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我随奶奶来到田里,跟她一起种水稻,我们种了很久,我坐在旁边休息,看着满亩地的秧苗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老人。
在近代中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很多的人因饥不饱腹而饿死街头,或许在他看到以后,便明白自己该走哪一条路。年轻时的他在湘西的安江农村教书,每一天他都是教完书之后就来到他的“秘密基地”——一大片水稻田里反复观察。然而却有那么一如往常的一天,发现了一株特别的水稻,与往常的水稻不同的是他们的产量差异。令他吃惊的是,硕大的水稻田里竟然只有这一株而已。为了证明这种水稻具有天然的杂交优势,特意乘车几经周转,来到南方各地,只为寻找几株天然杂交水稻。
终于在经过两年的时间,他先后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这四个品种中找到了六株水稻不育植株,他对这些不育材料进行很多次试验和观察,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他整理了一些资料后,提出了一些理论。可他并不知道,早在他之前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科学家早就研究过了,但都已失败告终。他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义无反顾的坚持研究。
在那段时间里,质疑、失败,如同家常便饭;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的坚持,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他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想要进一步研究水稻。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的写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巜遗传学原理》。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他的态度是尊重权威而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相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
他初步研制杂交水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增产量比往年要高了很多。后来,型号逐步提升,他的三系法被列为国家战略,国家的粮食产量逐步提升。
终于,他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水稻事业,换来中国乃至全世界千万家庭的饱暖。他是一代伟人,一个时代的闪星,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是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发展者——袁隆平。
我相信,十四亿中国人民不会忘了他的贡献。每当晚风吹过稻田,我都会想起他。即便他离我们远去许久,他的精神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之后,太阳落山,黑夜将至,许多家庭都开始准备晚饭。当我盛满一碗白米饭时,我看着手里的那碗米饭。我不禁又想起了弯腰种下一个时代的希望,脸上洋溢笑容的那个种水稻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