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解释为: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注音〕shi zhi hao li cha zhi qian li
〔释义〕毫厘:长度单位.开始时期只相差一点点,但结果会相差千里.形容细微的失误,最终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意思是: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 失:失误。差:差错。)
【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成语性质】含贬义
【近义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英文翻译】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类别】:喻理类
【色彩】:含警示意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
【典故】: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意思:想和做只在一念之间,但往往就是这一念,失之毫厘,损之千里。
故事:赵充国,是西汉时代的上封人。有一次他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到了那里.一看形势,叛军的力量较大,但军心不齐。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的伤亡。经过他的努力,果然有一万多叛军前来投诚。赵充国便打算撤回骑兵,只留一小部分部队开垦土地,等待叛军全部归顺。可是还未等到他把情况上报皇帝,皇帝却已下达了限时全面攻击叛军的命令。经过再三考虑,赵充国决走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打算去做招抚叛军的工作。赵充国的儿子赵卯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派人劝他父亲接受命令,省得因违抗皇帝命令而遭杀身之祸。反正是皇帝命令出兵,打胜仗还是打败仗,都由皇帝主要负责。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充国曾向皇帝建议让酒泉大守辛武贤去驻守西北边境,但皇帝却采纳了丞相、御史们的建议,派了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带兵,结果被匈奴人杀得大败。有一年,金城、涅中粮食大丰收,谷子的价钱很便宜。赵充国向皇帝建议收购三百万石谷子存起来,那么边境上的那些人见到军队的粮食充裕人心归顺,他们想叛变也不敢动了。可是后来耿中丞只向皇帝申请买一百万石,皇帝又只批四十万石,义渠安国又轻易地耗费了二十万石。正由于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发生了这样大的动乱。赵充国想到这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如今战事未停,危机四伏,我一定要用生命来坚持我的正确主张,替皇帝扭转这个局面。我想,明达的皇帝是可以对他讲真心话的。”于是赵充国把他撤兵、屯田的设想奏报皇帝,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结果。出处《资治通鉴·汉记》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释义“失”,错失,差错。“毫、厘”,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指稍微相差一点点,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释义: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处: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