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角度来看成长——读《终身成长》有感2000字:
1、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看的是《终身成长》,可能感官上会觉得比较鸡汤,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追求上进的青年其实可以仔细品读一下它里面表达的两种思维方式。
《终身成长》这本书实际上是对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这两种思维的区分,文中作者比较推崇的就是成长性思维。
2、那么这两种思维怎么区分?
固定性思维认为看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思维下的人会一遍遍急于证明自己,成长性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我个人认为作者描述的固定性思维实际上比较极端,文中描述的是一种非常固定,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当一个人认为它有这种天赋他才会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天赋就不会表现,另外考虑到努力的作用性不大,所以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实际上是到什么地步就认定了那个水平。
我认为大部分人实际上是成长性和固定性思维的综合体,很少有人是单纯地拥有某一种思想,更多的人可能是在两种思维方式中偏向于哪一种而已。
3、固定性思维有什么坏处吗?
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容易给自己设限,比如认为自己的智商在一定的水平后就认定努力是改变不了这种状态的,因此放弃了努力。同时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乐忠于将自己熟练的技能展示给别人看,由此导致短板难以继续发挥(所以究竟是不断地将长处练长还是也要适当补足短板,这似乎又是另一个话题。)
突然想到了国内有些人非常相信的“算命”一说。假定“命数”的确是先天注定的,同时算命先生也算出来的,但是这种思维真的不能发生改变吗?如果是拥有固定性思维同时又相信“命数”的人,可能会忠于现状不求改变。
4、是不是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就一定能成功?
文中作者非常推崇成长性思维,那是不是意味着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就一定能成功,或者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努力了就一定比固定性思维的人优秀?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拥有成长性思维更好的比较对象是时间轴上前端的自己,而不是同一时间段横切面的别人。比如下图所示,固定性思维的人的才能或者天赋本身就远优于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虽然后者在不断努力追赶,但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仍然没法超越前者。但是如果我们从自己的一生的角度出发,这实际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注意,这里并不是鸡汤学,我倒认为是一种真正的处世哲学。让自己永远都是在跟之前的自己比较,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成长和进步,这才是成长性思维的真谛。
5、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启发在于让我们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
先从自己来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能力看成是一个动态向上的过程。如果我们用固定性思维来看待自己,那就是一个静态的自己,因为目前拥有了多少,我的能力和水平就是多少,不增不减,而且因为我们认为努力没有用,同时因为想向大家展示更完美的自己,所以减少尝试次数,读后感www.gushidaquan.com.cn避免犯错。只有100%有信心才会去拼一把。我们有时候在身边会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很优秀,但是他们活的很累,因为总是想把最好的车贡献给大家,他们忍受不了别人的非议。比如之前芒果台的某个节目中出现的歌手在总决赛中退赛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一种固定性思维的体现,也就是常人说的“输不起”。
所以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只关注于自己的成长,因为每个人的成长步伐不一致,我们首先要确保的是自己在成长,其次再去想如何提高成长速率。如果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我们就不想展示,或者我们只展示自己现在会做的?那么那些不会做的但我们想做的谁给我们机会做呢?所以把固定性思维转化为成长性思维,成长性思维认为犯错是必然,而且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不用畏惧犯错,用于尝试,学到的属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是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周边人。我们可能会诧异之前觉得不优秀,或者在某方面没有优势的同学突然有一天发光了。这就是我们是在用静态眼光看待别人的结果。如果我们自己是动态的,看待别人也是动态的,我们就会正常去接受这种情况,并且可以和别人学习请教他的优势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说到这里详谈一下感情,包括友情和爱情。其实为什么很多刚开始非常好的朋友或者恋人到最后会不欢而散,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同步,也就是成长的速率不一样了。无论是一个在成长一个静止不动,但是两个都在成长,但是一个成长得过慢,其实都会导致两人从刚开始同一起跑线上到时间的积累后,出现套圈的情况。
6、尾声
我发现国外的这类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案例的方式来佐证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能中心思想就是要区分两种思维,并且是推崇成长性的思维,但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会大量举例来说明。《非暴力沟通》,《少有人走的路》……等等都是同样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