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经典的短文

工仔木马【词作】
发表于 2023-03-20 01:09

经典的短文(必读6篇)

烟雨秋色,时光延长的影子

文/静水明月

烟雨秋色,风卷着心池,摇着涟漪的绿波,渐缓,拐角处的影子,拉长了遥远,这是梦的距离!

秋叶飘零,伤溢满!季风与浮华相守,唯有昨日星辰,夜媚失魂乱分寸。苦风追影,憔悴锈色,斑驳寥痕,独伤浅唱。风追随,垂帘心梦。月影相随,今昔恋,只为记忆恋色弥漫春的浪漫。秋水一涤,心波漾!

枕秋入梦,满树红叶牵仙境!装点繁华绿染,醉了韵弦。撩开秋的一角,纪录一页页蜕变的过程,那是秋需要的颜色,坠入一片橙色、绿色、黄色世界,但满眼的黄,依旧成为秋的盛世,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那一季的凉,与相思,惆怅、凋零一起沉寂,

折柳断叶,风起狂吼,扬尘漫沙,都将以悲怆销声匿迹,埋没一季的荒凉。秋的思念始终无法消散,封闭的思想一再抵毁,抽动的灵魂没有遏制忧伤的泛滥。一再萧条的黄,卷着斑痕,牵着夜色冷,执着。夜萤唱着歌无法入眠,没有人来阻止,那抵不住的潮湿的心。

月亮小心地挂在天空,湖水捧着月光的脸,端详,已消瘦的时光。秋雨绵绵,又一阵的凉,还会再一次踏上泥泞,踩着黎明的光泽和夕阳的余辉,追逐,那秋水共长天,铺满星光的记忆。

心被搁置到一边,想一想,挂在小草上的露珠,稻花飘香,翠绿如黛,菊香秋敛,一切都被豁达所破解。心底的纯真再一次被翻卷出来,随着夕光的摇曳,冲破荒凉与沉寂的包围,面带微笑,为快乐写下誓言。梦醒时分,风来了,没有躲闪影子。

月光散落一地的银色,跟着感觉着,黎明牵着幸福的手升起,储备的阳光,与快乐同行。

窗格子里的流年

文/李忠元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家在农村,每家每户还是清一色的土房,窗户都是木制的,窗口根本没有玻璃,而是将塑料布钉在密密的一格一格的木框上,用以遮风挡雨的。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这个70后出生了,每天乐此不疲,在寒冬腊月北方的土炕上爬来爬去,那阳光照在窗格子上,最后投在炕席上的暗影,也不知被我穿越过多少次。就这样,我爬来爬去,一天天长大,渐渐地能够扶着窗台站起来了。每次爬上来,我都把着窗上的木头框,透过那日渐混沌的塑料布向外张望,外面的世界对幼小的我而言,当然很是奇特,每处风景都能吸引我的目光,逗弄我的好奇。有时,实在望累了,我就将头靠在窗框上,任暖暖的阳光透过格子窗,恬淡地照在我的小脸儿上,感觉就像一只只小虫慢慢地在上面爬行,骚扰得我怪痒痒的。

春天终于来了,春风扯起长长的丝线,拽动着窗棂,隐隐有声。我忍不住好奇,想冲破这层障碍,走向外面开始喧嚣的世界,可窗上因了风沙而一天天变黑的屏障遮挡了我的视线,让我跃跃欲试的心绪在无比憋闷的封闭空间里更加膨胀起来。

窗子终于被打开了,一股风夹裹着馨香和凉爽扑面而来,我终于把着窗框,慢慢地登上窗台,胆怯地露出一个小小的稚气的萝卜头,东张西望地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眼神里充满了希冀,当然还有一些战战兢兢。

风渐渐地小了,收敛了它往日的威力,我也终于走到外面的世界,小脚踩着一地细碎的阳光,一路跌跌撞撞,就像一个脚下没跟儿的醉汉,蹒跚着,不知奢侈地迈动了多少多余的脚步。

春天是大忙的季节,农忙了,大人们就像哥哥姐姐们手里的风筝,一早就爬出热被窝,扔下孩子,飘向了田野,不知疲倦地奔忙。

没了大人的关照,但也有大人的吩咐。外面的世界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充满凶险,起码在大人看来是这样,所以我们还是被画地为牢了。我在哥哥的监管下,只能躲在屋里玩捉迷藏,做室内游戏,可再好玩的游戏都有玩够的时候,没了兴致,我还是喜欢爬到炕上,在透过窗户射进来的斑驳的阳光里温暖自己,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整个身上都是暖洋洋的。这时窗上的塑料布是早已被拿下了,取而代之,换上了更加透明的小块玻璃,但窗子的木框还是很繁琐,一格一格,就是阳光透过来也会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块。望得越清,越感诱惑。有时,受外面世界的蛊惑,还是忍不住跃上窗台,把着窗框,目光终于可以飞越打开了的上半面窗户。窗外,蔓延的绿色爬满远处的小山坡,坡下青青的池塘边一排如烟的杨柳,在风中挥舞着手臂,就像音乐会台前的指挥家,姿势很是优美。

望着眼前的这些景色,时光偷偷乘上一匹快马,在不知不觉中倏忽易逝。盼望着,盼望着,自己终于随着匆匆的流年一天天长大,大人渐渐撒开了手脚,我也就可以一个人单独行动了。

那时,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天,夏天一来,我就属于外面的世界,不必再趴着窗格子望风景了。

白天,我们三个一伙,五个一串,玩闹于村口的青草池塘,洗澡、采蘑菇、玩红卫兵捉小鬼子的游戏,很是奢侈地消耗了大把大把的时光。

而到了傍晚,我们围在院前的老榆树下唱童谣,和女孩在一起玩过家家、挑兵、骑马打架等游戏。更晚些,我们便赖在大人身前背后,跑跑闹闹,在大人施以小利的诱导下,学着数数,拿着旧报纸认字。实在晚了,累了,就躺在开了窗子的土炕上,静静地欣赏窗格子透进清朗的月光,谛听窗外池塘里传来的一声声蛙鸣,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的工夫,我们要上学了,我们背负起大人的所有希望,挎上了沉甸甸的书包,永别了玩乐的天堂,走进了学校。就这样,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童年美好而快乐的时光呢,童年说没就没了,让我们的思想只有穿越到记忆的星天里,才可以粗略地咀嚼一下那些零零碎碎的温馨,重温一下孩提时代的一个个难舍的旧梦。

流光容易把人抛。如今,我已跨越了一道道时光的门槛,由难舍的童年时代,接连穿越了少年、青年两个时空,即将人到中年。年纪渐渐大了,就开始慨叹时光。小时,总是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因此总幻想着时钟的指针能够加快脚步,走得快一些再快一些,恨不得一下子转到过年才好呢!可是现在却不同了。现在,我总是巴望着时间摇身一变成蜗牛,尽量缓慢地爬行,最好是哪一天,他老人家能停下脚步,走不动了,或不走了!

站在自家楼上的塑钢窗前,大大的窗子,只有简单的几个框框,满窗的日照,投下的是防盗窗的铁筋留下的阴影,沐浴着更多的阳光,我拧着舒展不开的愁眉,一边慨叹,一边幻想太阳停转,可太阳总是不听话,对我丝毫也不让步。

愁则思变,看实在对付不了她,我没辙了,只能改变策略,和时间赛跑吧,像夸父一样,做一个追日的人。

向往瑞雪

文/孤松

走过深秋,冬天又将如约而至,心里不由有了一种向往的喜悦。或许"瑞雪兆丰年" 的预言应证着自已人生的愿望,翩然飞舞的雪花让人忘掉了寒冷和阴暗,一片纯洁的世界总会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其实,在自然世界里,冬天仅是四季的自然轮回。地球上的一切生灵皆依从于四季规律的轮回变迁而有了生命的消长和休养。冬天一般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的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候乌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一切生灵都在选择其适宜的生养方式渡过寒冷的冬天。有血有肉的人类也不例外,只是多了心态的调整和自我保护的生存手段。

由于境由物生的缘故,冬天在富有情感和想象的人们的眼里总是寒冷和灰色的。人生的不幸和厄运也常被比喻为难熬的漫长冬季,让人避之远之。只有在不韵事理的孩提时代,才会把堆雪人、打雪仗当作快乐的游戏。但不管人的喜爱与否,冬天依然轮回,人们的日子依然在适应中照过。只是为适应气候环境和命运如何调整自已的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说不同的心态就会活出不同的情调和境界。

植物一般经过春天的萌发、夏天的旺长、秋天的果熟蒂落之后,就会在萧瑟中休眠于冬天的寂冷。岁月风雨的吹打、日月星光的照射,仿若一世遭遇的风尘,让其风光一时,最后也难免体衰以致病菌缠身而奄奄一息。好在冬季寒雪覆盖的冻土正是杀毒灭菌的佳壤,最终让植物在没有鲜花和绿叶陪衬的冷峻中扶正了生命的根须,净化了生命的种籽,为来年的萌发和丰硕的收获奠定了壮实的根基。想必"瑞雪兆丰年" 的预言就出自于生命在四季中的自然变迁,绝非主观的臆想和随意的武断。

如此轮回的生养规律,已在无言中启示了人类,告诫了人类。"人生好比三节草" 的古训或许就缘于这样的道理,况且草木还有"一枯一荣" 的变迁呢,谁能避得开命运的顺逆而任由自我的主宰?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并保持一种适者生存的心态,才是人生应有的选择。人累了就需要休息;病了就需要疗养。进而在功成名就之际还得有激流中勇退的谦为;在迷糊犯错之后还得有落寞中悔过的坦荡。得一时不可得一世!人的修养却是以一世定一时的。顺随自然的同时,人还得有一个宁静健康的心态,毕竟思想和情感的寄托可以超越现实的处境。正所谓人似草木,也有"一枯一荣" ;人非草木,又岂能无情无义?认识生命的存亡、命运的沉浮,在于探索人生应有的境界和应有的价值,并非去陶醉一时的荣华而忘乎所以,悲叹一遭的厄运而怨天尤人。任何环境都能随遇而安的镇定和坦然,才会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和伟岸。任何无限度的贪婪和自私最终都会毁了自已。况且世上没有"长生药" ,人生的得与失、沉与浮、宠与辱都是人世间不可回避的现实生活现象,亦顺应了四季消长的自然规律,何必再去计较得失而喜怒于怀以致终身不解呢。

深冬的日子里,一生操劳的农民祈盼着瑞雪的普降,出自于汗水浇育的土地在来年必将有一个好的收成。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其人生田野的稼穑者,都盼望着苦尽甘来的好日子和平安一世的好时光。"好人一生平安",这其中的"好人"就有为大众所认同的道义标准。不贪不腐,自食其力,公正仗义,遵纪守法,随遇而安,助人为乐……应是一个人独善其身不可缺失的品行操守。然而人呀,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祥的毛病或那样的缺点,还得需要在现实的风霜雪雨中饱经磨励了。但不管怎样的磨励,总得心怀善意,才会修得正果。

在冬天的寒冷里向往瑞雪,其实是以善良的心愿去迎接冬天的到来。既然冬天的寒潮都会不期而遇,一个心境坦然的人又何必为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呢?唯有积极面对,人生才有超然脱俗的境界和意义。想必在世俗的浮华中重拾童年的纯真和善良,冬天的寒冷又将是一幅美丽绝伦的画卷……

让满天飞舞的雪花遍布山川田野,以广袤无边的圣洁——褪尽斑剥杂乱的庸俗和自我的封闭;让阵阵朔风的凛冽拂过胸腔肺腑,以冰封沟壑的冷酷——冻结贪婪堕落的私欲和罪恶的念头……一个圣洁无邪的世界定会宁静你的心志,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无限美好。此时此刻,瑞雪所兆的丰年呵,即是你人生的安康和幸福,你心灵的纯洁和高尚,你汗水的苦涩和甜美!

让银装素裹的美傲立于苍茫大地吧。愿冬日里的人们都能在朔风中挺身成一棵棵不曾倒伏的树,纵然一身冷凛的冰雪,也能从沉寂的地核中感受到春天的萌动……希望依旧暖流于心的冬天呵,会让你增强生命的意识和抵抗的能力,从而忘掉了寒冷,净化了心根,袪除了冬眠的病态和慵懒。你人生的又一崇高境界呵,自会在纯洁美好的向往中春天般灿然复苏……

秋之韵

文/槐下客

"伏地呀,伏凉啦",鸣蜩把一声声长吟送进人们的耳鼓。这真是一种可爱的秋虫,我的故乡的人不知道它的学名,干脆就把它的叫声谐音成了它的名字。只要一听到它的鸣叫,你就知道,夏天的燠热快要过去,秋天已经奏响了序曲,即使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也慢慢有了秋天的味道了。

中国人的祖先真是把各种物候和二十四节气玩味到了极点。只说眼前,"七月流火",大火星的移动,确确实实已经把秋的气息带到了你我的身边——立秋虽然才十来天,虽然还是伏天,还是秋老虎热死人的时候,但是,空气里的水汽已经明显的减少了,天空开始变得高远,开始幻化出蔚蓝;空气开始是真正的空气,吸入体内不再闷湿;太阳开始是真正的太阳,晒在身上虽然更是火辣辣的,可是不再是黏在身上的潮热,并且只要你进入阴凉,不管是树荫还是墙阴,你会马上感觉出凉凉的快感而不再是包裹着你的汗蒸;池塘里的水开始变得清澈,水藻减少,美人的眼波又逐渐的明快起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南方,即使俊赏如王勃,也还是需要在九月的深秋才能感受到秋来的气息,而在北方,七月的初秋已经开始给你真真正正的秋意秋情了。难怪郁达夫认为必须在北方才能够把秋天的意境和姿态赏玩到极致。"秋高气爽",古人这个词造的真好!特别是在北方,这初秋的七月,高爽的滋味已经让你从心里走出了夏的烦躁,走进了秋的清爽。

是的,进入鼻孔的空气变得清新了,同时,一股股爽冽的醇香会随着这份清新进入你的心肺。是的,当你嗅到的香气由飘逸变得浓郁,那是春天进入了夏天;当你嗅到的香气由浓郁变得爽冽的时候,那是金色的秋正飒沓而来。那是秋天槐树似花还似非花的花蕊正在做最后的绽放,那是各种果实正在收敛起种子的能量,积蓄下一年的勃发,那是秋日的傲霜菊正在膨胀的花蕾怎么都掩藏不住的冷香在弥漫开来……

于是你从倦怠中抬起头来,开始寻找。这时你才发现窗前的石榴果实开始镀上鲜艳的胭脂红;你看到凌霄花还在枝头努力地绽放,而以前花儿开过的地方结下了长长的荚角……你走出屋子,你才看到浓密的槐荫下,落满了一层细细的花蕊,还没有被人打扫的痕迹,于是你很惬意地体验了一下郁达夫走在槐花香里的清静。你走到公园里,原野中,你发现那些地方的所有植物还都在蓬勃的生长,但是,即使是最纤柔的一株小草,也已经结出了自己的果实,拥有了自己的种子。大枣就不用说了,它和石榴一样,已经被太阳镀红了脸颊,展现着自己的丰硕——"七月十五红圈,八月十五落杆",甜脆爽口的大枣就要摆上人们的果盘;地里的老玉米不再羞涩地躲藏在秸秆旁、叶子里,而是悄悄地撇到了一边——用农家的话说,玉米"开怀"了,而豆类已经在风的吹拂中唱出了银铃般的歌声。

最先知道也是最先享受到秋天乐趣的,当然是田园里的人。傍晚的时候,敞着衣襟露着胸脯甚至光着膀子赤裸着上身的老汉——不要把他们称作"膀爷"吧,那一身黝黑是太阳的色彩——脸上流着油汗,把一车车倭瓜拉倒大街小巷——其中有一种长的细长的,我的家乡把它叫做"狗脖子瓜"——你就应该知道,秋来了。然后是戴着草帽的农家大嫂,运来一车车飘着新鲜泥土鲜香的花生,带着柔软刺毛的毛豆,近几年还多了供人们煮食的水果玉米之类的新鲜——这样的食用法,在粮食不充裕的时候农村市场里是难以想象的。接着,一条条顶花带刺的秋黄瓜整齐的码放在菜筐里,一颗颗带着晶莹的露珠和新鲜泥土的小白菜摆放到城里的蔬菜市场,菜农们黝黑的脸上绽放的是秋天般的灿烂多彩,不用他们过多的吆喝,你就会循着这自然的气息很自然地围拢过去,你的晚饭桌上开始多了秋天的甜香、醇厚和清爽。

夜来临了,小小的萤火虫提着灯笼把一只只小蟋蟀引领到家家户户的窗前,就急匆匆的

赶去长信宫里看望那些孤独的宫女去了。贴心的蟋蟀们便在你的窗前弹奏起千百年来不断演奏的琴弦,仔细听来,仿佛总在不停地说着"天气转凉,添衣加裳"——难怪古代的人们更喜欢叫她"促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入我床下"的促织,还能够为我把这远古的叮咛吟唱多久?

中元节了,天上的星星亮了许多,月亮白了许多。夜风送进来清爽的月光,真有点夜凉如水的味道了。

初秋的雨

哦,天哪!

天一直时断时续地下着雨。虽然刚刚入秋,已经不再是夏雨滂沱,秋雨淅淅沥沥的,或者没有一点声响;每一颗雨滴都是透明的,非常清澈,清澈得到处一片凉意。

窗外的小草和山坡上的大树,在细雨中宁静地绿着,闪着亮亮的光。我很奇怪,论气温,现在比初春还要高很多,为什么春雨中的花草树木总有一种生长的躁动,而在初秋的雨中就变得如此沉静?它们是比较出了秋雨和夏雨的温度,还是在夏季的烈日下领悟了生命的规律?植物,对生命的律动常常比动物更加敏感,而普通动物又比人类敏感——对风,对阳光,对雨滴,对季节。人类还在秋雨中做着夏日的梦,小草们和叶子们已经准备秋的颜色了。

网友岱下人家有一个担心,他说:

忽然就担心

我的花园

那些花

开着。还有草

也绿着

可是

秋天已经来了

我这样

想到了冬

想到了

过不了冬的花草

她们

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担心是没有多少必要的,苏轼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说的春天到来的信息,现在是秋天走近,道理相同,花草们早就知道秋来了。尽管山坡上各色小花依然在秋雨中开着,马路边的香樟树叶子绿得还是那样耀眼,没有庄稼和花木的空地上杂草长得还是很疯,但是它们的心情已与春夏不同,它们应该不再那样在意生长,不再顾忌这一年的姿态,一切都已走过,或许它们现在担心的恰恰是人们不堪秋的清寂呢。

如果在夏天,雨后的草丛里会蒸腾出浓重的燠热的沉闷的气味,然后沿着街巷到处乱窜,让人浮躁不安。现在不是,小草青青,气息也是清新的,晶莹的雨滴挂在叶尖上,闪着孩子般的眼光。如果不在秋雨中行走,人特别容易安静下来,拿一本书坐在窗口翻着,一会儿就瞌睡了,做一个浅浅的小梦,梦里有沙沙的雨声。如果走在秋雨里,你不会想着奔跑、逃避,因为秋雨从来都是小心翼翼地落下,不会打痛写满秋意的小花小草,当然也不会把人浇得透湿;那清凉的小雨仿佛只对你的发丝兴趣盎然,借着微微的秋风,把你的头发梳理得像秋天的心情一样服帖、平和。

有人说"天凉好个秋",有人说"满地黄花堆积",有人说"故垒萧萧芦荻秋",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那是因为心上有秋了,自古愁是心上秋嘛。其实,初秋的雨已然在天地间弥漫,秋已经来到身边,还说那些做什么呢,穰也一秋,饥也一秋,哪位农人还能在秋天改变收成?过去的花红柳绿、蛙鸣蝉噪已经被细细的秋雨洗去,总是回头、总是怀念也是枉然,不如洗净人生铅华,且待枫叶芦花最后的绚烂,且看梧桐叶落鸿雁成行。人生之秋也该有一份洗练与简洁,有一份清秀与质感,让生命的本质在繁华落尽后展现枝干的坚硬与挺拔。

初秋的细雨中,山依然是朦胧的,而山色并不迷离,那份凝重的绿色从淡淡的雾霭中坚定地透出来,越是到傍晚越是果决,仿佛那蒙蒙秋雨倒让它下了最后的决心:花开就满山飘香,花落就素树淡妆,实在没有什么时就留下一片沧桑吧。

细细的秋雨,轻轻擦拭着大地上年轻时的脂粉,为我们洗出了一个素淡、本色的秋来。

璀璨牡丹指尖开

文/庄学

就那么一捏,一揉,一搓,一片花瓣就做好了。再一捏,一揉,一搓,花朵的茎秆就出来了。再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面团里,撷取一块绿的揉揉捏捏,也不过三两分钟时间,一朵绿叶红花的牡丹花就做好了。这就是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家世代以面塑为生,父亲及父亲的父亲都是干这个的,说到底,这只是一个谋生的技艺吃饭的手段。到了她这一代,不再漂泊,定居洛阳,面塑成为作品,有了文化味,传承也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她的手指细长,葱白样,灵巧地翻舞着,一根细小的拨子(面塑工具),点化出了栩栩如生的眉目;一柄柄粗细不同的小梳子,梳理出飘逸的服饰纹理和发饰;一把普通的小剪刀,剪流苏、剪飘带、剪枝叶,也剪出或俊朗或婀娜的形体。涧西区的文化馆,有她的工作室,艺术气息氤氲。展示台上,摆满了色彩艳丽、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面塑作品,有风雅俊秀的文官、有持枪拿刀的武将、有怀抱琵琶的仕女、有慈眉善目的寿星。每一件作品都细节讲究,表情传神,栩栩如生。尤其是几件牡丹花花篮作品,摆在醒目的位置,簇簇依偎,枝叶灵动,忽而疏离,如风掠过。见我们惊奇,她淡淡地说,住在洛阳,耳濡目染的都是牡丹花美,一个面塑传承人,怎么能够没有牡丹花的作品,怎么会没有牡丹的要素哩?

在四月的花开季节,我默默地坐在非遗展馆的一侧,看着她十指上下眼花缭乱地腾挪,仿佛在弹奏一曲韵律悠扬的歌,歌声中一朵朵各色牡丹艳丽夺目,在指尖上盛开了。看似捏制得轻巧,看似牡丹花开得璀璨,背后却是材料细心地准备。"面塑,蜂蜜和面。蜂蜜防裂,还要加上防腐剂。父亲那辈,面塑色彩是纸用的染料,现在是食品色。我现在又改成了珠光色,颜色更鲜亮。"和好了面,再蒸,等面晾凉,再兑色。一件作品捏制完,还需要晾干。

她带着牡丹等面塑作品,走了许多地方。2001年受邀参加第69届法国世界博览会;在郑州艺术博览会上,她的作品"牡丹仙子"获得金奖……2016年9月由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非遗办公室、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纪录片,记录了她和面塑对望的痴恋之心。

如今,她的儿子成为新的面塑传承人。也许,他心中构筑的作品模样,会有卡通元素及更多现代元素……

即使时光变幻,世事更替,李家面塑作品的包装几十年如斯,从没变过,精美的纸盒,一定要附上"面人李"的标记。这是李家面塑传承的标志,有这标志在,李家面塑的传承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