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优美的散文

南晓奚
发表于 2023-03-06 00:58

优美的散文(必读7篇)

木棉花开

文/胡胜林

远看,一树多枝,枝枝相连;一树千花,花各异彩;朵朵相串,推着挤着,争奇斗艳。近看,树冠丰满,树形阳刚,树干纯粹,非叶即花,富有曲线的花瓣,肥大而温润,充溢着丰盈,拥簇着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如千万支烛火,红焰朵朵。

看着学校门口这株美丽的木棉花,春晓不禁心生惆怅,叹了一口气。

春晓今年46岁,作为校长的他很喜欢木棉花,还把木棉花确定为"校花".师生们至今也不太明白,春晓为啥对木棉花情有独钟。

春晓对老师们说,木棉花又称英雄花,连它的坠落也分外豪气,从树上落下时,在空中仍保持原状,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一声落到地上。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

木棉花开得灿烂,也坠得英雄。这也许就是春晓对木棉花所象征含义最好的理解。

沉思之时,一条手机短信映入眼帘:"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学生安全教育务必引起重视……"这是县教育局发来的安全教育提醒信息。如今,"安全"这两个字犹如千钧之重,压得春晓喘不过气来。

就在上个月,春晓的学校发生了一件影响很大的安全事故。这件事对春晓的打击很大,让他倍感艰辛和痛苦。曾有一段时间,春晓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晚上经常和衣而睡。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调查组和检查组,春晓的身体也开始变得不好,胸闷、乏力,失眠很严重,有时甚至出现短暂的幻觉,视力也大不如以前了,一个月瘦了十多斤。

"急促的脚步,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这是春晓对自己校长生活的粗笔勾勒。春晓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木棉花开的春天,木棉花传播新的希望,释放生命的芳华,让人分享岁月激情。也许,这就是生命的迷人之处!

这天,已经是凌晨两点,春晓步行在空荡荡的校园里。这样的巡视,已经成了春晓的习惯。宿舍里静悄悄的,只有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和远处传来的一两声狗吠声。昏黄的烛光在周围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他的心随着这明亮的烛光荡漾着,眼前仿佛有无数木棉花盛开,他的心灵也随着这烛光、这木棉花明亮起来。

第二天,春晓离开学校到县城开会。

不久,从县城传来消息,春晓出事了,是出的车祸。

一个女人专程来到了学校,告诉老师和孩子们,春晓是为了救她的孩子牺牲的。春晓推开过马路的孩子,孩子得救了,春晓被卷进了滚滚车轮……

那女人说,孩子十四岁,在县城一所学校念初二。

春晓出殡那天,师生们纷纷捧着木棉花给他送行。被救的那孩子母亲也捧了一大把木棉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春晓的坟头。

表彰大会开得非常隆重,会场上摆满了木棉花。远远回望,木棉花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又似乎燃起了新的生命。

月光下的槐树

文/枫林主人

我要说的槐树不是这里的槐树,月光也不是今时的月光,而我亦不过是个说书的人。

自打离开故乡,至今二十年有余,期间虽有探访,却无非蜻蜓点水而已。传统意义上的耕读之家,现在的故乡已是没有,在人情世故,取法着眼上面,据我看来也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若说今日的心底尚以故乡为恋,恋的也总是它的过去,故在这里便可称其为故乡的故乡。

七月盛夏,乡村的田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麦收归仓的劳作还顾不得歇息,人们就得顶着毒日头到玉米地里除草。据说晴热的正午除草的效果最好,强烈的阳光可以晒死草根草籽,如是这样,野草虽难复生,可也苦了锄作的人。因我那时还小,此举不能胜任,便被分派到一个送水的闲差。水是打来的井水,拔凉清洌,正适合热腔热肚的人享用,只是须得回到村里去打。

从家门口的老井里汲了水,再用草绳提了瓦罐,踩着一路热扑扑的尘土送到地头,这于一个十岁的孩子,其实是趟苦旅。我那时已在井边喝足了水,复仇似地喝,后来在路上走着,可以听见肚子里晃荡的水声。若赶得运气好,便能碰到一块厚厚的云朵,看它从不远处飘过来,为我遮出一片凉荫。它飘得快,我就走得快,飘得慢,我走得也慢,直到实在不能顺路同行,我和它也只好分道扬镳。

到了傍晚,荷锄的人们归来了,牛车归来了,带着一股子羊粪味的羊群归来了,村里是一片鸡鸣鹅叫,锅响碗响,唯有天上的晚霞,红一块,黑一块地飘在田野上空,宁静而悠闲。

吃过晚饭,天已黑上来,不多久就有东月一轮,托上树梢。我和哥哥在外面闹了一会儿,便一起到村外的瓜园看瓜守夜。

瓜园有凉棚,棚下有床,床上有凉席,累了一天的我们满可以摊开身子,吹着夜风抵足而眠。阵阵的瓜香,在园子里漾着,叫人又不得不跳下床来,光脚踩着湿凉的田垄巡游一番。四外的田野,轻烟茫茫,被大好的月色照着,像一片摇曳的白纱。在这梦境般的迷蒙中,我们各自带着清醒的鼻子,趴在地上挨个闻着心爱之物,等得了手,两个人还不忘对坐而食,互尝有无。

等吃完了瓜,我们又商量着去找那个老头听故事。他是孤家寡人,没什么田地,倒在这里种了一块好瓜园。等走过去,老远就看见那棵大槐树,他平时就搭床歇在这里,赶上下雨的时候,会到我家的凉棚来避雨。这槐树的来历我不清楚,但晚上看过去,总觉得有些害怕,令人想到蒲松龄,想到白狐狸,想到小人书上的鬼故事,每回要不是哥哥拽着,我根本不想去。

其时他正坐在床上,摇着蒲扇,还不时往腿上拍打几下,大概是赶蚊子。见我们过来,他总是很好听的笑一声。老人的笑声,多半带着沙哑,无力,像是要故意讨人好似的,听起来就有一种稳妥的好听。他讲故事,且多是鬼故事,故事里有白胡子老头,而他就是这样的老头,这便使我不敢看他,一边听着,一边望着头顶上的槐树。月光洒在槐树上,从枝叶里筛下来,漏在身上,床上,地上,眼前一大片的亮点碎影,闪闪地摇。

远处的田野仍是白茫茫的,凉风里偶尔送来一阵蝈蝈的夜鸣。此时的我,已是人乏神倦,望着这一片夜沉似水,似醒似梦,浑然若痴。

静美的牵念,雅望幸福流年

文/bjjsfb

漫步有红尘,笑看浮世,不过烟云一场。但真正有几人,可以做到淡然相忘,

忘记名利,忘记感情,忘记曾经拥有的一切。流水一梦,遍地春远。

千百年来,人世沧桑,流年转换,人记住的实在不多。无论一个人的心有多辽阔,可以收留多少故事,到最后都要还给岁月,世间多少事,无言可说,无象可形,只有一朵云彩往来,一缕清风游走我们可以抓住的也不过是一些虚幻,却还是甘愿为虚幻沉迷。

岁月瞬间流转,清浅的时光,驻足了多少珍珠般的记忆,时间于我们,谁都无力去挽留,它步伐匆匆,在淡泊的岁月中,退去华美的外衣!翻阅人生旅程中的记忆,曾经,渴望人生的每一个季节,都可以婉约成调,奏响人间最美的韵致,心,细语呢喃。

岁月静好,思念蹁跹,所有点滴记忆婉约成茶香,弥漫于寂静的夜空中,星,疏散的悬挂在无边的黑幕上,月儿翘首以盼,心中的那抹眷恋,借用一清缕风,将所有疲惫遮掩。静守一段清浅时光。

研磨舒展,绽放了一束束浅香,将柔情踏碎,揉进了思念的字里行间,文字将幸福的情丝潮湿,在时光中书写一笔天边的眷恋!在岁月中不断雕琢,在彼此无语的心扉,倾注了一份懂得,雅致了一段段无悔的相遇。

牵挂弥漫在梦的路途。一滴墨香,婉约成词,一路祝福,一路牵念,谱成一首婉转的音乐,沉浸其中,静美的涂抹了一季又一季的牵念,在时光彼岸,雅望幸福流年!

一粒微尘,在情感的世界里优雅的旋舞,浅浅的落在晶莹的眸中。

拍打的心弦,奏出一抹细微思念,轻吟浅唱,牵手在易逝风月中……不离不弃之左右!

一粒微尘,在情感的世界里优雅的旋舞,浅浅的落在晶莹的眸中。拍打的心弦,奏出一抹细微思念,轻吟浅唱,牵手在易逝风月中……不离不弃之左右!有一种暖,可以羽化忧郁的心事,有一种念,可以滋润清澈的眼眸……

岁月如花始盛开

文/铁冲

岁月如花,昨日已凋谢,今日始盛开,明日在孕蕾。窗前品茗,窗外细雨,园子角落的花木上,经霜的,或迎春的叶片,有的黄橙枯槁,有的红艳缤纷,有的生机盎然,色彩纷呈。雨珠细细霏霏,象是在阅读过往的履历。轻轻叹息,轻轻感慨。盘点去岁,惊喜地发现,收获还真的不少!与我有关的,与我无关的,我总是觉得高兴。

央视新闻的天气预报有了钓鱼岛,我心里有底了!家有宝地,贼人觊觎终不会得逞,尤其是海峡那边也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是心怀博大的,有朋自远方来尚且其乐融融,何况兄弟聚首,外御其侮。尽管有个别心怀叵测的邻居,总是奢望我们家里隔三差五地吵闹倾轧,他们好趁火打劫,火中取栗。但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古训,让我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家不和被人欺,国不和被人辱",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这可是有历史先例的,三十多年前,"南海有事"时,大陆的兵舰经海峡南下,得到了海峡对岸的灯光照明。可谓两岸一心呐,"犯我强汉者,结果若何"!

来自中国内陆的一声轰鸣,伴随升腾的神舟烈火,如石破天惊的呐喊,宣布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神九飞天,天宫对接!从晋代的万户到当代的阿姆斯特朗,就在世界几乎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才是最早的宇宙拓荒者,而且还当然处在先行者的行列。人们忽然发现,中国的宇宙速度是他们在大型计算机里是怎么也算不出来的!是啊,一幅科学蓝图被十三亿中国人民扩展了十三亿倍,其巨大能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数学范畴,震撼天地也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同时,还有蛟龙深潜,做得好像不是很张扬,其实我更理解了"高深莫测"的含义!还有,伴随着歼-15呼啸着在辽宁号上完美的滑跃起飞,直上蓝天,从韬光养晦到国有利器敢于示人,中国梦,是梦,也不再是梦!

年终岁首,关于一年的话题很多。其中中国经济运行转向筑底企稳,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这意味着饥饿在中国正在走进传说。还有"十八大"等等,现在,老百姓也能看到总书记的菜谱了,站在路边,碰巧就能看到同样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中国以一种承前启后,蓬勃向上的大度和自信,展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

不要泪水人前落,不把欢颜人后藏。中国,你的坚韧一如往昔,你的自信、你的意气风发却从未如此坚定,如此令人欢欣鼓舞。

一年的事情很多。

尚住在老乡下的两位老人,家里装上空调了;

女儿聪明可爱,笑脸如花,本人还是健硕而有活力;

朋友们、同事们结婚了、购房了、买车了、升职了、生了孩子了;

老家的村子通上水泥马路了,京广高铁也全线铺通了;……

尽管还有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大气污染,还有矿难,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弥足珍贵。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和谐发展的呼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响应。

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江南的冬雨阴柔而不冰冷,无声地滋润我的心情。心中暗想,中国的春天其实是不走的。你去水边折一支垂柳会惊奇地发现,即使在料峭寒风中,柳芯却还是绿莹莹的,泛着令人怦然心动的绿,顽强而又甜润地孕育着一颗春天的种籽。

经历过一个平常的冬季,一个不平常的春天就要开放了。

幸福时光

文/荣风伦

调到离家更远的另一所中学,心情很是郁闷。郁闷的还有天气。那是一个炎热的七月中旬。这所中学位于青龙河下游西岸,如果沿着河往下走,不远处就是大海。这里的校舍更陈旧,几乎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但教研组门前有一排较大的乔木可以遮阴,这是我唯一喜欢的。

幸好,在新学校遇到了性情爱好都比较一致的组长初老师,那郁闷的心情才慢慢得到缓解。又一年过去,语文组迎来了从教师进修学校调来的周老师。他被任命为语文组新组长。初老师改任副组长。

说起来,这周、初两位老师都是性情中人。周老师大气开朗喜欢开玩笑,而且在教法上很有一套。要不人家怎么能在教师进修学校给老师当老师呢?初老师心思缜密,但为人热情,也很喜欢搞恶作剧,常常逗的人忍俊不禁。这两个老师个子都很矮,均在一米六左右。不过周老师胖一些,显得很有伟人相。初老师很干瘦,显得十分精明。这两人在一起应该说配合颇默契,尽管初老师由原先的组长改任副组长。我们在一个组除了正常上课,研究教法以外,最多的是对学校的伙食不满。说起学校的伙食,两位老师都以他们以前教学的地方与我们学校相比较。说以前的学校伙食如何如何好,而现在的伙食基本上跟喂猪差不多。初老师说,你看那个伙房班长又懒又馋脾气又坏,说话也咕噜咕噜说不清楚,一说话都是从鼻子里出声。

周老师晃动着白胖的大脑袋说,他蒸的馒头干酸可粘,吃下去胃里整天冒酸水。

我把在原先那处学校的情况也说了说。周、初二位对我说的满嘴流油的茄子包子很感兴趣,那嘴角似乎就要流出涎水了。反正全学校的教职员工对伙房都不满意。不过,满不满意都没有用,一时半会儿还得受着。因为,教职员工调动得等来年的夏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老师提议组里的老师每周回家必须做一份好菜,大家一起吃。这个办法好,虽然每人只做一份,但可以吃多份。这样就一时解决了肚子没有油水的问题。

星期天傍晚,老师们必须回学校备课。大家抓紧时间将课备好,就开始品尝美味了。其实,那时真没有什么高档美味。也就是炒个鸡蛋啦,炒个花生米啦,炒个带肉的菜啦等等。但就是这样也比伙房里吃的强得多。那时我还不会喝酒,但周老师说,不会就学,谁从***肚子里出来就会?

我们是在学校的小卖部里买的牟平白干,一块多钱。大家都很讲义气,买酒时都争着去买。为了做到基本平衡,周老师说,买就轮换着买。语文组只有一个酒杯,也不知道是那位从家里带的。大家就着美味,用那个酒杯你一杯我一杯轮换着喝酒。这样吃着,心里就感觉是神仙过的日子,每个人心里都乐颠颠的。有时校长或者教导主任来也拿起筷子吃几口菜,再喝一杯小酒。咂摸咂摸这滋味不错。校长、主任就回家炒几个菜加入我们的队伍。

秋天的时候,周老师觉得这样做不够过瘾,干脆让大家从家里弄些新鲜的东西在蜂窝煤炉子上做着吃。炉子是周老师从离学校二里路的家里生着了火用自行车运来的。车的把手上还用破提包盛着蜂窝煤、煤钩子和吹风用的风鼓子。大家都笑周老师有意思,为了口福连家里吃饭的家伙都搬来了。周老师也笑,同时招呼其他同事归置炉子,准备做饭。那时我的家住在青龙河边的一个镇子。岳父岳母给我看孩子,就把我家当成自己的家。岳父是个老鱼迷,整天琢磨着怎样弄鱼来改善生活。下网口比较小的粘网,可以说天天都能弄到鱼。弄大鱼就不那么容易了。我说,管他大鱼小鱼我们通吃。那个季节多是用粘网粘的白条鱼,我们叫它划拉飘子,因为这种鱼多在水面上飘着游。还有一种脊鳍、尾鳍、腹鳍都是红色的,我们称它"红翅子".这是一种味道鲜美的小鱼,最大不过有半尺长。弄来了鱼,语文组就开始忙活了。剖鱼、洗鱼、切姜丝、葱等作料。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开始做鱼。先将作料放在锅里爆炒,然后添上开水。待水开后将剖洗好的小鱼放在锅里,慢慢炖。过了好长时间,锅里就飘出了诱人的鲜香味道。

鱼锅里的水焅得差不多时,周老师一声令下:开吃!大家围坐在炉子周围,小酒倒上,当然是周老师第一个开喝。面对满锅的鲜鱼,大家也不谦让地吃起了鱼。其中一个姓李的女老师说,哎呀,一点也没有想到这么点的鱼也那么鲜!最后,男同胞们都喝醉了,而那个女老师吃鱼吃的过多竟然肚子痛。

80年代的学校生活是艰苦的,但我们语文组这帮人却享受着幸福时光。

洞庭忆

文/山水行者

日落,岳阳,洞庭湖畔。

伫立岸旁,我静静地凝望着那天边的夕阳。黄昏的余晖浸染着西边的天际线,霞光撒满了一湖澄澈空明的秋水。水天一色,浑然天成。湖面波光潋滟,汀上树影婆娑。许久,最后一抹残阳悄无声息地隐去了,只留下薄薄暮霭中,那缥缈而朦胧的舟影,星星点点的渔火。时而传来空旷悠远的渔歌声声,和不远处的苍穹之上传来的那略带凄楚的孤鸿啼鸣交糅在一起,化作了一个苍凉而壮阔的洞庭梦。

随之而来的便是漫漫长夜。白日里寻常的喧豗,人声与车马的嘈杂在不知不觉间收束了,阒寂的夜空中,只有那几点疏朗的星光。晚风徐徐,耳畔唯有涛声依旧。当一切回归了最初的宁静与安谧,似潮起潮落的天籁之音才开始真正地流淌进我们的心田,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那涛声,究竟是何年何月开始鸣响于古人的耳边的呢?我们听不到古时的洞庭晚涛,然而这深沉之音却历经万千春秋,亘古未变。岁月沧桑,世事流转不息,却不能让涛声销蚀在曾经的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荡涤之中,不能让涛声隐匿于尘间的大拥挤与大热闹之中。

那涛声之中,蕴藏着深沉的历史之音,透着穿越时空的神秘气氛。我登上古老的岳阳楼,吟咏起门壁两边题书的千古佳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种怀古的幽思油然而起。我注视着中堂内的巨幅木刻,那便是千古名文《岳阳楼记》,墨绿色的石青粉糁满了刻字的凹处,让那厚重而畅丽的书法平添了一份古韵。我的思绪刹那间飘飞到了无穷的远方,和无边的历史中去。我轻轻地摩挲着楼间轩栏上斑驳的岁月印痕,在此处静默盘桓,凭吊先人,追溯他们的足迹。

洞庭湖之大,我想的确是"前人之述备矣",毋庸赘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范仲淹用凝练的文字,遒劲的笔力,在开篇便为我们呈现了一派伟大而瑰丽的洞庭气象。那近乎排山倒海的气势无疑是震撼心灵,回肠荡气的。之后那宏大而开阔的胸襟,传承千载的述怀与慨叹,便因而毫无空洞之觉,亦是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感。

据新闻报道,洞庭湖的面积在最近几十年内正不断萎缩。而如今当我们登上岳阳楼,俯瞰这已屈居"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它,却仍不禁为之惊叹不已。难以想象,洞庭之前身——《山海经》传说中记载的云梦大泽,该是有多么开阔、广远和摄人心魄啊!

中国文化是那样独特,我们可以从对"洞"字的理解和释义中可见一斑。"洞穴"本应是幽冥而逼仄的压抑空间,然而在另一层面上来说,洞则传递着即将通达的讯息,它是明朗前的混沌,豁亮前的昏暗。换句话说,黑暗的洞穴勾连了生命的两种迥异的境界,历经了黑暗的磨砺与困苦的铸炼,即将迎来的定是一场生命的升华。我们最难以忘怀的便是陶潜笔下的桃源洞,"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不一样的风景往往隐匿于洞的那一边,只待我们透彻的感知和勇敢的穿越,方可到达理想的彼岸。因而,洞则蕴蓄着一种深邃的力量,"洞察、洞悉、洞彻、洞达、洞晓、洞天福地",甚至还有"洞烛其奸",这些词语便在汉语中应运而生了。

因而,"洞庭"之"洞",便也无用疑惑了。

小与大,本无界限,外在的煊赫,光鲜宏大的铺陈,有时不能掩饰其内里的虚空与寥落。

我想更多的人都应当是先知晓《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才了解到岳阳楼的。

两位挚友——滕子京、范仲淹,先后从朝中被贬往了岳州和邓州。恰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又带来了"政通人和"的新气象,让不堪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他嘱托范仲淹写篇文字来记述一下,《岳阳楼记》就这样诞生了。

一篇《岳阳楼记》,立意之深远,气势之雄阔,与洞庭湖岳阳楼的山水大观相得益彰。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到曾经的贬官迁客的畏畏缩缩、悲悲戚戚的萎靡与颓唐,和那感伤凄楚的唏嘘哀叹,以及那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嗔怪与诘责。我们同样也看不到那些消极文士心中自命清高的归隐情味儿,看不到遁迹山林的想望,和听天由命的放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进亦忧,退亦忧"无论身居何方都不忘社稷苍生的大襟怀与大承担,无不让我们为之由衷感佩,为之深深震动。那笔触之间,流露出一份大气磅礴之势。范仲淹虽并未涉足湖湘大地,却因这样一篇文字,与其中漫溢着的家国情怀,与湖湘文化精神中的核心——"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天衣无缝"地吻合了,因而成为了湖湘大地上重要的精神载体与文化楷模之一。"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完满地诠释了《岳阳楼记》一文永恒的魅力。

在范仲淹作此文之后,又涌现出了无数与岳阳楼相关的诗词文章。然而,它们或多或少已经有围绕范文的影子,仅仅是一种心领神会后的再生发。由于一篇文章的登峰造极与难以逾越,后世便再也难以挣脱束缚,因此文学价值往往不是特别高。然而在《岳阳楼记》诞生之前,已有不少文人在此留下了他们相对独立的足迹。这里不妨也捎带巡睃一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读着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仿佛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一位孤寂落寞的老者面容枯槁憔悴,步履蹒跚地登上了古老的岳阳楼。他凭栏远望,只见洞庭之水无边无垠,自己漂泊的航程亦同样难觅终极。孑然一身、形影相吊,与故乡暌隔千山万水,亲朋杳无音讯,这样一种悲戚的愁绪确乎难以消受,何况还罹病甚久,病痛缠身而无可奈何,只得在一叶落魄的扁舟中微微沉吟,孤独叹息。这是何等的辛酸与苦楚啊!我们在这首诗中,再也寻觅不到杜甫早年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发意气与壮志豪情。人生苦旅消磨了他心中曾经的万丈豪情,夙愿的纷纷破灭,境况的愈发困窘无疑让这个鬓发斑白的老者涕泗横流。然而,最令我们动容的却是那一句"戎马关山北".我们看到,杜甫的泪永远是与家事、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的。即使无能为力,即使万念俱灰,他依旧惦记着西北边境唐王朝与吐蕃的战事。泪水中包含了一份未了的关切,一份忡忡的忧心。为什么杜甫能够成为诗圣,我想,更多的在于他那现实主义性的关切,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和一份推己及人的悲悯。

正是这些交流的涕泪,滋育着洞庭的一方水土,更滋育出我们民族的的生命脉流;正是这些远去的足迹,踏出了湖湘大地的一份殷实,更铸就了我们民族青春洋溢、永不衰老的精神家园。这些感喟与述怀,无疑为岳阳楼,为洞庭湖,平添了一份厚重,一份博大和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这让我倾听洞庭晚涛,仰望茫茫苍穹上的疏朗星光的同时,心中默然生出一份来自崇高的虔敬。

然而,洞庭湖若是只拥有这些,那么它对于大多数人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当我们踏上君山岛,就会惊奇地发现,各种遗迹遍布于此,它们似乎杂乱无章地排布着,密集度高得令人咋舌!

封山石刻静默地矗立着,它记载了秦始皇当年的功高自恃和不可一世的雄威;娥皇、女英的坟茔,留给历代游者多少如痴如醉的遐思;古君山庙的废基上,我们似乎还能够听到昔日阵阵的钟鼓钹磐之声和风吹铜铃的鸣响,望见那缭绕林间、袅袅升腾着的香火青烟;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也曾在此留下痕迹,可想而知,道学的事业也在此处兴盛一时;柳毅井前,我们不禁遥想着柳毅曾涉足过的洞庭龙宫……

"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这话说的真好!洞庭湖不能没有杜甫、范仲淹,但它亦不能只有这些。正是那丰富而恢宏的蕴含,开阔的襟怀,让许许多多如真似幻的奇闻异事无不垂青此处,未知与神秘、多元的融合,才能让洞庭湖千百年来吸引着人们流连的目光,缠绕着人们驻足的脚步。

不过,在千千万万组接成洞庭湖浩大宏阔的伟大气象的渺小个体中,范仲淹、杜甫等心忧天下的志士文人无疑是一切的精神引领。没有他们,其余的一切只不过是繁多稠密的铺陈,有了他们,这一切才有了真正的灵魂。他们的生命,已于自然山水一道,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他们的精神,也会万古长存,永不衰老。

春泥芬芳

文/李凤高

春泥,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富有朝气的。

她就像大地母亲怀抱里的书页,当你用铮亮的犁铧,一页一页翻卷开来的时候,她那鲜亮湿滑中还夹带着特有的芬芳,她的香味儿是独一无二的,含有茅草根、荸荠和甜草根的味道……

甜草根是一种不知名的草的根儿,你只需稍稍用手擦一擦那带着土腥味儿的精灵,就可以入口。它甜脆多汁而怡人;茅草根,则是那种硬硬的甜,嚼着汁少让人有点儿不过瘾,但回味却绵长;剥去荸荠的外皮,洗净下锅煮了再吃。它又甜又沙,带着泥土特有的芳香,让人有吃不够的感觉。

用犁铧翻开稻田,放水浸泡,再荡平了,水光粼粼的,像一面面镜子,又像一张张宣纸,急待农人来插秧行文,书写崭新的希望。

苗圃里的泥土则是人工用铁锹一点一点精翻的,然后再打碎耧平了。在细细的春雨滋润下,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将剪好的杨、柳枝,一段段插入松软的春泥。树枝在泥土中只须做上几日甜甜的美梦,就开始泛青、发芽、吐出新绿来。

田头不远处的老树上,正"叽叽喳喳"闹着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有棕红色的,也有黑白相见的,还有芦花的……个头儿差不多有鸽子那么大,煞是可爱。好戏的人儿,打几声口哨,拍几下巴掌,鸟儿们就落在了这片潮湿、细软的泥土之上,它们的眼神儿可真够尖的!刹那间,浮在土层上面的各种虫儿,就成为了它们的午餐!

旱田里的泥土也须用犁铧来翻一遍,然后耧细荡平,再起垅种玉米、高粱、黄豆、谷子……面对着广阔的平畴,农人就是画家、诗人、工程师……创意在他们心中,愿景在他们手上,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春泥芬芳,让我们脚踏泥土,沾地气,勤奋敬业,努力耕耘,创造跨越,筑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