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2-06-11 18:17
不知何时,家里竟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蛐蛐。可是为何,它不待在草丛里,不待在田野中?真如《诗经》所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清风半夜鸣蝉,蛐蛐的叫声却不似蝉鸣般聒噪与单调,它将我的思绪不断拉长,任其飘飞到了童年,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夜生活,想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而此刻,书香绕灯,耳畔虫鸣,这一派田园风情,却出现在了钢筋水泥之中。赶出家门,还是来之则安?也罢,不管结局如何,先独享了这一刻的悠远宁静和阵阵清秋的鸣寒声。
是啊,蟋蟀声里秋味浓,天凉,夜静,书香,伴着秋风,和着虫鸣,读着美文,品着香茗,此情此景夫复何求。此夜,这偶来的歌声为我的闲情助兴,平白多了一个雅致的良宵。
次日,与先生提起这段闲情逸致,他竟打趣:“要不要我们把它养起来,以供你读书追忆之乐。”蟋蟀终于落入了眼底,我在想,这小小的身躯,究竟是如何穿透黑夜,爆发出那样强劲的嘹亮来。儿子虽能叫出它的名字,但表现得并无留恋,只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小女儿却天生一副胆怯、要退避三舍的样子。看来这里绝非它的久留之地,我虽心存感念,也只有轻轻将它请到门外。关上房门,回头看到对着电脑、在游戏中激战正酣的儿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惶惑,现在的童年真的比“挑促织”更有趣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