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十岁开始,我便时常感受到孤独。
那时我转学到大姐家读书,因为那里比我老家学习条件好。此后,我经常想家,想念母亲。时间长了,这种思念让我越发感觉孤独。因为在大姐家没有人把我当小孩,也没人疼我,更没人理解我的想法。有一个比我小几岁的伙伴,对我顶礼膜拜,但她也理解不了我。有时我们一起玩得很开心,过后我依然无比孤独。后来我开始和后花园里(其实是个果园+菜园+花园)的花草对话。每天夜深人静,我悄悄打开卧室的后门,门边是积满落叶的石阶,我就静静地坐在台阶上,花草的芳香迎面扑来,树叶和花草在月光下微微荡漾,那种感觉美妙动人。我也感受到了孤独的欣喜!
从那时起,我开始沉湎于孤独。满脑子开满幻想之花。
下雨天,我独自看雨,听雨;天晴,我看星星,捉萤火虫,有时明月如昼,到处都是幻影,我就在心里和影子对话,把它们编成故事。那种感觉充满窃喜。从那时起,我喜欢雨天,喜欢花草,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脑子里天马行空……
白天,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行走,沿着铺满星星点点野花的江边小经,目空一切!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我依然喜欢独自在雨中漫步,在拥挤的人群中享受孤独!曾经时常一个人穿梭在人头攒动的王府井街头、西单广场,或者拥挤的地铁。那种感觉充满奇妙。有时忽然的某个瞬间,孤独会莫名其妙的给我一股傲气,感觉自己就像一尊雕像,俯视一切!
我觉得,人的性格完全是童年无形中养成的。也是从那时起,我对阅读充满渴望,偶尔买一本书,我会非常珍惜,如获至宝。因为阅读,我和作者通过文字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也和我一样,充满忧愁、思念,和偶尔弥足珍贵的一些开心!
家门口,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经,一直陪伴了我好些年。那是通往学校的小径,一边是川流不息的沅江,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果园,或者遍地金黄的油菜花。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颜色与画面。永远不变的,是小径,与沅江,它们时儿肥硕,时儿瘦长。
回顾童年,我看到一个神情忧郁的小女孩,她的内心充满了渴望,脑子里充满着幻想。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亲爱的母亲。
如今,母亲即将离开我们,我拿什么去拯救,和挽留?
童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每次母亲来看我,都是我的重大节日!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在她面前,我可以任意任性。我爱母亲,胜过所有人,母亲一定也是如此爱我!
如今,母亲肺癌晚期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我时常感到无比的孤独。我害怕失去母亲,就像童年对母亲的渴望,我不知道可以对谁倾诉。记得有一回大姐有好几天不在家,母亲来陪我,放学后,我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沿路采花,采了一大把野花送给母亲。母亲做好了晚饭等我,一连几天,每天如此。长久不在母亲身边,母亲一定也一样的思念我,所以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等着我回来,她是那么亲切和蔼,甚至喜气洋洋。母亲对我的举手投足,她的眼神,她的语气,仿佛我又回到了三岁,回到嗷嗷待脯,回到了步履蹒跚。那种幸福,简直可以和初恋媲美!
那种爱,将让我回味一生,幸福一生!
孤独于我,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一种隐秘的窃喜。她无法与人分享,只能独自体会,不论欣喜,还是悲伤。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时常喜欢怀抱一两本书,找一个无人的水边,或者大树底下,会心阅读。除了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没人能走进我的内心。此时,孤独是那么的宁静。
孤独,切不可与寂寞、孤单、无聊,甚至空虚,混为一谈。
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曾感受过孤独。他们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孤单或者无聊,因为他们不懂得思考。比如一些精神贫乏的人,他们一但无聊了,寂寞了,空虚了,孤单了,就呼朋唤友,打打麻将,或者家长里短,所以他们是永远体会不到孤独的。他们的精神在尚未达到到孤独的程度之前,就已经得到解决,所以更不可能享受到孤独的收获,与孤独的美妙!他们就像低矮的群山。群山是不会孤独的,因为她们之间随时可以进行交流。相反,高山都是孤独的,当你的精神达到一定境界,你就会像高山一样孤独。
孤独的解药,是人内心最深层次的交流。为了寻求孤独的解药,势必寻找能够内心深层交流的人,或物。比如阅读,比如抒写……因此,艺术作品都是孤独者的精神产物。
孤独也是分境界的,皇帝是孤独的,乞丐也是孤独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都是孤独的,愤怒的诗人是孤独的,酸腐的文人是孤独的……
高境界的孤独建立在强大的自我之上,酸腐文人和乞丐是没有自我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孤独转化成能量,必须享受孤独!让孤独开出欣喜之花,结出美妙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