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较为任性的家庭,特别是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感性多于理性——因为我们践行的“快乐教育”总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大环境格格不入。但儿子一入初中,我们全家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初中报到的那一天,儿子特别高兴,说自己的新学校是如何的好:不用穿校服,作业不多,各种社团活动特别丰富……儿子豪情万丈地说:“我们学校还没有游戏社团,我准备去开创一个游戏社团!”
但我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了一个“惨绝人寰”的消息:儿子的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奥数的约有95%,也就是说我家的娃和另两个娃共同构成了他们班上那占绝对少数的5%。与此同时,儿子也通过小学同学QQ群打听到其他初中的情况,基本上做作业都会做到晚上10点以后,但他却是在学校课间就把作业完成了。这种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周围的反差让我们极度不适应。
更让我们焦虑的是其他学校每周都有测验,家长的手机APP上都会立即看到孩子在班上和年级的动态排名,而我们的儿子,就连期中考试我们也只是知成绩而不知排名。不仅是我们家比较着急,其他家长们在微信群里也都比较着急,而学校的解释是“只告诉学生分数段,不作排名”。
作为素质教育的坚定支持者,我们十分赞成学校的做法,但又十分纠结。现在的学习不都是为着三年后的中考和六年后的高考吗?
“减负”是热词,“快乐教育”是热词,但更热的一个词是“剧场效应”——大家坐着看戏挺好的,但前排的已经站起来了,后排的不站起来就什么都看不见,站着挺累,但谁都不会坐下。
这样的纠结让我们感到无力和沮丧。看着儿子中不溜丢的成绩,看着一次次被成绩所挫败而渐渐失去光彩的儿子,我们不得不和他一起商议,是不是也报个补习班试试?
“家有初中狗,交流全靠吼”,儿子去上补习班,千般抱怨,临行前转身扔给我们硬邦邦的一句话:“不管长大了会怎样,我都会感激你们小学时没有让我上‘兴趣班'!”
或许这是孩子青春期的宣战告白,躺枪的父母哪怕心中万般委屈,也只能默默承受。
看着儿子气冲冲的离去,看着他的房间乱如狗窝,恍如回到了30年前,也是一个少年在用青春期的愤怒宣告着自己的成长。
那时我的父母站在前面,为我一路前行抵挡风雨,如今他们渐渐步履蹒跚,不得不退到旁边看着我和妻继续向前。而我和他们的心思居然如此相似:都希望能为后面的儿子多抵挡一阵,让他在幸福的人生道路上多前进无忧无虑的那么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