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唐太宗突然生起病来,请太医日夜看护医治了四五天也不见好,恍恍惚惚好像有魔祟作怪。
大臣中有一人名叫李淳风,颇精阴阳之术,掐指一算,原来太宗阳寿已尽,很为太宗着急,因为唐太宗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不该如此短命。急切之间,李淳风想起阴司判官崔子玉原是唐太宗的臣子,和自己交情挺好,或者可以通融,使太宗得以加寿。想罢,李淳风给崔子玉写了封书信,命一只大鹤给皇帝送去。
此时,太宗正渺渺茫茫,魂灵要被勾往地府。见大鹤衔来一封书信,觉得奇怪,拿来一看原来是李淳风给崔子玉的,下面还有一注:“崔子玉是先朝旧臣,请陛下面交此书,以祈回生。”
太宗这才明白所以,不禁十分感动,但忽又记起武德三年至五年时,自己多次征战,杀人甚多,罪孽难了,怎么能生还呢?
但不管唐太宗怎么想,怎么忧心忡忡,生魂依然被引到了阎罗殿外。有通事舍人向阎王察报:“唐天子太宗皇帝李世民生魂带到 !”阎王一听,命人唤太宗上殿。唐太宗上殿后,也不跪拜,只抬头向四周观看。殿上有人看见,高声呼喝:“大唐天子,见了阎王为何不拜?!”太宗皇帝起初还在犹豫要不要拜,听到这样叫喊,不禁恼怒,高声说道:“联在长安的时候,只受别人参拜,不习惯参拜别人,况且,联是大唐天子,阎罗是阴司鬼王,为什么要联参拜他呢?”
阎王一听此言,在群臣面前甚觉羞耻,不由恼羞成怒,命令左右将太宗带出阎罗宝殿,交给判官定罪。
太宗出了宝殿,问引路的小鬼判官是谁。小鬼回说判官脾气暴躁而且凶狠,不敢说出名字。太宗就说:“那你走近点儿,轻声点不就行了?”
小鬼听了凑到太宗耳边说道:
“姓崔名子玉。”
唐太宗一听大喜,叫道:
“联认得他。”
不多时,唐太宗已被带到判官厅外。使者进去回察崔子玉道 :“奉大王命令,将太宗皇帝生魂带到,请判官定罪。现在门外,未敢擅自带人。”
崔子玉一听太宗皇帝驾到,连忙起身,口中直叫“祸事”。暗想:我是太宗臣子,皇帝来了,我不曾远迎,却让皇帝在门外等候,真是失礼!况且原来自己活着的时候,任瓷阳县尉,全家五百多人,乘马食肉,都是皇帝所赐。现在到了冥界,我不报答君恩,反倒如此怠慢。如果判太宗皇帝寿尽,也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如果判皇帝还有阳寿,回到长安怪罪下来,全家五百多口,岂不都成鱼肉,任其宰割?崔子玉前思后想,越想越不安,不知如何是好。门外的太宗皇帝见使者去了这么久还不出来,不禁忧心忡忡,思量着是不是使者对判官说了自己什么坏话。
思虑再三,崔子玉自知难以回避,只好硬着头皮穿好朝服,手执妨版,走出厅外,自报名衔,拜见唐太宗。太宗一见,忙问:“联前参拜者,是洼阳县尉崔子玉吗?”
崔判官答应是。太宗赐了平身,问:
“爱卿跟李淳风是朋友吗?’’
崔子玉点头称是。太宗看看有些希望,忙接着问他们之间情分如何,崔判官不明所以,照实答道:“情同管鲍,堪称莫逆之交。”
唐太宗听了觉得越发有希望,赶快掏出李淳风的书信说:“这里有李淳风给你的书信。”
此时,崔判官也有些明白太宗的意思了,想到太宗还阳的后果,不禁面色不悦。但太宗皇帝已经吩咐下来,没有办法,只好跪受书信。崔子玉接过书信后,唐太宗等着结果。不想崔判官却看也不看,就把信装进了怀里。太宗吃了一惊,问他为什么不看信。崔判官没法说出心里话,只好说:“微臣职卑,按礼法不能当着陛下读信。”
太宗皇帝信以为真,赐了无罪,命崔子玉当堂阅读。
崔判官没办法,只得拆开了书信,读了起来。读完信后,神色更加难看,连君臣之礼也顾不上了,看到唐太宗正遥望长安,便说:“李淳风若真是我至交好友,怎么会提出这样的事呢?”
唐太宗一听,顿觉满目羞惭,无地自容。只好低声说:“李淳风信中之意,也是在可否之间。行与不行,你做决定就是。”
崔子玉见太宗皇帝如此,心里又有所不忍,说道:“可以是可以,只是极为困难。”
唐太宗听后顿觉失望,惨然央告:
“卿还肤的性命,不过举手之间。但太子尚在年幼,不知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卿是否可以给联三天时间,让联回到长安,把社樱交付太子,再来阴司?”
说着,太宗皇帝想起太子,不禁泪流满面,动了真情。
崔判官见太宗如此,心里也觉难受,忙劝太宗宽心,说事J隋可以商量。唐太宗一听话有转机,也便止住了哭声,随崔子玉走进衙门。刚到门里,忽听有人在东侧哭号,太宗问:“什么人哭得这样凄惨?”
崔判官回说:
“不是别人,正是建成、元吉两位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