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收冬藏",但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冬季里依然阳光和煦,适合晒各种东西,让它们吸收足够的阳光和热量,来温暖人们的身心。
最常见的是晒棉被。早上十点钟左右,很多人家院子的麻绳或长竹竿上挂满了厚厚的各式花样的棉被。几个小孩子在棉被间蹿来蹿去,把身体藏在棉被中间玩捉迷藏,被同伴抓住了兴奋得叫起来。大人们不时呵斥几声:"不要闹了,小心把棉被拖到地上。"可谁能制止他们呢,他们从来没有在阳光下抱过这么厚实、这么温暖的棉被呢。晒到下午两点多钟,母亲就会拿一支短竹竿用力地拍打棉被,把棉被里的皮屑或螨虫之类的东西打下来,经过拍打的棉被会变得松软,吸收更多的热量。在下午去干活之前,人们把棉被收回屋里,因为下午五点之后,太阳就要下山了,露水出来,棉被会回潮。夜里抱着散发出阳光味道的棉被入眠,酣睡无梦,连外面舂米做年糕的声音都听不见。
谷物也是要拿出来晾晒的。在院子里,铺上一块大大的蛇皮布,把夏季里收割起来的谷子倒出来好好地晒一下,以免潮湿发霉,也可以驱赶一些蛀虫。母亲会特意另铺一块油布来晒糯米谷子,在阳光下,她仔细地挑出夹杂在其中的其他谷子,她生怕脱粒后的糯米不纯正,碾出来的糯米粉就没有韧劲,做的年糕就不好吃了。阳光下的谷子,一片刺眼的金黄。细心来听,似乎可以听到谷子吸收阳光的声音,这样微妙的声音也只有在冬天可以听得到。
剥了壳的红衣花生,像圆头圆脑的小屁孩在竹匾里滚动着,在麻袋里憋了几个月,出来见见太阳,真有一种小鸟出笼的喜悦。它们的小脸蛋经太阳抚摸过后,都幸福得泛着着红晕。黑芝麻摊在簸箕里,颗粒饱满,它们舒展着身体晒着太阳,那感觉真叫一个舒服。红衣花生、黑芝麻是晒起来就能闻到香味的,似乎是要晒出油来。晒干的红衣花生可以煲猪蹄汤,听说可以补血益气,记得生小孩时,母亲就常煲给我喝。一家人在冬日里喝上一碗这样的热汤,既可以暖身也暖心。黑芝麻,可以用来打黑芝麻糊。母亲把大米和黑芝麻一起炒熟了,拿到磨米机上打磨成粉。那是我至今都怀念的味道,每一次喝完都会把碗舔得干干净净。这也是妈妈独特风格的美食,我们这一代人嫌麻烦都不做了。红衣花生和黑芝麻混在一起也是绝配美食,分别把它们炒熟、碾碎,在混合在一起,加上白糖,就成了作"树叶饼"的最佳馅料,"树叶饼"一蒸熟,就闻到花生和黑芝麻的香气,咬上一口,慢慢地在嘴里嚼着,花生的脆、黑芝麻的圆润合着糯米粉的糯软,真是舌尖上的一场舞蹈。
晒完红衣花生、黑芝麻,还有一件要紧的东西要晒,那就是木柴。在煤气灶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木柴是否充足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殷实的标准。记得当年,奶奶为了感谢治好她的病的医生,她特意挑着一担好柴去城里感谢那位医生,她不知道城里的医生并不烧柴煮饭。在村里,临近过年的时候,村里都会响起劈柴的声音。一般是挑一个太阳好的日子里,一家人在院子展开劈柴、晒柴的工作,男人劈柴,女人、小孩负责摊开木柴来晒。切开的木柴的清芬和着阳光的暖洋洋,无不让人感到踏实。晒干了的木柴整整齐齐地堆在屋檐下或厨房里,这个冬天就不怕下雨绵绵的日子了。
冬天也是腌制萝卜干、酸菜、蒜头的好时节。腌制这些咸菜,需要几日阳光好的日子,因为它们都需要好好地晒上一场,吸收了阳光、脱了水分才能有味道。洗干净的白萝卜像一只只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白鹅在晒谷场上晒着,我和母亲用刀把它们切成几块,然后放在盐里滚动,充分吸收盐分,再晾晒几天,萝卜块就变成了萝卜干。晒干之后的萝卜干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整个晒谷场氤氲着一种让人感到日子甜适的滋味。腌制酸菜的时候,先把芥菜砍倒在田垄上晒几天,收回来冲洗干净,调制好浓度适合的盐水,再放进大水缸里腌制。吸足了阳光的芥菜充分浸泡在盐水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它们不停地发酵、成熟。在过年的时候,那一盘黄绿色饱满的酸菜,成了最受欢迎的开胃菜。腌制蒜头只需要一天的好日头,去掉根须和干枯叶片的蒜,清洗干净后被扎成一束一束的,挂在竹竿上沥水,蒜的辣气在阳光下有些刺鼻,我们就是晒掉辣气这种效果。晒了一整天的蒜变得柔顺了很多,切段后,揉上盐就可以腌制了。其实,阳光是腌制这些咸菜的一味不可缺少的配料,少了它,咸菜就无法腌制出来,冬日的生活就少了很多的滋味。
而我最难忘的是和爷爷一起晒书。先把家里所有的长板凳、椅子搬到院子里,我们又把书一摞一摞地搬出来,然后一本一本地摆在上面晒。我跟在爷爷的身后,他像与老朋友见面一样,一本书一本书地翻看着,不时露出微笑。他告诉我买书的故事,给我看几本书扉页上的字,可惜我当时还不懂其中的意思。风会把一些书打开,好像也在阅读呢。一整个中午,我们守着书,好像守着一个宁静美好的世界。
有时候,我也被母亲赶到太阳下去晒。她说,小孩子也要晒太阳才能长高。听她这么一说,我特意在阳光下奔跑起来,似乎可以听见手脚拔节的声音。
在这样的季节里,世界是安静的,也是有声响的,除了屋檐下麻雀的叽喳声,露珠从树叶或竹竿上滴落的声音,还有在冬天里晾晒的东西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很细微,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