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家乡的味道作文

我想我想
发表于 2022-06-11 19:04

闲饭的“味道”

文/刘金荣

小米闲饭(也称咸饭),是井陉一带人民普遍喜欢食用的粮菜混吃饭食。以放入食材不同而味道各异,全因食者的口味而定。小时候,曾目睹母亲怎样煮小米闲饭:锅里水开后,先放入较难煮熟的小米和菜类,或北瓜、或红萝卜、或蔓菁(菜根),春季则用陈萝卜条或陈瓜片。七八成熟的时候,放入少许杂面条和绿菜叶,也有撒点儿玉茭面或白面的,滚两滚,熟了以后再放点盐,一锅闲饭就做成了。

在物资匮乏、粮食短缺的年代,母亲往往舍不得多放小米,做出来的闲饭清汤寡水的。偏偏我们那里农村人又有个习俗,吃饭时端着碗串门吃或是在自家门口蹲着吃。但无论在哪儿吃,都不愿意让别人瞅见自己碗里是闲饭,怕人家笑话穷。有时候为了表示和炫耀自家饭菜的可口,吃饭时甚至会做出种种夸张的样子,吃萝卜要闹出吃大肉的“大动静”,所以那吃相也就可想而知了。

小的时候,因为不懂生活的艰辛,不想吃闲饭,总觉得苦涩,难以下咽,总认为闲饭是穷苦的象征。特别是对放了菜根、萝卜条、杂面条之类的咸饭,吃到嘴里苦而涩,汤的味道也怪怪的,不愿意吃,还常常嗤之以鼻。有时还因为餐桌上这不喜欢吃的闲饭而对父母心生埋怨。

好在时代不同了,闲饭也“脱贫”了。随着现代人对古朴、自然、养生的追求,小米、北瓜、山药、土豆、菜根、白萝卜、红萝卜、黄萝卜、嫩玉米豆等煮成的闲饭,已经作为农家饭的一道特色主食,登上许多饭店待客的餐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和食欲。

老年人常说,闲饭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闲饭在我的口中有了另外一种味道。如果隔段时间不吃顿闲饭,就好像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一改对闲饭的“无视”,或在星空寂寥之时,或在灯火阑珊之下,或与家人,或与朋友,盛上一碗“乱炖”的闲饭,闻着那熟悉的香气,品着今天生活的味道,忽然间觉得一切都那么甜蜜。

腊月的味道

文/鲍安顺

腊月是有味道的,首先是美食流连的韵味深长,那种舌尖上的精彩与丰富,弥漫在空气中,抵达年关风情,充盈生活的喜悦,洋溢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满足。

记得小时候的老家腊月,家家户户都有让人馋得直流口水的美食手艺,把腊月时光烘托得令人神往,比如蒸煮的米糕、烧烤的羊肉、油炸的食物、煎炒的香肠……腊月的味道喷香可口,散发着生活的芬芳,尝上一口,美妙无穷,让生存的情趣荡漾起来,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种味觉上的幸福感觉流淌起来,让我们满嘴流油,味蕾舒畅,吃得肚肠浑圆而且喜气洋洋。

还有可以品尝出锅的熏鱼,享受腊肉、腊鸡、腊鸭、腊鹅……那些鱼肉的腌制物高挂在阳台上,或者挂在阳光下的树梢上,日子便像怀了春一样欣然绽放,带着腊味中永不褪色的记忆芳香,就像永远忙碌的母亲,她在太阳下踮脚挂晒所有的腊味,母亲腌制的鱼肉弥散着淡淡的肉香味,那种腊月里的幸福似乎也在空气中荡漾起来,柔软中弥散芬芳。

腊月的味道是一种年俗风情,它以年的名义呈现出丰富的意味,在许多腊月的民事里,腊月是一个盛开民俗的月份--民俗抵达千家万户,也穿越千山万水,将中国最珍贵的节气揉合成生活的绮丽风光。比如赶制新衣、打扫阳尘、回乡探亲、祭祀先祖、爆竹迎春、喜贴春联……还有腊八吃奶奶包的素饺,喝母亲用炆火精心熬制的八宝粥,那掺杂着五谷的喜悦是粥香怡心的亲情,让我们品茗生活的红火,体会岁月燃烧的希望。

腊月的味道更是一种亲情暖意。在外漂泊的游子远眺故乡腊月的风景,村头老槐树下的白发老母亲,拄着拐杖迎接回乡探亲的子孙儿女。多情的女人痴痴地朝窗外张望在外一年艰辛务工的丈夫,希望他返乡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眼际。腊月里的伫望是亲情融融的味道,它在亲人归来之后,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围着炉火的笑声泛起阵阵涟漪的热闹,往日咸涩的泪水悄然消逝,腊月的时光让人心跳,也让人心驰神往,天伦之乐让凛冽的寒冬增添暖色,使游荡的心灵得到如春的慰藉。

在腊月,我想象着一列一列火车的轰鸣声中,离乡人一步一步接近了回归的家园,想象飞鸟归巢,野花在风中舞蹈,想象虚掩柴门里透出的火光。腊月是季节悠悠的步伐,也是情感堆积发酵的温床,更是故乡燃烧的希望,往事如烟,当除夕夜鞭炮齐鸣的时候,这是腊月辉煌诗意的高潮,让腊月的味道鲜花般绽放。

腊月是故乡的味道,是一坛久泡香脆的盐白菜,是挂满房梁屋檐的猪腿、肥鹅、香肠、鲤鱼、红辣椒……腊月羞红的往事融进我们骨髓中,它的本质是欣喜快乐,召唤丰衣足食,渴望温暖春阳,无论在沃野乡村,还是在城市人流,像一幅幅风俗画,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腊月的味道是熏醉中的沉醉,像坛香醇延绵的老酒,像北方的红肚兜里显出的热情,像热腾腾的粉蒸肉、回锅肉、血旺汤,像母亲坐在灶屋里的矮凳上不停地往灶膛里添燃的火光,映红了母亲的容颜,也映红了我们的腊月生活。

腊月味道

文/兰采勇

年关将近,腊味就攀上了腊月,无所顾忌地飘进了我们的鼻孔。

腊月的味道在高楼大厦之间很淡,但在那偏远的山村却浓郁得化不开,刺激着我们的嗅觉。

腊月的味道是一股腥味。腊月开始杀年猪,是乡下固有的习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风干了,空气中就会弥漫着血腥味,有点刺鼻,也分不清是哪家飘出来的。可别恼,年味就是在腥味中蔓延开的。

腊月的味道是一股酒味。村里的人好客,杀年猪一般得请吃“刨猪汤”,左邻右舍的聚在一起,“哥俩好”、“四季财”、“五魁首”……难得清闲,划拳喝酒的大有人在。男人们索性就亮开了手膀子,喊声如雷,气势如虹,一杯接着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这时候,女人很知趣地陪在自己男人身边,嗔怪中没丝毫的火气,一年到头也就让自家男人“放肆”这么几天。

腊月的味道是烟熏的味道。烹饪了“刨猪汤”后,将剩余的猪肉腌制、晾干,找来一个大铁桶,支上木架,挂上猪肉,再在顶端用一些废旧的纸板盖住。专门从山坡上搜集一些松柏的枝叶,还有干橘壳、带香味的锯木屑等燃料,窝在火塘里熏,袅绕的炊烟漂浮在农家老屋的上空,朦胧中渗出淡淡的腊肉味道,一幅原生态的水墨印象画记载着时光的车轮。

腊月的味道是年货的味道。刚进腊月,原本冷清的场镇上也喧嚣了许多。人多了,接踵摩肩。货物的种类也多了,琳琅满目。轻轻地吸上一口气,鼻孔里就夹杂着各种年货的味道,生冷辛辣……说不清,道不明,避不开,忘不掉。

腊月的味道是温馨的味道。中国人的根,都是留在农村的。每到年关,人们还是习惯回归,一家老小聚少离多,这样团圆的机会,无论是聚在一起还是走亲访友,听到的尽是祝福的话语,看到的尽是幸福的表情,闻到的尽是喷鼻的香味。

这是专属腊月的味道,让人那么难忘,那么痴迷。

烟的味道

文/李尚钦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第一次给我递烟的那一刻,我和父亲对视了一眼,父亲笑了,我也笑了。父亲笑得那么欣慰,那么从容,而我却笑得那么尴尬,那么勉强。在父亲的眼里,我已经长大了,是个大人了。在我的眼里,深知接过这支烟的分量,我自己都在怀疑,我长大了吗?从此以后,随意给彼此递一支烟,成了家常便饭。不知不觉地,我们一起抽着烟,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再也没有出现过相互递烟的尴尬场面。

那是2008年的中秋,回家看望他老人家,我给父亲递烟,并为他点上。我对父亲说以后还是少抽点儿,最好戒了吧。可父亲说,我老了,也活不了几年了,现在就剩下这点儿爱好,也不想戒了,倒是你,尽早戒了好。没想到,那一次竟然成了我今生最后一次为父亲递烟。没多久,父亲病重,床前孝不到三天,他老人家就驾鹤西去。出殡那天,我特意为他老人家买了两盒中华烟,放到骨灰盒前。老人家一生都没有抽过好烟,他抽的都是不到5元的劣质烟。他在的时候很多事没给他办过,现在他走了,却才想起。遗憾,惭愧呀!

每年的清明节和十月初一,我去父亲的墓前拜祭,总要为他点上两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默默地陪父亲抽两口,父亲,在那边你能经常抽烟吗?过得好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双鬓已渐斑白,虽深知抽烟的危害,可也没刻意把它戒掉。也许是出于对父亲的思念,也许像父亲说的,也没别的爱好了吧。总之,每天还是烟不离手,除了睡觉,嘴就没闲过,多少年了,它一直陪伴着我。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始终放不下的就是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如今,国家有规定,公共场所不允许抽烟,上班的时候抽的烟少多了,实在憋不住,就悄悄地躲在偏僻的地方猛抽几口,过过瘾。前几天,在一次和亲友小聚时,我突然发现儿子竟然也抽起了烟,那姿势非常娴熟。看到他抽烟的样子,就象看到了当年的我,看到从儿子口中吐出的烟雾,我若有所思,若有所悟……