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鬼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 短篇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医院鬼故事 家里鬼故事

于姓的起源_于姓的全国分布、名人故事

老树
发表于 2022-06-09 11:48

姓氏起源

于姓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支源自周文王的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据《广韵》记载,周初,周武王大举分封诸侯,把自己的儿子姬邘叔封于邘国(今河南省沁陽县北部)。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人姓了邘,有的人则去邑旁姓于,称为于姓。

另一支源于北魏时的万忸于氏。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又复于姓。

全国的分布

河南泌陽县北部一带原是古于邘国所在地,当然也是于姓的发源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播迁到山西、安徽、陕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军阀纷争割据,于姓大举南迁于东南广大地区;隋唐时期,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望族;宋时,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到了清代,于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如今,于姓尤以湖南、陕西、辽宁等省居多。

姓氏名人

于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

于吉:一作干吉,琅琊人(今山东胶南),东汉末期的著名道士。所著的《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官吏。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永乐19年,于谦考中了进士。曾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职。

姓氏文化

于谦祠于谦祠在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成化二年,宪宗皇帝(即朱见深)特诏追认为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18年时又将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于谦祠被废。清光绪年间于谦祠又被重新修建了。

于谦祠坐北朝南,东边为于谦的故宅,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挂着写有“热血千秋”的一块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里面供有于谦的塑像。189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爱国集团——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2003年,有关部门又进行了修建。这也是自光绪年间于谦祠复修过后,近百年来的首次修缮工作。如今,于谦祠已成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名人事迹

两袖清风的于谦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大清官于谦在担任兵部侍郎时,有一次他从河南回京,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官场的风气,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摆了摆手,并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

于谦就这件事还特意做一首题为《入京》的绝句: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的一、二句是说,绢帕、线香、蘑菇原来是民间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土特产,只因为官吏征调搜刮,倒使人民遭殃了。三、四句中的闾阎是指古代平民居住的里巷的门,常代指平民百姓。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何时还朝,我什么物品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进京朝见天子,免得百姓说短道长。全诗生动地反映了于谦不巴结权贵,为官清正的高尚品质。

后来,人们便用“两袖清风”一语来形容为官清廉的官吏,有时也喻指清苦的文人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