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过年的故事

木在南边
发表于 2022-06-10 23:56

过年记得要回家

文/颜汐

14年的春节因为单位排班的时间问题,没能回得了家。大年三十本来计划着自己一个人在单位的楼顶上看烟花,却因种种没能得逞,被拉去别人家里过年了。想来我这个人却也不识趣,人家不忍心你一个女孩子一个人留守单位,大过年的邀你去吃个年夜饭,本是一片好心意,只是自己觉得新春佳节的日子既然没能回到自己的家看不到自己的亲人朋友,倒不如自己一个人,比看到别人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唯你一人是外人,总归是要自在。

春节执勤任务结束后单位安排了补休,三天假期靠着一个星期天,拼凑了四天好歹能够回家一趟。

回家的时候走的急,也没来得及买些东西好带的,空着手就到家了。后来我妈私下里和我说,过年过节的别人回来都是要带些东西的,不然要旁的人看了会觉得没礼数。我也觉着不妥,但苦于实在没准备,便拿了钱做礼给长辈爷爷拜年,给小侄女做压岁钱。我妈知道我年前订下的房子首付款都还没有凑齐,手头紧张得很,要悄悄把钱塞给我,我执意不要。我知道,当时我说要买房子还差钱的时候给我妈打电话,我妈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向旁人借了些,凑了整数,不到一小时就把钱打到我的卡上了。

我喜欢吃自家腌的腊味,我妈每年总是把最好的腊味给我留着。回家里几天,我妈都在煮我喜欢吃的菜,腊猪耳朵、腊猪舌、腊拱嘴,还有墨鱼炖鸡,午饭还没吃完便又计划晚上要去拿别的来煮。我说,煮这么多怎么吃的完。我妈开玩笑说,你很少回来,多吃点,便挑了大块的肉往我碗里夹。

那天下午我们去逛街,回来的时候,我妈无意中说起,听到我过年的时候什么好的也没吃到,心里头空荡荡的。我当时心里停了一下。第二天独自回单位的火车上,突然想起这句话来,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我妈是很少说得出这样的话的,她哪怕对人好都是硬邦邦塞过来的,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塞给你,把自己舍不得花的给你花,生病了医不好得了土方子便顶着太阳去挖了草药熬给你喝。看到别人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我妈不只一次怪自己没本事,说什么也帮不上我的。

转眼我都快要奔三的人了。我妈说像我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有了我了。我的人生开始和她的人生重叠。 我妈曾经说,一辈人对上一辈总不如对自己的下一辈。我明白她这一生心血为我毕竟是付出了大半。半生要强不肯服软的妈妈毕竟也已年过半百,开始老了,身体不如从前硬朗了,走路也不如以前铿锵了,说话也不再那么强势逼人,开始学着停下来,慢下来,愿意我和一起走走,逛逛,拉拉闲话了。我知道现在还在让她操心着,工作上的不顺心,婚姻大事没定,生儿育女更是没着落,她还要痴心地盼着,盼着我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才能安下心来。

未来的事总也说不清,人一旦长大,很多事就由不得自己了。现如今身在他乡,与母亲相隔千里,也不知这辈子母女俩还能见多少次面,还能陪伴对方多少日子。想着过年了,所有的外出的人们都日夜兼程往家里赶,无非也是为了一年到头能和家人聚一聚,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坐在一起热闹热闹。我妈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自然会明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回家的时候,我不在身边她自然是失落的。所以,无论如何要回家去看一看,别拿她电话里那句不回来也没事,不回来也好的话当真。

我还沉浸在过年中

文/卢东东

自从过年来洛阳上班后,我的思想和状态就一直没有转变过来,心情和人都变得很浮躁,也不想工作,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而且发火严重,无论对谁,都敢发上一通,这是怎么了呢?我想分析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

今年过年难得团聚一次,幸福感自然就不说了,在家里也比较放任。好多年没有和爸妈在一起过过年,爸妈也很放任我。家里说笑的声音也是 比较多的,这在孤独的我看来,是很受宠若惊的。所以,一回到工作的地方,这种失落感就油然而生。

接下来就是我对农村的看法,在农村,我觉得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这与我当初所要追求的城市生活有了很大的一致,我觉得城市和农村生活条件已经越来越一致了,虽然很多方面农村和城市并不能相比,但是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而且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农村的优越是要高于城市的。比如我常说的幸福感,城市里,一到过年过节就是一座死城,丝毫感觉不到一丝节日的气氛,反而农村,现在的气氛依然能够感觉到。

过年的时候,去亲朋好友家里拜拜年,说说笑,吃吃饭,增进一下感情。这是过年的滋味,而在城市里,有太多的商业元素在其中,过年总有一种金属感,找不到半点人情味儿。而且来到之后我越来越想逃离城市,急切地想找一处比较安静的地方,不求富贵,只求能够安安静静地生活。每天在这里,早上一早起来,要去等公交车挤公交车,为了不迟到,为了挣那20元的全勤,中午火急火燎地吃饭,下午忙一下午,晚上又是如此,真有点受够了这种生活。

谁还会说农村不好呢?依然还会有很多人说农村不好,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楼房住着,大鱼大肉吃着,车开着,新鲜的空气呼吸着,免费的水喝着,还有什么不能知足的呢?这一切都有了的时候,不应该感到幸福吗?也许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能这样说了。

我现在一个人在洛阳,不求什么,只求能够安安稳稳地工作一段时间,周末或假期的时候,能够找个安静的地方,走进大自然中,感受那最原始的气息……

迈过年轮的碑界

文/邓清泉

我回望岁月流逝的风刀雕刻行经的步伐,我的目光久久的驻扎在年轮的碑界前。

平静的大漠 ,游走于过去与未来。时光流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未来的渴盼在这儿延伸。天使的羽翼翕动在阳光沙滩之畔,那亘古不变的流淌,不停息地奔走于疲劳与兴奋之间。我的呼吸在天山角下的夜空凝固成爱的雨露,洒向了数千里之外我遥望的故乡。

故乡,一个让人熟悉的字眼。那可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牵引着游子的梦之源泉。一个让人心动易碎人心腹的字眼。故乡把我从湘江之滨推委到遥远的大西北边陲小镇。虽然这里的环境让我难以适应,但是心中的理想还是在我心底萌芽、开花了,但不知果实是酸甜,还是苦涩?我在理想与现实的道路上走了许久,不知闯过了多少道年轮,可岁月的车轮还是碾过时光昏睡的齿印,一路伴着咯吱咯吱的狼狈夜曲,入眠、昏睡、梦中、现实。

夜,张大了渴求阳光的眼睑。小镇的路灯嬉笑着,张开魔大的嘴吞食尽一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美善丑恶,用海一般宽广的胸怀容纳千变万化的生活;用禅一般的智慧消融千奇百怪的骄奢淫逸;用喜鹊一般的歌喉召唤美好明天的到来。无论醒着的、沉睡的,所有活着的一切,都在夜的喧嚣与宁静中,接受黑暗的沐浴洗礼和那看不见却知晓世事的心灵的冲刷。夜,便在清脆的滴答声中演绎朝生暮死的誓言,同永不相见的白天苦苦相依相恋。过了一天,老了一天,新了过去,美丽了未来。

因为那些美丽让人珍惜备至,那些美丽却又轻如片羽,薄如蝉翼,需要小心的呵护,永久的珍藏。就是这种美丽,当苦闷寂寞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的一次次回望,回望岁月凄楚的美丽。有多少身影,有多少故事,有多少希望,有多少憧憬在我的心路历程中印痕。回望着燃烧的梦境,回望过去的一切和曾经,俯拾一种激情,一种勇气,一种刚性,一种冲破艰难困苦的阴霾,使我在人生的风雨中,执着地穿过生命的戈壁跋涉,日夜兼程的前行!

对那些美丽的回望,让我拥有很多遐想,找到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跳动的键盘上瞬间成文的灵感,令我激动,叫我感动。往事悠悠,旧梦依依,用青春年华编织的那份美丽,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会格外珍惜。我在雪花飘舞的道路中慢步,追寻那美好的憧憬,高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身影。早已褪色成一抹暗黑色的风沙,和着白波不时的翻滚在风雪中,忘却了他昔日的铮铮誓言。面对此情此景,许多往事从我心灵的最深处爬出来,像水浸入一种绵体里,弥漫、扩展、流露。

时光荏苒,美梦如织。蓦然回首间,又是匆匆一年。时光,在指缝间流过,不留痕迹;在发梢间溜走,毫无声息。花木凋零,心事如飞,不忍撕去最后一张日历。

花开花谢,生命年轮的运转令人感逝伤怀。似水流年,所有的执着与艰辛都默然定格于昨日的相框。悠悠的岁月,悠悠的梦,伴随着悠悠的心走着脚下悠悠的路。

一路上,有风有雨有磕拌,但我却拒绝失望与颓废,拒绝庸人自扰,拒绝时间与精力的无端消耗,拒绝鸡毛蒜皮式的烦恼。瞧瞧历史吧!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言壮语!莫要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不要放大痛苦,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每天以欣赏式的眼光迎送日出日落,以客观的心态感受花开花谢,以友善的情绪对待人来人往,以坦荡的胸怀容纳世事纷争,以毕生的精力好学力行,无怨无悔。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生命的青春藤上已冒出些许含苞的花蕾,精神财富的行囊中,又增添了几笔成熟的记载。迈过年轮的碑界,掸去满身的尘埃,心灵的版图上又多了些景致。时光的心音怦然作响,在这亘古轮回的时光之河中,我觅到了梦境中流浪的彼岸,邂逅了从风景边缘打马归来的游人。我心无尘,我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圣洁歌声,我也看到了父辈们坦荡的笑容。生命美好,岁月依旧。人生经过时空的过滤,所有的经历都成了往事。在那如烟的往事中,留存着多少难忘的美丽,尘封在记忆深处。一生时时在回望,每回望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情感在回望中一次次在升华。我的生命注入新的追求,让知识的心泉浇灌以后的日子,使之霞飞彩溢,吐艳流芳!

我可以去你们家过年吗?

文/姜炳炎

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重要的节日。过年,全家团聚、合家欢乐,这在常人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现实生活中,另有关于过年的细微事情,还是刺痛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是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要过春节了,远在大城市打工的这对父母,仍不能回家。他们已经连续3年没见到儿子了,本想今年回老家过春节,但算算回家的路费,想想手里的工作,他们还是留在了这个城市。

记者分两路采访了这对父母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儿子。镜头里,年轻的父亲一言不语,只是在抽烟。说起自己的儿子,母亲哽咽起来:“好久没见到儿子,不知他长多高?再见面还能不能认识我们?”接下来,她哭泣着说不出话来。

另一路记者走进大山深处,找到了跟爷爷奶奶生活的这位7岁留守儿童。记者本想让他对着镜头跟爸爸妈妈说几句话,他一脸茫然,半天没说出一个字。记者想了一个办法,让他用笔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刚上学的他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过年吗?可以和我一起玩吗?”

放眼窗外,适逢万家灯火迎佳节,我们或是陪着父母一起聊天吃饭,或是和孩子一起游玩畅谈。耳边又响起这些话。

“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过年吗?可以和我一起玩吗?”此时此刻,我们也变成了当事人。一字字、一句句,不断地从我们心上划过。

这份过年亲情让我们如此之痛,继而沉思良久,继而润湿了双眼。

过年焋糕

文/黄炜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传统美食各地都有不同,但不管东南西北,似乎在每个地方都有吃年糕这一传统习俗,因为年糕寓意着“年年高”,讨好口彩。在我的家乡同样有吃年糕的习俗,不过我们把年糕叫“焋[zhuàng]糕”,制作“焋糕”叫“焋焋糕”。

在我小时候,在农历过年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各家各户开始准备焋焋糕了。焋焋糕的第一步是浸糯米,把糯米洗淘干净后,放在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沥干后磨粉。而磨粉需要一个大磨盘,大磨盘一个村子里也没有几副,大家只得轮流借用,年关将近时,大磨盘十分紧俏,一般都是人停磨不停,甚至通宵达旦连轴转。磨粉过程在我家乡称为“牵磨”,牵磨一般需要三个人,二个人推磨,另一个拗磨,一手握着磨盘上爿上的牵磨架子,和推磨人合作旋动上爿磨盘,一手抓米“喂”入磨盘的进米口。拗磨是个技术活,既要和推磨人默契配合,掌控好磨盘速度,又要准确“喂磨”,速度快慢,一次喂的量的大小都会影响粉的粗细和质量,而且双手配合协调自如,不是人人都会的。我记得牵磨都是一个大家族共同合作完成的,像我们姓黄的一大家族群祖辈四户人家,互帮互助,牵磨磨粉。

磨完粉,再要醒上一两天,才可以搓粉焋焋糕了。搓粉,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都用热糖水和粉,听大人们说糖水的温度和量一定要把握恰当,否则再怎么搓,这粉都不会细腻甜糯的。要确保细腻甜糯,就得反复揉搓糖水和过的米粉,用细密的筛子,筛出揉搓过的米粉。想知道米粉水分是否合适,就是看筛出来的粉能否形成看着蓬松的锥形米粉堆,如果能堆成蓬松的锥形,这粉搓得就有质量。

下一步是装模子,我老家用的模子是正方形“焋糕枕”,模子底部是一块细密的竹垫子,在竹垫子上铺上“焋糕纸”,再把米粉装入模子,可不能把米粉压结实,否则糕不会松软。一般多装入一些米粉,略微高出模子,然后用秤杆或者尺子压住模子的边框轻轻刮平,最后是划糕,按照模子框边上的刻印,用刀把糕平均分成16块。如果要做豆沙焋糕,先装上一大半米粉,初步把它分成16等份,再在每份中间加上一勺豆沙,再盖上一层面米粉,刮平后,同样划分成16块。装完后就可以上锅蒸糕了。

蒸焋糕的锅里要放上一大把筷子,什么作用我也不太知道,猜想是阻挡一下沸腾的水直接蹿入焋糕的模子里。再盖上一个大的十字蒸格,其形状就如空心的“红十字”。把两枕糕叠放在十字蒸格上,上下两枕糕不能对齐平放,而要交叉45°左右叠放在一起蒸。蒸到一半时,还要上下交换一次,并用洗帚在糕上洒上一些凉水。等到糕熟出锅时,还要盖上刻有“福”或“喜”的大红印,每块糕上一个印,十分喜气。最后,把已蒸好的焋糕,从模子里撤出来,晾在团匾、筛子里,再晾不下的话,暂时卸下一扇门板,把糕晾在门板上,过一夜,就可以把糕一枕枕叠起来了。

充满乡土味道的焋糕就这样做成了,焋糕的香甜味催促着春节的脚步,春节似乎也闻到了焋糕香气,正喜气洋洋地向我们走来,人们也忙碌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期盼着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