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山寨“背脚子”

寒江雪
发表于 2023-03-20 01:09

背脚子又名力夫、巴山背二哥、背盐汉子,是渝东南武陵山区土家山寨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也是石柱土家人古老的行当之一。一双铁脚板,一副硬朗体魄,是其生存的资本,用血汗凝结成土家族历史文化遗产。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中不可缺少的食用品,古代四川、重庆一带是食盐主产区,故称"盐巴"、"巴盐",历史上著名的"川盐销楚"大型商贸活动,遗留下来的巴盐古道,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因盐而兴的商贸活动,在古代交通不便,主要靠人工肩挑背驮的时代,应运而产生特殊的人群——背脚子。

背脚子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靠强壮的体魄出卖苦力,用汗水换取生存,长年累月,艰难地行旅在崇山峻岭中的巴盐古道上,出门十天半月甚至1个月才能回家,他们头顶蓝天,追着太阳赶路程,脚踏险梯,在蜿蜒曲折、刀削斧劈般的绝壁栈道上,手脚并用,汗水如雨,顺着潮湿破烂的衣襟,纷纷滚落,沉重的盐巴和生活重担,压得背盐汉子喘不过气来,父辈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爬涉险山恶水,穿越原始森林和无人区,粗糙的扁背竹篾,深深地扎进双肩,青石板巴盐古道上,浸满了背盐汉子的汗水,镌刻着沉稳的足迹和打杵印,满脸风尘……

据父亲讲,他年轻时迫于生计当过背盐汉子,后来我读书,为凑齐我的生活费,当过力夫。父亲说,当力夫要有健康强壮的体质,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准备必要的装备:凡出远门,必带足口粮,备用草鞋、脚码子,背运货物的扁背、打杵、照明用马灯,汗括 ,竹筒水壶等。脚码子即防滑链,套在脚上,走雨雪滑路,防滑稳脚。

力夫们往往三五成群,几十人结伴而行,防土匪抢劫,也防野兽出没。他们吼着山歌,也叫"报路歌",一呼百应,前面的人吼上句,后面人群齐声吼下句,也叫"盐运号子",很富有生活哲理。组建于2009年的西沱古镇"巴盐汉子民俗表演队",共有10多名当地土家力夫的后代,为再现祖辈肩挑背驮的艰辛生活场景,义务为游客表演背盐民俗,笔者在现场看到,一群背盐汉子(又名力夫、"背二哥"), 头上缠着土家白布帕,手持打杵,脚打绑腿,穿着草鞋,身穿补丁蓝布衫,"扁背"竹杆上挂着竹汗刮、马灯、竹水壶、旱烟袋,装盐的麻袋上用繁体写着"盐"字,背着盐巴,吼着盐运"号子", 前面吆喝:"天上明晃晃!"行走在后面的就知道路上有积水,就应道:"地上水凼凼"!迈着沉稳的脚步,行走在云梯街青石板古道上,再现当年土家背盐汉子的生活艰辛,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在给游客讲述西沱古镇千年风雨。西沱古镇的"盐运民俗"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父亲讲,上世纪50年代,那时不通公路,每年要从官田坝场背运粮食到西沱古镇,从老家出发,沿川鄂古盐道牛路口,翻越海拔1934米的大风堡主峰,经黄水万胜坝场,登回面坡,过石檐凳,第一天住青冈坪"幺店子"(客栈)。第二天由黄水坝,走鱼池坝,翻越方斗山,经大水井、朱家槽、独门嘴 ,要艰难行程3天,才能到达西沱古镇。沿途背扁背、持打杵、脚穿草鞋的"背脚子"来来往往,用双脚丈量险山恶水,用汗水换取生存,当时这条运盐大路上,"幺店子"很多,其中要穿过万胜坝、黄水坝、鱼池坝、西界沱等老场,那时的老场民居,都是一楼一底穿斗结构的木质吊脚楼。而"背脚子"就凭一副硬朗的身体,一把打杵、一个扁背、一盏马灯、一双"脚码子"、一双铁脚板、一双草鞋,就是生存的资本。

如今,交通如网,公路四通八达,高速路、铁路穿境而过,天路入云,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纵横交错,除山区肩挑背驮生活日用品外,靠人力运输货物的"背脚子"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父辈早已卸下沉重的重担,享受高速交通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