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笔下的经典名作,更是走进了中学课本中。
在小说开篇,作者莫泊桑陈述了菲利普一家的经济情况,如:刚刚够生活罢了,样样都要节省。”我们“作为拮据的一家,金钱就成了控制生活的唯一物品。而“叔叔于勒”则是“我们”贫苦生活的精神支柱,唯一生活的希望。因为于勒,父亲每天在港口对着渔船念叨;因为于勒,一个身无分文的公务员看上了二姐;因为于勒,“我们”拟定了上千种计划。但是,小说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偶遇,原本心心念念的人突然出现在了眼前,十年来的所有希望在那一瞬化为烟灭,希望转而变成了绝望,母亲毅然决然的与于勒撇清了关系,为了不再遇见,“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了圣玛洛船”。
我们自然可以称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见钱眼开,然,我们不得不去承认,亲情是建立在友好的联系之上的,是于勒将原本生活就困难的家庭财产再次的挥霍,让“我们”的处境难上加难,“我们”一家本就是对钱精打细算,缺少了遗产的支撑,不提精神富足,连衣食都成了问题。如果“我们”接受了于勒叔叔,这就意味着二姐的婚礼迅速瓦解,同时,“我们"无法判断回到身边的于勒是否会对仅有的财产再次挥霍,这是”我们“一家无法承受的打击,并且,于勒叔叔有愧于“我们”一家,在他内心中也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的。归根到底,于勒是一个失败的人,他就是被社会所抛弃了的人,他没有家庭,亲人更是敬而远之,他唯一的家就是那一艘渔船。在他的家里,船长认为他是“法国老流氓”,他干着最卑微,不起眼的活,他的手满是皱纹,他的脸又老又愁苦,狼狈不堪,即使是生活在船上,也是毫无地位。换言之,船是他度过余生的唯一住所,他的人生长路只是日复一日的开牡蛎,直到去世罢了。
我们不免感到同情,同情他的悲惨人生,悲惨遭遇。可是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我们同情。他挥霍家产,不得不远走他乡;他事业不顺,不得不寄居在渔船之上。我们对于可怜的人,往往会有悲悯情怀,就像文中的“我”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转念一想,我认为善良不应花在本身就不仁的人身上,结果就需要去播种,妄想守株待兔,不劳而获只会加剧这种恶劣的社会风尚,让更多的人“摆烂”。
每一条路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前面的“小聪明”只是让未来的自己摔得更惨,脚踏实地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