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文章(必读8篇)
冬至温情
文/魏益君
冬至,一个寒冬里的节气,一个给我温情,给我甜蜜,引我遐思的节气。啊,冬至,我儿时的美好欢愉哟!
记忆里,每到冬至节气,北方的农村便进入天寒地冻的季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开始懒散下来。那时乡下的文化生活贫乏,除了每天听小广播,就是隔很长时间看场电影,自娱自乐便成了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们热衷的事。冬至是"交九"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找一堵向阳的墙,靠着墙面玩"挤油"游戏,边做口中边唱着儿歌:"挤挤油,挤出汗,身上像穿火龙丹".在那寒冷的冬天里,我们玩的畅快淋漓,真的挤出了一身汗,一轮被冻得发抖的太阳好像也被我们挤暖了,将温柔的暖意洒向人间。
河里的水开始结了厚厚的冰,已经能承受人的体重,冰上游戏更是我们的最爱。手中执一个鞭儿,在冰面上抽打着彩色的陀螺,旋转出多彩的弧线。正惬意玩耍间,岸上传来母亲长长的喊声,那是母亲在喊我们回家吃"冬至饺".
冬至这天吃饺子是家乡的风俗,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肉馅的饺子只有很少的人家才能吃到,一般人家就只能吃上素菜馅的饺子。我家那时穷,虽然吃不上肉馅饺子,但母亲总能调制出美味可口的饺子馅来。包饺子的面也是两块面,一块是白面,一块是掺了高粱和大豆的杂面,白面是给爷爷奶奶和最小的弟弟妹妹吃的,父母、姐姐和我吃杂面水饺。
下饺子前,我要到生产队的牛棚里去喊喂牲口的爷爷回家吃饭。爷爷那天也特忙,他给棚圈里的牛、驴子在饲料里掺杂了豆饼,那些牲口吃起来就特带劲。爷爷总说,冬至把牲口喂好了,开春犁地才拉的快。是啊,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人们已开始算计下一个季节的农事了。
我和爷爷回到家,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出锅了,虽然是两种水饺,但吃的却很香甜,很融洽。爷爷奶奶时不时就把自己碗里的白面水饺夹给我几个,父母就说:"爷爷奶奶年岁大了,你吃好东西的时候还长着呢,还回去吧。"爷爷奶奶就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也就只好吃了几个,老人高兴,全家高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吃过"冬至饺",人们就开始熬冬了。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前方的春天在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诱惑着农家对来年的新的希望和祈盼。
而今,每到冬至节气,我总是要回趟乡下,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冬至的感觉,也才能找回儿时那些逝去的美好……
冬至
文/我思我在
老家那儿出了个能人,是搞美术的。据说在我还穿开裆裤的时候就上贵阳进北京,边办画展边买画,轰动一时。为此作为乡土人才被安排了工作,还娶了个极其崇拜他的清纯女子为妻。他常为人作画,画的绝大多数是同一种景致。我也曾索得一幅,画面上的天空低矮而昏暗,软软地压在寒山瘦水上,没有庄稼的田地里无遮无挡,很清晰的看见那条粗细不均弯来拐去的小路。路是向一个村庄蜿蜒的,透过路口那一排扳起手指也能数清叶子的枯树,几间错落无序的房屋有些寂寥的立在那里,像是一位苍老的母亲在等着谁的归来。而此刻,一只昏鸦展翅离开路旁的那株老树,将最后一片枯叶振离枝梢,飘悠悠落下。一个头戴毡帽身穿棉袄的路人反脸看了眼,露出蓬乱的胡须和深浅不一的皱纹。他躬身往村里走,双手在胸前交错着使劲插进袖口,萧萧瑟瑟的样子。画以家为题,还附有一行蝇头小楷:冬至节已过,数九寒天来,归期尚有日,柴门久已开。
说实在的,接过画很久了,我的心还是颤抖得停不下来。多么熟悉的村庄,多么熟悉的身影,多么熟悉的旧事,许多年虽未想见,却又何曾忘记。这是关于家的,关于亲情的,关于日渐同化的世界里依旧独有的故土属性。当一个人感觉身冷的时候,他想得最多的是温暖的家,当一个人感觉心寒的时候,他迫切需求的是温馨的亲情,而冬至不论是四时的自然轮回,还是人性的生老交替,这当头都是最好的诠释。虽说立秋开始就西风渐紧,寒意日浓,但九月尚有秋老虎,十月还有小阳春。只有到了冬至,寒冷才不可逆转的往深处走,而自然界的冷总是左右着人的思绪,让你随之而冷,而渴望一种皈依。
有着是"冬至是头九,两手插袖口",在我老家那儿,小雪大雪的时节都还能将就过,可冬至一到,天气就干冷干冷的,风也像长了眼睛似的从衣缝里透进***死地贴在肌肤上,让你不得不勾腰驼背地将双手互插于袖口。男人也女女人也好,统一以这种方式走进田间地坎,走过他们的柴草垛抑或篱笆围就的菜园。我们那儿吃水困难,特别是数九寒天,村里的井枯了,吃水得翻过一道山梁去河里挑。一早一晚三五个、十来个结伴而去,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一律把手在胸前交错着插入袖口,扁担兀自横肩上,两只桶一前一后颤悠悠的,却未晃落一滴水。这是多年来练就的技巧,靠教是教不会的,于是就成了冬至时节那道山梁上独特而醒目的风景。那年一位研究民俗的教授与我同去,目睹这种境状竟呆住了,后来他写了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将之称为一个特定地域里的民族文化,就如同印度人头顶物什一样。其实他哪里知道,这是冬至的寒冷逼出来的,或者说是老家人抵制寒冷的一种创举。
我们村里被几座山围住,地形状如平放着和葫芦,庄户人家聚在葫芦底,一条路从葫芦口歪歪扭扭的延伸过来,路边田地里偶尔有一处青色冬萝卜,并不大,越发的就感觉萧条和冷瑟。偶尔有一个大人抱着手躬着腰朝前,一个小孩子以同样的姿势跟后。小村人少,外来的人也不多,老远的就能认出谁家的人或者亲戚,于是就听到喊抱柴将火烧旺的声音。我小的时候无数次帮人家抱柴燃旺火,但更多的是随大人赶场、放牧,甚至走亲串戚回来时迫不紧待地跑向那堆哔剥燃烧的柴火,不大会功夫,整个人就精神起来了。但那时只知道冷来饿来往家里跑,受到委屈找家人诉,并不大在意这种形式之下家和亲情更深更远的蕴藏,而这是足以影响人一生的结,也是最为真实最为妥当的归宿和依靠。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老家那儿的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们都去了一个方向的林场,将粗大的苍木伐倒后运到山外的公路上来。由于离家远,每年栽种完庄稼出去,一直要到冬至过后,大雪封山,地冻天寒无法作业才回来。虽说常年在外,但走在进村的那条小路上的姿势一如既往,佝偻着身子,双手插于袖口,一副不胜寒的样子。这与我索得的那画一般无二,仅仅是行走的人多几个罢了。那一个冬至时节村里外出的男人几乎在同一天回来,他们抬着一副担架磕磕绊绊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的时候,村里就有人哭了。那时我还小,具体场景记得不大清晰,印象中村口的一块空地上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却破天荒没有人去围守。据说被抬回来的那个男人是伐木时被冰雪滑倒而摔死的。此后每到冬至前后,村里无数人家一天要开门出来看几次,看那条小路上有没有行人,如果有人刚过村前那个垭口,他们一定要在寒风中看着,一直要看得清清楚楚,一直要看着走进谁的家门。"冬至节已过,数九寒天来,归期尚有日,柴门久已开",也许村里那个搞美术的能人当时也开门眺望,也捡拾柴草燃旺火堆,也许曾经也在入村的小路上行走着被人眺望,因而那一大把亲情和乡情漫溢在冬至的日子里,就像为他燃起或他为别人燃起的火苗,一直炙烤着他,一直炙烤着他的画和他画的人。
我索得的那幅画就挂在我的书房里,每每疲惫的时候往藤椅上一躺就能看到它,那山村怎第看都是我的家园,那画上的人怎么看都是我的亲人。只是家门应当开启很久了,亲人也踏上的归途,而在这个异乡的城市,在这开始数九的冬天,我又将何去何从。
冬至榴莲饺
文/汪梦芬
每年我都会迫切地期待冬至的到来,因为那天同时也是我的生日。
小时候,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去了外地打工,于是,我一直在奶奶的陪伴和呵护中长大,直到初中毕业。虽然奶奶从未给自己过一个生日,但是,她却非常重视我的生日,还执意每年为我庆生。那时候,乡下还没有蛋糕店,奶奶就在冬至的前一天,为我准备好漂亮的衣服,还问我明天吃什么馅儿的饺子。由于村里离集市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奶奶总是早早地起床,去集市买我最爱吃的东西。
于是,每年的生日,奶奶总是特地为我做一顿饺子。也许是吃遍了所有口味的饺子吧,我一看到饺子就害怕起来。我对奶奶说:"奶奶,以后冬至给我买花衣服吧,我不吃饺子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后来,为了不让奶奶扫兴,我随口说了声:"我要吃水果味儿的饺子!"没想到那么冷的天,从未做过水果馅饺子的奶奶立马答应了我的要求。到了第二天,我竟吃上了饺子,还是我最喜爱的榴莲味儿!新口味的饺子奶奶一个都没吃,连爷爷那份儿也留给我了。我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无意中看到奶奶手上贴着创可贴,便问奶奶是怎么回事儿,她笑着对我说:"没事儿,我收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了一下。"
直到有一次,听爷爷说:"你奶奶知道你喜欢吃榴莲,四处打听卖家,别人说只有城里有卖的。于是,趁你睡着的时候,她连夜去城里买来榴莲,到十一点多才回来。由于第一次剥壳没有任何经验,她费了好大的劲儿,手都……"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话,竟让奶奶费了这么大的周折。
本想找机会好好报答奶奶,跟她学做榴莲味儿的饺子,以后每年冬至亲手做给奶奶吃。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我到城区上高中后不久,奶奶就去世了。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和奶奶一起过生日,也吃不上她亲手为我包的饺子,我的心就隐隐作痛。
今年冬至前,我尝试着做了一回榴莲味的饺子。我试图将它打开,结果还没来得及取出果肉,大拇指就被刺扎到,还流了好多血……我想,奶奶剥榴莲的时候也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吧。顿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小时候奶奶为我包饺子的情景:她戴着老花镜儿,站在桌前,一点一点剥开榴莲的壳,取出果肉、去籽,再和面包出来……
这小小的饺子不仅包住了奶奶对我的疼爱,而且,还包住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奶奶,由衷地感谢您!是您让我在这冬至的饺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那永远铭记于心的浓浓亲情。
冬至
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到了,自此以后便是"数九寒冬".所以,冬至这天又叫"进九"、"入九".
冬至,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到了这天,夜是漫漫长夜,太阳很早就落山,早晨的太阳迟迟不肯露脸。过了这天,白昼愈来愈长,黑夜愈来愈短。古人说"冬至一阳生",指的就是阴气到冬至时盛级而衰。相反的,阳气则从此开始萌芽。虽然还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
冬至的习俗很多,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吃法,河南人吃饺子,我的家乡通常在早上吃汤圆。汤圆口味繁多,有各种馅,芝麻、豆沙、桂花,还有菜肉馅。我最喜欢米酒汤圆。冬至的早晨,米酒和汤圆同煮几分钟,汤圆一个个漂浮起来时,舀一碗,热气腾腾、酸甜醇香,汤圆连着汤汤水水吃得一干二净,身上跟着热乎起来。
冬季是生机潜伏,万物守藏的季节,水结成冰,地冻而裂。中医认为,此时最宜进补。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季进补各不同,有食补、药补。本地中医院每年开展"冬令中药膏方养生节",中医名家为个人量身定制,开设养生进补膏方,治病祛邪,滋补强壮。女人们爱吃固元膏,上等的东阿阿胶,枸杞、桂圆、核桃等食材,加上黄酒熬制,常吃养气补血,滋阴润燥。若是家有正值青春期十多岁男孩,大人们寻思着,该给孩子买副鸡药吃吧,在山野乡村捉一只老母鸡,和含人参海马等多种名贵中药材的鸡药同煮。这也是本地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进九后,连着吃三个年头,期盼着孩子个子窜得更高,身体强壮结实。天气寒冷,牛羊肉也是必不可少的桌上佳肴。煮一锅白汤羊肉,浓白汤汁,溢满羊肉特有的鲜味,夹杂着胡萝卜的清甜,下班回家喝一碗,一晚上身子暖暖的。
冬至是家家户户腌鱼腌肉灌香肠的时候,冬至到春节一般都是三五十天,这时腌制,过年享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市场上什么都可以买到,也听闻腌制食品吃多了不好,但祖祖辈辈多年的习惯依然存在,普通人家都要腌制一点,否则这个冬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过年的餐桌上更是少了点年味。看,家家门口的竹竿上、阳台上吊着一排排腌制的鱼或肉,鸡鸭鹅,还有香肠,成了冬日里一道特有的风景。父亲擅长做风鱼,每年此时,买几条大鳊鱼,鱼鳞黑亮,鱼身肥厚。在鱼头下部划一口子,将鱼肚里的肠子清除干净,放入盐、姜、葱、生抽,用纸封口,挂阴凉处风干。过年时一家人围坐,隔水蒸一只,鱼肉香气扑鼻,嚼劲十足,回味无穷。
冬至那天算起,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天,冬天就过去了。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等到"耕牛遍地走"时,春天也悄悄地来了。
冬至饺子香
文/张永生
冬至,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迎接马上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每当这时,小时候跟母亲包饺子的情景总会浮现在我眼前。
小时候,刚进冬天就盼望着冬至,那个年代生活艰苦,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冬至的前一天,母亲就会早早地起来,到菜市买回肉与蔬菜,回家后把菜摘净洗好摆一旁晾干水分备用。然后把肉切成小块,在砧板上用刀将肉块剁成肉泥,边剁边加上葱、姜、蒜、料酒、酱油等作料。肉馅剁好后,再拿过菜来一刀一刀仔细地切碎。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便开始和面,最后把菜与肉混合在一起,放入清油、盐、味精、鸡蛋等调料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就又擀饺子皮,我则在一旁尝试着包饺子。
第一次包饺子时,看着母亲拿过一张饺皮,放入一些馅。像变魔术一般,转眼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模仿母亲的动作,但笨手笨脚地总是捏不成形。母亲手把手耐心地教我,按照她所说的程序,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饺子。虽然不是很像,也站立不起来,但总算是面与馅裹一起了。都说熟能生巧,此言果然不虚。随着数量的增加,我包的饺子越来越好。饺子不仅能骄傲地站着,而且外形美观,背上还有一些细微的褶皱,像穿着一条漂亮的百褶裙。母亲见我进步神速,自然是喜出望外,对我赞赏有加。在母亲的认可下,我越干越起劲……
包完所有的饺子后,围在炉灶旁,看着一只只白胖胖的饺子上下翻滚,香气扑鼻而来,馋得我直往肚里咽口水。端着煮熟了的饺子,狼吞虎咽地吃着,感觉特别香,因为这毕竟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后来,我又学习了和面、调馅等工序,到此为止,一整套的流程全部掌握。还记得那时候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母亲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后来慢慢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妈妈和我说的玩笑话。
以后每年的冬至,母亲都会拌上一大盆我们最爱吃的馅儿,围坐在桌子旁,一边说着笑着,一边包着饺子。一家人共同围着那面团儿、那馅盆儿、那擀面杖、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饺子,多少亲情、多少温馨渗入其中,平平淡淡中透着美满、甜蜜和幸福,每个饺子都是那么香。冬至里吃饺子,更多的是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家的温暖,小小的饺子包住了希望,包住了美好的未来。
岁月流转,当年那个围在母亲身边包饺子的我如今已变成了背井离乡的游子。堆积的情感沉淀在心里,总会在不经意间奏响生活的最强音。又是一年冬至到,又是一年饺子香,当年对吃饺子的渴盼,早已化作了对乡下老母浓浓的思念。母亲思念的琴音已在这个冬日里为我捎来了别样的关怀,而我相信,自己的牵挂与问候定会随那一缕北风,飘向不远的老家,祈愿我的母亲永远康健……
冬至饺子香
文/张永生
冬至,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迎接马上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每当这时,小时候跟母亲包饺子的情景总会浮现在我眼前。
小时候,刚进冬天就盼望着冬至,那个年代生活艰苦,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冬至的前一天,母亲就会早早地起来,到菜市买回肉与蔬菜,回家后把菜摘净洗好摆一旁晾干水分备用。然后把肉切成小块,在砧板上用刀将肉块剁成肉泥,边剁边加上葱、姜、蒜、料酒、酱油等作料。肉馅剁好后,再拿过菜来一刀一刀仔细地切碎。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便开始和面,最后把菜与肉混合在一起,放入清油、盐、味精、鸡蛋等调料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就又擀饺子皮,我则在一旁尝试着包饺子。
第一次包饺子时,看着母亲拿过一张饺皮,放入一些馅。像变魔术一般,转眼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模仿母亲的动作,但笨手笨脚地总是捏不成形。母亲手把手耐心地教我,按照她所说的程序,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饺子。虽然不是很像,也站立不起来,但总算是面与馅裹一起了。都说熟能生巧,此言果然不虚。随着数量的增加,我包的饺子越来越好。饺子不仅能骄傲地站着,而且外形美观,背上还有一些细微的褶皱,像穿着一条漂亮的百褶裙。母亲见我进步神速,自然是喜出望外,对我赞赏有加。在母亲的认可下,我越干越起劲……
包完所有的饺子后,围在炉灶旁,看着一只只白胖胖的饺子上下翻滚,香气扑鼻而来,馋得我直往肚里咽口水。端着煮熟了的饺子,狼吞虎咽地吃着,感觉特别香,因为这毕竟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后来,我又学习了和面、调馅等工序,到此为止,一整套的流程全部掌握。还记得那时候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母亲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后来慢慢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妈妈和我说的玩笑话。
以后每年的冬至,母亲都会拌上一大盆我们最爱吃的馅儿,围坐在桌子旁,一边说着笑着,一边包着饺子。一家人共同围着那面团儿、那馅盆儿、那擀面杖、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饺子,多少亲情、多少温馨渗入其中,平平淡淡中透着美满、甜蜜和幸福,每个饺子都是那么香。冬至里吃饺子,更多的是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家的温暖,小小的饺子包住了希望,包住了美好的未来。
岁月流转,当年那个围在母亲身边包饺子的我如今已变成了背井离乡的游子。堆积的情感沉淀在心里,总会在不经意间奏响生活的最强音。又是一年冬至到,又是一年饺子香,当年对吃饺子的渴盼,早已化作了对乡下老母浓浓的思念。母亲思念的琴音已在这个冬日里为我捎来了别样的关怀,而我相信,自己的牵挂与问候定会随那一缕北风,飘向不远的老家,祈愿我的母亲永远康健……
冬至
文/陈频
冬至,听到这个名字千万不要发怵。且听民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这一线究竟有多长?谁也说不准确,但是它却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漫漫冬夜,至此,正在无可奈何地节节溃退!
"冬至一阳至",也是老百姓的一句谚语。冬至后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回升,物极必反嘛,当然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之民间有了"冬至大似年"的说法,特别重视,甚至把它看得和岁首一样重要。置酒、砍肉,擀面条、包饺子不说,连在远方谋生的人们,也要赶回家中,藉此可以看到人们对温暖,对阳春的无限向往。
"冬至连九数",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则进了"三九"严寒,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奇怪的是人们往往并不拿它当回事。
清朝光绪皇帝的全贵妃,还是在娘家苏州的时候,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叫"九九回春图"的消冬迎春的做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个个九划,从冬至那一天起,一天写一笔,待到九个字写完时,九天归春。有道是"九尽花开寒不来",老百姓都这么说。多有情趣的事!
"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北齐·萧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冬至阳复来,草木潜滋萌"(元·赵孟頫)、"十一日狂飙惊晚岁,一线阳回"(清·曹贞吉),历朝历代的人们似乎对冬至都十分敏感。分明是"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的时候,却能够神奇地感到,阳气已经悄然地来到身边。这,大约就是文人们魅力之所在吧?
不登高山,不知坦途的珍贵;不经黑夜,不知光明的可爱。冬至之后,便是小寒、大寒,那才是不折不扣的隆冬。冬至,实在是冬天的开始。
正是因为人们在严寒的冬季里生活,才会对春天的到来,温暖的给予有着无时不在的神往。所以人们在感受寒冷煎熬的同时,渴望的当然只可能是温暖。所以,在这冬至甫至的时候,人们感知的、希望的也只能是温暖。哪怕是一口热汤,一堆篝火,甚至是一句体贴的话,也都会刻骨铭心。"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更多是,一种心情的使然。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样吟咏,道出的是人们的心声。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中国人这样歌唱,也这样诗意地生活。
冬至团圆
文/李汝骠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记得有一年过冬至,我和老伴提前就准备开了,冬至的饺子可马虎不得。我提前买回鲜猪肉馅,用酱油、盐、姜末、味精拌好。老伴用包心白菜剁好菜馅,挤干水分,切好葱末,然后调好馅,炝上花椒油,加上香油。我和完面饧好后,掐剂擀饺子皮,老伴包好猪肉白菜大葱饺子,等待在太原的儿子、儿媳们回家过冬至。他们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两个儿媳下厨,用胡萝卜和韭菜做了素炒野鸡红,用羊肉和大葱做了葱爆羊肉。老伴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冬至主打食品——好吃不过的饺子,还打趣说:"不吃冬至饺子,就要冻掉耳边边。"大家一边品尝饺子,一边啧啧称赞:"味道好极啦!"
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起来。老伴提问谁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小儿子有"童子功",流利地背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说:"节气歌里最后一句有两个‘冬’字,第二个‘冬’字就是指的‘冬至’吧!"老伴又问起小时让孩子们记的座右铭,大儿子忙回答:"我记得:一条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条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条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古训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极大。"大儿子40岁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完博士后,如今已成为研究王阳明心学的著名学者了。前不久,我们老两口还冒雪去太原博物馆听了他的《让王阳明心学走进我们的生活》的讲座,全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这时远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的女儿开通了视频谈话,她祝贺全家冬至好,说她的团队做的课件已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示范课。她已被提拔为学校中层领导,今后教学、行政双肩挑了。小儿子这一年也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颁发了奖杯。我们也谈了我们文化养老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冬至,太阳就从南回归线往北返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年伊始。从这一年冬至开始,全家人除了聚会吃饺子外,总结回顾一年来的成绩与进步就逐渐成了我家过冬至的新习俗,真是很有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