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少女时代,伴着这首跳绳的儿歌,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华南度过了人生最珍贵的青春时光。那时候,课外娱乐活动不多,女孩子一般在操场或者找一个空旷地方跳绳,我记得跳绳有许多跳法,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自创各种跳法,比如个人跳、个人单脚跳、两人跳、三人跳、十字波浪跳、短绳跳以及集体轮流跳、跳交错绳等。我们一边跳,一边唱着这首令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儿歌,总是跳得两颊绯红,跳得笑声铃铃。新华南,骑楼下,我在这里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人生最烂漫最美好的回忆——少女的岁月。
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新华南一片叫“马房村”的居民区里,马房是一个古老的名称,源自这个地方在300多年前是明代军队的屯马场所。爱玩的我常常数着这古巷道地板上一块一块的、历经过百年风雨的青石板,常常到马房那间粉条作坊的窗口去偷看人家蒸粉条。看作坊里那热气蒸腾的景象,看围着石磨不停的推着转圈的女人,看她们拿着大铁水瓢熟练地从大桶里舀米浆……一直看到她们做出白白的粉条来。海口人历来喜欢吃粉条,那时候,我家来了客人或者过节,母亲都要让我拿着粮票或者米去那儿换粉条。
那时的新华南已经有了图书馆,那是一栋德式建筑,很气派。围墙里是一座高大的三层楼,高高的,有长长的圆型柱廊。大门很宽,解放牌卡车可顺利进出。院子很宽大,可以并排停放好几辆大卡车,院内的环境也很优美,大门左边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枇杷树,右边是丛生的老黄竹,此外还有造型雅致的奇石假山,有长满了太阳花、韭菜花和黄色、白色小野花的绿茵草地。整体建筑给人一种端庄、厚实、疏朗和文雅的感觉。
我记得很清楚,图书馆的台阶上面是两个绿化做得很好的宽大阳台,阳台上生机勃勃,种了许多花草。我常常与同学们在这里玩耍,我最爱捉弄阳台上的含羞草,先是用手触遍所有张开的叶子,看它们“害羞”地合了起来,然后又等待它们将叶子慢慢地张开,再恶作剧地猝然撩拨它们一下,反复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奇妙和乐趣。
少女时期的我爱玩,可爱好读书是我从小到大、至今犹存的习惯, 读书几乎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我的车里,包里,床头,案头都是书籍,我绝对崇信“开卷有益”这一箴言。我与书籍的感情是深厚的,每当我随意翻开一本书籍的时候,墨香就会沁入我的心扉,使我进入另外一个新的世界和知识天地。少女时期的我不懂的字太多,父亲便教我怎样用拼音查《新华字典》,所以《新华字典》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 那个年代能找到的书不多,虽然书的价格比现在便宜得多,几分钱到几毛钱一本的书很多,随便节省一点零花钱,就能买到一本甚至几本书。实在没有钱买书的时候,我就去新华南图书馆去看书,书籍对少女时期的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为书籍能满足我强烈的好奇心。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图书馆里的书籍,我见着什么就读什么,而像《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世界》《昆虫记》《趣味数学》等等这类科普读物是我的最爱,这些书籍使我终身受益。
除了新华南这个图书馆之外,那时海口市还有一个位于解放路文化宫内的“职工图书馆”。我们这种年龄的少女没有借书证,工作人员不给进,但我可以到这个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去看杂志!那里有陪伴我度过少女岁月的《少年文艺》《民间文学》《儿童文学》《人民画报》等杂志。现在我还保留有一些少女时期的书籍,几乎每本书都带有一段甜蜜的记忆,都有一个美好的小故事。
今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我又一次来到新华南,拜访了一直居住在旧图书馆的吴氏宗祠后人。在这座铭记着我少女岁月许多痕迹的楼前,我感慨万千。依稀可见的骑楼二层阳台在午后的阳光下唤醒了我许多回忆,仍然保留着西洋风格的廊柱和廊柱上雕饰的痕迹如旧,印刻着历史沧桑而斑驳泛黄的墙壁更显原来的朴素和庄重。我张开双臂呼吸这里的气息,儿时的欢声笑语和在这里跳绳时的儿歌又在耳边回荡。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美、最奇妙、最动听、最使我刻骨铭心的声音,那是一种天生的烂漫,一种幸福,一种只属于我们少女所独有的幸福。
新华南老图书馆是一幅历史的画卷,是绘在我记忆中的浓墨重彩。这座建于1920年的地上3层、地下一层的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已经有百年历史,它是那个年代海口独一无二的建筑,比后来号称“海口第一楼”的“五层楼”还早15年。它是海口的记忆,是海口人的记忆。俄罗斯大文豪果戈里曾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是的,随着时间的变迁,昔日新华南的形象已经牢牢地铭记在我的脑子里、我的骨髓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抹去的符号。
新华南伴随着我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骑楼的游戏、图书馆的连环画册、马房的粉条作坊、玲珑井以及三角池的荷花浮萍,还有那儿时的玩伴……夜深了,我一个字一个字把往事的回忆敲击在键盘上,逝去的时光不再回来,但永远永远留在心间的,是我在新华南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