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暮春,我与朋友驱车南下,驶向著名的白茶之乡——安吉,购买明前茶。翌日晌午,抵达安吉黄杜山村。
朋友张金林站在村口等着我们,一见面握手寒暄,延至其家。他住的是三层小洋楼,一座干净宽敞院落,面山而居。山,名叫大山坞,其实并不大,是一座起伏的山丘,长满茶树。
品茗闲聊片刻,朋友邀我们参观茶园。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拾级而上,游览白茶基地。漫山碧绿的茶树,叶儿油光闪亮,像擦过油似的,微风吹拂,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茶树新抽的嫩芽,米粒大小,如珠似玉。向阳的山坡,茶生长得快,一芽二叶,黄中隐青。阴坡茶树仅抽一芽。
茶园刚开采,四面八方的茶客已云集溪龙乡,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追溯白茶的历史不过千年,“白叶茶,茶叶如纸,民间大重,认为茶瑞。”而安吉白茶的历史更短。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群山起伏,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泥土肥沃,气候温顺,无霜期短,泥土中又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为安吉白茶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茶叶香郁味鲜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朝阳冉冉升起,一群采茶女挎着竹篮,披着彩霞,从云遮雾绕的山上飘然而下,如仙女下凡一般。她们将采摘的春光集中倾倒在大竹筐里,新叶泛着绿光,如一堆碎锦,光彩四溢,清香悠悠。茶叶被搬运到制茶车间,均匀摊放在一米宽的竹制长板上晾晒,鼓风机“呼-呼-呼”地吹向下面封闭的木箱,以加快晾晒速度,这道工艺叫“鲜叶摊放”。炒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杀青理条,需要的技术含量极高。温度、晃动速度都有讲究。譬如:鲜叶放在晃动的簸箕形铁板上杀青,时间3-5分钟。温度、时间、速度三者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茶叶都会色彩灰暗,条形不美观,影响价格。我有幸观看了茶叶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回潮——复烘。张金林师傅技艺精湛,对每个环节都拿捏得很准,炒出的茶叶芽叶舒展,形似凤羽,清香透漏,堪称一绝。
最后,张师傅捧出一坛自酿的米酒,张罗一桌地道的山里野味午餐,我们推杯把盏,一醉方休。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山里淳朴的民风。山美、水美、茶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