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1000字!
一本小册子,不到十万字,可以很快读完,讲了一个嗜书如命的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的故事。这本书没有情节,只有一段段连接性不是很强的独白。
赫拉巴尔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极大勇气、不惜代价地充分参与生活,活出了自我。赫拉巴尔1914年出生于捷克,21岁时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法学专业。大学期间发表诗作,到处旅游,当过铁路职工合作社仓库管理员、火车站小工、调度员。二战后被允许复学,32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服兵役。同年结束兵役,到老弱病残小手工业基金会当保险代理员、批发公司商业代表,到处推销刷子、杂货。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每到周末便到空无一人的啤酒厂打字机旁边写作。
35岁时,放弃宁布尔克老家的优越生活,来到布拉格谋生。义务到钢铁厂劳动近四年,开始写反映社会生活及普通人的写实文章。40岁时,到布拉格一废纸回收站当打包工,《过于喧嚣的孤独》的原型素材形成于这一时期。42岁时,被捷克诗人和剧作家克拉什发现,在杂志刊载其短篇。同年与艾丽什卡结婚。45时,开始在诺依曼剧院当舞台布景工。48岁时申请到“艺术家医疗保险与津贴”,由克拉什介绍成为一名“自由职业作家”。49岁时,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数年出版多篇中短篇小说,作品被改编成话剧、电影公演,屡获大奖。
1970年,捷克作家协会被文化部解散,赫拉巴尔的作品也被撤销出版发行。七零年代很长一段时间未能出书,但写作从未中断。1972年开始写作《过于喧嚣的孤独》并于1976年完稿。晚年仍笔耕不辍,每一年都有作品出版、作品被改编成的电影也屡屡获奖,在欧洲文坛产生深远影响。晚年凄苦,无儿无女,妻子去世后独自生活。1989年捷克发生“天鹅绒革命”,作者受到舆论的不公正指责。1996年获得总统功勋勋章。1997年逝世。
赫拉巴尔说:“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因此,从事随便哪种职业在我都无所谓。我心里想,既然别人能在冶炼厂工作,我为什么不能?与此同时,从这些职业流进我心田的千百种意象和感受,使我的幻像肆意驰骋。”赫拉巴尔小说聚焦普通人,是他自己与之等同并称之为“时代垃圾堆上”的人。
《过于喧嚣的孤独》中汉嘉说,“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赫拉巴尔用他毕生深处一位普通劳动者的亲身体验,对生活的用心体验,塑造出富有特殊魅力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