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感恩的故事

煮鹅大师
发表于 2023-04-02 22:46

感恩的故事(必读9篇)

学美食报母恩

文/陶绍教

下班到家,我立即将瘦肉剁碎装入盘中,拌入弄碎的鲜豆腐入锅蒸煮。

年过九旬的母亲牙龈严重萎缩,假牙也不好用了,对饮食要求更精细。让我之前掌握的美食烹调已不再适应她的饮食。只得"八十岁学唢呐",上网搜集烹调资料学习实践,让我又渐渐掌握了蒸芙蓉蛋、熬鲫鱼汤等适合老母亲食用的菜谱。

母亲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给她做的精细饭菜。在我精心照料下,母亲幸福甜蜜,精神饱满,仿佛是枯干的树木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获得新的生机。

希望为儿女为生活奔波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上小学时曾阅读过"羔羊跪乳"的故事,内容大致是: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犄角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多了,吃的东西都让小羊吸收了。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我怎样才能报答您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就满足了。"小羊泪流满面"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恩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将它喂大,跪着吃奶就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

这个故事的"孝心思想"如一粒饱满的种子植根于我心灵,生根发芽,进而伴随我的人生成长过程,渐渐长成了为父母遮风挡雨的"孝心"大树。

父母刚满六十,我就接他们进城随同生活。

操劳一生的母亲身患严重胃病,去各大医院诊治都没好转,令她痛苦不堪。于是我买来养生保健书籍为母亲寻找养生保健良法。终于领悟到:胃病需"三分治七分养"才能康复,之前只注重"治"而忽视"养",所以越治越严重。有此感悟的我买来烹调书籍反复研究实践,进而为母亲"量身定制"了一个又一个有益肠胃健康的菜谱,如磨藕汁蒸瘦肉末、淮山薯炖乌鸡、青菜切成细末来煮等等易消化吸收又营养丰富的菜谱。渐渐地,母亲的胃病不治而愈,变得白白胖胖。

回想往事,六岁那时的我患严重肺炎。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严重肺炎的孩子几乎逃不过鬼门关。由于母亲坚守不弃,背我四处求医才将我从鬼门关拉回,并坚持用肉熬汤给我补营养,让我健康成长,进而送我读书,成就了我如今的美好。

爱好古诗文的我时常诵读: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停止摇摆而风却不停地刮动,子女想孝顺父母而父母却已去世了,这思想精华时常触动我的灵魂,促使时刻满怀孝心尽孝父母,努力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悔恨终生。

善的境界

文/王国梁

我带七个月大的孩子去医院看病。孩子到了陌生环境总哭闹,我只好抱着他到处走走。走到一处候诊区,一位中年妇女冲着我大喊一声:"别往前走了!"我一愣,疑惑地望着她。她解释说:"你前面有一滩水,不知谁洒的,光线问题,你看不到,我这里看得很清楚。"我满心感激,冲她笑笑说:"多亏了你!我的鞋子不防滑,幸亏你提醒我了。"这位好心人一个小小的善举,让我感动不已,于是跟她聊了起来。

正当我俩说话时,一个年轻小伙子拿着拖把走过来。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没注意到那滩水,他却主动来拖地。小伙子仔仔细细拖地,看得出来,他在家可能干家务很少,拖地的动作显得很笨拙,可他非常认真,一下一下挥动着拖把,忙了好一会儿。那滩水被他拖得一干二净之后,他还耐心地等在那里,直到水渍彻底干了他才离开。

那位好心的中年大姐有些尴尬地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要把地拖干净呢!还是小伙子想得周到。"我笑着说:"您也是个善心人!比起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您真的很让我感动。"她笑笑说:"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小事,举手之劳。不,连举手都不用,我就动下嘴皮子而已。这事对小伙子来说,也是举手之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有善心,但很多人像我一样,做得不到位。"她真是个好心人,还如此检讨自己。

不过这位好心大姐的话颇让我思考了一番。同样是善,但善有不同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是大善,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兼济天下。一个人发达了,造福苍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价值,那样的境界一般人很难企及。不过,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施以小善,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你的善良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正能量。并且换一个角度说,很难衡量富翁奉献的一百万和乞丐奉献的一块钱哪个包含的善更多。所以,从奉献多少财富的角度评价善良行为有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从善心和善行的表现来看,小善也是有层次的,也有不同的境界。

比如我遇到的事中,小伙子善的境界就比中年大姐的境界高。善的境界,在于你是否能更细致周到些,最大限度让自己的行为产生更好的效果。正像那位大姐说的那样,把地拖干净这样举手之劳的事她也能做到,但就是没想到去做。她的善,还停留在浅层次。如果我们都能够想的细致周到些,让小小的善行闪烁出更为醒目的光亮,社会不是更加和谐吗?

记得有一个公益广告,人们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意识,但总是做不到位,很多垃圾被扔在垃圾桶旁边。距离文明只有一步之遥,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同样的道理,善也是如此,提升善的境界,提升一小步,这个世界将会有翻倍的温暖。记得我的一个同事,默默捐助贫困生,但为了保护贫困生的自尊,他从来不说贫困生的名字,每个受助者都是悄悄被资助的。还有位馄饨店店主,有个行乞老人总把游戏币当硬币来买馄饨,他从不拆穿,一声不吭把游戏币踹到兜里,照样给老人馄饨吃,他说是为了让老人有尊严地吃饭。这种善良,境界就高了。

善良是最美好的品质。而善良也是最简单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奉献出善良之心。如果能够更细致周到些,多站在接受你善良的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就能让善提升一种境界。让小善闪光,世界将温情满满。

"偷心"的于老师

文/房清

儿子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新班主任家访,那是第一次见于老师。他皮肤白皙,脸部棱角分明,琥珀色的瞳孔幽暗深邃,让人油然升起敬畏之心。但是当他开口,温润沉稳的音色,抑扬顿挫的节奏,字正腔圆的讲述,加上睿智灵动的措辞,如春风化雨般抚平了我忐忑的心情。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交谈的主题我并不陌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家校配合的重要,当下高考的形势……可于老师表达的内容又令我或脊背发凉,为自己偏差的教育方法,或热血沸腾,为他温暖却充满力量的教育理念。他说:"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老师,我想做我的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孩子们心中有魅力,有感召力的人,成为引领孩子人生方向的人。"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清晰地看见他的眼眸在闪闪发光,看见自己心中的葵花在向四面八方悄悄地生长。

高二的学习比高一更紧张,刚开学那几天,儿子总是一脸的旧社会,可渐渐地,放学一上车就开始围绕三个字"于老师"开始他的讲述。今天绿萝有几片叶子黄了,我们赶紧剪掉,不然于老师看见该心疼了。今天有个同学肚子疼没去吃午饭,下午于老师给她煮鸡蛋了。今天于老师拥抱了某个同学,因为他周考进步了……这世上的任何一种喜欢和爱,都是有缘由的,从儿子半个学期的絮絮叨叨和惊人的变化中,我看到了于老师一点点偷走了他的心。

于老师谦和儒雅,也教育孩子要成为真正的文化人。儿子说,班会课除了自习就是说教,可我们的不一样,于老师给我们讲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奥运精神的文化解读、中国书法的文化密码、衣食住行中的传统礼仪文化……于老师用文化的星星之火,渐渐在孩子们心中烧起了文明的燎原之势。

于老师对孩子从不训斥。孩子犯错了,给一个信任的眼神,问问为什么。但温柔并不等于纵容。孩子们做作业,遇到难题不约而同抄了答案,于老师严肃地重复了三遍:我对你们充满信任,你们却对我欺骗和隐瞒。孩子们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全班再没人愿意这么做。

于老师给全班每个孩子每门课程设立下次考试的目标,儿子强调,是每个同学,每门课程的具体分数!一边感慨,于老师得对我们每个人有多了解啊,不然他怎么能知道我英语真的应该也真的可以提高10分呢?

于老师是历史老师,不但博古通今,煲得一手好鸡汤,更是个段子手。下午第一节历史课,孩子们昏昏沉沉,睡眼惺忪。于老师讲到甲骨文,自然而然地说,接下来讲讲刻在你们背上的文字,孩子们都愣住了,于老师不动声色地说,是甲骨文啊!孩子们哈哈大笑,注意力瞬间集中了!

于老师会趁着午休时间去校外的绿化带"偷"几棵野生的小铁树回来种上,儿子在说这事的时候颇有些忍俊不禁,但我知道,于老师是在告诉他们,匮乏的生活也能有丰满的快乐,便宜的食物也能有无穷的味道,卑微的环境也能有远大的梦想……

儿子现在只喝白开水,连用来提神的咖啡都拒绝了,因为于老师"害怕各种颜色的饮料";颇有些 "站如松,坐如钟"的姿态了,还教育我不要把袖子撸得那么高,因为于老师说"男孩子就要顶天立地,女孩子就要温柔端庄";不再那么爱玩手机,更不爱看电视了,因为于老师一本"kin-dle"从不离手,所有碎片时间都是用来看书的;学习更是刻苦自律了,因为他认为,如果他不好好学习,就会对不起"可以为他们做任何事"的于老师……一切只因于老师这么说、这么做,他便这么信、这么学了。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于老师对儿子的影响正在渗透内心,雕刻灵魂。善良,上进,正直,担当……儿子也不知不觉正在努力生长成于老师希望的模样。

其实不仅是儿子,整个班级的孩子到底有多爱于老师,那可说不清,只知道于老师要带于奶奶去南京检查身体的那天,全班孩子在黑板上签名,告诉于老师,他们会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乖乖等老师回来。

恩师

文/阎战友

当我在工作中小有所成时,我分外思念周新干老师。

周老师是我在达县教育学院中文系读专科时的班主任,讲授"演讲学""人才学"和"语文教育学".

周老师是个书生,戴副眼镜,充满书卷气。在办公桌上,他埋头书写时,你若站在他身边,看见他整齐短发下的洁净头皮、白衬衫的洁净衣领和整洁平整的银灰衣装,便一下就能感觉到他源自灵魂的洁净与书香。

我思念周老师,因为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

记得刚入大学时,作为班主任的周老师安排了一个老套节目——每个同学都要站在讲台前用普通话自我介绍。遗憾,那一次我讲得特别丢脸,其惨烈情状令我至今羞愧——脸红气紧,语音颤抖,表情肌乱扭。

大约是惨不忍睹者多、目不忍视处众,周老师不要学校课酬,免费开设了"演讲学"选修课。我心有余悸,很抵触,但是,却是必选课。

不用怀疑,周老师是一个经验丰富、激情飞扬的演讲家。他讲授演讲知识,传授演讲技巧,更有他一展才情、震撼人心的即兴演讲。

不过,生活中的周老师其实与讲台上的他很不相同。

如果你曾在早上见过他进入校门,你就会发现他总是提着一个塞满了书的褐色皮质口袋健步而来,他身板挺直,神采奕奕。而下午离校时,他往往仍是提着那个口袋,微低着头,沉思着,在静默里悄然而去。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静默的人在讲台上却是激情的火炬、思想的闪电。他惊人的思维力、渊博的学识、机智的幽默、严密的逻辑,在炯炯的目光中迸射,在挥舞的手势中飞扬,在昂扬的声音中激荡,总是情不自禁踮起脚后跟。

自然,这浪涛也席卷了课堂、走廊、饭堂、宿舍和校内外的许多礼堂。但我仍然不是班上出色的演讲者,至今也只是一个能撰写演讲稿、能指导学生获取演讲大赛奖项的幕后工作者。

其实,周老师讲授的课中,对我影响深远的是"人才学".这是当时的一门新兴学科,周老师走在前面;而在大学中开设这门课程,周老师恐怕是首例。这门以人和人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在周老师深入浅出的诠释下,我如饮醍醐,茅塞顿开。

他讲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讲人才成长的年龄规律,讲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讲各类人才的成长过程与途径,讲时势造英雄,讲人生规划与时间运筹……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粒珍珠,每一枚词都是一击鼓点,每一句话都是一片原野。我感奋而遐思、豁然而明朗!这是我一生中听过的最美的课。

"人才学"这门课结业时,周老师给选修这门课的每一位同学赠送了一本《现代人才学》书。扉页上,他亲笔手书:"读人才学,走成才路。"

如果说"人才学"课给我的人生注入了强劲动力,那么周老师讲授的"语文教育学"则为我的事业奠定了重要根基。

在他讲授这门课的年代,最普遍的称谓是"语文教学法".所谓"法",技也,术也,器也,形而下者也。而他却以"教育"的眼光赋予了"语文教学"以深广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更为独到的是,他不仅给学生厘清了繁茂芜杂的术语概念,梳理了这个学科基础的核心理论,还指明了这门学科里需要填补的大片空白和有待开垦的广阔绿地。我,心动了。

于是,在随后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再以精通"考点"为学问,不再以擅长"应试"为能力,也不以"教得好"而自矜。我心里更多的是一份情怀,一份沉重;脑中更多的是一种清醒,一种反思。

2014年,当我主编的中职语文创新教材获得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课改领域享有盛誉时,我分外思念周老师。只有他的表扬才是我的最高荣誉。

我用了各种方式到处找他。打电话问,托熟人找,去实地访,用档案查,在网上搜,皆无所获。万般无奈,我在原达县教育学院贴吧发了一帖,两年后终于通过张发安老师联系上了他。原来,他就住在成都,我们仅距5公里。

当2018年11月20日,我和周老师见面时,我恭敬地呈上了自己主编的语文书。

他表扬了我。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相聚了多次,他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震撼人心的演讲。他每天还在勤奋写作,文稿都是用遒劲醇厚、严谨方正的毛笔小楷写成。特别是,他还在探索智能科学并建立了"智能教师"的概念体系。今年春节前夕,我们相聚于他家附近的小乌龙禅院吃素食,点了满桌子的菜,但他只吃了很少一点。下楼时,我扶着他瘦弱的身子,看着他小心翼翼移步,我心忧伤。

但是,当我读完他刚完成的三万五千余字的长文《最可爱的智能教师》时,我明白了,他依然高大,依然强健!

几十年来,我从大巴山深处的乡村走出,足历国内外。但感觉最繁华的街还是家乡的洪口街,赶场天挤满了热气腾腾的欢声笑脸;心里最美的城还是通江城,一座素朴清秀、有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在雨中彳亍的城;感情最深厚的市还是达州市。定是天赐机遇,如金星照亮天庭,恩师,照亮了我。

学会感恩

文/湘之

近日,一位朋友十五岁的儿子负气离家出走了,朋友及家人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了一周,始终没有孩子的音信。无奈的她在微信和QQ空间发出了深情的呼唤:"孩子,看到消息就快回来吧,妈妈在家等你,妈妈给你的银行卡里汇了钱,如果身上没钱了,就拿卡去取。宝贝儿,妈妈希望你平安归来,我们尊重你的意愿,你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意愿生活,快回来吧,妈妈不能没有你,妈妈找你找得好苦……"

看到朋友的呼唤,我的心都碎了,也不知这位负气出走的孩子现在怎么样,真诚地希望孩子在看到妈妈的信息后,能够及时与母亲联系,能够平安归来,不仅因为我是这位母亲的朋友,更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更能体会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切肤之痛。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环境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感恩更为关键。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生育恩,要学会坚强,要能够承受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学会感恩,就要让孩子学会善良,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熏陶至关重要。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就得"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不容易。所以我们就得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和关心他们,做一个孝敬父母的榜样。否则,我们对子女的教诲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定会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要对关心过、帮助过、鼓励过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同事心怀感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帮助你,没有谁欠你什么。当我们心怀感恩地面对生活,生活在我们的眼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守候一把钥匙

文/冯海鹏

住在对门的邻居,我们几乎没见过面儿。以前住的邻居都熟悉,有个急事啥的开门就说,方便得很。可是如今我这邻居,老找不到办法认识人家。

这不,前两天就遇着麻烦了,大晌午想借梯子,也不好意思张口,只好大老远跑妹妹家搬来一把。昨天,我约乡下表弟来帮我参谋买地板砖的事儿,他说在卖地板砖的商店等他,可是,一大早等到九点,他还没来。我急了,打他的电话,提示关机。

正在我焦急的时候,忽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我一接,是表弟,他不好意思地说:"哥,我在你家门口呢,你快回来一趟!我手机没电了,用别人的手机打的。"

我正要询问缘由,他已经挂了。

我只好赶快跑回去。一上楼,正看见表弟坐在我家和对门家中间的楼梯上,一副焦急的样子。见我疑惑,表弟用手一指对门的门说:"你看,他家钥匙忘在门上了!"我扑哧一声笑了:"人家钥匙忘在门上关你啥事!走,帮哥办正事儿去!"表弟摇摇头,着急地说:"我喊了,家里没人,万一有人开门拿走人家东西咋办?都是邻居,得等人家回来!"

重新听到了"邻居"这个温暖的词,忽然间我愣住了。看着一身朴素的表弟,我点点头:"等,我和你一起等!"

正说着,楼下有急切的脚步声传来,正是邻居。我冲上去说:"大哥啊,你可回来了,我表弟本来要帮我买地板砖的,结果来给你看门守钥匙了!"邻居大哥看看门上的钥匙,看看表弟和我,笑了:"走得急忘记拿了,谢谢你们啊!""谢啥,都是邻居呢!"我说。

邻居大哥取钥匙,我和表弟飞快地下楼去了。刚下了楼,忽然听见邻居大哥焦急地大喊:"啊呀,等等,包,你们包忘拿了!"表弟一拍脑门,哎呀,包忘在楼道里啦!

邻居大哥拿着包追上来:"你刚才不是说买地板砖吗?我弟弟就是卖地板砖的,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另外,这么长时间了,咱还不咋熟,走,今天中午咱一起吃顿饭,我请客!"邻居大哥爽朗地笑了。

我的心里一阵温暖,守候一把钥匙,创造了一段温情。

回忆杨茂源老师

文/安淑媛

刚上初中的学生十四五岁,说懂事又不懂事,说不懂事还懂点事,自制力差,调皮捣蛋,爱给老师起外号,"茂源哥"就是学生给教导处的教导员杨茂源老师起的外号。

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1953年我考上了太原第一中学读初中,一中是刚刚成立的新学校,那年招初一新生有十几个班,而且绝大部分都住校,吃饭在大灶,睡觉是大通铺,十几个人住在一起。早上要上早自习,午饭后要睡午觉,下午两节课后是课外活动,晚饭后要上晚自习。一整天的作息全靠传达室的校工——老辛师傅手摇铜铃指挥,再有就是体育老师和杨茂源老师的哨子了。

学校规定,下了晚自习学生各自洗漱,晚上9点50熄灯睡觉。初一学生不听话,熄灯后还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杨茂源老师来检查了,他听见哪个屋子有说话声,就吹一声哨子,敲几下窗户,厉声批评:"谁在说话?赶快睡觉!"学生们闭起嘴,缩着脑袋,悄悄地听着杨老师的脚步远去了,又开始说笑起来。突然,一声哨音,几下窗响:"怎么又说话?哪个班的?是谁?"里面的人赶紧用被子蒙住头,小声嘀咕:"坏了!茂源哥返回来了!"悄悄钻在被窝里,于是再也没人敢说话了,安安静静睡着了。

学生上课间操,杨老师在操场上边转边看,看谁做操不认真;课外活动,杨老师也要四处查看,是否有人吵嘴打架。学生们老远看见杨老师来了,就赶紧传告:"茂源哥来了!"学生对教导员杨老师又敬又怕,尽管他没有给我们上过一节课。我在太原一中读了三年书,不知道教导主任姓甚名谁,连他长什么样也想不起来,但是对教导员杨茂源老师却印象深刻:杨老师一脸严肃,体型偏瘦,说话是盂县口音,1954年被评为我们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

一天中午,我们宿舍的女同学不睡觉,趴在被窝里偷着打扑克,居然连老辛摇起床铃、上课铃都没听见,一下午两节课都没上,这下闯大祸了!班主任把我们宿舍的同学狠狠批评了一顿。事后我们好后悔,要是杨老师也检查午睡该有多好!我们就不至于一中午打扑克,误了睡觉又误上课。

1956年我初中毕业,离开了太原一中,到太原六中读高中。六中的教导员是谁,我一点印象也没有,跟别的同学聊天,对他们学校的教导员也毫无印象。我才意识到,像杨茂源老师这样的教导员,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无论多么普通,只要你全心全意投入去做,就可以做出不平常的业绩。我庆幸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遇到杨茂源老师,他是学生做人的标杆,是学生的榜样。

恩师的背影

文/姜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新乐东关小学时的"蒙师"叫卜民志,生得白皙挺拔,宛如田间道旁一株"小白杨".卜老师有手绝活儿,就是对于上课分心走神的同学,拿粉笔头随手一掷,不管你在什么位置,常常一击中的——脑门或鼻梁。倏然一惊,带着脸上的白斑站起来,可卜老师却不剋你,而是让你认一个字或算一道题,答对了,可少站会儿,否则得多戳会儿。有个叫李破罐的同学,由于旧鞋前头露着"大拇哥",遭同学嘲笑,直到上课了还低头瞅自己的鞋发呆。卜老师问明他弟兄多家贫的情况后,便量了他脚的尺寸,用自己的薪水买了一尺布,让自己的母亲给破罐做了一双新鞋。破罐穿上新鞋后,听课可上心啦,小眼瞪得溜圆盯着讲台。有一次,我从桌斗里抽出一张美猴王的小画片偷看,只听"啪"的一声,鼻尖上挨了一"飞镖",我一惊,腾地站起,弄翻了凳子,同学们哄堂大笑。知道了我的孙悟空情结后,卜老师给了我一本连环画《西游记》,对我讲,孙猴子过去学艺不专心,被批了后好好学艺,练成了大本事,你看后要想想该怎么听课。

因业绩突出,卜老师要调到杨家庄小学当校长了。这消息像炸了马蜂窝,学生们有的哭,有的喊,还有同学去找校长"说理".我和慧民等几个小伙伴竟天真地以为,把老师的门锁上,他就走不了了。乡亲们听说后找上级,请求"收回成命".可最终卜老师还是要走了。他走的那一天,乡亲们往他背包里塞满了花生、红枣,梅英大娘、秋萍婶子还让他带上两双亲手做的"千层底"新鞋。我们班的同学更像一群小鸡簇拥着老母鸡一样,送了他一程又一程……

1963年我上高中时,班主任是冯平老师。

我所在的正定一中高中35班是个"精英班",全是各县的尖子生。有一位老师提议学校成立个"尖子班",由他带3年,保证高考时5个清华,5个北大,5个科大,5个南开,其余也都是全国一类大学。并立下"军令状"——以党籍担保,如不能完成任务,请组织上开除他的党籍。这位老师就是冯平。他细高个,黄卷发,蓝眼睛,高鼻梁,是个典型的中美混血儿。他与我们的见面话煞是风趣:"我是你们班主任,叫冯平,来源于美国爸爸中国妈,又找了个中国妻子叫许灵,生有二子一女三个小杂交动物。"把大伙儿都逗乐了。

冯老师堪称"教霸",全区老师搞物理教学测评,他每次都折桂称王。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特紧,也有高招儿,比如,他鼓励我们去各教研组参加有奖"灯谜晚会",以此催生我们的学习兴趣,奋勇争先。故而在全年级的学习评比中,我班一直独占鳌头。

冯老师还是个体育竞技狂。打篮球,踢足球,都有绝活。对于校内的"体育赛事",更是要强好胜。瘦削的马维兰是我们班的短跑选手,为了让她在全校田径赛中夺标,他花钱买罐头给她增加营养。比赛那天,马维兰一听枪响,如箭离弦,以13.9秒的成绩摘金。我班与前冠军班33班乒乓球团体决赛前,33班班主任柏老师向他"挑衅"道:"老冯啊,挂个免战牌吧,我班有全校冠军王沛然,谁也打不过。"冯老师反唇相讥:"先别吹大泡,赛场上见分晓。"决赛时,我第一个上场,对方派出王沛然,由于我打法怪异,弄晕了王沛然,结果爆了冷门,2:1胜出。我班乘势进攻,顷刻锁定全局。在旁观战的冯老师向柏老师做个"鬼脸":"怎么样柏先生,牛皮吹破了吧!"赛后,他没让我们三个在食堂吃晚饭,而是买了一包馒头,带我们到他宿舍,打开两筒肉罐头,让许老师做了一锅鸡蛋汤,重重地"犒劳"了我们一顿。

1966年初春,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冯老师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当批斗者质问遍体鳞伤的冯老师以后还敢不敢用反动学术思想毒害学生时,他抬起头来一字一板地说:"我还想当老师教学生成才,可惜我那一班好学生今年升不了大学了。"

1969年我离校返乡后,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位可敬的师长,却不知他去往了何方……

震撼心灵的母爱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盏灯,让你的心灵即使在黑暗的夜里也能感到光明;母爱是一阵清风,日期昂你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酷暑里也能也能感到一丝丝的凉爽。

我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一个怀胎八月的孕妇出了车祸,脑部撞成重伤一直昏迷,最后成了一个植物人。但她的腹中的胎儿却发育很好,足月以后,医生给她做了剖宫手术,她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婴儿。孩子第一声哭声太震撼了,奇迹又发生了,这位母亲居然能分泌出乳汁。当孩子到半岁时,妈妈悄然离世了。看完这个报道,我留下来感动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妈妈"——"雨中的妈妈".

妈妈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好的老师。

因为妈妈是小学毕业,要辅导我学习有些困难,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妈妈就看书,想着怎样辅导我;在我玩耍的时候,妈妈又是我的玩伴;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是我不会因为有点小病而落下一节课。

记得四年级下半学期的一天,在学校时我就感觉不太舒服,到了晚上一直高烧不退。妈妈又给我端水喝,又给我用毛巾敷,在床边守了我一夜,我总算睡觉了。第二天我还是不舒服,窗外下着小雨。我很想请假在家里休息一天,可妈妈坚持让我去上学。当时我气极了,我病得这么严重也不让我在家休息,妈妈对我这么"残酷",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可我还是忍着病痛冒着小雨去上学了。

我们家离学校太远,又加上下着小雨,所以中午不能回家。早晨因为生气也没带吃的东西,中午放学后,本来就感冒不舒服,再加上肚子饿,我望着窗外的小雨,泪水直往心里流。心里还跟妈妈赌气呢!正在这时,在雨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妈妈吗?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揉了揉湿润的眼睛,看了又看,是妈妈——披着那件灰色的旧雨衣,瘦小的脸上都是雨水。这是我飞一般的跑出去抱着妈妈,心里好后悔,我怎么能恨生我养我的妈妈呢?我脸上的泪水和雨水混为一体。中午不回家的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我大声的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母爱是一盏灯,永远照亮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