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碗这个手艺,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事了。
我记得有次我去大奶奶家吃饭,老人家已八十多岁了,家中有很多老家什。吃饭间,大奶奶端出了他最拿手的菜。不过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盛菜的那个靛青色大瓷碗。这碗看上去很有沧桑,听大奶奶讲,这碗还是她父亲留下来的。
饭后,我帮大奶奶收拾碗筷时,因为碗太滑,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碗摔成了两半。大奶奶看到后虽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我能感觉出她心里十分心疼。她立马把两个瓷碗片收拾起来,用布仔细包好,说:"要是遇到锔碗的就好了。"
锔碗?竟然还有这行当?大奶奶拿出另一只满是钯钉的碗解释道:"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就找个锔锅锔碗的,把碗锔补起来继续用。"
听到奶奶这么一讲,我更好奇了。
相关资料解释,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锔碗时,手艺人会把打破的碗片拼接起来,用线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把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用小槌把钢质或铁皮的钯锔细心钉入小孔中,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白膏,碗就修好了。
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当然其他瓷器如瓷坛、瓷杯等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修补。瓷器很硬,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才有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说法。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往后的日子里,我不停地寻找会锔碗的手艺人。
后来一个手工艺界的朋友告诉我,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真的很少了,经过两年苦苦寻找,我终于遇到了一位姓崔的师傅。
锔碗的过程非常复杂,把一个锔钉嵌入碗内需要二十多道工序,而锔好这个大瓷碗至少要五、六个锔钉,锔好这个瓷碗花了我一百多块钱,估计都超过这个碗本身好几倍的价值了。
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人口也多,碗啊盆啊比较珍贵,谁家的碗被摔坏了,多数会找人来锔一锔。到了今天,这门手艺面临失传,竟成了一门"贵族手艺",想到这,我不禁唏嘘喟叹了。
锔碗,是中国老百姓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勤俭持家的精神传统。以前的老百姓在过年时才会去买新碗、新盆,往往是一个碗,一个盆用很多年,即使不小心把它摔坏了,只要不是太碎,就可以请一个锔碗的师傅,锔住修补,再用几年。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别说是把摔坏的碗拿去补补再用了,就是新的碗,也常常因为搬家不方便携带就随手丢掉了。
生活变得富足之后,我们更应该去珍惜一些东西,比如老手艺,比如我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