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大学以后就没有真正触碰过你,确切地说是从中学时我决心蒙蔽自己,抛掉你的那一刻起……
我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辈祖辈都是教语文的,所以很早就接触诗词歌赋了。五岁那年,亲戚送我了一本书,当时我深深地被里面的一副插图吸引了:
有一个头发盘起,小眼睛大鼻子大嘴吧,嘴边有一撮小胡子的人,他穿着一件藏蓝色长袍,身后牵着一匹瘦马,马的左蹄向后微微抬起,似乎有点跛。旁边有一棵灰褐色的歪脖子树,上面有一只张着嘴嘶叫的乌鸦。夕阳西下,橘红色的余晖洒落在青石板桥上、他的身上、还有马背上,桥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前方有一户炊烟袅袅的人家,这个人却一脸惆怅,牵着马伫立在桥头,忽地一阵风吹乱了他前额的发丝,一片叶子飘落在头顶,他无声的望着前方身后投下了一抹落寞的影子……
于是,我就央求大人给我讲它的意思,大人来一高兴教我读了这首曲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然当时不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读起来感觉是那么美。而这美妙的文字和神奇的色彩搭配起来似乎有有种神秘的色彩,它吸引着我一遍一遍地读着,然后在头脑中联想着这个叫马致远的人摇着大脑袋,大声地吟唱这首曲子的样子……晚上抱着这本书进入梦乡……
上小学时我喜欢触摸色彩并迷上了画画,看到一个东西想就把它画下来了,走到哪画到哪,纸上、地上、墙上或者手上,周六日从早画到晚,有时忙得连饭也忘吃。后来一个美术老师要收我为徒,妈妈不肯,原因是我画起画来不吃不睡,担心我的眼睛会出毛病。我赌气绝食一天,但结果还是不告而终……从那以后收起了画册,我参加了班级团队活动的小合唱,参加了诗朗诵,参加了班里同学的生日宴会,以为自己很开心,直到初中喜欢看花朵画画,才知道有些东西是割舍不掉的,就算你假装……
初中时,有幸遇到一位非常喜欢的语文老师,她觉得我分析诗歌散文时的见解很独到,就经常向我推荐一些好书,然后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些书中的人物形象、对某一事件的观点看法等,在她的引导和鼓励下,我逐渐把曾经对画画的热情转移到了语言文字上,走上了文学的道路。闲时,我喜欢一头扎进书里,清新的诗歌散文、震撼心灵的中外名著,刺激新鲜的科普故事……不同风格的东西,会给你不同层次的感受:在诗的世界里,我是一只婆娑起舞的蝶,指尖划过雨后的花泪,安抚她们易碎的心;在文学大师的羽毛笔下,我化作一位老者,倾听书中男女主人公跌宕曲折的爱情故事,感慨时代与命运的不济;在科学的海洋,我变成了一只海燕,搏击科技前进的风雨,感受着生命的壮烈……
当我游走于书海,内心感到越来越感到充盈,就像卢梭说的“我是一节有思想的芦苇”,常会产生怪异稀奇古怪的思想的火花。于是,我开始写一些小诗、随笔,自娱自乐。渐入佳境后,写出来的东西会被印成铅字。妈妈看我喜欢这些,就送了我两本北大作家班的作品。看了两篇,被里面精彩的片段描写所感染,从此爱不释手,并决心将来一定要去北大的未名湖畔感受那份文学的气息……
那时,写了很多关于班里同学的故事,因为大家由于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各具特色。有的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的掌中宝,有的声音美妙能歌善舞,有的家境殷实拿着最新款的数码产品与大家海阔天空,而我安静平凡,却有着自己的骄傲——文字。它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迈着发抖的双腿登上学校最高领奖台,让她明白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耀眼,照亮了她曾经迷茫空虚的世界。它让这个孩子可以用自己不多的稿酬请小伙伴们吃个冷饮,给妈妈买瓶蜂蜜,给自己买双袜子,让她感到平凡而真实的幸福。它让这个孩子的手指变的灵动,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并把一棵作家梦的种子植入了她的心底,她灵魂的深处……
无论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我依旧安静地写着自己的文字。渐渐的,我感到内心需要更多新鲜的东西来填充。当时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很火,印象比较深的是韩寒的《零下一度》,记得我是偷姐姐的书在被窝里看的,紧张极了,心就像一块大果冻,只要听到一点声响随时都会顺着喉咙滑出来……过了惊心动魄的两个小时,把书看完了。后来的《像少年啦飞驰》《三重门》《毒》这些书,也都是半夜悄悄起来看的,地点被窝、厕所、走廊,一切让我觉得安全的地方。那时书比梅花鹿还让人着迷,我花了血本买《读者》的精装版,一有时间就跑书店看《青年文摘》,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狼的诱惑》,泪流满面……
转眼间要升高中了, 大家都开始紧张的学习了,我依旧埋头创作。我喜欢写东西,是各科老师众所周知的,但喜爱的程度是他们所不知的,例如,我化学课上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人物形象,这时化学老师的方程式就变成了一道直线。虽然有时物理老师会惊叹我怪异的解题思路,但我还是把做物理作业的时间用来写散文。一向重视教育的妈妈向我举出了黄牌,我不得不放下心爱的诗歌集和小说了,投入到枯燥乏味的学习当中。有段时间,数学老师是不相信几何练习册上满满的题是我做出来的,因为我之前上课看小说、发呆、不交作业。我保持沉默,已经放下我的小说了,你们还要我怎样,成为Jack吗……
期间,有两家杂志社邀请我去参加笔友会,没记错的话是广西和北京的,原以为那是我这条半死鱼换水的机会,可惜被家里人给剥削了,原因一则是年纪小,单独出门家里不放心;二则是学习紧张,怕耽误学业。为此,我闹了几天情绪,那时有个名家在他的书里说:画家和作家是世界上最穷的两个职业,总是会食不果腹。大果指着这段话认真地对我说:“看看你这点爱好,如果将来你真的从事两个职业的话,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何必呢。”后来我看到《萌芽》出版社举办文学大赛的消息,纸握在手里无数次的想报名参加,可最后还是把这本杂志和以前的作品装到一个大箱子里放在角落里了……
记不清是初中还是高中了,那天打开课本上面写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随后语文老师点名让我读: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到最后一句,我哽咽了一下,坐下去低下头的那一瞬间,泪水流下来,浸湿了衣襟。同桌看后说马先生知道得多感动,你都为他哭了。我沉默不语,是为那个不得志的马先生,也是为我曾经的梦想……
高中的生活是麻木的,我不再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条条框框的命题作文也不允许我的造次。我就像酒精里的海绵,随众沉浮了下去。亦或是让人抽了灵魂的僵尸,没有了思想……即使小作了那么几次,也会快打回了原型,过着平静了无生气的生活。
大学,因为学的是语言类的,老师会要求看一些外国文学,个人一直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因为没人管,又可以看各类杂书了。只是极少触碰言情小说了,也不曾写过什么像样的东西了……我不再因为一些小事而伤感流泪,遇到困难也能保持冷静,变成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小伙伴们愿意把她们的快乐与悲伤和我一起分享,我成了她们倾诉依赖的一棵小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我不敢触碰任何文字,生怕它们会让我的心重新变的敏感脆弱。
毕业后去了一线城市,努力工作,物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却开始失眠、不安。三真说我是工作不累,才有工夫胡思乱想。我拼命地工作,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床上,本应该呼呼大睡可还是失眠。然后我不停地购物、疯狂地吃东西,空虚依然吞噬着我。这时,我发现有一种东西在悄悄地改变我的生活,它来自于我体内。 于是我请假到家了,打开以前装草稿的大箱子,看到里面《萌芽》《新概念》都打开着的征稿页面时,流水滑落脸颊,好久没尝到这么咸涩的味道了。随后失声痛哭,当年是我自己亲手把梦想给抛弃了,把自己的骄傲弄丢了。如今就算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我的内心却依旧是空虚落寞的。眼前看到北大作家班的作品,依旧会心跳加速,有种拿笔的冲动。原来那个曾经的作家梦一直都没有消失过,它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强烈了。它在心底,呼唤着我把它重新拾起放在生命的正面。
细想这些年来,我一直在逃,逃避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心。从小时候对画画的痴迷,到后来对文学的喜爱,总是因为他人的观点和世俗的眼神而妥协放弃。虽说对当年妈妈劝我放下文学走向正途的做法,不是很赞同,但心里明白她是为我的前途着想,因为有时这种职业收入并不稳定,所以我一直都不曾怨恨过她。而她作为一位教育者和母亲,对我的宽容和爱是无私的,这也让我一直心怀感动和感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经历这么多年的阻隔和历练,我才发现自己依旧是那个怀揣着纯真梦想的孩子,我的世界依旧有一片蓝天,下面是一座美丽的城堡……
文字于我是一种痛,它啃噬着我灵魂骨髓,同时它也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在黑暗中给我莫大的慰藉。少年时的梦想,对不起,我曾经把你弄丢了,现在想把你重新拾起,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