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袅袅的炊烟散尽于房顶、融进灿烂的晚霞中时,当淡紫色的暮霭静静地弥漫开来时,故乡恬静美丽的夏夜便来临了。
哪村放电影,我们早几天就知道了,于是就掐着指头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这一天。到了这一天,太阳还有一竿子高,我们就胡乱扒几口饭,约上伙伴,踏着苍茫的暮色出发了。
电影场上烟气弥漫,人声鼎沸,甚是热闹。落座在放映机镜头前的孩子,乘放映员调试焦距,一刻不停地朝光束里探头探脑,小脑袋被夸张得硕大无比地投射在银幕上,激起人们一阵阵笑骂。有的小伙伴对着镜头做小狗、老鹰等各种手势,幕布上就会呈现出相应的手势。
电影场上有卖糖球的、卖甘蔗的、卖棉花糖的、卖凉粉的。第二天到操场上一看,蚕豆壳、甘蔗渣、山芋皮到处都是。
我们最喜欢看战斗片和武打片,如《平原枪声》《地道战》《小花》等等,至今记忆犹新,连一些台词都清晰地记得。看过《少林寺》后,个个都成了舞枪弄棍的“小和尚”,个个嘴里都哼唱着“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露天电影是古老农耕生活中的一面精神旗帜,凝聚着村民的悲喜忧伤,抚慰着村民们干涸的心灵。那被月光浸润、蛙声濡染的露天电影只能存活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如一帧久远的黑白照片,萦绕于胸襟,浸着岁月的底色,总在某个寂寥的夜晚与我们不期而遇,荡起我们心中潜沉已久的唯美情怀,激起我们蛰伏已久的感奋和冲动。
在纯净的月光下,我们的心变得丝绸一样柔软、水草一样飘逸。在露天电影的滋润下,心时时如一朵洁白的睡莲,冉冉绽放。人变成一棵朴茂的苦楝树,浑身长满善良和悲悯的叶片,而根须却深深地扎进故乡的泥土里。
夏夜看露天电影时,我们依稀听到心灵拔节的声响。露天电影给我们物质匮乏的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刻骨铭心,让我们避开现代生活的浮躁和喧嚣,回眸儿时的露天电影,任甜蜜而酸楚的乡愁,绵延发酵,撷拾遗落在岁月深处的诗性与唯美、柔软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