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通灵大峡谷是个伟岸勇猛的大丈夫,鹅泉只能说是个温文尔雅的小家碧玉。鹅泉所属的靖西位于广西百色市之南。这里奇山秀水,水墨田园,景色佳丽。绿色裹住柱状黛山,荷花点缀着原野,村庄散落于田间,犹如一轴轴缓缓铺开的淡墨画卷;山水相接,气韵交织,氤氲着那田园独有的悠然韵味,故有"小桂林"之称。鹅泉犹如镶嵌于硕大翡翠上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游览。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教人流连忘返。
从县城驱车至鹅泉约十多分钟。一路上,只见一簇簇、一团团喀斯特峰林,在波澜不惊的田园间耸立。山顶云海环绕,云雾随着气温升高,冉冉飘起,时而铺天盖地,时而飘散各处,这漫漫雾海,恍若仙境,让人如醉如痴。随着日光的变换,时空转移,墨绿与浅青交织,所过之处仿佛一帧帧、一层层绿色波涛在翻涌。这些奇峰秀石,是地表泥土历经上亿年的风吹日晒,逐步风化剥蚀和雨水溶蚀、侵蚀,形成了一片一片的石芽的结果。石芽密布如林,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突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十指相扣,心心相印;有有的相依相偎,窃窃私语的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有的一峰独秀,鹤立鸡群。
约莫一刻工夫,我等来到了鹅泉,只见一望平畴上耸立着一座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青山。山上石峰林立,远望仿佛一只蹲于原野的大鹅,昂首挺胸,扭身翘尾,引颈高歌。这是小有名气的鹅山。仰看山上,竹木葱茂,苍翠欲滴,花草摇曳,百鸟翔集。移目山麓,果红苗绿,层层叠叠,幽静流香。山下一潭,约一亩许,潭水从地下涌出,空灵澄然,清澈明亮,闪闪发光。潭中乱草杂石,鱼虾螺虫,本末细微,清晰可视。潭边草木倒映水中,光影交织,五彩斑斓,水碧如染,波绿如缎,这就是遐迩闻名的鹅泉。
那鹅山恰似翘首天穹的天鹅,浮游于泉上。泉旁水墨田园间,广阔的稻田中,有一错落的村舍,名叫念安村。只见青山碧水,修竹簇拥,翠篁绕岸,凤尾萧萧,碧江竹影,一湾带水绕村而流。村前一望平畴,碧空如洗,花草摇曳,鸟语花香;花海良田,亭廊水车,小桥流水,稻穗摇荡;耕夫荷锄,牧童扬鞭,村姑搓衣,小伙驾船,小儿嬉水;小船悠漂,竹筏穿行,黄牛踱步,鸡鸭追逐,鱼儿跳跃,风光俊朗,景色清逸,极富南国田园气息。村后奇峰错列,黛山耸翠,环拱而抱,青烟蒸腾,轻纱笼罩,隐约朦胧。清人覃恩济的《孟夏游鹅泉》:"鹅泉清涨望难穷,漠漠平芜到处通。新碧初添蕉叶雨,旧红半褪杏花风。湖山恐负来年约,诗酒应推此日雄。好上杨祠歌一曲,香泥都印马蹄中。"赞美了鹅泉的绝丽佳景。
鹅村有一"杨媪庙".庙旁小商店的老伯告诉我:相传很早以前,一杨姓老妇捡得神鹅蛋两枚,后孵出一双神鹅。神鹅见当地土地贫瘠,群山屹立,缺少水源,于是为人们引出一泓甘甜的清泉,所以泉因神鹅而得名。有了神鹅,才有源源不绝的泉水,滋养着土地,使得老百姓岁岁丰稔。因此人们便在泉边建起一座庙宇祭祀、纪念她。古代,每逢"三月三",地方大小官员均临拜祀,附近老百姓更是蜂拥而至,祈祷岁稔平安,五谷丰登。那时,鹅山上下,鹅泉四周,不论达官显贵、红男绿女,还是一介野夫、蓑笠葛布,人们不约而至,顶礼膜拜。整个鹅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优美的神话传说,给绮丽的鹅泉增添了无限想象空间和神秘色彩。
鹅泉不远处有个大龙潭,潭旁立有一块大石碑,碑上刻有硕大的大草"鹅"字,为王羲之所书,飘逸洒脱,富有动感。相传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在游览鹅泉时,于碑旁刻有一联:"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对联笔法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给人一种视觉享受。鹅泉不仅青山碧水、风光旖旎,还盛产鱼虾,其源源不断的晶莹剔透、一缕一缕、汩汩甘洌泉水,滋润着万顷田园,哺育了千家万户。尤在夕阳西下,飞霞满天,百鸟低回,落霞与群鸟齐飞。青雾飘逸,炊烟袅袅,美舍沃土,层林如染,景致撩人,给幽雅别致的鹅泉带来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远眺鹅泉,云影浮动,万丈光芒,水天一色,上下天光,灿烂夺目。落霞晚照之鹅泉,斑斓似画,璀璨如星,令人倍加炫目动情。
好一幅静谧、安详、旑旎、秀美的南国特有田园风光画卷!置身于如此诗情画意的画廊中,有种误入世外桃源之感,真可谓鹅泉归来不看书。抛开一切烦嚣,把自己融于这山山水水间,与山相依,与水相偎,水天一色,天人合一。在这清幽绝俗的山书水廓中,手掬一捧甘泉洒于脸上,涤去尘埃,忘却喧嚣与烦躁。喝于口中,清凉惬意、沁人心脾,令人欲仙化羽、宠欲皆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