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全句子: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花非花》解释: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网上说52集,现在都51集了,不知真完假完,湖南卫视总是剪很多。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
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终归于无。所以,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雾,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