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赤地之恋》读后感1500字:
刘荃大学刚毕业,在政府的号召下参加了土改工作队,他们要去土改的村庄叫韩家坨,他暂住在该村农民唐占魁的家里。工作队经过调查后,失望地发现,原来这里是个贫穷的山村,没什么大地主可当成斗争的对象,怎么办呢?为了出成果,在工作队负责人张励的鼓动之下,工作队决定降低评地主的标准,于是原本只能评为中富农的农民也被评为了地主,包括刘荃的前房东唐占魁。被评为地主意味着要被枪毙,唐占魁也不例外,而且还是刘荃亲手给了补了枪才毙命的。刘荃知道唐占魁是冤枉的,给他补枪也是被迫的,所以他离开韩家坨时是满怀着愧疚。
土改之后,刘荃和张励一起被调到上海抗美援朝华东分会,随后又参加“三反”第一线工作。在此期间,他接到一封检举上海市长陈毅的检举信,觉得事关重大,不敢做主,就交给了组长崔平去处理。根据笔迹崔平认出了这封信出自他的亲密战友赵楚之手,为了自保,崔平出卖了战友,把它亲手交给了陈毅。过几天,赵楚被枪毙。
没想到,赵楚出事却牵连了刘荃,原来赵楚是刘荃在华东分会的顶头上司,经常要刘荃帮他办事,就这样,刘荃被当成了反革命分子的亲信被逮捕。他在土改时认识的女朋友黄绢知道这个消息后,就赶紧找新华社社长申凯夫营救。本来刘荃还不至于被枪毙,但申凯夫看上了黄绢,就以刘荃的生死作条件要挟黄绢和他同居,为了救刘荃,黄绢屈服了。
命是保住了,但女朋友却丢了,刘荃万分惆怅,觉得生无可恋,于是就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准备战死在朝鲜战场。没想到,这次死神还是放过了他,让他只是受到了重伤而进了战俘营。
在战俘营里,“四八大分家”后,战俘们分裂为志愿遣返和拒绝遣返两大阵营,刘荃站在了后面的阵营,因为他看透了共产党的真面目。但在最后选择回大陆还是去台湾时,他毅然决定回大陆,因为他觉得在大陆有他这么一个人存在,“共产党就永远不能放心。”
以上是张爱玲小说《赤地之恋》的故事梗概。看了这个故事梗概,相信不要我多说,网友或微友们一定知道为什么这篇小说会被打成“大毒草”的原因了,讲真话,贴近生活的作品在红色中国基本都是这个结局。红色文艺创作理论说,文艺作品要反映生活,贴近生活,但没有哪一部红色文艺作品能做到这一点,倒是张爱玲在这部作品中却做到了,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
看这篇小说的标题,让人还以为是部言情小说,但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土改,抗美援朝,三反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生活。其深度,读后感www.gushidaquan.com.cn广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了路遥的《人生》,可叹我当年还把《人生》当成了真实反映生活的典范,现在同张爱玲这篇小说比起来,它实在是太浅薄,太小儿科,太假的了。
当然,张爱玲并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她在这篇小说中还是花费很多的笔墨描写爱情,尤其是解放日报社数据组组长戈珊的爱情生活。戈珊的淫乱生活似乎让人看到了红色作家丁玲的身影。但令人痛苦的是,真正的爱情在冷酷的社会现实中终成泡影,刘荃和黄绢的确真心相爱,可结局却是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见面的时候了。
小说以刘荃回大陆为结尾,让人有些意外,张爱玲也预料到了这些战俘回国的悲惨结局,尤其是反共战俘,几无生还的可能,刘荃回国后很快就会被枪毙,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张爱玲还是这么写,似乎是相信只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牺牲才能救中国。
有时我会想,要是在看路遥小说的时候也能看到张爱玲的这篇小说就好了,那样的话,就可以更早、更真实地看穿红色中国,也不会迷惑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又想,要是当时也有机会看到它,我会相信它所描写的一切吗?作者:兔八哥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