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和睦人家

秋月无边
发表于 2022-12-28 10:39

几年前,多年卧病在床的岳父走了之后,我很想写一篇文章来悼念他。可是,没有料到岳母却坚决不同意。我惴惴不安地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明,这个想法只好搁置。直到那时候,我似乎才发现,妻子一贯内敛与低调的行事风格,都得益于或者说继承于这个瘦小干练的老太太。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在岳母家,岳母就是那个主事的人。虽然她日常里话极少,讲起话来也总是和颜悦色、慢声细语,但是她那来自于骨子里的不怒自威,让我这个爆脾气的"毛脚女婿"心怀敬畏,丝毫不敢有半分慢待的心思。记得刚与妻子认识的时候,有一次和岳母聊天,岳母说你以后就一直喊我"阿姨",我说那怎么行?她笑眯眯地说"就按照我说的做",所以那一声"妈妈",至今也未叫出口。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对家庭伦理学颇有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秉性与人格,主要来自于母系家族,即人的后天哺育教化,受母亲的言行身教影响最为深大,甚至决定了其一生的走向、高度与格局、境界。这种影响就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结合点上,与有无高深的知识储备、显赫地位和巨大财富积累无关。我十分认同他的见解,因为在我和妻子的身上,都润透着母亲的恩泽教诲,而我们的母亲都是极普通平凡的人。

一个"和"字,写尽了岳母一家人。在岳父、岳母患病最后五年多的时间内,长达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妻子的孝顺、用心和不辞辛苦尽在眼前;她的姐姐与两个弟弟也各尽其能,争先恐后地服侍,没有一个人因为劳累和费用问题,有过一句不耐烦的抱怨、红过一次脸。在我进入李家的这二十多年间,也没有见过妻子姐弟间吵过一次架、拌过一句嘴;岳父岳母,好像也没有骂过他们一次。这样"父慈子孝"家风,在现代社会的平民家庭里并不多见。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家姐弟的表现与孝行,证明了这句民谚不完全正确。这样一个有着古风的现代家庭,却让我遇到并时刻感动教育着我,真是一个天大的机缘。几十年如一日的恩爱和睦,交往间的自律与利他行为,绝非常人可以做到。

我曾经与岳母有过深度交谈,对其家世过往有些了解。岳母的父亲名叫赵清士,原属无为县后隶属巢湖的银屏山人。岳母的外公是古徽州歙县有名的吴姓子弟(可能是今徽州区西溪南镇著名的吴家),因"跑反"举家来到无为县,后将女儿吴秀英嫁给了赵家。岳母是家中的长女,原名赵茂芳,1949年前过继给在芜湖市开布行染店和纸坊的民族资本家高家,因此易名高爱娣。岳母告诉我,本来高家的"沈三奶奶"想要的是她弟弟。她一共有三个弟弟,后来分别在无为、铜陵和山东青岛生活。在当时才九岁的岳母坚决要求下,高家人最后同意把她当作孙女过继。倔犟不屈的性格特征,在岳母的一生经历中表现得可以说淋漓尽致。在高家经历了富裕生活和大户人家教养训练的九年之后,18岁那年,恰逢芜湖打铁厂招工,曾经是大小姐的岳母,成为打铁厂的一名工人。打铁厂停业后,她来到了合肥市工具厂。1964年与来自定远乡下的孤儿——我的岳父李有泰结了婚,从此两人齐心合力,才有了和和美美、幸福快乐的一家人。徽州人家的血脉传承和芜湖的工商业者家庭的环境熏陶,成就了岳母平凡而不简单的一生,也成就了岳母家人拥有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品格。

一人一世界。岳母去世后,我再也享受不到她每年制作的四季转换的风味小菜;再也体会不到她殷切的目光和对我像游子般叮嘱的那份慈母情怀。岳母的生命之火,熄灭在82岁的年轮上。一个老人的离去,带走了很多有形的东西,却也留下了许多无形的令人难忘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