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散文(精选24篇)
爱家
文/资东果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可爱的小弟弟。
爷爷经常骑摩托车送我上学,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寒风呼呼,从不落下。奶奶每天给我做饭,让我每次回家都能吃到香甜可口的饭菜,还有小弟弟,他时时给我带来欢乐,我也很爱他。
爸爸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更是为了抚养我和弟弟,每天早出晚归去工作;爸爸驾驶着客车奔波于昆明和石林间,工作很累;妈妈在双龙街的一家鞋店帮人卖鞋,工作时间很长,也不轻松。
所以,不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我都爱他们,我只有好好读书,长大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报答他们!
父亲的背影
文/曾军凤
朱自清回忆父亲的散文《背影》深刻细腻、广为人知,我没有他的文笔,但我也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给予了我绵绵的爱……
我有两个兄弟,因此父亲对我这唯一的女儿疼爱有加,从小到大连大声话都没对我说过,更别说打骂。记得有一回做错事,被母亲责骂,我躲到猪栏角落不敢回家,家人四处寻找,满村呼叫“凤仔”,我就是不回答。直到父亲的声音来了,我才爬出来,跟他回了家。
父亲十几岁就开始当民办教师,我中专毕业那年才转正,工作到了60周岁才退休。母亲是个农村妇女,所以我家是个典型的“半边户”。家里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那年我考上省属中专,父亲高兴不已。因为毕业包分配,那一纸通知书就等于是一张吃国家粮的证了。学费不够,怎么办?借!父母亲下决心分头行动。
第二天,父亲带着我来到县城,买了整整两件苹果,还有一箱不知什么牌子的酒,然后拿了八个袋子,分成了八份。父亲告诉我:我们去几个亲戚家,得带点见面礼,然后再跟他们谈借学费的事。父亲还非常自豪地说:你考了这么好的学校,出来就有工作,亲戚们会很慷慨的……
父亲扛着沉甸甸的东西,满怀希望,辗转了好几趟车,走了一段又一段山村的小路,敲开一家又一家的门,一遍又一遍地向人说着女儿考中的喜悦、家境的困难,那些亲疏不一的亲戚们也都异口同声地祝贺着、解释着。那天下午,我一直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他扛着一蛇皮袋的东西在肩上,夕阳把他的身影拉得好长 。
一晃20年过去了,曾经像牛一样拉动犁耙的父亲老了,身体如机械般偶尔会出故障,需要儿女的照顾与关心了。而我却因工作调动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县城,离开了一同生活多年的父亲。母亲为此流泪,父亲却说自己心里无比高兴与喜悦,因为女儿要去更大的城市,要去过更幸福的生活。我刚安顿下来,父亲就迫不及待地赶过来看我,说要买洗衣机与电饭锅送给我。我拗不过他,跟着他去商场了。返回的路上,父亲很高兴,而我依然走在他后面。天下着蒙蒙雨,很冷,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影不再像20年前那般挺拔了,浓密的头发也稀疏了许多,白发已经显而易见。想起20年前父亲扛着蛇皮袋在山路上奔走的伟岸身影,顷刻间,我禁不住泪如雨下……
怀念父亲
文/付桂云
农历腊月二十一是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的祭日。那一天,父亲心脏病突发,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老人家丢下我们姐弟四人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不可接受、那么不敢相信。一年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言谈举止令人难忘。天堂里的父亲,您把无尽的思念和回忆留给了儿女们,您一定感觉到了我们时刻都在想念您!
笨拙的文字不能诠释父亲的一生;点点滴滴的倾诉也难以表达对父亲的爱!
父亲是一个聪明好学、勤劳敬业的人。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寒,他两次考取获鹿师范学校都未能如愿。勤奋的他第三次又考上了,多亏有一个叔叔求情才使爸爸有幸进入学校。父亲毕业后先是做一名小学老师,由于他工作出色,积极肯干,不断进取,之后陆续任职教导主任、校长,直至担任县教育局领导干部。在此期间,爸爸曾获得多次奖励,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还荣获了石家庄市劳动模范的称号。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
父亲是一位好丈夫。母亲没有文化,没有工作,是一名家庭主妇。父亲非但不嫌弃,而且对母亲特别好。他把相夫教子、勤劳持家的母亲视作“功臣”。无论什么年代,遇到什么事情,都和母亲相互照顾、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一生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牵手走过了他们六十多年的钻石婚姻生活。母亲生病以后,父亲时刻都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为了让儿女们安心工作,父亲以他75岁的高龄担起了照顾患脑痴呆症的母亲的重任。他每天变着花样做饭,一口一口地喂;端屎接尿,洗洗涮涮;多方打听寻医问药,让病情发展缓慢,尽最大努力延长母亲的寿命。作为子女,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真为母亲遇上父亲感到庆幸。
父亲是一位称职的好爸爸。父亲对我们姐弟疼爱有加。在工作上,他教育我们努力向上,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在生活上,父亲细致入微。逢年过节都是父亲和母亲一同下厨,亲自为我们烧菜做饭,就连儿女们穿衣戴帽的事情也亲历亲为。记得儿时在农村老家,爸爸亲自给我挑选的一条花裙子,引来了许多同学的羡慕。大家围着我欣赏那时在农村少见的花裙子,我心里高兴极了。六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场面至今让我兴奋不已。
父亲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他一生纯朴善良、和蔼可亲;他从事教育、人事工作多年,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记得当年他用了多时的一个暖水瓶外皮坏了,他舍不得扔,用废布条缠了又缠,绑了又绑。孩子们都劝他换个新的,他坚持说内胆还保温,还能用。父亲虽然自己节俭,但对亲戚朋友总是慷慨大方,给钱给物,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父亲热爱生活,传统又不保守,可敬可亲、宽宏大量,慈祥的脸上总是透着睿智,88岁高龄时,仍思路清晰且知足快乐。
现在,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骄傲。怀念父亲,我们会像父亲一样为人做事,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让在天堂的父亲放心!
永远怀念亲爱的父亲!
生活的本质
文/何庆良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样一则小幽默:一只猴子给大猩猩看相,说,很不幸的事将要发生,因为你要变成人了。看后我并没有笑出声。
小幽默或许想告诉我们,做人不容易,还不如动物没有思想,没有约束,没有烦恼,也没有人世间的复杂、算计、欺诈和勾心斗角。但我一直觉得,做人是一件不算坏的事情,如果你富有,可以十分舒适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如果你贫穷,可以自强不息地奋斗;喜欢清净,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思索;喜欢热闹,可以找朋友聊天或到酒馆、茶馆里坐坐……这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有质量的生活。
有个叫黄爱东的作家,把自己名字后面加了个“西”字,意味就出来了。这个笔名挺怪的,是意趣横生幽而默之的那种。她曾说:“如果没有东西写了,就上街走走。有人也曾问我,你每天工作那么忙,怎么还有精力去琢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我说,有,只要你还生活着,每天都会有好东西触动你的神经,你的性灵。我觉得写写生活的感受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消遣,我喜欢文字,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酸甜苦辣,痛苦欢乐。这些,我得感谢生活的赐予。”
单位里有个工人,大家都叫他老周,他的工作就是修剪营区里那些花草树木。在这个地级市生活,工资不高不低,中规中矩,但他对工作却充满了热情,不,可以说是十二分卖力,几十年来一直乐而不疲。这倒不是因为他害怕失去这份工作,不能挣钱养家,而是他以饱含热情的心去面对生活。偌大一个院子,因他的勤劳工作,一年四季都有花的芳香与美丽。他说,虽然花不解人语,但花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开放着;虽然我不为大家所关注,但我的心是充实的,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我明白了:一颗充实的心,在生活的本质上就是一朵绽放着芳香的花朵。
另有玄机
文/刘兵
经过重重考试,我终于应聘进了某行政主管部门。
到岗后我才发现,貌似庄重的“衙门”其实并不神秘,一些人是通过关系进来的。迫于当前“逢进必考”规定的压力,单位偶尔招一二名大学生装点门面。我算其幸运者之一。
为锻炼新人,单位指定老罗当我的师傅。穿上制服,夹着公文包,我跟着老罗跑了辖区里的工厂和企业,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看消防栓能不能正常工作,灭火器安放得到不到位。如遇火灾等,有没有专门的逃生通道,等等。假如没设专职安全保卫员,还要暗示企业送人到我们指定的地方参加“培训”。
和老罗外出时,我发现他对于三资企业和私企工作方式截然不同。三资企业他走得少,检查像走过场,看看实物,三言两语就了事。而在那些私人小厂,老罗查得严,项目看得都很仔细。到就餐时间,小老板们一再挽留。推辞一番,最后老罗“欣然”赴宴。吃吃喝喝中,嘱咐他们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该投的钱一定要投。万一出了事,对上面不好交代。
凭着大学打下的基础,加上潜心钻研,我很快适应了工作。三个月实习期到后,单位给我转了正。
前不久,局领导对新老人员进行了重新分工。当安排到我俩工作范围的划分时,领导征求老罗的意见。
他想了想,对领导说:“小刘才来不久,虽然情况初步有所了解,但独当一面还得要个过渡。作为老同志,要勇挑重担,以后管区里所有的私企和小工厂由我来跑,让小刘负责三资企业。你们看行不行?”
听这话,领导不置可否,只是怪怪地看了老罗一眼,说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再定。
多好的老同志啊!比起三资企业,谁不知道私企的小厂点多面广,安全隐患多些,工作难度大。我心里对这位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师傅由衷地生出了敬佩。
可第二天,部门和我处得比较好的同事私下告诉我:“小刘,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好。老罗主动揽下私企是另有玄机啊!一般来说,三资企业管理较正规,鲜有请客送礼通融的情形。正因为小厂问题多,怕检查不过关,才有求于我们。你想想,跑哪个面才有‘油水’啊?”
建造自己的房子
文/鲁先圣
当我们在为一个企业、组织或者为了国家做事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像给自己做事一样尽心尽力呢?
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很感谢他服务多年,问他能不能再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干得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随便便地把房子盖好了。完工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惊呆了。如果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材料、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木匠。每天,我们砌一块砖,钉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最后发现,我们居然不得不居住在自己建成的房子里。可这时一切都已注定,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这就是人生,充满了遗憾和嘲弄。
再也没有比“我只是为别人在工作”这种观念更伤害我们自己的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及早认识到,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深深地影响到自己的命运。种瓜得瓜,得豆得豆,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认识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意味着自我负责和自我激励。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激励自己进步,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甚至不愿意对自己负责任,不愿意自己督促自己,那将不会再有力量能使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跟了。有些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混日子。他们的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只有在老板面前才会装装样子。有些人看上去忙忙碌碌,可是并不是真正地用心,只是用这种忙碌的假象欺骗自己。有些人见了责任就躲,不肯多做一点事。有些人无法面对挑战,自己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稍有些难度的工作就先打退堂鼓了。
没有付出,当然不会有回报,即使你的环境、你的工作、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有再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你也应该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这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的人生,一切的恶习,最后受伤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你能伤害到别人吗?不能!你不努力,你的老板可能受损失,但是你失去的更多!你失去了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
我们时刻都在建造自己的房子,好歹都是你的。如果明白这一点,命运也就握在了自己手中。
工作着是幸福的
文/马亚伟
记得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的一位女主持人说过:“每天,我在人们的酣梦中醒来,准备工作,没有一丝抱怨。我迎接清晨的第一抹霞光,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因为,我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是啊,有份工作真好,工作着是幸福的。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我的工作更为忙碌充实。每天,我追赶着阳光的脚步,早晨向东,傍晚向西,我穿行在小城里,用双脚丈量着一天的长度,在满面尘灰、一身疲惫中周而复始。
我的工作,三年一个轮回,在终点和起点之间循环,不知走过了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孩子们又快毕业了,我心中感慨万千。我像一只大鸟,每年在九月的秋风里飞越千山万水,衔来泥巴和树枝,垒成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迎接小鸟来入住。三年太快了,那些叽叽喳喳的小鸟们,很快就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小鸟们羽翼丰满,各自纷飞,我的使命就划了一个小小的逗号。每当孩子们毕业时,我的心会像被掏空了一样。他们一批批离开了,我却要固守原地,等待下一次的迎接,等待下一次的欢送。
我知道,我的班里,一颗颗少年的心是躁动不安的,他们时尚新潮,追求个性,又难免因为无知而轻狂。我的语言太轻太浅,只会在他们年少的心上掠动小小的涟漪。但我坚信,我洒下的是一粒一粒美丽的种子,也许有一天,他们静心回首的时候,这颗种子会忽然复苏,然后发芽扎根,慢慢结出信念的果实。于是,我不厌其烦地讲着,用我的感动去传递善良和美好的种子。
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我会看到街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奔波着。他们中有公务员,有小商贩,有清洁工,有农民。看到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我会想,他们中间,说不定就有我学生的家长。你看他们,个个满怀憧憬,他们努力打拼,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接触过他们中的很多人,我深切体会到他们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位母亲?因为这样,我更要懂得肩上的责任。我们教师,一肩挑起了无数的期盼和憧憬,有什么比这更神圣?
我明白,各种工作都有神圣之处。各行各业中,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劳动者,平凡地工作着,却又深深地幸福着。
灯塔印象
文/沙舟
灯塔守着海,在无边的黑暗里发出一停一射的光亮,从不表白,也从不索取。灯塔人在孤独的生活中,与世隔绝。这就是我对灯塔和灯塔人的大致想象。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我们搭乘一艘木帆船,前往位于普陀县境内的洛伽山灯塔,去寻访和体味那份想象中的孤独和照亮黑暗的光明。
靠了岸登上码头,我们顺着小巧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小岛那春意盎然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子将我晕船的痛苦消解了大半,使我顿时有了一种清新的感觉。绿树丛中传来几声狗叫,仿佛在欢迎访客,我们加快了脚步。
我不是诗人,此刻,我不知道诗人们的感受,但我却实实在在被灯塔站的景象惊呆了:这儿简直是桃花寨,是人间仙境。总共只有290平方米的灯塔站,就像花匠精心制作的一个盆景,它的优美和洁净,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攀上几级台阶,站在高高矗立的灯塔脚下,仰头望去,红白相间的塔身,浑圆,崭新,精神饱满,看不出太多沧桑的痕迹。谁能想得到,它竟始建于1890年,改建于1931年,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
距离灯塔不远处,有几处建筑,又矮又简单,那是灯塔人的居所和工作的地方。建筑周围的绿化井然有序,树木排列整整齐齐,仿佛训练有素的士兵列队而立。点缀其间的桃树梨树花开正旺,千枝百朵,相互映照。地面没有一片纸屑,没有一点垃圾,难道这里的灯塔守望者都不食人间烟火?
在灯塔人的引导下,我们来到稍远处礁岩边的一个望海亭,这里可以纵览大海的气象,倾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呼吸。我们极目远眺,心也便随之壮阔。此时,凄冷的海风夹带着细密的雨点,劈头盖脸袭来,显得格外无情,格外冷酷,似乎它在向我们暗示那份隐藏在诗意浪漫下的灯塔人的艰辛和磨难。
从望海亭下来,走不多远,眼前便出现了灯塔站唯一的一片开阔地。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它的背景一头是灯塔,一头是大海。置身其间,一种天地人生的感慨油然而生。
守了30年灯塔的陆主任向我们介绍,灯塔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环境、设备保养和保证灯塔正常照明。
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擦铜”这个词,这是灯塔人一项很具体的工作。灯塔人使用的水壶、钟、窗栓、门把手等这些日常用品,都是铜制的,把它们擦得光亮闪闪,然后抹上油,是灯塔人每天必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据说,来灯塔站检查工作的人,首先就看这些小件的铜器擦得亮不亮,有没有长铜锈。
“擦铜”习惯延续了100多年,至今仍一直保持着,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灯塔文化。它让灯塔人能够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克服寂寞带来的孤独。
灯塔的光亮是灯塔人燃烧自己的生命制造的光明,在茫茫大海中成为一种永远不灭的信念。
将错就错
文/王纯
很喜欢电影《非诚勿扰》中那句经典台词:“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恋爱容易,婚姻不易,进入婚姻的围城,我们经常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种想法让我们沮丧。这时,最重要的不是轻言放弃,而是不忘初心,努力修补。很多婚姻走到白头的人都会用行动证明:选择谁其实都是错的,最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就是努力去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调整自己、适应对方,让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如果总觉得自己嫁错了,事事拧巴着,婚姻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事业也是如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人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入错行,怎么办?我发现“入错行”,可以将错就错,慢慢融入工作中,尝试爱上自己的工作。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毕业时,我被分到学校教书,我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不过,我还是安下心来,投入地工作。渐渐地,我发现教书这个工作很有创造性,能锻炼人的各种能力。而且跟学生们相处,觉得自己永远充满了朝气。每项工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时间长了你就会爱上它。给自己一点时间,爱上,有一个过程。
我喜欢
文/小文
睁开眼,扭头看着窗子,细碎的阳光在窗帘上跳动着,床头小闹钟的时针指向了上午9时25分。昨晚看书到半夜,由着性子睡到了这个点。还好,今天是星期六,不用工作,时间都是自己的。在不用工作的日子,我喜欢睡到自然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我喜欢,工作时,全心全意工作,休息时,全心全意休息。
起来,拉开窗帘,让新鲜的空气与阳光进入房间,斑驳的光影投射到地板上,整个房间都活了起来。我喜欢阳光的颜色和味道,喜欢它们在屋子里调皮嬉戏,喜欢它们在衣服被子里缱绻留连。没有冰雪,不叫冬天,如若没有暖阳,冬天更没有真正意义地来过。
窗台上的花都开了。玫瑰、海棠、长寿花、紫罗兰,红的、黄的、粉的、紫的,如我一般,仰着脸儿,贪婪地享受着暖暖的冬阳,不闲不急,正好。我喜欢养花,喜欢看花开花落。闲时的日子,浇水、剪枝、松土、换盆,光阴在手上流转,岁月不知不觉老去,我也不知不觉老去。如果有来生,我想做一束花,有灿烂的阳光,有温柔的注视,便努力生长,努力开放。有人说,花开可赏,花落为悲,没关系,凋谢过后,来年,它还会再开。
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喜欢在家收拾房子。我喜欢整洁,喜欢干净,喜欢房子里的一切都归于它自己的位置。我喜欢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孩子、家人光着脚走着也觉得踏实心安。让房子干净,让家温暖,才不会辜负这美好的阳光,和光阴里所有的馈赠。
打开音乐,熟悉的旋律从耳朵流入心底,音乐就是这样,不仅给人享受,且能熨帖人心。我喜欢听着音乐读书,萧红的《呼兰河传》已是第二次捧读。我喜欢鲜活自然的文字,感佩作家在动荡的年代里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对生活的细腻品味。好的作者、好的文字也是这样,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直抵人心,让我们学会关注、懂得爱与敬畏。
我喜欢旅行,喜欢去陌生的地方,有多远,走多远;我喜欢工作,喜欢与各种各样的人做朋友,喜欢在字里行间体味千种滋味、万般情感;我喜欢健身,喜欢那些岁月流逝后依然保有轮廓美好清晰的身体的人们;我喜欢美食,喜欢电影,喜欢……
我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中的一切,我相信,每一个热爱且善待生活的人,都值得被生活温柔以待。
门槛儿
文/杨会勤
父母家的老屋里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门槛儿,有的高点有的低点,都是用木头做成的。我住的房间的门槛儿是个低的,紧挨着地。我却被绊倒好多次。
1998年冬天,工作六年的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失业了,从没遇到过什么挫折的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无处可去,拿着行李回家了。回家后,父母什么也没有说,我也就过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每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早晨就不起床,就这样混混乱乱的,精神状态到了最低点,恍恍惚惚,经常被房间的门槛儿绊。
当我再一次被门槛儿绊倒时,我坐在地上委屈地泪流满面,父亲看到了一声没吭就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手里多了一把锯子。父亲蹲在门槛儿前使劲地锯了起来。
母亲看到了,轻声地唠叨着:“门槛儿其实不高的,连孩子抬抬脚都能迈过去的。”我愣愣的看着父亲,当父亲锯完一边起身要锯另一边时,我拦住了,“门槛儿真得不高,稍微抬脚就可以迈过去了。”
父亲看着我说:“没有迈不过去的门槛儿,同样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即使找不到工作,在家里我们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的。”
我看着年老的父母为我担心的眼神,想着自从我失业回家后,父母因为我的心情而变得小心翼翼的,怕我伤心,怕我乱发脾气,从来没有埋怨过,只是每天给我做好吃的好喝的,希望我振作起来。而我却没有在意过他们的心情,他们的担心,只是一味地埋怨消极,逃避着。我默默地抬脚迈过了那个已经锯了一半的门槛儿。
第二天,我就翻箱倒柜找出了已经蒙上一层灰尘的专业书来,开始学习,开始留意招聘信息,闲暇时间也去厨房帮忙,看母亲做饭,帮一些小忙。没有了自怨自艾,开始有规律地生活起来,学习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第二年春天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外资企业车间里干活,白天晚上倒班,父母开始担心我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怕我太吃苦太累。母亲和我说:“不用急着找工作,趁着在家这段时间,好好地学学做饭吧,只少以后可以自己有个热乎饭吃。”我没有退缩还是去上班了,认认真真地工作着,空闲时间还自学。当企业因为季节性停产时,我又一次失业,可这次没有彷徨,没有了埋怨,积极地寻找新的工作。以后又陆续打过几次工。
生活中谁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遇到坎坎坷坷的时候,但在我的心里一直记得那个锯了一半的门槛儿,还有牵挂我的父母。我把哀怨,消极通通的放下,让自己变得轻松,积极的面对,努力抬高自己的脚,迈过那些坎儿,重新充满自信地生活着。
怀念父亲
文/付桂云
农历腊月二十一是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的祭日。那一天,父亲心脏病突发,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老人家丢下我们姐弟四人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不可接受、那么不敢相信。一年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言谈举止令人难忘。天堂里的父亲,您把无尽的思念和回忆留给了儿女们,您一定感觉到了我们时刻都在想念您!
笨拙的文字不能诠释父亲的一生;点点滴滴的倾诉也难以表达对父亲的爱!
父亲是一个聪明好学、勤劳敬业的人。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寒,他两次考取获鹿师范学校都未能如愿。勤奋的他第三次又考上了,多亏有一个叔叔求情才使爸爸有幸进入学校。父亲毕业后先是做一名小学老师,由于他工作出色,积极肯干,不断进取,之后陆续任职教导主任、校长,直至担任县教育局领导干部。在此期间,爸爸曾获得多次奖励,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还荣获了石家庄市劳动模范的称号。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
父亲是一位好丈夫。母亲没有文化,没有工作,是一名家庭主妇。父亲非但不嫌弃,而且对母亲特别好。他把相夫教子、勤劳持家的母亲视作“功臣”。无论什么年代,遇到什么事情,都和母亲相互照顾、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一生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牵手走过了他们六十多年的钻石婚姻生活。母亲生病以后,父亲时刻都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为了让儿女们安心工作,父亲以他75岁的高龄担起了照顾患脑痴呆症的母亲的重任。他每天变着花样做饭,一口一口地喂;端屎接尿,洗洗涮涮;多方打听寻医问药,让病情发展缓慢,尽最大努力延长母亲的寿命。作为子女,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真为母亲遇上父亲感到庆幸。
父亲是一位称职的好爸爸。父亲对我们姐弟疼爱有加。在工作上,他教育我们努力向上,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在生活上,父亲细致入微。逢年过节都是父亲和母亲一同下厨,亲自为我们烧菜做饭,就连儿女们穿衣戴帽的事情也亲历亲为。记得儿时在农村老家,爸爸亲自给我挑选的一条花裙子,引来了许多同学的羡慕。大家围着我欣赏那时在农村少见的花裙子,我心里高兴极了。六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场面至今让我兴奋不已。
父亲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他一生纯朴善良、和蔼可亲;他从事教育、人事工作多年,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记得当年他用了多时的一个暖水瓶外皮坏了,他舍不得扔,用废布条缠了又缠,绑了又绑。孩子们都劝他换个新的,他坚持说内胆还保温,还能用。父亲虽然自己节俭,但对亲戚朋友总是慷慨大方,给钱给物,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父亲热爱生活,传统又不保守,可敬可亲、宽宏大量,慈祥的脸上总是透着睿智,88岁高龄时,仍思路清晰且知足快乐。
现在,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骄傲。怀念父亲,我们会像父亲一样为人做事,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让在天堂的父亲放心!
永远怀念亲爱的父亲!
别样乡恋
文/黎燕
走出校门后,兜兜转转,几十年里,从没有离开过山的胸襟。那么,是什么样的缘分,使这个人与山相依为命?
1968年9月28日,我们15名同学,插队落户于大山深处。不可思议的是,二年多之后,回城的我,与铁矿山不离不弃直到今天。
粗犷厚重的铁矿山,精神元素相对单纯与清洁。傻傻的我,在这里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意念里,铁矿山远比令人流连的绝色风景区,还要美好。一生只爱一个人,是木心先生的经典语录。而我,一生与一个地方相爱到老。
这,该是多么单调的啊!
并不全是命运使然。不爱浮华的我,自然的,单调的,朴素的元素,是我的最爱。如果我可以自己做主,定会照样地,选择单调的、偏僻的、枯燥的铁矿山,安妥身心。
我喜欢活得简单而明快。渴望着,将一滴水汇入小溪,而后奔流入海。感觉渺小的我,唯此才不会干涸,才会将自己流淌为澎湃、清碧的一泓活水。
得以长久地工作在铁矿山,顺其自然圆满了自己的喜欢。于是,我对上苍的眷顾,对命运的恩宠充满了感激。
1971年3月15日,我们辽阳一高中100名第二批回城的知青,坐着解放牌敞篷汽车,顶着彻骨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恰似一张弯弓的弓长岭矿区。
矿区位于辽阳与本溪交界的偏远山区,小镇被称为“辽阳的地,鞍钢的人”。这里楼房、暖气、水冲厕所、浴池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弓长岭还是李云德着名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的原创地域之一,让人兴奋不已。
一周的新工人培训班结束后,我们被分配到各连队(那时基层车间、工段均以部队的连排编制为名)。那时候,回城就好,即使没有宽敞的厂房与有序的流水线,即使工作环境艰苦,能穿上代表工人阶级身份的,有背带的海蓝棉布工装,戴上柳条编制的崭新安全帽,脖颈上再系上雪白的毛巾,就乐颠颠的了。嘿,那个帅气劲儿就别提了。
没过二个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夺矿保钢,让高炉吃饱肚子的大会战开始了。年轻的心儿被火热的气氛点燃,每天吃过晚饭,一群上完白班的新工人从四面八方赶到主井,乘着类似电梯升降的罐笼,下到深井负220米的掌子面,穿上从岗位带来的雨衣雨裤,与矿工们一起,用原始笨重的作业方式,在刚放过炮,经过细心检撬,被确认安全的掌子面,往有轨摩电车的矿斗里装富矿(含铁量较高)。脸上的滴滴汗水,和着细微的粉尘,顺着脖颈流下,将衬衣濡湿。累得心狂跳个不停,也不直腰歇一会儿,依然用酸痛的双手握紧铁耙子,往铁簸箕里装矿石,装满之后,连忙端起沉甸甸的铁簸箕,往矿车里倒去。青春的火焰盛开的奉献之花,在矿洞里星光闪烁。
这样的会战毕竟是阶段性的,逞一时之勇罢了。没调入机关的一年里,我工作在地面上,简易的铁板房里,条件要好多了。
而井下的恶劣环境超出了想象。它在地下负几百米,终年不见阳光,阴郁郁,湿漉漉,黑黝黝,深幽幽,比穷乡僻壤的乡村还要凶险得多。淋水无处不在,滴滴答答地流淌;矿洞有限的空间,将凿岩机声、电机车声、风声等混合的噪音放大许多倍,仿佛不是向耳鼓袭来,而是轰隆隆地碾压着心脏,令人烦乱不堪。
奇怪的是,矿工们却神态自若,安稳从容。他们干活时都卖力气,休息时尽情欢愉。开凿岩机的,两手紧握着笨重的机器,突突地向岩层深处凿眼。身体随着机器的运转而不停的颤动,全身发麻却不罢手。仿佛岩缝劲松,任凭风吹浪打志不摇。井下放炮时,工友们聚在矿洞的休息室里躲炮小憩。雨衣雨裤沾满了水渍和泥渣,脸和手满是污浊,只有眼睛和牙齿闪着亮光。一个个却有说有笑,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粗俗的段子,相互调侃。哈哈的笑声,爽爽的,朗朗的,有如一道道阳光射进来,将矿洞照亮了许多。
矿工大多海量,下班回家,有无下酒小菜,也要捏着酒盅,美美地喝上烈烈的保健白酒,而后熏醉地沉入梦乡。
那个时代,工人阶级是领导一切的。这些长年累月钻矿洞的人们,憨厚、实在、肯干、乐观。泰然地担承与苦累脏险结伴的命运,坚强地履行无言的职业承诺,有一股铁山硬汉的阳刚之气。按理,我对他们仰视才合乎情理。不能露于阳光下的是,我嫌弃不少人盲流出身,没有文化素养。因而很长的时间里,我对矿工的敬重,虚假地停留在表面。我与底层的人们有着很深的隔膜,这使我对铁矿山的热爱,大打折扣了。
心境发生根本的转变,缘于一幅画和一首诗。
好多年里,我踏着如烟而逝的光影,踏着自己的绵密柔婉的情思,执着地寻找一个彻悟的瞬间。
它,不期而至。
一次,我有幸到弓长岭矿区,参观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不由自主地在一幅题为《秋色》的油画面前挪不动步子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矿工作品,磁石般吸牢了我的眼眸,微妙的感觉呼唤着我,将心神和目光长时间地聚焦于它。
火焰般燃烧的草地、树木,流溢着率性与热烈,连篱笆都被漫天的火红熏染为橙色,在我的眼前摇曳万木霜天,沸腾着排山倒海的激情。仿佛滚烫的热血,又宛若烈焰腾空,它们完全契合于火红金秋的性灵里,一起沸腾,一起燃烧。
无边无际的炽热势不可挡,炙烤着我的眼睛。“呼”地一下,我的心一激灵,仿佛有什么东西钻进来,搅动着原本平静的心湖掀起狂澜,无法平静下来。
哦,笔法竟如此细腻精致,红叶、秋草的经脉凸凹有致,清晰可感。恣肆豪放的大写意中,本真质朴地流淌着精湛技法,透视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又瑧至炉火纯青。
终日工作在不见阳光深井里的矿工啊,竟绘出了如此勾人眼眸和心魂的油画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即使事过境迁,仍让我感动、慨叹不已。
隔了不长时间,我又读到一位矿工抒写的诗歌,诗句以惊涛拍岸之势,在我的心里掀起巨澜。
“土灰色的脸谱
脊背上的汗渍
诉说我的处境
尽管 我的心灵有伤口
但 决不自悲
看到矿石瀑布般从风溜口倾泻而下
听到一排排满载矿石的列车 鸣笛出站
快乐的涟漪 在心中 泛起
我 知道 我的灵魂与肉体
无法超脱矿石的磁力和矿车的吸引
我的情感与思维
都深深烙上矿石的印记
……”
情怀绵长,一咏三叹。艰辛、沉郁、苍凉中又饱含着真诚、奔放、旷远。它的旋律由鲜活的生命、滚烫的热血、缠绵的情怀、厚重的矿石孕育生成,经久地萦绕激荡我心。欣然觉得,这是一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流溢着泥土、汗水的本色,让人心中发热的诗篇。
却原来,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一直没有读懂矿工。这些长久工作在大山、地层深处的人们,其中佼佼者飘逸的诗情,并没有被艰苦与粗粝磨平淡化,反而越发浓郁厚重起来。他们与山石与苦痛相伴,非同寻常地用满腔的爱意和精深的积淀,创作了原生态的各类文艺作品。
感慨顿生。
深邃凝重的铁矿山啊,不仅生长着乌金,还孕育着丰厚的文脉。矿山人不仅开采矿藏,还与文脉相亲相爱, 2010—2014每年一卷,五卷本精彩纷呈的《铁山的花信风》,可见一斑。
矿山人经久不息地守护着如铁似石的精神元气,与泥沙聚下的现实,浑然地保持着珍罕的距离。
只是浅薄的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个中的真味罢了。
矿工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不容分说地将我引入一个崭新天地,感染、激动、反思、领悟,让我心窗洞开。
无法预料这一文化矿脉会有怎样的走势与发展,我只感觉它的纯真、清澈、幽远、丰盈,一如深藏在地脉深处的铁矿石,没有些微的金色光泽,通体铁青乌黑,毫不耀眼,却有着难以言说的穿透力和吸引力。它们在物事之外,在时间之外,生发并传递泥土、石头、汗水和心灵交融互生的美好气息与魅力。
在这个欲望膨胀的世界上,还有一处原生态的铁矿山及一处原生态的文化矿脉,供我长久地徜徉其中,让我优哉游哉地沉溺其中,激发了歌之舞之的兴致,放飞了今生的祈愿,亲眼看见了一棵梦树花朵璀璨。
因爱一个人,而爱上这个人所居之地。
那么,我爱众多美丽的矿山人,以此类推,我对铁矿山的真心爱恋,还需述说吗?
别样乡恋。
家是牵挂的爱别样的情
文/江亲莲
一日中午在外吃饭,席间听同桌的同事说到:如果大家有合适的女性朋友,给我介绍介绍呢,90后的单身女青年,在工作的更好哟,我想成个家啦,不想再一个人漂泊着……同事的话,说的很简单,可却让我这个背井离乡工作的人都有些伤感啦,因为我明白家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心底最牵挂的爱和最特别的情。
如今,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不得不考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我们成了别人眼中的外乡人、外地人。两地分居也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家常事了,他们能做的就是每天尽可能的抽时间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媳妇(丈夫)、孩子煲个电话粥,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候,赶紧背起行囊匆匆回家一趟,或陪家人外出旅行走走逛逛,或陪家人好好吃顿家常菜、唠唠家常,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老话在那时尤其显得珍贵无比。
离家百里千里,我们是不情愿的,因为心中有放不下的那个家,家里有我们牵挂的一切,这一切比金钱都要为贵,是连金钱都换不回买不来的,可我们又不得不这么做。抖音上有言说:我放下了工作陪你,就不能给你一个稳定的生活;可我拿起了工作,虽然能给你一个稳定的生活,但却不能陪你啦。由此可想,我们总是在做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艰难选择,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古以来,事情总不能十全十美,做不到忠孝两全,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就像我们单位,有好几个同事,他们是从安徽、河南、湖南、重庆等地考到四川泸州的,有的在这里遇见了有缘人,就安了家有了情,不再是自己一个人孤单单地漂泊了,至少在这个所谓的异乡为异客的岁月里总算是有了半个家,爱人的温情、孩子的嬉笑,让我们忘却了太多的烦恼和忧愁,渐渐地走入了温暖的日子里,甜甜蜜蜜的一家亲,多美好多幸福的事情呀,真是羡煞旁人啦。
的确,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对我们每个人都弥足珍贵,我们想方设法的努力工作、辛苦挣钱,就是想要让家人生活无忧、孩子无虑、老人安详,所以就算再苦再累我们都觉得付出一切是值得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只要一回到家中,所有的一切苦恼都变得烟消云散,看着孩子的笑脸,看着老人的慈祥,看着爱人的温情,心都要融化了,哪里还记得什么忧愁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是心灵的港湾吧。
这个港湾,随时为在外漂泊奋斗的我们敞开着大门,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想了都能回去,就像我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学习、周末就喜欢抽点时间回回娘家,看看爸爸妈妈,再陪着爱人孩子和公公婆婆外出走走,日子过得简单但惬意,谈不上很富足,也谈不上有多高大上,但起码我能尽可能地做到让爸爸妈妈、老人爱人孩子都能共享到生活之余的快乐,就足够了。
当然,家,可能对有的人来说,或许有一些反感,觉得不想回家,因为那个家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争吵,永无休止的斤斤计较,家不像家,家反而成了讲道理玩心机的地方。这样的家,确实失去了应该有的温馨和浪漫,让人觉得心生恐惧,我们谁都不希望在这样的家庭生活过日子。曾经听身边的一个同事讲,他每天下班后都不想回家,因为一回去就要吵架,不是为了孩子就是为了钱,对他来说,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得到爱人的关心和孩子的陪伴,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因为三观不合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琐事吵架,吵得人心烦意乱,想要远远地逃离。我那时也劝过他,凡事尽力就好,急不得,还得慢慢来,磨合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来沉淀。
说的倒是简单,却不知家庭的矛盾调和和相处本就是一门大学问,哪是几句话就能够将所有的门门道道讲完呢,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践行,慢慢悟得精髓,再用真理指导实践。我想,只要彼此有爱有情、懂道理明事理、知情重讲孝义,再大的困难都能咬牙挺过去,再冷的石头也能捂热。这是家的力量,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奋斗的不懈动力之源。
正所谓,既然爱那就请深爱吧。家是那个家,可人未必永远都是那些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会慢慢发现,身边的亲人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多是陪伴太少的遗憾,那我们就应该趁现在一切都安顺的情况下,好好地履行职责,把家建的更和谐美好,把那份爱延续到永久。
未来的路虽然很长,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太过短暂,我们能珍惜的事、能珍惜的人本就不多,何不把这一切执念都转化成最动人的情和最温婉的爱,用爱感化生活的苦和难呢?(江亲莲)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文/闫岩
那次从外地出差回来还没坐稳,张老师便打来电话,问我四点有没有时间?我回答有,马上过去,你准备一下吧。于是脸都没顾上洗一下,便马不停蹄往她的学校赶。
张老师是我做学生节目时认识的初中语文老师,相识以后,她从网上多多少少了解了我一些成长历程,几次邀请我去给她的学生讲励志。盛情难却,我答应了她。但我告诉她,我只会乱写,不会讲课。她说你不用讲作文,你的成长经历就是最好的课题。
路上,张老师打来电话问我,你打算讲什么主题?我想了想,说就讲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吧。
当我走进张老师的班里,首先看到的就是黑板上学生们已经写好的几个字: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对于没有讲稿也没有腹稿的我来说,面对我一无所知的学校,几十双期待的眼神,我真有些慌神。
为了先了解她的学校,我先提问了同学们几个问题。
我问:你们当中父母是公务员的请举手。
一个没有。
我又问:父母是做生意的请举手?
有三个举手。
我再问:父母是普通工人的请举手。
还是三个。
我接着问:父母是打工的请举手。
一个也没有。
我想再问一句:那你们的父母都是干什么的呀?
但是,我没有问出来。因为不用再问就可以断定,这些学生,没有官二代也没有富二代,是最平常老百姓家的孩子。因此也可以推断,这所学校是很普通的一所中学。
即使最普通的学校,即使最平常的孩子,也足已让我羡慕不已。我与学生们讲起关于我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一个群山环绕的穷山沟,家乡山不清水也不秀,全村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我家只有几间石头房,那还是母亲嫁过来后盖起来的,以前我的爷爷和爸爸都住在土窑里。在我上初二前,我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亲戚家的姐姐们穿剩下的。父亲当村干部,成天不着家也不赚钱,早起晚归,每天醉着回家。母亲为了供我和两个哥哥上学,卖起了豆腐。母亲晚上把豆子泡好,天还不亮就起来磨豆子,等我们起床,豆腐早已做好,母亲已经背着柳筐到街上去卖了。而锅里还会热着给我们准备好的早饭。就这样,母亲把大哥供到了大学,给二哥娶了媳妇。而我,却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越来越驼背的母亲继续为我卖命,而放弃了考大学。
那年我十八岁,酷爱写作,并且写了几篇小文章在当地报纸副刊上得以发表,心便开始长出嫩嫩的翅膀,想飞出这压抑的大山。终于有一天,我忐忑地给父母写下了一纸字条,拿着手里仅有的100元钱离家踏上了寻找梦想的路途。其实,那时的梦想极其简单,只要能逃离大山,能在一所城市驻留,生存下去就算到达终点。
那时,我并不知道邢台是怎么的一个城市,来邢台完全是因为我曾经在这里的一本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叫作《母亲》的文章。唯一能和我扯上点边的便是编辑我这篇文章的老师。可是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找他。
离家出走的第一个晚上,秋风扫着落叶,我走在陌生城市的大街上,没有半点逃离大山的欣喜,只有满腹的恐惧。无论走到哪儿,手都踹在兜里紧紧地攥着仅剩的几十块钱,生怕一松手钱就会飞。但我心里却有一个信念:闫岩,你不能回头,你要是不能混出个人样来,死都不能回去。
那一晚,当我走累了,坐在某个大街的某个台阶上抱着行李包,头趴在行李包上,就那样迷糊到了天亮。第二天,我找到了一家中介所,想找一份工作,只要能吃能住什么工作都可以。于是我交了二十块钱中介费,找了一个撒广告的活儿干,干了一天才赚了五块钱。到了晚上才感觉这活儿不能干,钱少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我还是无住所。中介所的小姐姐看我可怜,免费让我留宿在她的宿舍一夜。
次日,我扮出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式,找到了那位编辑老师。编辑老师知道我的情况,联系他的同学为我找了一份可以住宿的工作:床单厂验单工。那是一个一天要工作十二小时的工作,工资每月三百多块,我已经很知足,起码我不会再浪迹街头,不会再挨饿受冻。
业余时间,我会去旧书摊买来一些报刊杂志,还会写一些小文章小故事,胡乱投出去,竟然不时地得以发表。后来,发表的越来越多,并且应《小小说选刊》的邀请参加了多次笔会,竟然得了一个“小小说作家”的虚名,这对我是一种多么大的鞭策与鼓励啊!
后来,开始写一些字数较多的故事,最多的是投武汉的《古今故事报》,没想到竟得到了一位女编辑的赏识,几乎每月都能发表一篇4000多字整版的故事,能得到近600元的稿费。这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收入啊!我的心开始“狂野”,为了能安稳写作,我辞职在这个城市租了一间小房子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后来的日子并不是太顺利,毕竟文化较低的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完成的不理想,一个月一千多块的收入仅仅能维持生活。
再后来,许多朋友劝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个保证,业余写东西。我渐渐明白,对于我这种没有多少文化的“伪文人”来说,不能把文字当成唯一。于是我把自己所发表的小文章做了一个剪贴本,拿着它到处找工作。
最可笑的是,当我找到现在所在的单位时,老板问我是什么学历,我竟连大专和本科都难以分清,可是老板却因为我的小文章留下了我。这是我人生中一个全新的起点,我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我喜欢的工作,写企业新闻稿,编内刊。
十多年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没有放下写作。我想即使当不了大作家,也不会因此而舍下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路还长,我还有许多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出过几本小集子,便让外人看来有了一些成就。其实对于自己,仍然是普通人,只是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勤奋和梦想。学无止境,坚持不懈,梦想不断,永不停步,这便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听完我的故事,开始沉默不语,只有一个小男生举手问我:老师,老师,你现在是不是觉得上帝给你关上这扇门就会给你打开那扇窗这句话很有道理?
其实,这位小男生已经很明白,这句话很有道理,他只是想让我肯定一下而已。
我回答,当然有道理。比如我,上帝给我关上了富有这扇门,却给我打开了勤奋这扇窗,让我孜孜不倦地学习下去。
这个小男生又接着问:老师,老师,你现在有房有车有工作了,你还有理想吗?
我回答:有,我的理想永不止步,只有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上帝才不会小瞧他,才会给她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不管我们的家庭现在有多普通,不管将来的路有多坎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去走,路,就一定会有出口。
数字效应
文/李国新
他刚参加工作两个多月,就替领导上县里开会。会前,主持会议的领导顺口问他:你现在负责什么工作?
他说是乡团委副书记。
领导又问:你们乡里的团员有多少人?
他一时答不上来,脸憋得通红。
回去后,他把这事如实告诉自己的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告诉他,下次不管谁问数字,你可以胡诌一个。
他不解。领导说,比如乡里有3万人,团员青年占10%,就3000人,但你不要报整数,把个数说上。
他一下明白了。
又一次,他去参加县里的一个会,要当场填一个基本情况表,他很快就填了。主持会议的领导当场就表扬他,说他对工作负责,情况摸得仔细。
几年后,他走向乡领导岗位,分管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很繁琐,上面经常要数字。他手下的一名老同志经常发牢骚,说上面尽玩一些数字游戏。他安慰老同志,您不要生气,报数字的事情就由我来。有天,上面开分管领导会议,他去参加。领导在上面问他,你们单位多少党员?
他马上答,1683名。领导又问,贫困党员?他回答,269名。领导问流动党员?他回答,65名。
领导对他的回答很满意。
但轮到其他单位回答,不是吞吞吐吐,就是支支吾吾,有的还说不清楚。
他不仅对自己的分管工作情况了如指掌,对其他工作也一样。有次,分管农业的镇长请他代替开会,领导问起养了多少猪,喂了多少鸡,建了多少蔬菜大棚,他回答干脆果断,数字具体到个数。上面的领导听到很满意。年底,市领导来了,一把手不在家,党办主任把他临时拉差,他连笔记本也没有带。
领导问他,乡里今年的产值可达多少亿?
他随口说了整数6个亿,但这次没有带小数。
领导又问,财政收入?他说3269万。那么招商引资呢?他说2个亿。不等领导继续问,他又解释,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4个,开发新产品16个……
领导见他说得这么具体,想必是情况掌握得全面,工作做得仔细。
第二天,陪市领导来的记者,写的一篇新闻稿就发在市报头版上了。
乡里的主要领导回来后,看见报纸上的数字,起初有点惊讶,但马上又恢复平静了,叫人把他找来,对他说,谢谢你,你的汇报太好了!
一年后,组织部来人,对他进行考察。一把手透露,说那次市领导来考察时,看中他了,说他对基层工作这么熟,这样的人不用,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回望2014
文/谢小华
当同事们纷纷走出办公室的这一刻,当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这一刻,当遇着熟人纷纷互致春节快乐的这一刻,春节的的确确来到了,以不经意的、以不可抗拒的、以“看到看到要过年”的步伐,来到身边。
回望“2014”,感恩生命的高贵。人生就是一场生命的旅行,我们该如何从工作中获取一些对生命的安慰?只要能够从工作中找到值得为生命付出和奉献的理由就可以了。感恩岗位,岗位的需要就是工作的动力。作为一名公务员,恪守一切工作都是服务、都是辅助的宗旨,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定力、职业素养、性格修为;“公心为重”,敬畏岗位,敬畏工作,以职业修身、以职业养性,从德的感召力中,洗净尘埃、清风拂面;自觉践行一谦让、一问候、一躬身、一搀扶,体现的是细节,体现的是谦卑。感恩学习,努力以学胜位、以文辅政,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必读篇目、学文件、学讲话,写心得、谈体会,从一号文件的现代农业到精准扶贫,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到新《预算法》,从功能分区到生态发展战略,从“一带一路”到依法治区,从老马工作室中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感恩同事,是你们的“孺子牛”精神驱使我要努力前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身“朱”的环境,其中“赤”也是必然。
感念养育的恩情。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时常静坐苦思,静下心来,细想当年父母的抚养之恩、教育之恩。坐下身来,细想当年父母经历的磨难、盘儿养女的艰辛。苦尽甘来,子欲养时,父母已然不在?也只有在春节时,到父母的墓前,上一炷香、烧一摞纸、跪上一跪。也只有在这时,才想起父母的养育是多么的不易,才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的晚年儿未孝”,但愿天下父母在,生前儿女多回家;但愿天下父母去,春节墓前有儿女。
感怀妻子的付出。买菜煮饭,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拖地洗衣,抹屋扫地,日复一日;端茶送饭,饮食起居,日复一日;春风得意时,她在丛中笑;经济宽裕时,她把财理好;经济拮据时,她把手攥紧。身体康健时,提醒莫透支;身体欠佳时,提醒把药吃。默默的付出,坚守的是家的温暖,坚持的是家的稳固,是对丈夫的“后勤保障”,是对子女的“前勤支援”。
感悟小孩的教育。不经意间,小孩已经长大成人,顺利的话,应该在2014年步入高等学府的殿堂,但人生总有不如意,因为一次月考的失败,信心被彻底摧毁。因为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分数回报,而对参加高考偃息旗鼓。从此,对小孩的教育又多出几许感慨,或许人的生命历程中,会面临无数次的“高考”,但次次都如意,那是不现实的,只有从一次次的“考”中去战胜、去适应、去总结提高,才可能一步步走向成熟。或许人的生命历程中,没有目标就是最高的目标,没有追求就是最高的追求,只有从一次次的跌倒中,才可能看低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才有站立后再一次爬行的勇气。或许人的生命历程中,首先的是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健康,方有目标的确定,方有追求成功的可能,不然,一切皆是无源之水,皆是无从说起。或许人的生命历程中,唯有通过努力工作与无私奉献,来实现有限工作时间获得无限存在价值的情怀。
新的一年,充满无限期许,让我们共同努力,无愧羊年!
归去来兮
文/何庆良
去年秋天,一纸调令将我从省城调回故乡工作。弱冠从戎,在外走南闯北、劳累奔波打拼了20多个春秋。作为军人,我很庆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先后参加了大规模的实兵演习,又亲历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可以说是荆棘与坎坷一路,成功与笑语齐飞。
终点又回到起点,人生真是奇妙。在不惑之年我又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曾经魂牵梦萦的故乡工作,作为一个游子,这里面既有衣锦还乡的成就感,又有一种叶落归根的归属感。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离开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这里熟悉的家乡方言、朴实的民风民俗、宁静祥和的生活给了我许多人生的感悟和启迪,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内心获得的是无比的真实和踏实。携一份执着,揣一份情愫,让宁静、成熟与和谐在这里找到最好的诠释。
不知不觉离开故乡20多年了,但不管是月白风清,还是狂风暴雨,故乡的山山水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轻轻摇曳。土地、庄稼、山川、河流,还有父老乡亲那质朴的笑脸,凝聚成一部厚重的经书,尘封了我的思念,迫使我在城市的鼾声里,将他一遍又一遍翻起,虔诚地阅读,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散淡着浓浓的乡情。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刻,我躺在故乡温暖的怀抱里,敞开心扉,让秋日的暖阳纯净我久违的心境,让憧憬在温热中升华。
一年来,工作之余,我寄情于故乡的山水之中,将对友情、亲情的点滴感悟用文字诉之于笔端。这本小集子以《故乡秋色》为名,主要缘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我从去年秋天来到故乡工作,到今年秋天为止,一年的时间里,我在故乡媒体上发表的部分小文章;二是自己的人生也步入了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这本小集子的问世,算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三是我在故乡媒体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罗田秋色美如歌》,罗田是我的家乡,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在风中飞舞,一眼望去真是美轮美奂,那就是我梦中的香格里拉。
故乡秋色,故乡的山水之美,故乡亲人的田园生活,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是温暖和朴素的。走过了岁月坎坷,历经了人生风雨,我深知人到中年,时间的流逝无法挽回,季节的交替无法改变,或许梦想不再斑斓,生命不再绚烂,置身于人生的秋季,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停止奋斗的步伐,不让心情在秋季懈怠。
荣辱得失千帆尽,是非成败一笑知。何谓幸福?不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有饭吃,能吃饭;有事做,能做事;有人爱,能爱人就是最平实的幸福。有一颗美好的心,能看见身边的美好;有一颗平常的心,能看清突如其来的幸运;有一颗睿智的心,能看淡人生的挫折;有一颗感恩的心,激励你曾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认识的人,那将是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人生财富。
我想,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归去来兮。
父亲找乐
文/宋伯航
三年前,父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每天自由地安排着快乐的休闲时光,却不再为上班去操心忙碌,人也精神了许多。不再像过去上班那样,早起晚归围着单位转,家事几乎没有精力来照管,整天不是忙着单位工作安排、督促检查,就是参加大小会议、来人接待。
父亲是个事业心强的人。我经常发现,为一天没完没了的工作,要加班到晚上一两点,当夜阑人静时,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家人早已进入了梦乡,着实让人感到有干不完的工作,身心也倦累。
闲下来的父亲,没有像其他退休后的老人那样,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从,内心孤独,精神空落,生活寂寞。用父亲的话说,虽退了休,工资照发,衣食无忧,就该想着如何颐养天年。
好不容易卸下肩上的工作和家庭重担,对公不用为八小时工作操心费力,对私我们兄妹都立业成家,用不着父亲再去百般照顾,应当让老人自由自在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
没有了过去上班的紧张,父亲根据平时养成的习惯和爱好,充分自由地掌控着时间和空间,随意地在家里种草养花、读书看报,或挥毫泼墨、哼上几曲;有时兴趣极致,还与我对弈数棋,不管谁输谁赢,老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遇到天气晴好,父亲也会约上三五老友,到户外爬山锻炼,或到河边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