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瑜伽,是在十多年前大学快毕业那会儿。彼时,瑜伽渐渐风行。我揣着微薄的实习工资,好奇中夹杂着忐忑地走进衡山路上一家主打印度导师的瑜伽会馆参加了一节体验课。虽然我尚不了解瑜伽的深意,却觉体验感甚佳——烛光中导师用英语边指导呼吸的节奏,边发出清晰的指令——身体各部位如何发力、拉伸和扭转。一节课毕,囊中羞涩的我仅支付了一节课不菲的费用,但已然暗下决心,等拥有了正式工资定寻一处定心修习瑜伽。
这如同一颗良种,半年后,我便觅得一个健身会馆办了年卡,尤爱的是其练习瑜伽的身心灵教室,并在那里遇到了引领我深入修习的瑜伽老师。
我的瑜伽老师是个比我略大几岁的姑娘。上课前,她总是专注地边拉伸做准备运动,边看书或者微笑着与进来的每一位学员点头。她身上有一股安静的力量,阻挡住与我们一墙之隔健身区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和嘎嘎作响的器械。上课时,她会用中文、英语和梵语轮流发出指令,兼顾学员的需求和瑜伽的要求。练习时,她轻轻走到每个人身边,纠正动作,强调呼吸——千万不要为了做到某个动作而停止呼吸,要让呼吸帮助你达到更佳的状态。她让我明白,一个看似轻巧的动作,蕴含细节无数。渐渐,她与每周固定参加课程的我熟络起来,她推荐我一些瑜伽著作,向我讲述她去巴厘岛封闭训练时的领悟,我们一起探讨轻饮食如何帮助练习者身体轻盈。
在她的指引下,我真正爱上了瑜伽。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尝试和突破自我中,我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多么神奇,在此前的二十多年我竟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原来我生来拥有常人羡慕的宽松肩部,髋部却出人意料的紧凑,我的上身柔软但缺乏力量,下肢结实更需要核心部位去控制。比这更棒的是,认清了自己的优劣势后,我爱上了真实的自己,并且知道了如何耐心不懈地去改进,仅靠自己的身体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像任何瑜伽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冥想,把身心注意力聚集起来,为身心注入足够的养分,自爱、自给、自足。所以,一节瑜伽课后,鲜有筋疲力尽或狂灌运动饮料,更多的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几口清茶白开水便是最好的补给。
瑜伽练习者总保持着高度的自知和自制意识,因为知道什么样的感觉是对的,所以会拒绝没有节制的生活。瑜伽练习者于人温和,由己推人,热爱自然,热爱简单生活。
追根溯源,瑜伽这个词来自梵语词根yuj,意为联合、加入、结合和束缚,也就是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每次向友人介绍瑜伽,我也会用更通俗的说法,引用好莱坞大片《阿凡达》里,纳威人的尾巴与动物的尾巴对接,才能开始精神交流的场面——瑜伽,仿佛就是这样一种联结,先是照亮自己,接着是别人,最后是整个世界。细究起来,瑜伽的智慧,与生活很像,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