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那走街串巷的“锔破”

《离线请留言》。。。
发表于 2022-07-26 02:10

终于,一个纯粹与瓷器相关的民间手艺——“锔破”,在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了,消失成一个破碎的梦,一个不可靠的传说,一个远去了的声音——仿佛,只是在不经意中,它早已无影无踪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概的意思是说,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如果能力有限的话,就别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似乎,这一关于瓷器的专属用语,也似是而非地在诸多的语境里渐渐淡漠。其实这句中国老话说的就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

锔破,用像钉书钉一样的铜锔钉,把破碎的瓷器一片片“锔”起来,修复得滴水不漏,便可重新使用。或许,当下旅游业的兴起,古窑村的开发,在相关的文字里还能多多少少找到它的记载。譬如老窑,也许它作为被考究的古籍,或列入了有级别的保护,总之是有什么保留的价值的。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往往都有一种难以磨灭的印记,即使是在闲情逸致由此漫步,在草草对遗留老窑的一瞥间,也能从思绪中理出一些个中的故事来。

不仅在陶镇的古窑村,生活中一些很容易被忽视的东西,一些看上去是走街串巷的人,他们好像是比起“重要”的事情来低人一等,实际上,当我们拎着破碎的瓷器找上门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了。前不久,就有一位收藏界的朋友找我,说,他的一只摔破了的刻瓷盘如何如何艺术,而且用手比比划划、绘声绘色说个没完。他的意思是将破碎的盘锔起来。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把事办成。尽管在实用者的眼里看得重要,眼下想找到一位锔破的师傅实属不易。细细想来,锔破这门手艺也并非难事。难的是这门手艺里面,真有一个“金刚钻”才能称得上是能手。在工艺技术还不十分发达的年代,打磨金刚钻头只能靠绳子,似水滴石穿一般,一点一点地用心磨,非常耗费工夫。制作金刚钻的过程也是很艰难的,但却可以用它做一辈子的“瓷器活”。有了金刚钻接下来的便是艺术活了。瓷器腿上一放,左手握钻,右手拉弓,几个眼下去,钯钉一砸,油泥一没,破碎的瓷器便合到了一块,看来功夫就在钻上。陶瓷生产可能是锔破的亲兄弟。事实上,在很早以前锔破也是陶瓷家庭的一员。只是职业也有个进化的过程,不知怎么回事,生产陶瓷的锔破师傅只会生产陶瓷了。那时,家家户户用的套五盆、大面盆很时兴。虽不十分昂贵,人们却每天用来和面、蒸馒头、摊煎饼,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工具。所以,备加爱惜,也不易损坏。但锔破老人却还是每天沿街拖着长长的高音,吆喝:“锔——破啊!”

瓷器之损,在沿部、底部,破、裂、碎。立等立取,一钯一角,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真价实,不讨价还价,买卖公平,眼下叫诚信。现代人的择业观,不大好说。其一,陶瓷生产发生了变化,单纯瓷种而言,骨质瓷、强化瓷、鲁玉瓷、华青瓷不下十几种。其二,瓷器的容量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的改善,大件的产品用得少了,小件的产品用得多了,和面、摊煎饼也很少用陶瓷盆,生产的厂家也逐步调整生产结构。锔破师傅在修复瓷器的过程之中,也开始跟上时代的变化,手工打磨出来的花样锔子,有的是树叶形状,有的是荷叶形状,还有顾客定制的花样。在不同的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当它们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有学问的人开始趋向仿古,出土的瓷器,尽管破碎却视为珍宝。清末的鱼盘,过去乡下人用来下饺子用的,一时间身价大增,听说博山一带遗留的不少,一位一次就收了十几只,就算破了的也不放过,用旧式的锔破修补后就能要得上价钱去,不然的话,再好的弥补技艺,也是造作。

走进古窑村,畅想往事,像一坛渐渐发酵的老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