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养拙

云水凝碧
发表于 2023-07-06 11:45

清代傅山提出:“宁拙毋巧”。作为艺术、人生的座右铭。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可谓巧也有不如拙的时候。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勤可补拙,更近天然。宁拙毋巧的“拙”,当然不是笨拙的拙。而是指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去换成果,人间正道是沧桑,凡事应该实事求是;而这个“巧”,并非心灵手巧的“巧”。而是弄虚作假,溜须拍马,巧言令色,巧取豪夺等非正常手段。

《史记》中记载老子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愚笨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宽厚无边的道德。孔子在向老子求教中,从老子的话感悟的“刚、毅、木、讷近仁”。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可谓拙是很重要的,是写文做人的根本。现代人都聪明了,学巧易,守拙难。所以满世界都是“巧”人了,那傻乎乎的“拙”人,总是被人嘲笑。但我觉得没有“拙”的底子,那“巧”终究是令人讨嫌的。

学“巧”和做“巧”还是是挺累人的,天赋不高的人,怎么学都有“东施效颦”的嫌疑。我终是厌倦机巧,独爱读些朴拙清新一类的文章。人说美文如清泉,天然纯净,能荡涤人的心灵。每每捧读,细细品来,总能陶冶情操,受益颇多。

写文、做人、修道,贵拙。而我是天然的拙,不用雕刻,越雕刻越丑,巧不是我能学得会的。而我的拙,怕不是这个拙,而是真笨和蠢了。焚香持卷,静室空旷,闲来无事,偶读白居易《养拙》。诗曰:“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樽。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当读至“逍遥”二字,甚和我心。心中大快。又读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只觉超然物外,如入自由之境。好一句“抱拙归园田”,仿佛写的就是我自己。知我者,陶公也!

晋 潘岳《闲居赋》有:“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春宵寓直》诗云:“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西郊杂咏》说:“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唐刘知己《史通?辨职》载 :“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古人拙者也众,能写这些文字的人,我想未必真拙,可能是大智若愚而已。或虽然有些智慧,但其本性是拙的,明明知道可以使巧,却偏偏爱好拙的意味。

聪明而不外露,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即藏拙。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即守拙,也是养拙。东坡曾做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身。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东坡是仕途中几起几落的过来人,他曾说自己:平生文字为吾累,因诗文名满天下,也因诗文而无端惹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几至殒命。“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也许是真心的。读到这里,心想东坡也够迂腐的,非但不教人学聪明,反而唯愿孩儿愚且鲁,恐怕有点言不由衷吧。曹操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但还是把太子之位给了更拙一点的曹丕。刘备之子刘禅有“此处乐,不思蜀”之笑。看样子,学聪明,是一种智慧;学傻,也是一种过人的智慧。刘禅若不“傻”,早已身首异处,哪能留下如此笑谈,一笑千年,刘禅的娱乐精神,可谓天下无双。刘禅的“拙”,也可爱。

小孩子刚生下来直到两三岁的时候,是人见人爱的,那种笨拙,是怎么学也学不来的。刘禅的“拙”,可与婴儿媲美,逗得司马懿都乐了,其艺术价值,比起赵本山,一点儿也不逊色。傻人有傻福,格外惹人怜爱。

《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那么迷人?那是达?芬奇年少时天天画蛋练出来的笨功夫。艺术大师也很搞笑的,本来是为别人画的像,但画出来后,自己太喜欢,就带着此画,偷偷逃走了。真是“傻”得可爱。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修道学佛的人,就是学“拙”,拙到什么地步?——刚出生的婴儿般,“没有分别心”,那是人的自然状态。没有教育的污染,没有学“巧”的世故。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前作曲,演戏,诗画,书法无不展露出惊世的才华。法师说那些都是俗世的东西,一概弃之,老实念佛,最后成为一代佛学宗师。曾见过法师出家前的书法作品,是写魏碑的,其锋芒与棱角,是革命的。出家之后,他佛心写佛语,一手孩儿体,稚气天真,一任天然。其实那是他的心语——返璞归真,朴拙圆满。他的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写出孩儿般的慈悲情怀。大凡孩子都是慈悲的,总是不忍杀生的。我儿两岁多,并没有人教他慈悲、行善,但他的慈悲,可以用生命做代价。

数日前,我买了几条鲤鱼回家,放在盆子里养着。小儿喜欢玩鱼,一日下来弄湿了几套衣服,以至于我一怒之下,拿起刀子要杀那些鱼。左手抓鱼,右手握刀,在鱼的脖子上勒。小儿见状,那命是断然不要的了,拼命抓住锋利的刀子,如此僵持了几分钟。猛从他的大声嘶嚎里蹦出一句话:“杀我!杀我!不准杀鱼。”其凌然舍身救鱼之态,令我惊呆了。只得放下屠刀,改用衣架,按照儿子的意愿,在他小屁股上抽出条条青紫。抽一下,他就嚎啕打滚,我就问他一句:“不打,杀鱼好不好?”他又乖乖俯卧,接受下一次的嚎啕打滚,如此数下。妻子夜晚回家看见,甚是心疼,不免数落,但又念及儿子的淘气,无可奈何了。除了杀鱼,那在家里杀鸡杀鸭,也是断然不可为的,就是妻半夜出手,只要听到叫声,小儿便从床上触电般的跳下来,发疯般嘶叫哭泣者来夺刀。可见孩子都是慈悲的,可见为什么学佛的人都有点孩子般的善良了,那是一种返璞,是一种归真。有时拙能胜巧,廉颇长平之战,司马懿坚守不出,都是世界上最笨的战术——不打。司马懿更令人叫绝的是:穿上诸葛亮送的女人衣裳,甚是欢喜。让诸葛亮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徒呼奈何。

《老子》第四十五章云:“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机巧过人,而不知内敛,其实才是真“傻子”。东汉才子杨修,才高八斗,非常聪明。曹操之爱才,可谓天下少有。曹操的胸襟,也是天下少有,横槊赋诗,心怀天下。杨修却屡次以“一盒酥”、“阔”、“鸡肋”这样的事情戏弄曹操,最后因为小“聪明”送了性命。俗话说:“聪明不到底。”

学佛之人最讲究“忍辱”,“守拙”,“平常心”。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成佛。布袋和尚面对人生的难堪,羞辱时,总是以随缘豁达的态度予以化解;他在揭语中写道:“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吐脸上,随它自干了。你也省力气,他亦无烦恼。”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的外交,曾意味深长地提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要求。正因为这种养拙的大智慧,中国才得以重新崛起,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往伟大的“中国梦”前进。

老子说大智若愚,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佛经说吃亏是福。以不变应万变,养拙,守真,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大凡巧的近于 “术”,拙的近于“道”,“术”只是一种方法,“道”是自然规律,什么时候见过“术”胜过“道”?

守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情怀与胸襟。以不变应万变,守住一颗平常心,以宁静淡泊的心面对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