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有的权威会计书籍都有这么一个案例,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建,会计分录是如下这个样子: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9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00 000
关于这个处理方式,川哥不敢苟同,有如下观点,请各位读者分析、拍砖!
川哥疑惑: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级会计科目,旗下核算若干会计二级科目,这个可以认同,但是把一级会计科目的金额转入二级会计科目,即是说,把“投资性房地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这个分录是个什么意思?
也许很多人看不懂川哥的疑惑点在哪里,那么举一个简单的案例,也许你们就明白疑惑点在哪里了,请看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工商银行账户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试问:您能看懂这笔会计分录在干啥吗?
川哥总结: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上述会计核算方式是错误的,应该写成如下会计分录才是正确: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9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 100 000
或者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9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某某” 100 000
“厂房”和“在建”并列,或者是“某某”与“在建”并列,这样来龙去脉就很清楚了。
值得提醒的是: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的会计分录是这样的。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9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 100 000
这笔会计分录正是犯了本文指出的错误,二级科目转入旗下的三级科目,扯不清来龙去脉。相比较而言,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来龙去脉就很清楚,一种三级科目转入另一种三级科目。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成本 9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公允价值变动 1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