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诱惑万千世界,面对绚丽多彩生活,作为凡夫俗子,焉能佛静仙清,无动于衷?要生存发展,基本需求必不可少,但过犹、不及皆苦恼。俗网尘劳中的芸芸众生,追名逐利者争先恐后,几人能知足知止?贪乃万恶之源。几千年前,老子庄子等先贤,早已为后人给出处世良方——知足。知足避祸,知足无虞,知足常乐,知足得福。知足,乃人生最明智。
曾看过一幅四格漫画:有个农夫在田野挖到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亲朋戚友都为他高兴。但他却整天愁眉苦脸,或闷沉沉地坐着苦思冥想,若有所失;或失魂落魄,跑到地里寻寻觅觅。原来,他苦闷焦虑的是,常说18罗汉,另外那17尊金罗汉不知身在何处?要寻见、挖齐才满足。知足是幸,少欲则安。贪心不足,求欲过甚,必然产生情感上的挣扎,这就绝对没有快乐可言。人生七憾:生老病死、爱离别、冤家会、求不得,只有“求不得”可由自己把握,少贪求就少遗憾。贪婪、“求不得”之憾、之恼,实咎由自取,最不值得。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只老鼠在农家仓库里觅食,意外掉进高高的盛得大半满的米缸里。它喜出望外,先是警惕地环顾四周,确定没有危险后,便一通疯吃,吃饱又跳出遁逃而去。如此反复多次,皆平安无事。后来,它干脆放胆在米缸里住下来,吃饱便睡,睡醒便吃,过着丰衣足食悠闲自在的日子。它哪里知道,贪吃一寸,便近死亡一步。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了,竭尽心力跳啊跳,还是跳不出来,最后死在米缸里。老鼠的不知足、不息贪、不收敛、不收手,最终走上不归之路。纵观世上,有没有像老鼠那样利令智昏的人?
滚滚红尘,既然食人间烟火就会有“不满足”,产生欲望,有所追求,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怕只怕“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受公还想为帝,为帝又求长生”,得寸进尺,永无厌足。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心为物役,人为贪亡。上述两个故事说的,正是这道理。其实,人的需求有限,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紧握两拳而来,撒摊双掌而去,区区几十年,何必无休无止,苦贪名利?睿智者,应有“知足”的洒脱与超然。
知足,是一种对己的宽容,一种达观的境界,并不是消极懈怠,放弃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身外之物,抱平常之心,不奢求妄想,不贪得无厌,自知自足,知节知止。欲海无边,知足是岸。知足,给人带来安而且乐,实是人皆求之的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