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鬼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 短篇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医院鬼故事 家里鬼故事

豪宅鬼影

大漠孤影
发表于 2022-06-12 03:04

    三、捉鬼篇
    翌日,马小保跑来报告说:”13号四德堂老宅的晁孙氏,昨晚悬梁自杀了。“
    闹鬼之事我不信,但是,现在这老宅死人了,我的神经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样事实,这太于突然了,我不能不接受震动,这个死者是我前几小时还看见过的,那样一个神情古怪的老太太,怎么就这样死了呢?
    我向局长雷阳报告了”四德堂“凶案的案情,局长说:”现在全国很快就要展开清匪反霸运动,我们一定得提高警惕,这可能是敌人搞的鬼,我们要及时破案。“
    我们和马小保进入老宅时,天已经大亮了,一阵门栓响动过后,13号的大门缓缓地开了,当门站着的是那个叫做阿三的疯子,他依然是穿着那身满清的官服,依然呵呵地傻笑着,听了让人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我知道,对于疯子,用不着多费口舌,便从他身边擦身而过,直往里走去。客厅的门开着,走到门口,我就看见那悬在半空的死者尸体。从她的衣服,使我一眼便认出是那个老妇人晁孙氏,脸上仍然是凝固可怕的面容。她两脚直挺挺地垂直,脚下有翻倒的凳子。死者的脚穿着一双白袜子,我再看翻倒的凳子,凳子旁边有一双皮鞋。我还意外发现凳面有两只脚印。我们勘察现场完毕后,当晚,我向局长雷阳报告了案情。局长说:”小高,照你分析,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案子?“
    我胸有成竹地说:”这是一桩自杀案。“
    局长又问:”何以见得呢?“我说:”尸体脖子上有一条半环形状的索沟痕,这是自缢身亡,但是我认为,可能是这晁孙氏,因是晁家之亲属,她误解我们的政策,畏罪自杀了。“局长问:”下一步该怎么办?“我说:”由我与马小保进入这老宅去,我想,闹鬼之事,一定与此案有关!“局长批准了我的计划。


    翌日晚上,我带着马小保进入这鬼宅守候。夜幕越来越浓,我俩伏在花园的花丛里,举起望远镜望着陡峭的山峦。突然,我发现三楼窗口,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我调整好望远镜继续观察,只见黑影向着四楼的楼顶爬上去,我和干警小马赶忙悄悄地跟着也爬上去,因为楼梯旧腐狭窄,行走十分困难。
    爬上楼顶,月亮从云层中爬出来,照得大地亮堂堂的,我举目四望,发现自己正处在另一幢楼比较矮的楼顶两楼相嵌的飞檐之间。
    四周阒无人迹,只听到远处松涛的哗哗声。
    然而,当再次仰望时,发现黑影在楼顶上晃荡着,一些瓦砾不断被蹬下来,发出深沉的沙沙声,只一忽儿,黑影就不见了。
    我知道黑影已进入了另一幢楼的一个秘密门洞。
    我问道:”你看清楚了吗?是这个女鬼?“
    马小保:”离得太远了,看不清楚,可能是她!“
    ”我们从这条楼梯悄悄上去!“我低声说着。
    他们沿着狭窄的楼梯攀登而上,每转过一个弯,就升上另一层阁楼。
    我和马小保爬了很久,终于到达一块平坦的台阶。这里有一间秘室,我轻轻推开门,进入里面,屋子墙边有一只立柜,我轻轻扣动立柜,柜门开,另一妇人出……一看见我,这妇人惊吓得身体如筛糠。


    后来经过审讯,我便弄清了这个长期装神弄鬼的女人的身世,她就是昔日的”小桃红“,其实她未死也!
    小桃红,17岁买卖身给恶霸地主晁信初为妾,晁是个虐待狂,他虽然年过花甲,但是却无人性,以蹂躏妙龄少女取乐,其残酷与卑鄙手段令人发指。小桃红不堪其虐待摧残,服毒身亡,晁见状并不挽救,竟拂袖而去,后来得心地善良的晁孙氏打救,使其服韭菜去毒,”小桃红“才保住一条小命。但为长久之计,晁孙氏谎报晁信初,说小桃红已经死了,其实是藏于秘室夹墙之中,每天,晁孙氏放”小桃红“出来稍事活动,遇人则急促逃匿,但是终难免被人隐约发现,于是令”小桃红“戴上跳大神的鬼面具,谓其阴魂不散,让其披头散发出现,并在社会上,散布着流言蜚语,说”四德堂“有鬼,还有鼻子有眼睛编着鬼魂现形作乱的故事,混肴视听。街头巷尾添油加醋,以讹传讹,因此13号”四德堂“鬼宅就闻名遐迩,闹得全县沸沸扬扬。也是晁信初恶贯满盈,他本来就非常迷信,一日,他酒醉后在三楼楼梯口,与”小桃红“窄路相遇,他以为是白天见鬼,慌不择路,结果失足坠楼而死。更增加13号鬼宅的神秘与恐惧的气氛。
    晁孙氏原系晁信初的女仆,随13号主人留于凶宅,她平时,深居简出,与其子阿三相依为命,其子阿三,原系京城某戏班一个戏子,后被军统特务捉去,严刑拷打至疯,因他是个老生,所以平日演戏时,他都是头戴花翎人,身穿朝服,现在还是保留着台上的装束。
    交谈中,才知道阿三是晁孙氏的私生子,其父是谁,直到现在仍不得而知。不过,这晁孙氏也是命途多,她怀恨事,当也不容置疑。
    破案后,局长感慨万千地说:”‘小桃红’本是一个良家妇女,她多才多艺,可是红颜薄命,被旧社会的权贵霸占了,旧社会将人变鬼,现在我们把她解救出来,是将鬼变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