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0月9日出生安徽安庆,五次去日本(1901~1915)。
19岁走进中西求是书院,它是浙江大学前身。
二年后,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年22岁留学日本。
1903年5月,在日本,24岁的陈独秀伙同邹容等五人将清政府驻日本的学监姚文夫的辫子剪掉。
1914年在日本办《甲寅》杂志,发表文章,用独秀笔名,独秀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敬告青年》中倡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翌年改为《新青年》,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1月,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1917年,《新青年》发表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
1919年6月11日在北京街头亲自散发他写的《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入狱。
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大到五大,陈独秀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
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判处徒刑13年,这是他第五次被捕入狱,狱中他写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937年8月23日中午,陈独秀由潘兰珍和三儿子陈松年迎接出狱。出狱后,他两次积极主动找到当时在南京筹备八路军办事处的叶剑英,博古等,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8年8月,出狱后的陈独秀卧病,周恩来去重庆看望他,他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我年纪大了……
毛泽东说,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1942年5月27号,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于重庆江津溘然长逝,享年63岁。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可称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代表人物是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