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岭北一道川

龙门夜醉
发表于 2023-07-26 18:50

蟒岭山知道吗?在方圆数百里的商洛山间,它可是很有名的。于秦南豫西大地上,巍巍然然东西横贯,分开了长江黄河水系,为一神奇的分水岭,界中国南北。岭南岭北,古秦楚毗连之地,现在都属陕西商洛地区。岭南五县都随了群为长江流域,独把个洛南县隔到了黄河流域。可又因为秦楚气候兼而有之的独特位置,山水风景就数洛南这儿独好。传说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带领黄河流域的北方部落征战南方,经过洛南时看到这里的风景,不禁驻足流连,并命身边所带文史官仓颉造字记事。从此,中国有了最早的文字。

岭北一道川

在洛南县东,有道紧挨着蟒岭山的山川,叫杨川。杨川不大,只是个十几里深的山沟沟,但它以其桃花源一样的幽静美丽而有名。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三要杨川。

杨川的山都是蟒岭山飞逸出来的余脉。一川两边东西向绵延的山,南边的山为阴坡,山质多为砂土,山上多长松柏,挤挤插插、葱郁一派;北边的山为阳坡,山质砂石,山上多长栲槲之类杂木,秋来栲树叶黄槲树叶红,秋景绝佳。当然,冬来看南山,雪松雾景,非常壮观。若遇数九寒天,绝壁挂冰、壁立瘆然,让人不禁要为这鬼斧神工惊叹。

杨川的水都是源自蟒岭山的清流。清流有声、潺潺有韵,一道道、一条条,汇涓成河,出川入沙河,北向融入洛水,向着黄河,一起流向大海。

随山移水转,川道曲曲弯弯,便也挪腾出了一个个敞敞亮亮的山弯儿。千万年的雨水积淤,以及杨川人的世世代代修造劳作,弯弯都是宜居人家的肥田绿水。人家皆坐北向南,依山拽襟地散落在向阳的北边山根,高树遮阴、绿竹掩映,只见一檐半壁。一般,一个山弯儿就是一个自然村子。一道十几里的大川,有弯儿就得过河,不是列石,就是独木桥,能买起自行车,骑着也不方便。

“杨川”之名的起源是一个谜,至今不得其解。有人问过我,杨川一定是姓杨的人多。其实不然。倒是韩姓最多,过去就有“韩半川”之说。杨川没有姓杨的这件事,我小时候就问过幼儿园老师。老师说,那是因为杨八姐走过这里。是的,在杨川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说的就是杨八姐领兵过杨川的事。在杨川的西南端,有个村子叫撞沟,过去是洛南三要到丹凤楼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撞沟沟口,悬崖壁立,石径盘旋如山岚缭绕。传说宋朝杨家将之杨八姐带兵从中原宋城出发征战,过杨川撞沟,于石径险处勒马回望中原,拉弓射出一箭,箭落陕西与中原搭界处,在一山岭上箭穿深痕,此岭就叫了“箭杆岭”。现在箭杆岭西是陕西,东是河南。当时杨八姐由于用力过猛,坐骑铁掌竟在撞沟口的石板路上留下一串印痕十分清晰的马蹄印子,这地方也就叫了“马蹄子”。现在我当然知道这传说不是真的,因为杨八姐在《杨家将》里本是虚构人物,真实的历史上并无其人。但弄不清楚的传说也就成为另一种神秘,留在杨川人的心思里。

小时候奶奶告诉我,说杨川不缺柴火不缺水,弯里淤土能养人,啥都好,就是招抢贼。杨川人为防土匪抢贼,在蟒岭山上修建了坚固的石寨子。土匪来了,男女老少就带着值钱的东西进寨子躲避。那些像围城样的石寨子现在还在呢,依然向后人讲述着杨川人过往的艰难与心酸。

末了,奶奶还说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兵荒马乱,还能上学念书,是幸福的一代。

真是这样,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都没上过学,认钱看颜色,记账画道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杨川才有了学校,1970年有了杨川小学,1977年有了戴帽初中班。“要想富,先修路。”1975年,杨川始有通车的路,1985年有了环村公路,2000年环村路又得到了拓宽硬化,2014年通了班车。

现在的杨川人,城里人有的杨川人也有,城里人没有的杨川人也有。比如冬天还能睡上热热的土炕,做饭还喜欢用柴火。用铁锅柴火做饭,那烟火是一种特别的暖呢!

这烟火养育了杨川,煨暖了杨川人的晨昏。炊烟起时,村落如襁褓中的婴儿一样,拂去昨夜的梦幻,从黎明的罅隙里醒来。阳光乍现,擦着村东起伏如脊的山峦斜斜地撒过来,远山、树林、瓦屋、瓦屋上濯洗羽毛的鸟雀,一切的事物都浸润在这摇曳闪烁的金光里,绚烂迷离……

时光会老,烟火不老。每每在家,我依然会独自爬上山巅,望着夕阳的斜晖笼罩着整个杨川东西,袅娜多姿的炊烟升腾缭绕,似乎我的鼻息所到之处,就有浓郁的草木清香逸散着,抚慰着流转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