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类的文章(必读9篇)
生活其实很简单
文/杨丽淑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有人持乐观态度,积极面对;有人却悲观失望,消极面对。悲欢离合能见真情,酸甜苦辣皆有营养,其实生活很简单,只要我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从前,在偏僻的乡野住着两户人家,家境都很贫困,其中的一户面对贫穷的生活悲观失望,夫妻俩经常打架、骂架,经常殴打女儿,拿女儿出气,致使女儿每天都沉浸在惶惶不安的痛苦之中,对生活产生了绝望;另一户人家则不同,夫妻呵护女儿,女儿孝敬父母,一家人共同承受贫困带给他们的压力,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不禁对两个小女孩的不同命运而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生活很简单,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只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不要计较太多的得失,那么,你就会有一个充实、多彩的生活。
生活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可以编织出美妙的音符;生活是一湾清澈的小溪,缠缠绵绵,沁人心脾;生活是一支转动的笔,可以书写出不同的生活;生活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可以踏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只要你端正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你就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简简单单的生活,快快乐乐的学习。作为九年级的我们应该学会给自己减减压,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被繁重的学习所压倒,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色彩。要用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中的不如意,给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积极的去面对它。
细品生活方有味
文/袁潇
几年前,我和几个工友给一个小包工头打工,为人家建民房。小包头奸诈,说服主人家供一顿午饭,让我们就地用餐,饭后继续为他赶工。压缩了午休时间,劳动时间就相应增加了,以便为他多生产剩余价值。
我性格孤僻,很少跟谁"促膝谈心",就是乘坐火车,那座位相向而设,我都反感。一群陌客,那么近切地、长时间面对面坐着,尴尬,难堪。至于同餐共饮,我也不知目光该看向哪里,于是只好埋头吃饭。我是头一回跟那位包工头共事,也是首次与他同桌共餐。"寝不言,食不语",我平时就不苟言笑,进餐时,"饭塞着嘴",更少与人交谈了。三四个人,一人噤口,满座无语,只有筷子碰着碗碟发出的"叮叮"声。
突然,一种令人诧异的声音在我对面响起来。"噼哩噗噜、噼哩噗噜",像巴掌大的鲫鱼搁浅在木盆里作最后的挣扎时,侧躺的身体拍打盆底的声音;又像惊惶的鸽子被人按住了脖子,双翼徒劳地扇动时,拍打着地面的响动。埋头刨饭的我,偷偷将目光抬起来,越过碗沿循声望去,原来,是我们的小工头吃饭时发出来的。
小工头性子急,"吃饭都怕耽搁时间",所以狼吞虎咽,想三两下吃饱放碗,赶紧上工。催工,那家伙是认真的!
那次我在龙山煤矿打工,有一个陪老公挖煤的妇女,纳雍人,长得挺好看的。她说话温柔,眉目含情,似乎对什么都含情脉脉。她好酒,跟我们聚饮,巾帼直接羞煞须眉——一碗酒,不管二两三两,抬起来一口拿下,上颚都不带噏合的,像倒进酒坛子里,鲸吞。她自云"酒量奇大".我们跟她尬酒多次,盼她酒后失态,却从没如愿过。我喝酒跟她风格一样。一位高友,见我好酒却少酒钱,总是盘桓于市井孙二娘之流开的黑心低端酒肆,沽假酒解馋,于是,他特地送我一瓶"飞天茅台",意在让我一亲国酒芳泽,品尝一下高端美酒的滋味。
面对美酒,我目露凶光,开盖就饮。可那瓶口还有里层,有滚珠之障,意在限制流量,以免饮者贪多。我就贪多,嫌流量太小,半天接不满一口,遂找来小刀,将一切障碍悉尽剔除,使那瓶口大通,让美酒敞口而出,对瓶吹,汩汩牛饮。末了,望着空酒瓶,我大发感慨:"江湖传闻,实在太虚!说在家里喝茅台酒,一里地以外的行人都能闻到它的异香——我亲口喝了,也没觉得怎么香呀!"大哥嘲讽我:"你那样式的喝法,酒都没在口里打转一下,就全部落肚,发力把你搞醉了,你还能晓得个啥味道?!"怀揣怜情,载酒而来的那位高友,见我那样喝法,目瞪口呆,估计再也不会送我好酒了。
贱内说我是"五香嘴"——我喜欢嗑葵花籽。葵花籽勾人馋涎,却不饱肚。嗑葵花籽时,我老有"一口吃个大胖子"的奢想。买葵花籽,我爱买大颗的,嗑起来得劲。炒货店卖一种超级大葵花籽,几乎有婴儿的小指那么大,黑亮,绝类微缩版的水牛角。我一询价,几十块钱一斤,赶紧走开。太贵,买不起。后来知道有转基因食品一说,我觉得那种我买不起的大葵花籽有点行迹可疑了,也许是……于是暗自庆幸。
嗑葵花籽的时候,嗑的速度迎合不了馋劲,我老是幻想,要是有一种剥壳机,像打米一样,能替人快速剥掉葵花壳,让人像吃饭一样,大口大口地痛快朵颐,多爽。一年以前,街上流行小葵花。那葵花黢黑,细如稻谷,鼓鼓囊囊的,饱满,壳儿薄。抓一把在手里,一路嗑着一路行走,走出了两里路,手里的葵花籽尚未嗑完。颗粒小,嗑起来慢,费力蜕开一颗,嚼起来,感觉香得很。这有点"晚食当肉"的意味。
那次和一帮亲眷游览刘氏庄园。妻大约是思谋着快些逛完,好回去打麻将,她引领着大伙,前庭后院地乱钻,"走马观花"都不如那般快。大户人家,庭院深深深几许,迷宫一般。我担心自己迷失在豪门大户里,只得尾随她们,与那么深厚的、向往已久的人文历史,匆匆而过,至今引以为憾。
吃饭太快,囫囵吞枣,像猪八戒吃人生果,还没知道啥味,已填进肚里,"满口香"究竟怎么个香法,都没品尝到,就"饭胀傻脓包",胡乱饱了。大碗喝酒,豪气干云,说起来好有气势。其实,那不但醉得快,伤身体,味道都没品出来,纯属浪费。美酒如美人,要细细欣赏她的风韵,慢慢啜饮它的芬芳,才能品咂出它绵长隽永的美来。葵花籽,要是像吃饭那样吃,大口狂吞,一气吃饱,我估计会"翻不了肚",也许还会胀坏。那不但不是享受,还可能吃出毛病来了。
生活也一样,忙忙碌碌,慌里慌张,既戚戚于贫贱,又汲汲于富贵,忧心如焚,何能自在从容,怎能体悟到生活之美、人生乐趣呢?生活如美食,似佳酿,必须安之若泰,浅斟低酌,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真味,尝到原香。
另一种生活
文/陈涛
镇政府的院子里有两棵核桃树,高高大大,枝繁叶茂。树是以前镇上干部种下的,一晃几十年。其中的一棵在我楼下,拉开窗,青翠满目,伸手可触。在大片的绿叶中间,点缀着青绿的果,它们都结挂在枝条的尽头,鸡蛋大小,有的单独一个,有的则是两两相对或者三个一簇。我时常会坐在院子中央的那棵核桃树下,腿或蜷或伸,透过枝叶与小楼交织的小块天空望出去。朵朵白云,轻盈透亮,环绕山间,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白云变得模糊,融入灰色的天空。月亮升起来了,同样升起的还有心底的一份平静的难过。"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余华这段话说得很好。
小镇的生活缓慢而悠长,处在过去与未来、落后与现代之间,它一方面试图向现代都市靠拢,另一方面又与乡村紧紧扯在一起,这既有地理上的因素,又因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性等依旧保有农业文明基因的缘故。小镇是旅游区,受现代都市的影响大一些,固有精神气质也在发生变化,老旧与洋气的穿着装扮,偶尔加快旋即归于慢缓的节奏,本色与异化交替呈现的居民特性,这一切的碰撞交织、矛盾挣扎都将在小镇中长期存在。
在小镇,我的摩托岁月再次开始。距上次开摩托已有15年。那时家中有一辆军绿色的嘉陵摩托,原装进口的日本货。1997年我参加高考,父亲说等我考取大学,他就会教我开摩托。幸运的是,我考取了,而此事却无了下文。在等待开学的一个夏日午后,我偷偷把车推到家对面小学的操场上,自己摸索起来,在一次次的发动与熄火过后,父亲远远走过来,原来午睡的他透过窗户看到了我的行为。他骂过我一句,然后教我。于是我也就学会了。某一次后座坐多了人,一开动,整个车头昂然挺立,身后的伙伴哗啦啦摔下去;某一次与同学喝多了酒,开得飞快,可依旧觉得慢,低头看车速,吓得酒醒了大半;某一次赶上刹车暂时性失灵,跟在一辆大卡车后面,不知如何是好。所幸,一切都还好。与父亲还有一个约定,他说等我考取高中他就会戒烟,后来我果真考取,他用了很多方式,最终也把烟戒掉了。不知父亲与奶奶是否也有过约定,在奶奶卧床6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帮奶奶做饭并扶她吃饭,帮她翻身,抱她上厕所……6年间,膝盖跪出茧,腰椎出了问题,可奶奶被照顾得很好。市里电视台要为他做一个节目,他说,照顾自己的老娘有什么好宣传的。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我会由衷地笑,夹杂其间的苦涩也无法改变那段时光的美好。
除去每天骑着摩托在小镇与村子间来回,还有一件常做的事就是散步。有时饭后与镇里的干部一起,边走边聊,内容丰富庞杂,野史居多。更多时候则是自己一个人,在清晨、午后或者黄昏,穿过镇里那条最繁华同时也是最为尘土滚滚的砂石路,向河边去。每次我都会从冶力关桥的位置向西,沿着冶木河的两岸走一个大大的椭圆,行程五六公里,用时大约70分钟。冶木河的名字由来,我始终未弄清,亦不知它从哪来、流向哪去,只见它每天就在河道里流淌着。河水流量不大,大一些的石头裸露于河床,时常有白头黑背红尾巴的小鸟立在上面,或者倏忽一下滑过水面。向西走不到100米,停下,转身,向右上方望去,远山连绵,仔细端详之下竟可看出一副睡佛的模样,尤其是佛头,形容逼真,叫人不得不击节赞叹这自然的奇妙。当地有人曾为其作诗一首,"十里修躯化作山,人间沉睡已千年。凡尘忧乐何关我,静卧唯参梦里禅。"整条冶木河处在冶木峡谷中,河两岸的道路一条在山脚,一条离山脚的距离也不远,其实不惟是冶木河,整个冶力关镇都被群山环绕,晴天尚好,村民的白色房子星星般点缀于山腰,赶上做饭时分,炊烟袅袅,直教人想起"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每逢阴天下雨时,乌云低垂,一团团似乎要将一切笼罩,也有一些云气缥缈于山间,宛若仙境。
河两岸错落有致,河床上长满芦苇以及不知名的野花,连枯草也别有一番韵致。有一次与镇政府的小马一起走路,他指着一棵要两个人才能环抱的大树告诉我,从前河两边这样的古树很多,后来因修路砍掉许多。"难道当初规划的时候就不能避开吗?"我问他,而他叹息。池沟村也是如此,冶海天池的水流经池沟村变成了池沟河,河两边都是粗大的白杨树,夏季绿树成荫,河水的经年浸泡使得许多树从树根处生发了根根红色的须条,在水中摇曳生姿,河水也似乎因此变幻了颜色。后来县里派了施工队,悄无声息地修建了河堤,站在狭窄整齐的河堤旁,再不见昔日美景,徒留回忆。冶木河边的风景也会吸引许多外地的师生来写生。有一次,镇上领导想要写生的学生为池沟村画墙绘,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中国梦、福娃等图案。我在饭桌上和他争论,我说这样做可以,但是既然村子以后要发展"农家乐",墙体都是这样的图案总归有些不妥吧?还是要多做一些关于民风民俗、地方典故、自然风景等内容的墙绘。他有他的道理,我也有我的坚持。最后大家商量先做几面墙的核心价值观来看,剩下的留待以后。或许在他们看来,我是如此的固执,严重些说还有点不讲政治,是因为他们无法体会到当我站在冶木河边想象着一排排的古树,以及在池沟河边想象着昔日情景的心情。
在小镇上生活,无时无刻不会感到这个由熟人朋友构成的社会有机体是怎样的鲜明又强大。小镇上的人大多和气,可能是因为即使不熟的人拐两个弯都会扯上关系吧。作为一个突然闯入小镇的外来者,自然的适应并融入虽也不难,但总归要多一些时间。起初,一个人去购物,卖价高且无商谈余地,去吃饭,偶尔也会遭遇店家不提供的状况,一切都是淡淡的、冷冷的,若有当地人陪同,一切则又会和和气气、简简单单。庆幸的是,在镇上工作的许多干部也是外地人,也有许多人两地分居,与我一样单身在此,有些难做的事情就喊他们陪同。这不便,无法抱怨,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一拨拨的背包游客与我毫无区别。而这遇到的种种,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与他们的距离。
远离北京的生活,仿佛进入了一个失重的世界。缓慢节奏下时间犹若停滞,面对这多出许多的时间,如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时间,面临着再次的切割与分置。与此伴随的是规律与计划的打破,甚至丧失。住在镇政府的大楼里,这个有着120多人的单位,我每天见到的人并不多,偶尔碰到问去哪里了,答复说下村了。对他们而言,每天坐在办公室是难以想象的,而开会到凌晨两三点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前些天,我去贫困户走访,山上山下走了个遍。每天都不知道吃饭的时间与地点,有时候饿了就从村民家里拿一块面点吃。在这个地方,村民都很热情,他们待客的方式除去倒茶,就是端出油饼、花卷等种种面食,对他们而言,面食已并不仅仅是种饮食习惯,而是成为了他们生命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习焉不察中完成了与自身生命体的同构。走访的过程中,有时我以为该结束去吃饭,而车头一拐,又奔下一家而去。作为一个长期接受严格训练并且陶醉其中的人来讲,无法掌控的时间、无从掌控的计划都是对其耐性的考验。在村里,在镇上,永远都是未知的等待以及说走就走的安排。不知村子的项目进度怎样,要等;不知各级领导的视察是何时,要等;甚至今日也不知明日的事情流程,要等。只有身在基层,才会懂得基层的含义,即信息传达的尾端末梢,以及无法摆脱的需要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反复多变信息的命运。
我知道,我终会在核桃树下日渐松弛,也终会释然于这简单枯燥、充满未知的生活。这何尝不是生活的一种恩赐?在生活严格训练下,紧绷的身体,费力攥紧的拳头,以为已然抓住,殊不知松开之后才是真正的拥有。生活,原本未知。明亮无疑的坦途,也存有黑暗充盈的沟坎。在生活的内部,不灭希望的淡然行走,或许才会在遭遇各种纠结、困境、变故之后依旧故我。功成名就的荣光与身败名裂的惩罚,对个体而言,有着同样的意义。生活之于个人,个人之于生活,莫不如此。
咱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文/王晓宇
年终岁尾,很多人都喜欢盘点,盘点一下这一年的收成如何,盘点一下这一年的生活如何,喜怒哀乐,大事小情,都是人生账本里最经典的一笔,也许你的人生高潮迭起,也许你的人生平淡如水,但是不管怎样都是美好的日子,只要活着,只要健康平安快乐,就是幸福的。
隔壁邻居大爷,退休后迷上了微博,热衷于在微博上发帖或者看留言,偶然想起一句话,也会跑到微博上与大家交流,拍了一张精彩的照片也会发到微博上吸引眼球,隔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就会去刷新一下,忙得不亦乐乎。
楼下新婚的小两口迷上了"微旅行",不管是大假还是小假,只要休息,人就没有了踪影,去郊区的温泉小镇享受水疗,去爬山去滑雪,开车自驾游,吃农家菜,享受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以前,小两口经常吵架,迷上"微旅行"后,再也听不到吵架的声音了。
朋友的同事,家中有一个大龄剩女,我也见过,高学历,秀外慧中,可就是嫁不掉,她的老妈愁得头发都白了,唠唠叨叨地嘟囔:"早知道不读这么多书了,读书越多越嫁不掉。"前段时间,她终于鼓足勇气,参加了一档电视相亲节目,想不到被一个观众"盯上"了,成功牵手了一个优秀男人,她的老妈喜上眉梢,逢人就说:"幸好多念了几天书!"
咱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和幸福方式,也许还不算太富有,也许会抱怨物价长得太快,也许会抱怨马路上车太多人太挤,可是这些都不会影响咱们幸福的指数,因为日子毕竟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毕竟一天比一天甜!
这也是生活
文/清明
这也是近些天的事情。
有一些事,先前是毫不在意的,也许是没有亲做,也许太微细,等到自己一件件的去做了,才觉到它们的存在。在我,则是现在要自己管照自己了。
昨天中午回到住处,里外都很乱,因为下午还要上班,没有就收拾。丢下行李准备出门时,一个什么东西却忽的蹿了进来,等它停住才看清是猫儿。这几天托人管看它,也不知道过得怎样,问它,当然不会答。幸而冰箱里还有些小干鱼,抓一把给它吃去,看来它是饿得久了,边吃还边哼哼,不多时干鱼就被它吃尽,转身又来瞅着我手里的食品袋,我怀着孔乙己那样的心情掂一掂那把干鱼,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晚上没有加班,其实离放假还有十多天,年底了,本来事情是很不少的,而况又空了几天,很多事情拖沓下来,急等着要做。但邻家帮晒的被单还等着要收,太晚不便,不然晚上盖的都没有。
进门不多久,邻人便送了被单过来,还问说要帮忙铺床否?谢了她的好意,这等事,当然不好麻烦别人。铺好下面垫的,再来套被单,这事情以前只是帮忙,现在一个人套,以为有些难,但两副不多久就套好了,看来自己也算"能手",哈哈,我又凭空多捡了些自信。再套好枕头,床铺就宣告铺完。上下共四层,该很暖和了。"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我想,强壮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过。"
记得读书时有一篇课文有这样的话: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但这个我可不想学鲁迅,意志是好的,否则,身体是要紧的。
铺完床就收拾行李,不多,收拾起来也快。但做着就有些觉得冷清,于是又放音乐,这下可就好些了。然后又烧水准备洗澡,中学时有一篇课文似乎叫《统筹方法》的,举的例子便是烧水泡茶,教给我们的道理是:当你要做的一些事情中,有一件要化最多的时间而其间又有空闲时,那么先把这一件做起来,其间再去把其他琐碎的做完。这篇课文我记得最深,因为我此后做事便都会有意的按照这教导来做。于是烧水的同时我还捡拾里外的东西,叠一叠衣物,喷一喷清新剂,拿扫把扫来扫去的扫一扫,还有喂猫。等到一切收拾停当,水也就烧好了。
其实最烦人的是洗衣服,但"入水三分香",也不必太仔细,三下五除二也就搞定。晾好衣服,时间已然过去三个多小时,这该是我做家务最久的一次了,并且以后也还须经常这样。在我看来,时间当然是算化在了无聊的事情上面,远不如写的东西来的划算。但转而又想,这些,其实是也可以算作一种休息的。
"我们平时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工作、爱好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中国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妇女用的‘乌鸡白凤丸’,也将全鸡连毛血都收在丸药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却是不错的。
"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这样的念想了一通之后,发现猫儿又跳到我的躺椅上搔抓去了,过去敲两下它的头,也就闭着眼睛蹿下来。鲁迅有一把很有名气的藤躺椅,我为了学他也专门买了一把,就放在我的书桌前的椅子的旁边,写得累了,就躺一躺,也借此静静地想一想,想出了些东西,就又坐回去写。
崇拜鲁迅许多年,他的好的没学会,吸烟喝酒倒学得差不多。再有,据说他独身一直到四十多岁,在遇到许广平之前都是过着"僧人"般的生活。这个我信,其实一个人也挺不错,清清静静的,工作之余就写些东西,偶尔做一做家务,即便化去几个小时,一面算是休息,再则,这也是生活。
品尝生活的美好
文/杨茜
人生百味,各有不同。生活的味道,不是只言片语说得明白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体会,用情去认真品尝。不管是惊天动地,还是细水流长。
三毛说:"马也好,荒草也好,雨季的少年,梦里的落花,母亲的背影。万水千山的路,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合自然,没有一样不能接受。"正是因为这些都是生活的味道,每一句都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面,每一句都是引人深思的哲理,每一句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意。静静品尝,用心体会,终不枉人间百年。
碧海云天,波涛汹涌或风平浪静,都是人生的景色。震撼我们的或许是那苍茫辽阔,但感动我们的却是蝴蝶奋进一生,却终究飞不过沧海。只因那蝴蝶就像生活中的我们,总是追寻着天上的梦想,却总是陷入泥土中,不能自拔。其实,蝴蝶又何须要苦苦飞过沧海,平凡地点缀盛开的花朵,平添一道色彩缤纷,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诗意人生。
当我们吟诵诗词时,若只带了急于背诵之心,生记硬背反倒使人忽略了诗情画意,枯燥的诵读叫人错过了咀嚼文字的唇齿生香。倒不如静下心来,在一个空闲的午后,喝一口茶,细细品读,慢慢咀嚼。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或是采菊东篱下,或是满地黄花堆积,此皆生活本味。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人生的路并不长,但在呼吸之间,或是奔跑之隙,只要留心观察,且听且徐行,终能拥抱美好人生。
体验诗意生活
文/王太生
有位写诗的朋友,比较馋。过年了,打电话给我,邀晚上聚聚:"来呀,请你吃梅花粥。"
到了朋友家,他已经煮了一大锅糯米粥。朋友说,平时经常喝酒,大鱼大肉吃多了,晕头转向,口干舌焦,就胡乱翻翻古书,忽然抬头见窗外有几丛梅花,于是就想到煮古书里见过的梅花粥品尝。
看到朋友往粥里加冰糖,把洗好了的几瓣腊梅花拈入锅中,文火慢炖,顿感诗意袅绕。
煮好的腊梅粥,色泽微粉,散发出阵阵幽香。我吃了梅花粥,开胃散郁,口气清新。
朋友暗夜掌灯,拈花带笑,说体验一天古人的生活,也是情趣。他翻《红楼梦》里的食谱来欢愉自己的舌尖,温存自己的胃。比如,看到胭脂鹅脯,于是买来一只老鹅,膘肥体壮的,捋起袖口宰鹅,去毛洗净,切开,加水、盐、黄酒、葱段、姜片、桂叶、苹果等煮至脱骨,取出骨即成"鹅脯".朋友说,这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他们吃过的,而《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地离我们这地方比较近,食材也容易配齐。
生活的快节奏,一天忙碌过后,感觉浑身困乏,脑子里像被灌了浆糊。朋友觉得穿唐装汉服,读唐诗宋词,只是形式上体验古人生活,不如让味蕾体验来得痛快直接。
去年年底,朋友曾去施耐庵老先生的老家旅行,回来后就四处张罗着买"浪里白条".他听当地人说"浪里白条"即是小鲹鱼,要买小鱼做下酒菜,但城里买不到野生的小鲹鱼,于是到处寻觅。后来,他在乡下一处偏僻的河边,碰到一个老头在用丝网捕鱼,渔篓里的鱼正是苦苦找寻的"浪里白条",朋友把一篓鱼都买下,吃了10天小鱼咸菜。可能有人觉得这种执念不可思议,他却说这种体验很独特。
再回到冬天的梅花上。我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将腊梅放入粥中。一岁梅花,卧冰爬雪,冷风暗香,簌簌作响,鹅黄的苞芽,蜡的质感,手未触摸,指尖已感滑溜溜的。估计是太喜欢了,爱之真切,就想把它吃下去。吃花由来已久,味美清新,还被当成风雅之事。梅花冰清玉洁,朋友肯定是想借这天地间的"寒客",来疏通他那快要被酒肉堵塞的肠胃。就连李时珍老爷爷也说:"腊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朋友告诉我,那些古代的菜谱中,以花入馔,味道真是鲜美。
能够经常坐在一起喝酒的人,都是关系很铁的人,这叫圈子。所以,他常邀友人一同体验古人的生活。
尝试过一天古人的生活,是有讲究的。朋友要煲一锅老母鸡汤,他抱怨自己近视眼,难分清哪是洋鸡,哪是土鸡,哪是三黄鸡,还分不清是散养的还是圈养的,这直接影响了鸡汤的味道是否地道。"记不得是哪年吃过饮着草尖上的露水、啄着昆虫花叶长大的纯土鸡了。"朋友说,有次做梦,梦到自己喝到一碗古书中提及的鲜美的鸡汤,痛快地啃着浓香的鸡腿,醒来直咽口水。
闲时体验一天古人的生活,看书品佳肴,亲手制作,细细品尝,也是一种诗意的美好。
腊梅泡酒,酒味幽雅醇厚,沁人肺腑,对烟酒熬夜过多引发的咳嗽特别好。
喝熬得如凝脂白玉一般的腊梅鱼头汤,浓稠的汤水上,漂着几朵蜜蜡的小花。
还有很多,这些翻古书找来菜谱做成的美食,色香味俱佳,疏通着我们平时饱胀的肠胃,也让我们浮躁的心得以平和。
荆塬脚下的慢生活
文/史凡玉
一直梦想着有所安静生活的家园,现在终于圆梦了。自从全家搬到荆塬脚下的北城来,就像入住在乡下,既少了城市的喧嚣,也不见车辆的拥挤。夜晚从荆塬顶到塬脚下,若隐若现的各种灯光如同天空的星星眨着眼睛。除了静就是轻柔的风,能感觉那风转着圈拐着弯从树木、小草、花朵上落到我家的北窗。
推开北窗,视野宽阔,葱茏高远的北塬一览无余。从近处的树林、田野、村庄,到远处的天成园、西禹高速路、桃园林和部队营地无不清晰可见。记得刚搬来时,有人介绍说这里还将要规划发展。其实,有些过度商业化的社区设计,未必是人适宜生活的家园。现在坐在家里春赏桃花,夏听清风,秋观红叶,冬感苍凉的不同风光,耳边时常还伴有不同鸟儿的唧唧啾啾声,所有这些,如置身世外桃源,对于厌烦闹市生活的人来说,岂不觉得更美?
这里是田园式的慢生活,快不得也急不得。我们买菜要在铁路的西岔口,就像小时候去赶集要穿过一条公路再走一段路,这里摆摊的是塬下周边乡村的人,大多卖些家里吃不完的蔬果或野菜,蔬果是自家产的,野菜则是在北塬上采的,嫩得能掐出水,一撮一捆,整整齐齐放在缠着粗布条的竹笼里,笼前一块塑料布摆上两三捆样品算是招牌。你走过时农人们会用诚恳的眼神看着你,这眼神往往让我想起我的父辈们,忍不住就会蹲下和他们闲谝几句。我说便宜点,那农妇笑笑低下头,不好意思说不敢便宜,卖钱少了回家老头会骂的。老头自然不会骂,她这样说只是个噱头,博得一点同情而已。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亲近她并买她的菜,因为我知道当年母亲用自行车驮着家里种的菜,早早赶到集市卖就是为了填补家用。在这里虽然买不到城市里的高档菜,但却有春夏秋冬随季而产的时令菜,何况不施肥不打药,吃着这样的菜,不仅安全放心,而且还能吃出家的味道。
荆塬的空气相对优良,尤其今年雨水充沛。有时坐在马桶一抬眼就可望到高速路上一辆辆南来北往的汽车,像飞奔的小马驹,转眼消失在北塬深处的绿洲里。优质的环境,让塬下的阎良公园自然成了一个大氧吧,无论早上或晚上园子里聚集了很多锻炼身体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从城里开车来,然后在公园里走上两圈,吸吸氧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若逢双休日公园门口停放的车辆会一直延伸到塬底公园北路,可见这里是多么吸引人。
小区的北边是有名的泾惠渠,渠水趟过一个村庄,给村子增添了几分厚重和神秘色彩。散步时常喜欢进去转悠,路边有户老人养了五头羊和数只鸡,羊和鸡只吃草,所以奶和蛋都特别好吃。夫妻俩算是山东移民过来的,虽已步入古稀,身体却异常硬朗,白天割草,晚上听家乡戏,日子也是优哉游哉。遇见有人来,老夫妻很是热情,争着抢着和你拉家常,回忆过去也讲现在,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得好好活哩,活他个百岁!说完老人们开心地笑起来。
曾经是偏僻落后的阎良北塬,这几年加快了发展步伐,路宽了,灯亮了,绿化多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改善了,这一切都得益于航空城的发展与变化,而这样的梦想生活和家园,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与呵护。
生活在别处
文/麦地
有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些人毕生的追求,就像米兰昆德拉的那本《生活在别处》,永远不会让自己慢下来。生活在别处,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超凡脱俗,而是无法拒绝的内心满足。曾经有段时间听广播听得很入迷(如今也是),就只因为喜欢那一句"你慢不下来".越来越多的夜晚,都不是自由入眠,开始渐渐的在电波中睡去。夜晚里在空气中散播开来的温暖歌声能让很多人找到心里归宿,在宁息了白日的喧嚣和浮躁之后,沉淀下来的才是超然物外的心境。
那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态度,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生活,仅仅就是和身边的人一样,整天奔波于学业,工作,婚姻,事业。很多人告诉自己,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又总是被牵绊于生活琐事,父母的期许,来自于成功朋友的压力。很久就开始脱离了蓝天白云,在下班或放学的公交车上昏昏睡去,即使窗外有再美的晚霞和夕阳,也只是匆忙的看上几眼便也不再理会。有时候我向往阿尔泰的深山,向往可可西里的荒原,但终究只能徘徊于脚下的一亩方田,无法迈出那一步。
火车上的旅途是令人神往的,但更多的朋友对我的看法都只是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接连好几天在火车上的生活除了寂寞还是寂寞。除了吃泡面他们无事可干,吃完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呼呼大睡,窗外掠过的鸟儿无法吸引他们的目光,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他们仅仅是一个观客。文字从来仅限于他们的课本和使用说明书,而不是处于生活之中。有时间想想,当初和农民工一起挤火车的时候,那些小资情调的事情也都消失不见,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散发着各种不同的气味,有香水,也有几天没洗过脚的臭汗味,但请不要捂住鼻子,因为那都是生活的气息。
自己总是喜欢火车上躺着,如果有人发起讨论和谈话,我想我将会第一时间加入。人群都沉默时,就会选择默默地望着窗外,看着不属于自己的一片美景和一片天空。人生于是就在火车的轨道声中度过,不急切也不缓慢。黄欢的一个片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使他不能放松"各位旅客请注意,有乘务员拾获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本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和一封情书。"这句话写得多好,可我们已经只作为一个无聊的读者来品读了,不,那不能被称为品读,只能是匆匆一眼带过。我们的生活,谁还会用牛皮纸袋装一本书,信件早已迷失在岁月深处,除了中学的少年表达爱意,会情意满满的写上一封情书以外,我们的交流就只限于QQ,短信,和邮件了。更快的更紧凑的生活节奏已经将悠闲的步行远远地甩在背后,更多的人会选择一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方式,路途上的风景也不再是重点,萍水相逢的人们也仅仅只是萍水相逢。在步行已经不存在的年代,连火车也沦为了下等人的交通方式,有飞机的便捷和头等舱的地位,火车彻底变成了一个春运的工具。那些习惯于或是喜欢乘坐火车的人们,也渐渐的在火车的轨道声中被掩盖。过往的那些极风情的人群,不会在火车车厢中谈笑风生,互道安好,诗人在潮流中忽然被卷进漩涡里,这使我们看不见他们朝我们走来的身影。
生活中的苦闷与悲喜,我们往往想极力的寻找到一个可以一吐为快的对象,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知己。现在的说法就是闺蜜,不分男女。闺蜜这种产品,不会是永远,知己也不一定一直可以守在自己身边,总有一天我们将独自面对生活,面对着旅程,也面对着孤独。
人生就是旅途,当年轻狂和浮躁在岁月的积压下已经开始凝聚成为遵规守矩和麻木不堪,骨子里的懦弱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开始浮现出来。面对蓝天和白云已经没有了诗情画意,就像我们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死亡来临时的无能为力一样,我们每天活在他人制造和自己制造的种种恐惧之中,担心明天的面包和牛奶。当我们筋疲力尽在追求这些时,我们可以想一想,没有牛奶和面包,我们仍然拥有馒头和白开水。
一些哲学的领悟都是在旅途中迸发出来的,可能悟出这些道理的只是一个食不果腹的乞丐,或是一个失学已久的流浪儿童。书上的道理都是对的,都是浅显易见的,但这些道理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用处不大,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领悟道理和不断犯错中度过。正像这世界,我们初次降临之时,世界对于我们是崭新的,我们看见任何事物都是惊讶不已,但陪伴在我们身边并且养育我们的父母或是长辈,在此时就会告诫我们,这只是很平常的事物,并没有必要去惊讶。所以我们就失去了人生中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想象力和自由状态。青音,我最喜欢的一位夜间电台主持人,爱旅游,喜欢和别人分享旅途上的事情,或欢喜,或悲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的听众那么多年一直坚持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着她的声音,我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人。习惯默默地摊开一本书,自己窝在床上,打开收音机,让歌声温暖流淌。这个时候,我会独自一人想很多很多,想过往,想未来,也想现在。
有些时候,突然就会想起,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人的灵魂并不是只有思想和信仰,就像肉体也不仅仅只具有骨骼和血液。我们的内心里一直藏着两个自己,一个向往自由和理想中的世界,另一个被现实和现境紧紧的锁住,挣脱不得。不是吗,我们一直挣扎于理想和现实,我们曾经羡慕和爱恋的诗人,一如当年的海子,最终也逃不过自己信仰的扼杀。活得潇洒的人其实并不潇洒,在成为一个彻彻底底洒脱之人之前,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情感的分离和内心的扭曲,红颜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孤独是上路的唯一主题。
总是能够明白的表达一些正确的话语,每当我们开始自己的旅途时才发现自己的那些大道理都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于是,苦难和挫折让我们变得遍体鳞伤,浑然找不到当初的目标和方向。
开始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已经慢慢地脱离迷惘,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生命也可以说是一列永不停息的火车,列车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希望能和他一同走向终点,但总是有临时下车和临时上车的人,可能只是一时的会面,下了这列火车我们必将不会再记起对方,如若不经意间想起了,也只能是淡淡的笑几声,重新把记忆装在时光的布袋里。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的过客,临时的下了车,挥挥手,向远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