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完小的路口摆过地摊。对面的门店是棋牌室,总是挂着布帘子,与学校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管事的妇人叫阿爱,经常到我的摊位照顾生意,十块、二十块地买,还算大方。后来才知道,我曾经帮过她眼有残疾的弟弟的忙,难怪她如此记情。
相比阿爱,我欠的情,其实很多。
当年外出求学,曾经借住在二叔家中。隔壁的肖伯父与二叔是同事,肖伯母与二婶曾合伙开过蛋糕店,两家特别要好。为了不耽误明天赶车赶路,我早早就睡下了。半夜,肖家的厨房咣当一声响,似乎掉落了锅盖,将我从浅眠中惊醒。我烦躁地闷了一句“干吗呢” ,翻过身继续睡。次日清晨,洗漱收拾妥当,告别二叔二婶,打开门,发现肖伯母早已等候在过道里:“仲,把这带上,路上吃。 ”细看,竟是满满一篮煮熟的鸡蛋!原来,伯母听说我要出远门上学,需辗转几道车,怕我饿着,就连夜煮了一窝鸡蛋。那一刻,怀里的余温暖遍全身,满眼的鸡蛋一片模糊。后来听说,因为良好的产品质量、良善的品牌形象,短短几年,肖伯母的小店就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一家连锁企业。
那年在湖南师大学习,考试后从长沙乘长途汽车夜回,我抱着行李不敢睡觉,到了凌晨四点多,车从雪峰山盘旋而下,实在撑不住了,才迷迷糊糊打了个盹。到中转站转车时,我才发现,钱不知何时被小偷扒光了。我六神无主,公用电话都没钱打,看来只能流浪街头了。“你也回通道是吧?碰到难处了? ”身边一位高个子中年男子注意到我那张苦而不哭的脸。“倒八辈子霉,回不去了。 ”熟悉的乡音,落难的表情,激发了这位老乡的恻隐之心。他慷慨解囊,帮我买了车票。一路上,我诚惶诚恐、坐立不安,很少跟他搭话,只知道他姓王,瘦高个。出站的时候,没等我说声谢谢,他已匆匆离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非常惭愧,时至今日,我们都不曾再见面;就算见面,也记不清他的模样了。这个心结,一直在我心里,久久不开。
某次喝茶闲聊,听好友讲一位前辈对他的知遇之恩。
好友谦虚地说,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更不是所谓的特殊人才,来自农村、毫无背景,仅仅只是编了一本小内刊而已。但同事们都说,这位前辈是因为惜才爱才,力排众议把他调到身边来的。幸运的这位好友却“不知好歹” ,第二年就给前辈出了一道大难题:将爱人跨省调动过来或者将他调往女方所在地。对下属的“过分要求” ,前辈非常上心,创造机会把女方那边的主官邀请过来,只带好友一人全程陪同,为外调做铺垫,尽管最终没有办成,但那份无私的情意,足够影响好友的一生;最后,前辈费尽周折,将好友的爱人调过这边的对口部门,妥善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好友说,若不是这位前辈,他的婚姻状况不敢想象。他说,他会一辈子记得这位前辈留给他的十二个字:珍惜缘分、尽心工作、好好做人。
我又想起另一位同事的故事。那天和同事散步,一对安徽夫妇带着两个小孩,将我们当街拦住,说是寻找走失的亲人到此,没钱又不熟路,看你们面善想给孩子讨碗饭吃。同事过意不去,穷秀才充胖子,带他们到小餐馆点了几道家常菜,饭后还打发十元钱路费。看着他们点头致谢匆忙离去,我冲着同事哈哈大笑:“你人傻钱多呀,这些人真真假假满大街都是,上当受骗啦! ”他很不以为然:“举手之劳,管他真假,如果他们真遇到困难,那就帮对了;如若哄我老实人吃亏,没关系,老天在看着呢。 ”
恩有很多种,养育之恩、救命之恩、解难之恩、知遇之恩……于我而言,我帮过的人,不需他记得我,帮过我的人,我总想感谢他。我想的是,知恩要图报,报不了,记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