位才华横溢而古今唯一无二的多情公子,为他的命运坎坷而深深叹息,伤逝满怀,幽情满满。唯此,我们才更加懂得真情的可贵,珍贵而应该更加地珍惜它,他让我们回到千年古雨下,青石巷陌中,丹青水画中。他让我们穿越时光的古迹,重新回味慢生活,再次品味人性真情中最可宝贵的品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沏一杯茶,捧一本《饮水词》,执一支笔,才能真正的读懂纳兰。
今夜,我仍然背负着这样的一个重任,泪水潸然的追寻永远不可再现的古代古人,知道,只有在真正的文字当中,才会有。
纳兰,一个遗落在千年古墓中的清影。今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古风古韵细水长流,精品中华文字的深厚与博大。
在这茫茫夜色,苍茫人世间的一丝隐约中,隐忍和隐痛,随风而逝……只有一本纳兰的《饮水词》携我而眠,伴我而生,陪我度过精神的皈依与充实。
随风散去,唯留下一个梦幻中的身影,久久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荷塘月色中,一帘幽梦,五光十色中,白莲,只是期待中的身影,让思绪轻轻飞扬,身未动,心已远……
何以笙箫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与千寻,万与亿,谈古论今,纳兰,只能是一个梦中的身影,现代,他早已逝去,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今生无此人。
愿纳兰在久远的青灯古墓里,安息,灵魂与精神得到永久的皈依!
纳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能在午夜梦回!
“玩”出境界
文/王保安
近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歌手的表演,静静地品听,和在喧嚣中听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舞台的氛围制造出华丽的效果,唱者对词曲的理解及把控,真实地展示在观众眼前。他们那种自由的状态一次次感染观众,从崇敬、认真、严肃,最后到自由地“玩”音乐,这之间的转换让我感动且欢喜。
这“玩”是把情感幻化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之中,一个手势都会增加表演的感染力。
享受音乐,也能享受水墨吗?我认为两者有相通之处。中国水墨的高度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情”吧,是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从学习绘画的基础开始到经典作品的临摹,再到生活中体验和攫取,搞艺术的确挺辛苦,但辛苦的背后却是快乐。
绘画如同作文,许多作家在初期练手时写些短诗、小文,轻浅如小溪。其后读了些书,有了阅历,作品渐渐有了大的气象,文字在历练中走向成熟。
鸿篇巨制固然引人赞叹,源自内心的短小美文同样富有神采。在我看来,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展示超脱的心境和真情的流露,可以不受命题之忧,长短皆宜,有感而发,情动笔端。
绘画也是如此。现实世界让人随时都有惊喜发现,处处都是入画的题材。某一处景致,某一个人物,某一点瞬间,忽然就撞击了你的心灵。信手涂抹,随意尺幅,境由心造,我想,这应该就是画家最理想的创作状态。
从对事物外化的精准表达,到自己内心世界的生动体验;既坚持大题材大手笔的创作,又享受自我愉悦的随性挥洒,这种创作状态是我所追求和欣赏的,并且积极地付诸实践。
近些年突然来了点感觉,想玩点水墨,从山水到花鸟再到人物画的试验,玩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力图把水墨玩得再轻松些,甚至想轻松到一种直白的原始状态,一种简单的符号语言,让观者进入到享受轻松的空间来。信笔闲游,走到哪里就表现在哪里,没有过多地去修饰。想回到穿着拖鞋拿着扇子,再迈着八字步的自在日子,让毛笔在纸上也自由地奔跑,给其自由发挥的余地。
刹那间的感受往往是最真实的,不抓住很可能就会失去。搞艺术,不成熟的探索要比一直保持所谓的成熟可贵多了。
垂钓春光
一个晴朗的休息日,我早早起床,准备好一杆钓具,兴致勃勃地骑上单车,向着春天的深处进发。
一路上,习习晨风,挟带着春花的甜蜜与芬芳,擦着我的双手和脸颊,呼啸而过。早行的人们,或步走,或小跑,或和我一样骑车疾驰,在小城宽阔的公路上汇聚成一股洪大的河流。这一切,我无心欣赏,因为我的目标不在于此,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快远离这种恼人的喧闹,远离这被尾气排放弄得焦头烂额的空间,去寻求一方在真正意义上不被污染的空间。
沿公路向小城南行两千米左右,再往东拐,一条窄窄的石子路便呈现在眼前。在石子路上行车,比不上水泥路行车舒坦,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路面颠得人屁股生疼,好在这条路并不远。不久,我来到了一片开满金色油菜花的田野,那里,一口硕大的水塘正向我展现它那粼粼波光。
双脚踩在被翠绿小草妆扮得一片葱郁的塘埂上,我闻到了一股甜蜜的草的气息。小草哇,可千万不要怪我脚下无情!找一处平坦之地,我将车停放妥当,然后急急来到塘边,迅速选准位置,下“喂子”,取钓竿,抛钓钩,接下来便是坐在随身携带的矮凳上,双目紧盯“浮子”,静静地等候。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水面上碎金闪烁,雾气氤氲。塘边,杨柳依依,千万枝柔条因风起舞,在水面抛下或清晰或隐约的魅影,如晨起的少女揽镜自照,梳洗打扮。呢喃的紫燕在水面和柳条间翩然穿行,像一枚枚黑色的牛角梭。我想,燕子也许就在用翠绿的柳条编织着艳丽的春色吧。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一种人生境界,“青箬笠,绿蓑衣”的张志和喜爱斜风细雨,又是一种人生境界,而此刻的我,置身春的花海,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一种醉人的宁谧,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呢?
正想着这些,猛然间我似乎觉得水中的“浮子”动了一下,我敏感地一甩钓竿,哈,空空如也的钓钩竟然挂到了身边的柳条上,没有钓到鱼儿,却钓到了清新的柳色,钓到了魅力无边的春光。水中的那个“我”此刻也一定满脸春色吧,想到这儿,我无声地笑了。
听雨的境界
文/戚思翠
雨,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于天地间挥毫泼墨,镌刻诗行;雨,似一位技艺精湛的琴师,在天地间随意弹奏着流动的弦律。雨,淳朴,静籁,而又无拘无束。聆听雨声,令人心醉。
春天的细雨,天真、浪漫、温柔,既像稚嫩孩童无邪、纯真、质朴的嬉闹声,又似大自然母亲温甜的乳汁,滋润、抚慰、复苏着大地万物。“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春雨,有花开的声音,有甜蜜的希望。一如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温文尔雅,含情脉脉,轻盈洒脱;丝丝缕缕,洋洋洒洒,入心润肺。
夏天的雷雨,浮躁、狂妄、粗暴,既像性急、火爆、野蛮者的呵斥声,又似竞争年代征途上催促的号角,令人早作准备,抢抓机遇。这雷阵雨,来去匆匆,雨势凶猛,如舞霹雳,似黄钟大吕,将大地万物洗刷一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美景,如诗如画,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祥和的快乐感。
秋天的绵雨,淅淅沥沥,不急不徐,平和成熟,缠绵不断,意味深长,既像痴迷少女多情、惆怅、哀怨的叹息声,又似失意者孤寂、迷茫、期盼的泪。深秋之雨,为累累秋实奏鸣一支美妙的丰收曲,萧瑟声声亦动人。听雨,有思念的惆怅,忧伤的迷茫,一场烟雨,无可奈何花随雨落去,一地落英缤纷,一遍流殇,勾起风尘深处的浅痕,遗梦千年。
冬天的冷雨,寂寥冷峻、咄咄逼人,既像留守女子孤苦、封闭、冷漠的怨叹声,又似叛逆者愤恨、不平的心境。周作人在《雨天的书》自序里说:“今年冬天特别地雨多,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地下,只是蜘蛛丝的一缕缕地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然而,冬雨寥寥,春天很快就来了。
无论听何季节的雨声,讲究的却是一种心境,要心平气和、情致愉逸。苏轼有言:“对床贪听连宵雨”;刘长卿又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聆听雨声中,我们体味一种情愫、一种顿悟、一种超脱、一种陶醉。
“谦让,是一种境界”
文/门建新
记得小时候,当教师的爸爸就经常跟我讲《王泰让枣》《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来上了初中、高中,爸爸还要经常跟我讲起《六尺巷》的故事。爸爸常说:“谦让,是一种礼貌、一种胸襟,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谦让,遇到的相助相敬者就会越来越多,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加工作后,面对工作岗位的调整,面对晋升晋级的机会,我时刻把爸爸讲过的“谦让”铭记于心,践之于行,凡事都主动谦让更有困难、更需要帮助的同事,更不会去想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之事,从表面看自己似乎是“吃了亏”,甚至个别人还会在背后说“傻”,但我却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结婚后,面对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复杂矛盾,我和妻子经常做到“谦让”为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从不斤斤计较,不仅换来了兄弟和睦、家庭和谐,而且还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谦让不是懦弱,而是海阔天空的宽容,不是卑下,而是心存善意的退让。正是因为我们谨记了爸爸常讲的“谦让”,才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清明节的三种境界
天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是《岁时百问》中的说法。
清明,是大自然变化的时令,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重要的节气。它是大自然的节日,是人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春回大地,人回自然。清明由寒食、上巳、清明三节合一而来,寒食节禁火寒食,寓意保护自然,保护家园,保护自我。
清明是从柳枝上转身的。忽的一阵风,你就看见杨柳依依的景致,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那嫩绿的细枝,一条条垂下,丝丝缕缕,缠缠绵绵。这份随风飘拂在清明中的美丽,让人想起一种人生态度——明净,简洁。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柳节。唐代诗人来鹏在《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中写道:“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烟光,指的是柳色。袅袅炊烟中柳枝若隐若现,在阳光里如烟似雾,为春光留下无尽的遐想。
一年好景清明日,正是踏青赏柳时。柳是春天的使者,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情。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的是勃勃生机;周邦彦的“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漂绵送行色”,说的是离别之意;李清照的“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诉的是哀怨之情。
万物清明,这是天和地的最佳组合,是清明节的第一种境界。
人文
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到了唐玄宗年间与寒食合并,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耳熟的诗句。万物复苏,生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过程,这本该是一个吉庆的时节,为何古人却愁绪满怀?
中国人的清明忧伤,是一个特异的人文现象,并且形成了向先人表达敬意与感恩的节日。
这样一个季节,古希腊的人们也悲伤不已,他们创作了自己的哀歌:酒神在冬天里死去,又将在春天里复活。对生命悲剧性的感伤行为,使古希腊产生了悲剧艺术。
中国人自然有自己关爱生命的表达方式。他们放飞风筝,去问候逝去的亲人;他们去踏青,再次感受祖先的祝福。春天来了,生命自然也应当得到新的轮回,让祖先的灵魂回到鲜花盛开的人世间,享受这美丽的景色。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文关怀。
清明文化是崇拜祖先的文化。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与追思,承载着中华民族子孙绵延、尊祖敬宗的文化情怀。所有清明节由来的传说和民俗文化行为,无一例外地浸透着中国人特有的“感恩”情结:感谢皇天后土,感谢列祖列宗,感谢宇宙万物。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人文关爱,是清明节的第二种境界。
心灵
清明之时,人们摘采新柳,或缠柳叶于发际,或戴柳圈于头上,或插柳枝于地头。在天地和谐,物与我和谐的宇宙中,敬重先祖,踏青植树。人们的心灵中,缠绕着无尽的哀思。
《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一顶从汴梁郊外扫墓回来的轿子,上面插满了柳枝。清明祭祖,事涉鬼魂,为了防止邪气侵袭,就插柳于户,戴柳于首以避之。这个风俗源于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春秋时,介子推追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下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复国当上晋文公以后,介子推便偕母隐归山林。晋文公为了感恩,烧山逼他出来受封。介子推不肯,和老母一起被活活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翌年,晋文公率群臣祭拜介子推,见坟前柳丝轻拂,便用柳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以示怀念。由此,插柳、戴柳便延续成每年清明祭奠的习俗。
祭扫祖先的陵墓,人们获得的是心灵的净化。
哲学家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的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净。
在天地清明的日子里,面对亡故的先人,表达敬意与伤怀,它对每一个人的心灵的陶冶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古希腊美学家说,悲剧使人获得的,是一次情感体验上的净化与升华,那么,清明祭扫呢,使人们获得情感的净化与升华。
心灵的净化,是清明节的第三种境界。
有钱人的境界
文/大刘
世人多俗念,常被金钱与物质所困扰,因而,大多数人为此而不停地奔忙着,有人果真梦想成真,而有的人却一辈子都疲于奔命,劳而无果,抱憾终生。
谁都幻想过富贵,然而,走过贫穷,并非谁人都富有。有钱了怎么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可想象,更无法体会,而有少部分人却时常陷入迷惘,甚至栽倒于权钱之下。有的人一旦有钱,精神上完全松垮,为了弥补曾经的付出,便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刺激自己,使自身永远置于一种亢奋状态;有的人也因为财富来得容易,因为掠夺,所以挥霍,权贵之间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
钱要多少才算多,这需用心来衡量。过去,万元户曾是一代人心目中的明星,那时,万元户就是富翁。而今,十万不算富,百万刚起步,千万才算富。是吗?你听说谁谁谁有钱,也许他比谁都欠债多,最大的富有莫过于自我。
我不是有钱人,但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可能是有钱人,其中也不乏有权人。有钱了,他们在做些什么?我算是耳濡目染过。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就在市里最高星级的酒店陪了三天的客,说在座的全是千万富翁,每次相聚都是这样大摆宴席,每一顿消费成千上万,吃好喝好,宾馆里住好,接着就是通宵达旦的麻将、扑克,一把牌就是上千上万,对于他们来说,钱还是钱吗?
我的一个同学在政府供职,上司是常委,官至七品,说他几乎每天从早上起来就没离过酒,这种论持“酒”战,谁说不是工作呢?其中的无奈,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吗?
前不久,我和老同学一起宵夜,因为在场的都是部门的头头脑脑,又是老乡,又是同学,那场面真是委实壮观,“酒精考验”,老同学醉得一塌糊涂,接连几次软摊在地,就差没尿裤裆了,回到宾馆终于忍不住来了个激情渲泻,还说没事没事,高兴!(手机短文学网m.)
有钱了,敢情就要这样玩命,这是在跟谁过不去呢?如此挥霍,还是人过的日子吗?这简直就是对劳动和财富的一种亵渎。
其实,人生下来都是光屁股,但是,有了不同的门第,加上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人与人才有了距离,财富与权力才有了落差。是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有人不差钱,而真正差钱的人却帮着不差钱的人赚钱、数钱,这是无法改变的社会定律。不过,总有一些人总能视精神为极品,品位决定着思想的高度。
真的有钱了该做点什么?中华首善陈光标做出了一个好榜样,他坚守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理念,一直以来累计捐出善款近14亿,这是什么?这是反哺,这是回馈;“5.12”地震时,他深入灾区一线,亲手抢救受灾群众一百多人,这又是什么?这就是大爱、大义、大举,这样的精神世界是何其的富有!
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大爱,哪怕他拥有多大的财富,他也是个穷光蛋;一个人如果缺乏正义与良知,哪怕他有多大的权势,他也只是一个孤家寡人、混世魔王!这就是境界!
苏轼的境界
文/高永程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时间的消逝也悄无声息。人们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旅程中走过自己的一生。有的人,来了,紧接着便去了。而有的人,来过,就不再从历史的目光中走出。
就像苏轼,这个不应也不会被人们忘记的人。他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斗士;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还有一次次心灵上的震撼;他不仅是北宋的奇迹,更是历史的骄傲。历史,不会容许这样的人被淹没在时光中。
刚出仕的苏轼,才华初露,笔尖中透着锋芒。能让欧阳修被他的文章所打动,太后也欣喜地把他推荐给皇上,试问这样的人,在历史上能有几个?于是,他入朝做了官,打算着为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前景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无限光明的。
“乌台诗案”时的苏轼,差点死于新党们之手,幸亏有许多朋友、百姓,甚至是对手为他求情。当时退休金陵的大变法家王安石也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正是由于王安石的“一言而决”,苏轼得以从轻发落,逃过一死。他不明白,自己一腔为国尽忠的热血有什么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想要置自己于死地?而另一边,那些虽没有最终得逞,却已经从中受益的小人们,或许还在窃喜:终于把苏轼排挤出了朝廷,以后再也没有谁能威胁我的文章了。苏轼原本是走在光明的人生路上,却没料到受了现实的迎头一击,这一击暂时让他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也让那些小人们暂时得逞。但随后,他又认清了世界,又小心而谨慎地走上了另一条路,此时世界对他来说,是狭窄而充满危机的。
被贬黄州时的苏轼,豪情诵出“大江东去”,何等的旷达,也成就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东山再起,建苏堤时的苏轼,更是看透新兴势力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进谏,抨击腐败,再遭诬陷。此时的他,已经不把入仕做官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他已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他对宇宙、对万物最乐观的解释。此时的“东坡居士”,人生是何等开阔!
但对宇宙的领悟,终不能改变生命的终结。苏轼还是离开了,但他留下的印记让历史记住了他,这印记,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不停闪耀的恒星,不只闪耀在宇宙中,也闪耀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