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3》观后感1500字: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在《榜样3》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书声选择了执着与坚守,贺星龙选择了初心与担当,李元敏选择了挑战与坚强。在我看来,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鲐背之年的老人宋书声,17岁参加工作,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接手翻译开始,他用了55年的时间来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谈及为什么选择编译事业,他说,“我是因为组织分配与马列编译结缘的,我认为作为党员,服从分配就是一种选择。党让我做编译,我就做了55年编译工作。”55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能有多少个55年。从晋冀鲁豫北方大学到民主德国马列主义研究院,从俄语到德语,从青丝到白发,以宋书声为代表的翻译家们,凭着执着与坚守,用心血铸就经典著作编译,用毕生精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完整的文本基础。正是他们的选择,才成就了我国政治生活和党的建设中的大事。
3025元的“巨额”学费,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承诺,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卫校生选择了扎根家乡。行医18年,他出诊17万人次,背烂12个医药包,骑坏7辆摩托,24小时随叫随到,出诊总里程超过40万公里,辛苦不需多说,经常的入不敷出也没有击败他的信念,沉默寡言的他却一直在用心默默地守护着28个村4000多名百姓。在《榜样3》录制中,主持人也把贺星龙的爱人一起请到了节目。我至今忘不了他的爱人在谈及选择时的那种隐忍。贺星龙本可以放弃那个贫瘠的村庄,凭借自己的医术去县城谋求更好的发展,可是他没有;他本可以在拿着记账本把别人所欠的医药费拿回来,可是他没有;他本可以拿着国家发给他的奖金更好地补贴家用,照顾家里人,可是他没有。两夫妻之前因为贺星龙的选择差点闹分手,妻子谈及往事眼中频闪泪光,是乡亲们的恳切挽留的眼神和丈夫默默付出的背影让她吃下了“定心丸”,心甘情愿地跟着丈夫继续守护着这个小村庄。在主持人问及贺星龙有没有后悔时,他的眼里有光,我想大抵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吧。
李元敏出场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亲切、随和,像极了隔壁家热心肠的大妈。在看完她的事迹后,我才真正为她所折服。李元敏回忆:当时盖买村是伊宁县有名的“后进村”,村“两委”班子软弱,经济发展缓慢,人心也是一盘散沙,这时乡党委找到曾当了7年村委会委员的李元敏,读后感www.gushidaquan.com.cn希望她能够挑起村党支部副书记重担。起初她是拒绝的,在当时那种大背景下,临危受命,工作千头万绪,根本不好开展,自己的爱人也是极力反对,但在乡党委的劝说下,李元敏还是毅然决然地扛下了这副重担。面对前任历届村支书不敢也不愿解决的“三资”难题,李元敏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魄力,跟沙场承包商据理力争,把每年4万元的承包费争取到每年45万元。靠着每年的承包费和其他收入,盖买村才一点一点富裕起来。她在回首往事时却几度哽咽,接手之初,工作难做,还受到其他村干部排挤,就连自己的丈夫都将她赶出家门。可是为了盖买村的发展,为了那么多的村民,李元敏还是选择了咬牙坚持。“党员就要多担责任,我没有理由不去做它。”李元敏如是说。于我而言,你是村里的“领头雁”,是敢碰硬的“女汉子”,是盖买村的“贴心人”,你更是沙仑不败的铿锵玫瑰。
选择是一次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有人获得内心笃定,有人保守初心,有人赢得民心,不管这个过程中是得到还是失去,当千帆阅尽,留下的必定是独一无二的风景。作者:周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