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河豚港鱼行寻踪

石云平上
发表于 2023-02-03 00:28

扬中河豚港因张德寿鱼行在此收购河豚而得名。3月23日,风和日丽,为寻访鱼行旧址,我们首先找到张德寿的孙子张华林。他热情地陪同我们来到三茅街道友好村原东风一组。这里住户开了后门就是江堤,堤岸北面是波涛滚滚的扬子江,埭的东头就是二墩港,向西不远处就是河豚港。

在东风一组,我们还采访到今年90高龄的林荣生夫妇,采访时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纷纷围拢过来。他们身体硬朗,话语铿锵,不停地向我们讲述鱼行往事。

这家鱼行位于东风一组东头二墩港港边堤内,鱼行房屋是三间草房。他们小时候都来这里买过河豚、刀鱼、鳗鱼、鲥鱼。

日本鬼子侵占扬中的时候,这家鱼行照常营业。

他们记得,那时江里的鱼真的很多、很大。头道刀鱼两条1斤半,二道刀鱼二三条就1斤,河豚大的有2斤多重。秋冬时,江里鳗鱼阵来了,阵势吓人,渔民们不敢迎着鳗鱼阵头下抄网,否则鳗鱼会把小船压沉。他们只能在鳗鱼阵边上或尾部下网。他们还记得,大的冲鱼(不知学名)长长的鼻子,鱼身有近1米长。

鱼行设在二墩港边,张老板收鱼却在河豚港。为什么不在二墩港口收呢?大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两港口的不同特点造成的。河豚港纵深仅1公里,而二墩港一直通到南江,且二墩港宽度为河豚港的五六倍,加上二墩港出江口不大,所以涨潮落潮水流湍急,不适合渔船停靠,而且二墩港是重要的航道,也不便渔船停靠,因此渔民们把船停靠在更为安全的河豚港口。而张老板又主动到河豚港收鱼,久而久之,河豚港因此扬名。

渔民们把鱼卖给鱼行,换取米和钱,张老板还常常先赊米,后取鱼。

忙碌时,鱼行有七八个帮手。老人们记得前面埭上一位姓童的小伙子在鱼行做账房先生。

张老板收的鱼一部分外销到上海、苏南等地,一部分销在本地。这就使我们想起,一条老街的旧三茅街,就有一个鱼行弄子,当时鱼交易是扬中市场之大宗。扬中沿江如三跃港、万福桥港等都有鱼行。四面环江的扬中,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天气逐渐转暧,怎么为鱼保鲜?老人们回忆说,各鱼行都建了冰库。那时可没有专门制冰设备,聪明的扬中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立冰房。他们在冬天收集河里的冰,贮蒇在冰房待用。

那么,张德寿鱼行的冰房在何处?在张华林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二墩港大闸东侧原团结村9组。当地热心群众帮我们寻找当年冰房的位置,近90岁高龄的高义明夫妇指着他们屋西靠港岸的一块地说:老冰房就在这里。

这个冰房是用砖头砌的,圆形,有三间房子大。里面挖有地窖,冰就放在地窖里。王素珍、高义明和林荣生等人都记得曾为冰房敲过冰。他们说,那时候河里的冰有五六寸厚,一斤冰卖三五分钱。

扬中的鱼行不少,冰房也各有特色。有资料记载说,有的冰房是用土垡砌的。

鱼行是扬中渔文化特色之一。记得新坝街一家鱼行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在经营,其鱼行老板杨恒林真的了不得。他一边称鱼,一边唱收"青鱼二斤八两,四块九毛八",秤杆一抹,随即报出应收多少钱。每天鱼虾品种不一,价格也不同,能速算如此之快,可谓扬中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