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婿半个儿。然而从我进入妻子家后,岳母和岳父大人视己为亲生,故自感有幸成为全个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岳母王先娥已九十有三了。 忆往昔,思绪万千,情不自禁。老人全身心地帮助、支持、关怀体贴我们,桩桩过往之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84年3月的春天,祖国大地满目苍绿,百花盛开。此时, 儿子也即将降生。然而,作为军人的我,此时却身处云南边陲,面对将要打响的中越边境“两山”(老山者阴山)自卫反击战。部队早已停止探亲休假,随时准备整装待发。面对危难之际,岳母毫不犹豫地挑起了本应是我承担的陪护责任, 临产那几天,更是通宵达旦陪护在妻子身边。老人当时担任凯里九小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每每早出晚归,倾心于教书育人工作。为了不影响教学,她白天照常上课,晚上又匆匆赶去医院产科,一边照护我妻子,一边又批改学生的作业。 孩儿安全降生后,又和岳父老人一同担负起了照顾妻儿的责任。并来信鼓励我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调动,安心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底,我因工作出色,成绩显著,荣立个人三等功。当立功喜报送到家里后,两位老人连声称赞,喜不胜收,我深深感到,这枚军功章里也浸透了老人的辛勤和汗水。
好花要靠园丁育。岳母与岳父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他们不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勤奋工作,倾心于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同时,对五个子女要求做到, 晨兢夕厉,好学上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文革”期间,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亲送四个子女上山下乡,到艰苦边远的农村接受教育,经历磨炼,最终使所有儿女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其中两个儿子成长为厅局级领导干部,六个子女媳婿成为县处级领导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岳母老人为了儿女子孙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时候,全家人大多食不果腹,衣有补丁。岳母总是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尽量确保家中食不断炊。有时从学校分得一份饭菜后,总是留出一部分给儿女们分享。由于老人过度劳累,营养缺乏,导致身体疾患不止,长期服药。近年来,老人身体每况愈下,为了使老人能更好地安度晚年,我们专门给她请了护工,较好地解决了老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之难,往年每到盛夏炎热季节,远在筑城两个舅舅总是要接岳母前往避暑,居住近两月有余。今年,由于行动不便,不能远行,两个舅舅已决定来凯里为老人祝寿。平日里,他们除每周要给老人通电话一次,问寒嘘暖外, 一年中还数次专门来凯里探视抚慰老人,送来各种生活物品。在凯里的儿孙们除每周日轮流购买菜肴与老人共享欢乐之外,日常生活中老人喜欢吃什么东西,总是及时为其奉上。特别是生病住院期间,大家更是轮流值班,精心守护,使她老人家尽可能得到最好的关心和照顾,感受到家人陪伴的快乐和幸福。近年来,曾有人说50、60、70年代的人是勤劳工作,任劳任怨,孝敬老人,不求回报的最后一代人。 此话虽有一定道理, 但不免有失偏颇。而我更感到20、30、40年代的人不仅具备我们50、60、70年代的优良品德,更是饱受战乱,饥寒交迫,坚贞不屈,令人崇敬的一代人。因此,我们更应该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体贴、帮助和孝敬。
谁说丈母半个妈,我道岳母是亲娘。倾心只为儿孙好,涌泉之恩永不忘。十月三号是岳母高寿诞生之日,在此,我衷心祝愿她老人家身体康健,精神愉快,生活美满,乐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