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文章(必读6篇)
又到春分
文/文雪梅
春分一到,春天已经是沸沸扬扬的热闹了,春水初生,春花旖旎,春林初盛。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平分了春季的九十天,也平分了昼夜。就像季节的裁判官,不激不厉,不偏不倚,妥妥当当的将日子安放最温暖的灵魂里,充满了诸多诗情画意。
自我感觉,春分该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气,清新、明快而又不失浪漫。就像邻家管教有方的小妹,一向矜持内敛,但是,倏忽之间就还原了骨子里活泼的本性。此时,杏花、桃花、玉兰花不约而同的绽放开了笑脸,粉像霞,白似雪,黄如锦,五彩斑斓的花儿扑啦啦登上了季节的红地毯,开始一场婀娜多姿的展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的芬芳。恰似雪小禅写的那样:"一到春分,风都性感起来,妖冶的样子。雨也缠绵起来,像与春天恋爱似的。心也痒起来,想找个人说说话——哦,哪怕不说话,发发呆也是好的。"
春分时节,除过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陌上花开外,最美的景致莫过于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了。生在北方,却有幸临水而居,该是我今生最快乐的事情了。在柔美的春光下,湖水澄澈透明,颇似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陇州大地。湖面上泛着波光,像撒上点点碎银,虽然宽阔却并不渺然,如同性格直率而阳光的陇州汉子,是那样实在、厚道,却又让人内心滋生无限的遐想和向往。岸边的柳树已经吐露新绿,鹅黄的柳叶如烟似雾,朦胧一片,湖中美丽的倒影,仿佛一位位风姿绰约、婀娜多姿的女子,不艳,不俗,让人耐看。
然而,人至中年,每每春分日,面对春花春雨春风,想起那些走丢了的青春年华,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于是,滋生出了宋朝才女朱淑真的心绪:"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那么,就独居一室吧,沏一杯袅袅茗香,捧一本心仪的书卷,轻枕春风,倾听花开草长的声音,也听得见文字的声音,内心的浮躁在一点点释怀。思念的愁绪也在一点点拉长,等某人,陪我看春花开放,闻花香怡人。
春分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三月二十日前后,斗指壬,日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平分,又适当春之半,故名春分。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古代又称之为"日中"、"日夜分"或"仲春之月".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这一天,阳光开始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平分了春季。
春分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三候对应的花信风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此时的江南,杨柳青青,莺飞草长,田里的小麦开始拔节,油菜花也香飘四野。外地很多人喜欢在这个节气到婺源去看油菜花,而张家港人,在自己门前便可欣赏到。如有雅致,也可以跑到长江边的常阴沙农场去,那里有成片的油菜花。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春分过后,有一种像是乌鸦的元鸟,在鸡鸣之前,"架架格格"地将睡梦中的村落唤醒,农民听到屋檐下元鸟的鸣声,就开始下地忙活了。而此"元鸟"便是燕子。
俗话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时江南的降水量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早稻育秧,仍需做好排涝防渍的农事。因为江南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以至于几天时间便把一年四季的衣物穿了个遍。也因此,农民总结出了"冷尾暖头、下秧不愁"的播种经验。
春分到,蛋儿俏,中国人是最具娱乐精神的乐活者。这一天,一家的主妇会破例大方地煮上一锅子刚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然后一家老小挨着到桌前竖蛋。据说因为昼夜平分,地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
过去,这一天随时会有说唱的人站在家门口,流畅地说唱着关于春耕和祝福吉祥的话,如果主人依旧板着脸,说春的人则会审时度势,见啥说啥,直到把主人唱乐呵了,便可以讨到一些碎钱。
除此之外,小孩们还会用竹竿插着汤圆到田埂上粘偷食庄稼的雀儿嘴;或是到地里挖些野菜,因为家长告诉他们,吃春菜可以长得更高更健壮。
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个节气里最为重要的仪式当属春祭。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后,会选一个黄道吉日,杀猪宰羊,隆重、高调地扫墓祭祖,祈求福佑。据说,古代制秤的工匠,也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张干活,以示公正。
春分,昼夜平分的日子,似乎更代表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阴阳权衡的哲学。
土乡人的春分
文/兰宏伟
身为一个土族人,自小就生长在城镇。很少回土乡了解和感受生活,回乡的日子也就是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次。待在土乡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天,下午也就匆忙回城了。
大通县逊让乡兰家村是一个以土族为主的土族聚集村,土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以兰姓,张姓,赵姓为主。这里的土族人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为生。靠山地区的农户有种植青稞的,但种植面积很小,二三亩居多。自古土族人就喜欢居住在有山有水,有草山牧场的地方。土族原本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向农业种植发展,所以兰家村就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清雅、灵秀之地。
兰家村依然保留着土族原有的一些风俗和礼仪。土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无论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去寺(广惠寺,祁家寺)里祈祷一番。如果事情紧急,没时间或没有条件去寺里的话,大多数族人就会去峨博(土族人供奉山神的地方)。峨博选在本村最高处,最干净的地方,四面用柳木柱子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庄廓,然后在四周用柳树枝严实紧密地围起来,用经幡,哈达,红(被面)把整个庄廓围起来。最后在庄廓中央放上松柏,树枝,麦草,青稞草,佛像(土坯佛像),还有最关键是峨博必须建在以一棵老树为中心的地方,象征着土族人繁荣昌盛、太平祥和。最后还要用石板在峨博正前方做成一个桌子一样的平台,用于土族人煨桑(祭祀)。这样一个土族峨博就初步建成了。峨博建成之日全村土族人都要来祈福献哈达,系经幡、挂红,还要请来喇嘛念经,这样才算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峨博。每当农历初一或十五兰家村的峨博就有土族人去煨桑祈福,祈求平安,为各自忙碌的生活寻求慰藉。
今年春分去祖坟祭奠先祖,听到堂兄给我说了一个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去峨博不是祈求平安和健康,而是去求山神保佑他今年出门(打工)多挣些钱。听完我笑了,告诉堂兄山神不是管钱财的,而是守护我们全村人平安和健康的,是全村庄稼、牛羊以及每一个生灵的保护神。
我在兰姓家族中辈分算是高的,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是回到土乡有一些看上去年龄比我大的族人左一个啊嘎(土语:叔叔)右一个啊嘎地叫,我还是怪不好意思的;甚至还有几个年龄更大的,胡子都一大把了,远远地见了我连声叫我"宏伟阿佳"(土语:哥哥),向我问好。经常接触他们也就习惯了,没有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很亲切,这也说明族人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和民族的凝聚力使大家更加团结友爱,充满温暖。
土族是非常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个节日,是大家聚集最多的时候,土族人有这样一个说法:不过到二月二,春节还没有过完。近年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时间一长,同胞之间见面的机会也就相对少了很多。但是春分这一天,再远的人也要回来祭奠先祖,烧纸、磕头、给祖坟上添土。这一天不回来的人会遭到族人的训斥,认为这是忘祖、可耻的行为。土族人把这一天看得很严肃庄重。在这一天就是来祭奠先祖的日子,无论你官多大,多有钱,仍是族人里普普通通的一分子,仅仅是一个来诚心诚意祭奠祖先的后人。
每年春分这天我都很早赶到村里,每次以为我是第一个赶到祖坟上的人,但是村子里的族人总是比我来得早。他们已经用背斗或者拖拉机将煤砖和锅台灶具运到祖坟上。还有必不可少的坟猪,也供奉在了祖坟茔地的正中央。用煤砖堆起来的火堆早已烧得火红,旁边的茶壶里是炖好的奠茶,还有一种叫做康食(土语,形似油饼,但比油饼薄、小,是用来祭奠先祖用的)的小吃也早已摆放好。
每年的坟猪都是根据族人辈分大小轮流供奉的,今年是爷爷辈供奉,明年就是孙子辈,从不间断,已经延续快二十年了。听我阿爸说,下一次轮到我们家供奉坟猪可能要等十五年左右。心想那时我都已经退休了。话入正题,坟猪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质量定在一百二十斤左右,不能供奉残疾不全的坟猪,缺耳少尾的都不行。这也是对先祖的一种尊敬和敬畏。
十时左右,族人已经到齐,在长辈的吩咐之下,分成几组在每个坟前的石桌上用已经劈好的小木块搭成一个笼状高约二十厘米的小塔——材笼。里面放些干草以便点燃,在干草上面放上松柏枝、藏香和自家用青稞面和油拌成的煨桑用品斯佐儿(土语)。同时每家的妇女们也把自己做好的十二个馒头供奉在自家过世先祖的坟头前,或堆成一座小山,或放在背斗里不动,寓意让先祖能吃到自己家人做的食物。等这些都完成后回到火堆旁边等待长辈安排其他事物。祭祀活动很繁琐,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有的收拾灶具,有的洗菜,有的劈柴。我每年的任务就是号召和我年纪相仿的一帮堂兄弟,在每个坟头添新土、放烧纸。这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绝对不能出现漏放烧纸和没有添新土的情况,否则就要受到长辈们的训斥。就连咿呀学语的孩子也忙着拾一些柴火,忙得不亦乐乎。年龄较大的长辈们坐下来和其他族人聊聊天,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中午时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在长辈们的吩咐下开始了当天最关键的环节——烧纸。首先,长辈把大家拿来的烧纸全部聚集到一起,寓意大家是一家人,来到这里的族人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大家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兰家的事情做好,比别人家更优秀。然后长辈们将烧纸根据分坟的位置分成五大堆,由各自分坟的长辈拿到自己坟前去点燃。最后剩下的就在祖坟上烧,这时长辈就开始讲话,大概内容就是今天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今天来了多少人,岁数最大的多少,岁数最小的多少,没有来的是谁,为什么没有来等都一一告知,并请求先祖原谅。然后就祈求先祖护佑子孙们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家族繁荣昌盛。这时材笼也已经被点燃了,放在里面的松柏、藏香、斯佐儿也烧起来了,散发出一阵阵的松柏和斯佐儿特有的香味,把自制的康食也放在材笼上,烧得滋滋咋咋作响,等待烧纸完全烧尽后,长辈嘱咐全部族人给先祖磕头行礼;大家分食祭祀的康食,寓意先祖会保佑这一年不会得病,生病的人也会好起来,这时候老少族人都纷纷抢着吃康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吃急了烫着嘴也是常事。这时一部分族人把提前准备好的奠茶,米汤和康食用力向祖坟抛洒,让先祖和我们一起分享美食,每个坟头抛洒三次,大家一起感受着亲人阴阳两隔而又相聚在一起的美好时刻。如果磕头行礼期间有哪个族人不好好行礼,东张西望,窃窃私语,那么他就倒霉了,长辈会吩咐其他族人把他拉到祖坟前,压住手和脚,长辈用烧火棍在他屁股上狠狠打几下直到求饶为止;你还要在祖坟前向先祖赔礼道 歉,得到大家原谅方可离开。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族人家教的威严是不允许族人逾越的,是神圣庄严的。
由于我们分坟比较多,纸钱全部烧完需要一个多小时,族人们虔诚地跪拜以后稍作休息,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享用坟猪的时刻。由年龄最大的长辈先把坟猪的头和四肢卸下来交给明年轮到坟猪的族人手里,意味着明年春分你家也必须在祖坟前供奉一头坟猪,祭奠先祖。不能有任何理由推辞或不接受。然后用斧子和刀子把整个猪剁成大小不一的肉块,分成两锅煮,割下一些瘦肉用于炒菜。在大家聊天嘘寒问暖期间,一部分土族妇女阿吉(土语:嫂子)已经用坟猪肉炒了一些简单的菜,比如辣子炒肉,粉条炒肉。如果来祭奠的人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成一到两锅熬饭或者粉汤,就着自制的馒头吃起来。大部分族人还是把肚子留了下来,不会一下吃饱,因为好吃的还在后面呢。互相唠唠家常之后,主事的长辈开始安排年轻的族人给长辈倒茶,安排长辈们坐在草垫或松软的毯子上以示尊敬。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除了敬酒的时候,年少的族人不允许和长辈坐在一起。敬酒的时候需要跪着或弯腰,这也是土族人的礼貌,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是每个人必须牢记的礼仪。
等长辈们坐稳了以后,我就开始准备给啊嘎们敬酒。每年规定来祖坟祭奠的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家里准备两瓶酒。由于我们住在城里,带来的酒的档次比别的族人要好一点,我的阿爸每年都准备两瓶八大作坊让我代他给长辈们敬酒。我从阿姨(土语:婶婶)手里要来没有破损的碟子和三个酒盅盛满酒,按照土族习俗一一敬酒,长辈先用无名指在酒盅里轻轻蘸一下酒,向天轻弹三次,寓意敬了天地神,嘴里说着吉祥话,然后一饮而尽。就这样一大圈敬下来两瓶酒也就差不多完了。与此同时,阿吉阿姨们做的菜和煮的肉也都端上来了,把整个祭奠活动推向了高潮。阿吉阿姨用大脸盆端来煮好的猪肉,先给长辈挑选一些易咀嚼的嫩肉,长辈撕下三小块肉向祖坟抛撒,也是祭奠先祖的意思。然后大家才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吃肉,吃多少割多少。但是不允许吃了一半放回盆子里,必须吃完,也是减少浪费的一种好办法。肉盆周围这时也已经端上来了做好的蘑菇炒肉、芹菜粉条炒肉、凉拌黄瓜以及凉拌三丝等小菜,一盘瓜子、一盘糖果还有烟酒。接下来就是大家喝酒聊天的时间。不时传来笑声,划拳的声音,还有小孩子们的嬉闹声。在大家没有喝醉之前,长辈还要说一些事情,比如哪个族人的家里出了什么大事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帮助,希望大家无论从钱财还是物质上都要给予最大的帮助等等。如果出现了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长辈们将当众训斥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土族尊老爱幼,视老人为家中的佛,所以长辈一再强调如果在本族人群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绝对不会原谅的,按家法处置,决不姑息。最后还强调大家是这个族系里的一分子,希望发扬土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貌、风俗礼仪,要以身作则做给后代们看,做他们的榜样。在大家一声声赞许和叫好之后,进入喝酒聊天的又一个高潮。
我每到这个时候都是醉的,一年多没有见到族人们,在一起感觉那么亲切、温暖。在我看来对族人们的全部感情都在酒里,我没有了往日与别人喝酒时的推辞闪躲,只是放开胸怀、敞敞亮亮地喝,感觉喝起来比平常利索,酒也比平常香甜,感觉喝不醉似的。这时长辈族人就说:"今天的酒是你和先祖一起喝的,你喝的一杯先祖帮你喝了半杯,你怎么能醉呢?"在大家的欢乐声中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划拳战斗。几局下来大家也喝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已到了下午四五时,长辈号召大家开始撤离祖坟,聚集到今年供奉坟猪的族人家中继续喝酒聊天,坟上没有吃完的一些菜、肉都要拿到他家里供大家继续享用。这户族人为了给大家营造更加热闹的氛围,会在家里蒸包子做长面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会做我们土族人最爱吃的哈利黑(土语荨麻),也就是汉族人常说的"背口袋".这可是土族人招待贵客时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因为做哈利黑比较繁琐,做法讲究,所以在平常日子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节庆的日子里才能吃到,也算是饱了我们的口福。
爱喝酒的族人还在继续喝着,不时传来几句土语歌曲和青海花儿,而我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睡在暖和的土炕上,梦里还在继续和大家划拳喝酒,不时发出啧啧的喝酒声,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土族人的春分就这样在大家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中结束了。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但我从这一天里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一种族人与族人之间的信任,一种无形的光环在包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希望,不断激励我向困难出击,向未来前进。
父亲忙春分
文/刘明礼
一辈子在农村,与庄稼、土地打交道,使得父亲对节气的触觉似乎比那些草木虫豸更加敏锐。春风乍暖,看到家门口的柳树泛起了绿意,坐在门槛边上的父亲深吸一口纸烟,自言自语地说道:"春分到了,该去给园子里的小葱浇浇水了。"
那时我还少不更事,站在一旁紧盯着父亲的脸,禁不住好奇地问:"爹,啥是春分呀?为什么春分要给菜园浇水?"父亲笑呵呵地向我解释:"‘春雨惊春清谷天……’咱们中国的农历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关乎着农时。春分是这24节气中的第4个,它把春天分成了两半。春分时节,正是春苗生长的关键时候,所以要给小葱浇水了。"从此,我知道了24节气,也记住了父亲的话:春分,把春天分成了两半!
说来也是。北方春晚,立春虽说是春天的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却远未到来。而到了"雨水",不光雨水难得光顾,甚至天上依然会飘来雪花。好不容易盼到惊蛰,大地回暖,麦苗返青,当人们以为就要花红柳绿的时候,春一转身,留下一个料峭的背影,便又躲入帷帐之中,迟迟不肯露脸。可到了春分,几乎一夜之间天地就换了容颜。春分如同一个响亮的鼓点,她"咚"地一敲,春的大幕便一下子拉开,春之曲也随之进入了高潮。杨柳依依、桃花献蕊、草长莺飞,春天的色彩开始缤纷,春天的图画开始绚丽。
春分一到,父亲的脸上沐满春风,哼着小曲去到村边的自留地。别看那只是3分地,对父亲来说却是他的伊甸园。在那个艰苦的岁月,这里似乎承载着他所有的希望和欢乐。一方小田,他精耕细作,每季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头年秋天,父亲在这墁上了一畦小葱。如今,在春风的沐浴下,完全返青的小葱一派葱笼,青翠欲滴。父亲走进园子,俯下身子,用手爱惜地摸摸葱尖,接着把手放到鼻子下闻闻,分明是嗅出了春天的味道。父亲挑起水桶,迈开大步到附近的水塘里去挑水,一趟一趟,不知疲倦,他坚实的脚步在春天的大地上书写下一串串诗行。一桶桶水灌进干涸的土壤,渗洇到饥渴的葱根,咕咕冒着水泡,发出轻轻的"滋滋"声。那是土地快活地轻吟,那是苗儿们由衷地致谢。父亲说,要不了几天,咱们就能吃上又香又甜的小葱了。年复一年,父亲随着24节气,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把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春分
文/朱秀坤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季过半的日子到了,阳光日益和煦,地气正在上升,乃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之前的春节其实离真正的春天还早着呢,而立春、雨水,不过是打一个前站,惊蛰才真正掀起了春天的一角,轰隆隆的春雷似一把号角,将那些酣眠中的小动物唤醒,告诉它们春天来了,该上场啦!到了春分时候,小动物们渐渐地活跃起来,蛇啊蛙呀蚯蚓啊蛤蟆呀全从地底下,从草根下,从河床下钻了出来,你似乎能听到它们的欢叫声跳闹声和惊叹声:啊,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啊!于是,在春分这天,民间有了一个习俗,不吃面条,不上井台打水,不能推磨,妇女不得在屋内梳头,不准拿长绳,免得屋上掉长虫(蛇)、蝎子等毒虫。
春分的物候是:玄鸟(燕子)至,雷乃发声,始电。过了春分,那翩然灵巧的紫燕就从南方快乐地飞来寻它们的旧巢了,叽喳叽喳喳喳叽,不借你家盐,不借你家醋,只借你家屋檐住!母亲一听就懂,乐呵呵地说:知道啦,欢迎你们回来!燕子是一种吉祥的候鸟,勤劳,喜兴,又喜欢恋旧,这就赢得了人们的好感。看到燕子夫妇一大早忙着出门衔泥垒窝,人们也就早早地下地,扶犁入田了。潇潇春雨中,柳色含烟,杏花初放,燕子点水,春笋冒尖,农夫犁田,村妇播种,好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这一幕若入了画家的法眼,就是一幅极好的春早图啊。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牛毛花针似的酥软春雨,倏忽之间,就会有一道闪电亮过,响起一声惊雷。这样的闪与雷,是吓不倒田间劳作的老农的,咧开嘴乐还乐不过来呢。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啊,下过几场,你再看,那经过寒冰冷雪风刀霜剑的瘦弱的麦子,顿时就有了精神,变得茁壮墨绿,在杏花春雨中呼呼地添膘长个头呢。这怎能不让披蓑戴笠的农民伯伯吧嗒一口旱烟,展开眉头笑出来?
若是晴好天气,金色的阳光晒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坐在门前梨树下,那花朵胀得鼓鼓的,快要开放了,就像一张张粉嘟嘟的小嘴,闭得紧紧的,也许你睡上一觉,明天它们就会忍不住笑出来!而我捧一本书,面对大好春光,听一段"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典雅昆曲,在满心的温馨与诗意中,眯上眼,真的要睡了。春眠不觉晓啊,处处闻啼鸟。
春分
文/章铜胜
春分的分,容易让人联想到分离的意思,好像日夜明晰分散,也仿佛季节此时崩离。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字面的误读。
春分前,好像还是冬的尾声,早开的木兰花在寒风中零落一地,春有浅尝辄止的意味。像才沾唇的酒,舌尖并没有尝到它的香醇味厚,酒的浓洌还只是贮藏在杯子里。早春就是这样,还没有尽情展现春的万种风情。
而春分一到,万物就有了春日浩荡的感觉,仿佛只有到了春分,春才真的来了。《春秋繁露》上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日夜清明的时节,阴阳相半,昼夜均平,寒暑平和,是岁月的中庸之姿,是时序调和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岁月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春分日,昼夜等分之后,白昼就一天长似一天,阳光开始一线一线地增加,也在一点一点地变暖。时节有了雨水的滋润,有了惊蛰的唤醒,就变得丰润起来,仿佛进入了轨道的列车,轰轰隆隆地向前驶去,心无旁骛。
天气暖了,日子长了,人就有了恹恹的睡意,日子也就生长出了春日迟迟的模样。
春日迟迟,正是春的性格。仿佛春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性子慵懒的人,喜欢耍一点小性子,喜欢消磨时日,也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打个盹,也喜欢找个借口任由百花在这当口调皮地绽放。我喜欢春天的这种随性,仿佛这也是春天该有的品格。
春分时,正是农历二、三月相交的时候,是为仲春,春已半。此时,歙县卖花渔村的梅花早已经开过了。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是唐人钱起隐居的山坞,此时已是"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的时候了。
梅花、辛夷之类开在早春的花朵,总显得清寒瘦弱,娇小伶仃。过了春分,春深似海,繁花如潮,春天才有气象万千、花团锦簇的繁盛。
春分时,在江南,油菜花开得正盛,俨然大手笔。大片金黄的色泽,在清晨朦胧,在白天眩目,在黄昏迷离,在夜晚深沉,无数花朵整齐划一地开放,尽展大地的奢侈。那些围山而上的梯田里、临水而立的水田中,都有油菜花海的倩影。此时,如油菜花般密谋着一年花事的花卉数不胜数,或早或迟,都在等待着百花盛放的大场面。
春分耐得住初春的寂寞,才有了春日迟迟的繁华。春分时节,植物在大地上,以枝叶、花朵密织锦绣之网,铺展繁华之褥。雨中海棠,开一树深深浅浅的红,接雨承露,花儿就有了小家碧玉般的娇羞。晴日里的樱花,大朵大朵地一齐开放,满树满枝、沿川漫坡都是璀璨的生命。牡丹、芍药偷偷孕蕾,藏着春天无边的繁华,是在等着压轴出场,等着惊艳时光的亮相。
春分时节,那些正在开放的花,是数不过来的;那些已经孕蕾,等待开放的花,也是数不清的;那些在春风中飘落,已经零落成泥的花,谁又在意究竟被风吹落了多少……只记得,春分日拉开了岁月欣欣向荣的序幕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