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你我而言,彼此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了。”这是《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的话,被小王子所需要,使狐狸的存在更熠熠生辉。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那只狐狸,想被需要、想被依靠。
正如西谚所云:“被人需要与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盛开的花朵。”被需要,是我们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来源。比之从前,管好自己吃饱穿暖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越来越遵从本心去找寻一种自我实现,而这种自我实现从何而来?很大一部分是从给予他人的安慰与鼓励,从回应他人请求帮助的话语,从感到自己被爱、被需要中所获得。
如《悲惨世界》的男主人公冉阿让一朝从市长之位跌落谷底,是珂赛特的存在始终支撑着他,他的鲜活、他的坚定都来源于一个信念:他被需要着。
当然,我们对于“被需要”的渴求一部分也出于社会对我们的影响。时代的浪潮不断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没有一个个体可以脱离群体独立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是必然的。
然而有时,我们的“相互需要”也会被误解、被扭曲。前段时间一篇“母亲因孩子不写作业而闹着要跳楼”的新闻报道迅速占据热搜,交织于我心的不仅仅是诧异、不解,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可悲,什么时候母亲的爱成为了一种枷锁,给孩子莫大压力的同时也禁锢了自己。或许我们都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原本的互助互益会最终演变成双向的痛苦,而我们又该怎么做。
首先,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建立一种向内的自我身份认同,如果人没有自我身份认同,而是单一地从外界获得自我满足,那么我们就会过于依赖外化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单向人理论。
其次,我们应该在与他人互相需要的关系中寻找、思考自身价值,而不只是局限于自我的满足,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通过这一关系,挖掘自身更多的价值,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独善其身,也是一种浪费。”浪费的是自我价值被挖掘的契机,浪费的是洞察外界与其他个体的过程、浪费的是超越自我、创新的机会。
当我们真正能够平衡需要与被需要,清晰自我认知与外界联系,我们也就能成为小王子眼中,独一无二的那只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