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鬼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 短篇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医院鬼故事 家里鬼故事

勤劳敲开幸福门

目睹温柔
发表于 2022-06-27 01:45

坡的另一边,其实还是坡。无数个山坡相连就形成了丘陵,我所在的村庄位于丘陵的中心,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捷径。好在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有大批青壮年走出穷乡僻壤,去外面的城市挣大钱,改变了原本贫困落后的面貌。挣钱毕竟不是捡钱,也有个别人受不了外面的苦,又回到村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天开工雨天休息的悠闲日子。隔壁刘二娃就是回村过悠闲日子的人。

二娃从小就很机灵,是第一批走出村庄的“劳务工”,闯荡一年就回来了,用他的话说“钱挣够了”。

“外面的世界就是好,二娃出去一年变化真大。”“可不是吗?你看他那溜光的头发,笔挺的西装,还有腋窝下面胀鼓鼓的皮包……”“唉,要不是我这老腿儿迈不开,不然我也去了外面。”左邻右舍私下议论着,无不向二娃投去羡慕的目光。留守在村的老人家除了种点庄稼,就是聚在一起闲聊,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听二娃讲述城里的故事。一时间二娃成了村里的焦点人物,路过谁家门前,都会被邀请去坐一会儿,聊一下。还有不便行走的老人,天天盼着二娃从自家门前路过,等啊,盼啊,望穿秋水。

人没来,可以等,但时间从来不等人。二娃整天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到处吹牛,半年过去,大伙儿才知道他的话并不靠谱,挣来的钱基本上挥霍一空,曾经的“焦点人物”到了申请低保的地步。虽然家里快要揭不开锅,但他依然改不了西装革履的派头,外在形象胜过吃饭喝水。老人们不再听他的故事,更不会邀请他讲,二娃就这样“另类”一般地在村里存在着,晃晃悠悠又到了一个春天。

眼瞅着适龄青年开始谈婚论嫁,媒婆们忙完张家忙李家,就是没去过二娃家。这下二娃开始慌了,可虚有外表,家里空荡,别说媒婆登门,就连老鼠进到家里也会扫兴而出。庆幸国家的政策好,二娃作为低保对象被安排免费学习养殖技术。村支书在村民宣导会上说:“根据我村桑树种植面积居全乡首位的优势,特意安排刘二娃同志去县里学习蚕桑技术……希望他学成归来,造福一方。”村支书的话句句铿锵,可村民们不以为然。“怕苦怕累的二娃能学好技术吗?”“学个啥,游手好闲惯了,只会吹牛。”你一言我一语,这话像一阵风,很快传进了二娃的耳朵里,他装着什么也没听见,第二天就随各村派出的学员去了县城。

那年妹妹结婚,我从深圳回到老家,才几年光阴,村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我眼前一亮。田埂山坡都载了很多桑树,一片青绿;横穿村庄的那条小河比以前干净了,还修筑了河堤;村道铺上了柏油,不再尘土飞扬。说起致富门路,母亲告诉我,隔壁二娃被人笑话了那么久,前段时间被派去县里学农技了,到时回来肯定咸鱼大翻身。

日子一天天过去,二娃在左邻右舍的质疑中回到了村子,再次成为村里的焦点。这次好似换了一个人,满身风尘的他不像以前那样走村串巷到处游吹,而是闭门不出,只有村干部时不时前往他家。左邻右舍正纳闷怎么回事时,惊蛰后的一天,村支书突然组织村民去二娃家,说是参观学习。村支书亲自担当讲解员,他说:“二娃去县里学成归来是村里的大事,学习很辛苦,回来后更辛苦,你们看看我身后新建的三间土屋就知道要花很多心思与精力的。”村民这才明白,二娃这么久的关门闭户,原来是在后院修筑了土屋。土屋的墙壁是用竹子作骨,稀泥作皮,抹了一层又一层,墙体非常厚实坚固,还特意打了很多小孔,通风效果良好。屋顶盖的稻草,防寒遮雨完全没有问题。此刻,大伙儿向二娃竖起了大拇指,赞许声此起彼伏,都佩服二娃有本事,真是今非昔比。大家去屋内走了一圈,没有异味,感觉很舒适。支书介绍说,三间土屋是蚕房,是根据学习的知识建造的,今年先试点,如果成功了再全村普及。当支书邀请二娃谈谈感想时,二娃笑了笑,只说了几句感谢村民的客气话。看得出,二娃变得稳重很多,曾在他身上非常活跃的那些贬义词已荡然无存。

接下来的日子,人们看到二娃更加忙碌了。编织簸箕、搭建木架、给桑树施肥、给蚕房消毒……身上的T恤衫总被汗水浸湿。谷雨过后,村委会出资购买的蚕种全部交给了二娃,二娃接过手当作宝贝一样细心伺候。从蚕蚁到成蚕,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复杂。二娃向到访的村民介绍说:“幼蚕适宜25℃左右的温度,这也是当初建造土屋的目的,能防潮,能御寒,又能防暑,热了打开墙壁小孔,冷了关闭小孔,还可以盖实屋顶稻草,总之气温可控。从幼蚕到成蚕要蜕皮四次,这个漫长的过程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过程。”讲到这里,二娃拿起一条蚕子示范着说:“因为蚕子每蜕皮一次就意味着食量增加,你看它的体型胖乎乎的,吃饱就睡,睡醒又吃,所以要准备足够供养的桑叶。桑叶要新鲜的,当天采摘当天喂养,积压两天的桑叶蚕子吃后会影响生长进度。每天喂蚕,还要每天清砂(蚕屎),事情多着呢!”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头。有些村民还带上纸笔做好记录,以备日后自己养蚕之需。

二娃是那样讲的,也是那样做的。天刚蒙蒙亮,就见他背着竹篓穿梭在各条田埂上,挑选最茂盛的桑树采摘桑叶,大一点的桑树一次可以采摘一竹篓,小的桑树二三棵也能采摘一竹篓。摘满一篓背回家又来摘第二篓,往返数十趟,天晴下雨从未间断。“你看,那不是二娃吗?下这么大雨还出来采桑叶。”“可不是吗。他那斗笠太小,雨水都把一身淋湿了。”“唉,苦命的孩子,父母相继离去,剩他一个人风来雨去不容易啊!”……两位老人家在屋檐下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嘴里满是怜悯。

自从二娃学习归来后,他已变得非常勤奋。这天上街与二娃偶遇,我看他眼圈发黑,问起原因,他说这段时间蚕子要结茧,白天要挑选身体发亮的蚕子,晚上还要起床数次巡查蚕房,确保安全。二娃不是担心有人偷蚕,而是生怕苍蝇、蚊子、老鼠进了去。蚕子是温柔的小动物,天敌甚多,一只细蚊也能要了蚕子的命。养蚕是件辛苦事,难怪二娃最近瘦了许多。

时光就像蚕吐丝,一丝一缕慢慢织。想快一点不行,想慢一点也不行。二娃每天挑选浑身透亮的蚕子到自制的茧树上,方便蚕子找到支撑点去吐丝。瞅着蚕子都上了茧树,省了采摘桑叶的事情,可二娃丝毫没有松懈,越到最后越要淡定和坚持,不能急于求成。他索性从卧室搬进了蚕房,日夜守护着那满屋子的宝贝。

当村干部再次领着村民去二娃家时,二娃正在将一筐筐从茧树上摘下的蚕茧往车上搬。那年蚕茧十多元一斤,二娃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应得的报酬。一沓钞票在二娃枯树皮般的手里捏着,瘦若猴腮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

在不久的村民大会上,村支书重点宣讲了刘二娃同志的脱贫事迹,说二娃同志第一次养蚕就这么成功并非偶然,是因为他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靠勤劳的双手换来的。一个曾经不务正业的闲散青年能有这么大的转变,靠的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靠的是他本人的积极进取和奋发图强。二娃不仅养春蚕,还要扩建蚕房,养夏蚕和秋蚕。村委会已向上级申请了桑树苗,到时各家各户都会分发栽种。有兴趣养蚕的人家,可派代表到二娃家免费学习,不过呢,到了用餐时间还是得回自己家吃,不管饭,这个情况大家是清楚的哈!

一席话说得村民们笑出了声,有些大娘还笑出了眼泪。“是啊!二娃形单影只,谁来做饭呀?”

会议结束了,二娃的新“战役”悄然打响。这次与之并肩作战的有几十户人家。

国家免费发放的桑苗已分到各户,村前村后到处栽满了桑树。另外,由政府拨款购买的蚕种和肥料,也按植树面积分发下去。此时再看村庄,家外无荒地,家内无闲人,一心一意谋发展。

夏天过去了,夏蚕卖了好价钱;秋天过去了,秋蚕也卖了好价钱。一年下来,二娃富了,村民也跟着富了起来。

朝伺桑园暮看云,晨鸟歌唱蚕低吟。二娃曾说,世上最美妙动听的声音就是蚕食桑叶的沙沙声,像风吹稻浪,又似雨洒大地。富了起来的二娃把“科技兴农”和“知识渡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虽然早几年就把蚕房扩建到最初的十倍之大,还请了工人帮忙打点,但他依然忙里忙外,不敢怠慢。时不时请来外地专家和客商前来参观指导。用二娃的话说,那叫学无止境,必须推陈出新。

如今的二娃,已是全县首屈一指的养蚕大户。这条路虽说走得很辛苦,但终归是走过来了。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问:“听说您当年不愿脱下的西装,后来为什么脱得那么干脆自然?”二娃轻松地说:“因为养蚕。”周围的村民都笑了起来。二娃说自己在一本书上看到《成功,就是脱下你的“西装”》的文章,不是因为西装影响到养蚕,而是阻碍了自己的斗志,脱去的不是西装,而是那层华而不实的伪装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如今站在记者面前的二娃衣着朴素,定格在镜头里的每张照片都保持着新时代农民的朴实笑容。

当年不愿给二娃介绍对象的媒婆们,这下挤着去说媒,可二娃却娶了邻村那个为了救援失火家庭的孩子而被大火毁了左脸的“丑”女孩为妻。

二娃有了幸福的家庭,但他不忘初心不忘本,感恩党和国家,感恩一起致富的村民。在村委会召开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会议上,刘二娃同志向村支书郑重递交了自己书写的《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