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东为宛平县城,这是为了防御李自成农民军进攻京城,而于崇祯末年(约1638年——1640年)建的。当时叫拱北城,或称拱极城,意为拱卫北京的城。宛平城只开东西二城门。城门有瓮城,有闸楼,东城楼称顺治门,西城楼称威严门。该城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风格。二城门间距640米,城池宽320米,青砖结构。此城虽是全国最小的县城,却城池坚固,规格很高。城内主要建筑是军队的营房、仓库、马厩等。城东有观音庵,城西有兴隆寺。西城外至卢沟桥之间有旅店、茶楼、酒肆、大车店、民宅等。卢沟桥和拱北城(拱极城)是两处军事要地。卢沟桥为交通咽喉,拱北城为屯兵之地。二者互为依存,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进逼华北,宋哲元将军虽率所部在长城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取得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但终因得不到政府支持,而泪洒长城。
长城抗战结束后,日寇近逼京津,一步步染指华北。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后查明,该士兵大便后迷路,不久就归队了),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并企图强夺卢沟桥。爱国将领宋哲元率二十九军全体爱国将士,在日本侵略军野蛮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前仆后继,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八年英勇斗争,终于在1945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民族解放的最后胜利。同时,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时至今日,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罪恶弹痕犹清晰可见。卢沟古桥现今已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只准行人步行通过,目前,卢沟桥、宛平城,及后来建造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已经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